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研究者任教之兩個國三班級的學生,其中一班為實驗 組,另一班為對照組。兩組學生在進行實驗前後分別進行「科學文章 閱讀表現量表」、「科學文章閱讀理解測驗」的前測及後測。並在實 驗教學後,將學生第一次基本學力測驗自然科測驗分數做為「自然科 成就測驗」結果對兩組進行比較。

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國中九年級的學生,該國中為班級數約 60 班的中型規模學校。研究者的導師班為實驗組,實驗組共 31 名學生女 生 16 人,男生 15 人;另一任教班為對照組,對照組共 32 名學生女生 15 人,男生 17 人。研究者搭配自然科課程單元選定科學文章十篇,

對實驗組學生進行科學文章閱讀課程,並結合預測、摘要、提問及澄 清等相互教學法的閱讀策略,讓學生進行每週一節,為期十週的科學 文章閱讀課程。對照組則發給相同的科學文章為家庭作業,定時收回 評分,沒有特別進行科學文章閱讀課程。在課程中比較實驗組與對照 組在「科學文章閱讀表現量表」及「科學文章閱讀理解測驗」中的差 異,以瞭解進行科學文章閱讀課程對實驗組及對照組的影響。研究者 為了探究實驗組閱讀策略的變化,於進行科學閱讀課程前後對實驗組 學生進行「閱讀理解策略問卷」,用來了解實驗組學生在閱讀理解策

略運用的情況。

由於實驗組、對照組當時入校時編班方式為常態編班。而被選為 實驗組及對照組的班級皆由研究者任教理化課程,分析學生家庭背 景、學習特性,兩班相似度較高,適合研究者進行比較。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非隨機樣本取樣進行實驗設計,將樣本分為實驗組及 對照組,為了明白進行科學文章閱讀理解教學的成效。實驗設計的模 式,如下圖 3-1 所示。

共變項

1.科學文章閱讀表現量表前測 2.科學閱讀理解測驗(1) 3.閱讀理解策略問卷前測

依變項

1.科學文章閱讀表現量表後測 2.科學閱讀理解測驗(2)及自然 污科學成就測驗

3.閱讀理解策略問卷後測

控制變項 1.教師特質 2.班級特質 3.教材性質 4.上課場所

自變項

1.結合相互教學策略進行 科學文章閱讀課程 2.發下教材及學習單做為 教學補充資料

圖3-1 研究架構圖

本研究所涉及的變項共分為三類,包括自變項、共變項及依變項、

控制變項:

壹、自變項

本研究的自變項為對實驗組學生進行「結合相互教學法進行科學 文章閱讀理解教學」,實施方式為選定科學文章後,針對文章及段落標 題進行預測、閱讀文章,進行摘要、提出問題、相互討論、教師澄清。

最後進行學習單的討論及書寫,教師於收回後給予學生評量與回饋。

貳、共變項及依變項

本研究共變項及依變項有三樣「共變項為前測結果,依變項為後 測結果」:

一、科學文章閱讀表現:以受試者在「科學文章閱讀表現量表」的 得分為指標,量表得分愈高,表示對科學文章的閱讀表現情形 愈正向。

二、科學文章閱讀理解能力:以受試者在「科學文章閱讀測驗」中 的得分為依據,得分愈高表示科學文章的閱讀理解能力愈好。

三、自然科學習成就:受試者在「第一次基本學力測驗」自然科成 績的得分為依據,得分愈高表示自然科學習成就愈高。

參、控制變項

研究樣本在入學時即為 S 型常態編班。

一、實驗組及對照組在實驗進行前後皆由研究者施測,自然科皆由 研究者本人任教,而測驗、學習單、量表的施測由研究者本人 進行,以減少因不同人施測所造成的差異。

二、實驗組及對照組在實驗處理前國二階段,聯絡本中均安排生活

阿基米德

970416 三、由情境中,引導學生發現問

教學過程:閱讀課為每節 50 分鐘。進行科學文章閱讀課時,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