•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討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反思與建議

一、研究發現於實務場域之運用

透過此次研究過程,研究者期許能運用於實務場域,更彰顯其價值與重要性,另藉 由研究中與受訪者之互動,對於研究者既有的實務經驗,確實也培養嶄新之視野。

(一)價值與重要性

1.服務對象需求之展現

本研究期待能彰顯成年女性面臨非預期懷孕處境及留養歷程之需求,研究者認為作 為一名專業研究者,應該藉由研究過程協助弱勢族群之發聲與倡議,使研究能真正發揮 其價值。而身為實務場域之工作者,更期待能透過撰寫過程,將受訪者的歷程真實呈現,

並能以累積的洞察力,於分析中看見服務對象之需求。

研究結果確切顯示成年女性在非預期懷孕及留養議題上,值得予以關注,在當中的 困境非外人所想易於克服,無論成年或未成年,都皆須視為獨特個體,社會福利資源也 應視其處境提供,而不予以框架。本研究對於後續持續探討留養或出養因素、成年女性 非預期懷孕因子、未來孩子撫養概況及成長經驗等,能成為日後研究之基礎與參考。

2.對於非預期懷孕的重新詮釋

過往大眾對於非預期懷孕者,仍多存留刻板印象,認為可能源於自身性關係氾濫或 是不留心、知識不足所導致,然而透過此研究觀察非預期懷孕的詮釋其實更為多元,包 含:與伴侶關係不穩的非預期懷孕、時間不對的非預期懷孕、以及受伴侶欺騙的非預期 懷孕等,當我們能看見更為多元的型態,就能較擺脫汙名的眼光,而能正視服務對象之 需求,提供更為適切之協助。

(二)與研究者實務經驗之結合與觸動

研究者於過往實務場域,多接觸到未成年非預期懷孕之服務對象,於當中感受到懷 孕一事造成少女許多生活變動與家庭衝突,在留養抉擇多有無奈且缺乏自主性,而對於 成年者起初也落入「年齡較長,決定權與獨立性應該比較高吧!」 的迷思中。直至接 觸到機構安置的成年媽媽,聆聽其坎坷留養歷程,才驚覺其實此群體也是有許多需求存 在。

研究過程裡最深的觸動,莫過於與受訪者間深刻的情感交流,訪談中欣欣及小草於 闡述過往經歷時多有哭泣,而阿奇雖無太多難過的情感表露,卻也在分享中談及面對懷 孕的手足無措及家庭衝突過程,一度緊鎖眉頭表露不安與嘆息。這些情感表露真實印證 懷孕事件如同震撼彈擲向她們的生命,歷程也是備感艱辛的。研究者在來往對談當中,

似乎越過時空,返回她們在孩子未誕生前的場域,而研究者雖也未曾有過懷孕經驗,然 卻也身歷其境的感受其當下的情緒,並思索倘若是自己遭遇伴侶關係的破裂、孩子非預 期的到來,及身心和系統中的種種壓力,自己究竟是否能如她們勇於承受這些苦楚,及 作一個關係一輩子的決定。然而走過悲傷道路,三名受訪者卻又能滋養出不同力量,秉 持豐富的母愛前行,在決定留養的時刻,孩子與母親的生命已然緊密連結在一起,其意 涵除了對生命的負責外,更多回歸至一個人對於過往人生的闡釋,及未來之嚮往,而這 些情感的流動皆是複雜且深刻的。

而另個最令人激盪思考的莫過於阿奇的例子,阿奇的經歷突破研究者原先研究之假 設,非預期懷孕的概念並非僅是自始自終未預料過懷孕的狀態,也有可能是曾規劃過懷 孕,孩子卻未於期程中到來,在此狀況下,人面對未知的訝異情緒仍不亞於從未思索過 懷孕者。而阿奇借精生子的經歷,也為另種女性欲突破框架之彰顯,回歸孩子的權益議 題,又是容易引起社會爭論的部分,研究者認為阿奇雖然將生育孩子做為人生任務考 量,也曾利基於擺脫家庭束縛與社會評價,然阿奇確實也擔負起養育孩子之責任,且於

過程傾注心力陪伴成長,這也提醒我們身為實務工作者,需以更謹慎與多面向之視野看 待女性於生育及留養之抉擇。

二、研究的反思與建議

在整個研究歷程中,自研究發想、文獻蒐集,直至訪談、資料分析等階段,為確保 研究之真實性並符合倫理,研究者亦不斷進行反思,並運用札記做一摘要紀錄,以下闡 述訪談過程中,研究者於情境當下之感受與技巧運用檢視,並提出對於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研究者雙重角色之調適

研究者於日常實務場域裡扮演社工角色,於訪談前則提醒自己為研究者身分,需保 持好奇探詢之眼光,避免社工處遇過多介入。幸而有前導性研究訪談之經驗,讓研究者 能較有所預備並能保持客觀,然於起初訪談時,由於受訪者之經驗分享觸動甚鉅,心中 不免有想協助其釐清與反思之想法,然後續觀察此若拿捏得當並不會有過多衝突,而有 時社工技巧亦能有效運用於協助受訪者回顧當時心境,或能更接觸其真實情緒,不致使 訪談過於制式僵化,利於研究進行。

(二)研究過程之安排

在訪談時間與場域安排上,前兩名受訪者所受訪之時間與第三名受訪者間隔約半 年,故研究者於第三次訪談時,需再多些費心熟悉訪談大綱,並從原本謄寫逐字稿與分 析的過程中,重新調整訪談初衷,以較為嶄新的心情聆聽另一段歷程,當中不免會影響 情緒波動,然尚能秉持專業知能做調整。

而在場域選擇部分,皆安排於會談室進行,並為使訪談輕鬆進行,而事先幫受訪者 安排茶水與調整空調,並注重空間之安全與保密性,使受訪者能於舒適場域輕鬆分享感 受,但因當中有受訪者(阿奇)帶孩子一同前來,訪談過程多有孩子哭鬧聲干擾,故多有

中斷情形,然也藉機能觀察到受訪者與孩子互動狀況,成為訪談過程的其一亮點。

(三)研究者與受訪者的交流互動

由於訪談大綱以歷程脈絡做出發,也提升受訪者對於過往經歷之回溯性,並皆願意 侃侃而談並分享感受,研究者觀察受訪者於敘述中,同時也在整理與反思過往經驗,例 如欣欣與小草皆會描述過往與伴侶之關係,乃是一個痛苦遭遇,然如今回過頭看卻也更 為珍惜現今時光,而阿奇從生育至撫養階段,也不斷思考原生家庭對於自身生涯規劃之 影響,非預期懷孕雖是一偶發事件,卻成為受訪者重新思索人生之重要轉捩點。

而在訪談互動之過程中,研究者以好奇探詢的態度為出發,希冀能更瞭解受訪者面 臨當下處境時之感受,尤其是面臨非預期懷孕事件及留養歷程之困難抉擇,受訪者於回 顧過程情緒相對五味雜陳,有時也不免會有沉默或思考之空白,然研究者也多予耐心等 待,使其能在消化情緒後有更入裡之分享,整體互動交流為自在之氛圍。

(四)後續研究建議

1.納入原生家庭之探討

研究中三名受訪者與原生家庭的關係,早期就存在許多衝突,以至於她們很渴望擁 有一個家,或者想要突破框架尋求自由。而在留養歷程中,娘家同時也扮演著支持及與 互動衝突之角色,雖是助力然亦為壓力,當中之微妙關係值得進一步探究,建議未來研 究可持續探討早期原生家庭經驗對於女性渴望婚姻之關聯,或可追蹤留養後這些子女於 幾年間的成長發展與受撫養狀況,及女性在撫養過程是否有展現不同的韌性或親職能 力。另也建議可探究非婚生子及單親的身分,是否會有代間傳遞狀況,讓子女出現生活 上的汙名或是弱勢情形。

2.增加樣本蒐集的多元性

由於邀約之受訪者皆居住同一縣市,故在研究著重之社會支持部分較難看見地域上 的差異性,或瞭解不同縣市針對非預期懷孕的成年者,是否有提供不同的服務內涵,以 本研究結果來看,受訪者能在面臨困境時,迅速找尋到安置或其他社區資源,然於其他 縣市可能會有資源缺乏的可能。另外三名受訪者目前皆為撫養學齡前幼兒之狀態,面臨 的親職壓力或接觸之社會資源可能相似(例如研究中提及較著墨原生家庭的衝突、同時 肩負工作與育兒的疲憊等),然此經驗或許會因應留養期程長短有所落差,例如孩子進 入學齡階段可能有較多教育之議題浮現,或是經濟壓力可能會更為顯著等,然因此次無 學齡後樣本故較難得知,建議後續相關研究可再納入參考。

三、相關政策推展建議

歸納研究結果,研究者針對後續政策推展提出以下兩項建議,予以相關單位做參酌。

(一)針對成年女性非預期懷孕困境予以倡議,破除大眾迷思

成年女性與未成年女性相較而言,由於年齡差距,成年女性似能較被視為一名獨立 個體去做決定,因此他們和家人能有比較平行的溝通姿態,去討論決定留養的抉擇。但 由於非預期懷孕是一個人生突如其來的變動歷程,帶來身體與心理的劇變,綜觀而言,

我們也可將其視為一個轉折與人生危機,故在此過程中,除評估個人的獨立性與因應能 力外,無論成年與否,皆須視其處境,納入外部資源之協助。

本研究中,能顯著體現成年女性在因應非預期懷孕狀況時,也會有與未成年少女般 相近的需求,例如:經濟困境、缺乏留養資源、與原生家庭衝突等,這些困境雖可能因

本研究中,能顯著體現成年女性在因應非預期懷孕狀況時,也會有與未成年少女般 相近的需求,例如:經濟困境、缺乏留養資源、與原生家庭衝突等,這些困境雖可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