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流程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倫理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研究步驟

鑑於上述問題意識發想及爾後就學歷程觀察,研究步驟對於國防教育「跨部 門治理」與政大「軍文交流」萌發研究動機後規劃研究,首先律定主題範圍、選 擇研究方法、調查樣本組合及發展指導方針等,接著進入現場以參與觀察方式篩 選訪談對象,並將文獻資料及觀察概念歸納建立半結構式訪談大綱內容後,實施 正式訪談,徵詢受訪者同意後過程全程錄音記錄,訪談完畢繕打逐字稿回饋受訪 者審查內容無誤後實施編碼,訪談區分兩階段,第一階段為本專班同學,彙整相 關建議,納入第二階段師長及學程關係人訪談討論事項,以搭配政策理念勾勒策 略框架,再離開現場配合文獻資料進行分析與反思詮釋思考建議方向,最後與文 獻對話擬定可行性建議,研究步驟流程如圖 3-2 所示:

圖 3-2 研究步驟流程圖

資料來源:轉引自楊政學(2016)。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倫理

質性研究的取樣重點在於有深度的立意取樣,其所著重者在資訊的豐富內涵

(胡幼慧,1996)。本研究基於研究目的,除訪談國防大學陸、海、空軍指揮參 謀學院第二屆副修本專班學員外,亦針對前國防部承辦人及學程相關關係人實施,

以探究起初辦學的發想,有助後續研究主軸的勾勒,進而擘劃後續政策藍圖。

事(Clandinin, 2006),就像是利用說故事的方法讓人能相互理解想法。

色(Ollerenshaw & Creswell, 2002)。

而時間的順序使得敘事有了開始、過程與結束,這也產生了情節(pot),情節 也串連起了敘事而有意義(瞿海源等人,2015:147),再加上參與者的故事可能 也與研究者有關,意味者在交織的故事中,研究者也能洞察自己,產生一種交流 合作的關係(Ollerenshaw & Creswell, 2002)。

最後,敘事分析不僅考察了參與者如何整體的表現自己,這也是相較於其他 研究方法不一樣的關注層面(Burck, 2005),以至於能使我們個人更加了解所生存 的社會與文化。

3.編碼過程:採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方式編碼,紮根理論始於 Strauss 與 Glaser 於 1967 年出版「紮根理論的發現(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3-3 資料分析架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Berger & Luckman(1967)在《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認為現實是 由社會建構,過程中並非強調措辭造詣,而是著重如何在他人想像中建立期望的 現實,也就是事實是被刻意「界定」,像是一種不言而喻的現象,接收訊息的人 認為接收的就是事實,而主觀的現實則在客觀社會中反映出的人們為了在這社會 中生存,必須內化這些客觀現實進而與社會有所交流(Van den Bulck, 1999)。

與其說打贏一場未來的戰爭,倒不如說我們身處一個前人為我們建構的戰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4-1 參與觀察資料分類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一、 三軍的區隔與合作

雖然同為領導決策專班,但其成員卻有陸、海、空三軍的差異,在養成教育 及工作場域的思維理則大有區隔,主要取決於軍種風氣、以往工作經驗及指參教 育課程排訂,但礙於需共同學習的壓力,針對課程、論文及生活方面,各自有一 套應對模式。

(一)思想課程的區隔 1. 日常面對的敵人:

海、空軍在其工作場域中經常與敵接觸,故觀察其言行部分,常常帶著敵情 在訴說著他們的觀點,在處事上也較有目標性,然陸軍部分,平時總是對著無形 的敵人進行操演,故在想法上說好聽是嚴謹,但事實上是較封閉的,例如在課程 中,相同的議題,海、空軍總是能針對主題深入論述,陸軍總是會設定一堆假設,

從各方面去考量,但往往圍繞主題卻打不到重點。

2. 軍種迥異的課程:

雖同為國防大學指參教育,因軍種之間的差異,亦區分陸、海、空等三軍指 參學院,但為將其納入國防大學體制下統一管理,故將陸院指參教育從原本一年 半壓縮為一年,而海、空軍則從八個月延長至一年,所以觀察海、空軍平時課程

陸海空三軍

本專班&一般組

聯戰班時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驗實施口頭報告,反觀一般組同學,雖口語表達不及本專班流利,但總會以輔助 簡報引經據典的陳述其論點,雖然辯論無對錯,但總能在不同發言的同學中發現 同樣一件事卻有多個切入面向及看法,收穫頗豐;另經歷多次交鋒,發覺各自吸 取經驗,本專班同學開始懂得使用輔助簡報,甚至更加精進的完成事前整備,將 簡報貼在台上以提升其論述力道,而一般組在口語表達上也都進步了,研究者解 讀為競爭下的進步,如圖 4-2 所示:

辯 論 課 程 碩 一 上 學 期

本專班:辯論初期手拿小抄以其經 驗擇要點侃侃而談。

一般組:辯論初期輔以簡報引經據典的 陳述其論點。

辯 論 課 程 碩 一 下 學 期

本專班:辯論後期學習一般組經 驗,甚至更精進的事前整備。

一般組:辯論後期同樣輔以道具表達其 觀點,較初期更能侃侃而談。

圖 4-2 碩一上下學期辯論課程對照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團體向心的展現

或許團體的生活容易侷限思考,但是在團體向心力的凝聚及展現卻是本專班 的特色,學習歷程中可以發現本專班跟一般組同學最大的差異就是集體行動與個 別行動的差異,一般組同學僅在校學習時間有所交流,感情好一點的還會私下聯 繫,但時間還是有限,本專班最大的不同,就是學習生活都在一起,相處的時間 甚至比家人還多,相對共同活動的機率也高,例如教師節卡片、班級代表旗幟的 統一製作、導生會的參與及每月慶生活動等等,活動照片如圖 4-3,所以透過生 活互助及課業研討所凝聚的向心力,都是推動團隊向前的助力。

相關活動照片

統一製作教師節卡片,團體致贈 導生會的參與,展現團隊向心力

每個月的慶生活動,感受家的感覺 班級代表旗幟製作,團體行動的展現 圖 4-3 領導決策專班活動照片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軍文合作的交流 1.軍文意見的溝通

在軍文交流方面,剛開始認為一般組同學來自各行各業,如果能好好利用這 個學習歷程交交朋友互相學習必定有所成長,但隨著時間的經過,發現同學間交 流當然有所收穫,但畢竟多數侷限於課堂上的分組溝通,如果沒有進一步去互動,

軍文意見的溝通交流還是不足,反而是師長及各個演講者的傳道授業讓研究者印 象更加深刻,同時也豐富了不同領域的知識,更激發多面向思考能力;另一方面 研究者觀察到藉由這個學習場合,本專班同學的表現及發言,尤其在討論一些國 防議題的時候,可藉此表達其想法,澄清社會上對於軍人的誤解,這就是一個正 面傳播的力量,例如在范疇老師演講「病毒啟示錄-疫情政治下的世界政局及台 灣」內容中,述及沈前總長墜機事件時,空軍同學就藉由其航管專業回覆其看法,

研究者認為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溝通平台。

2.迎新送舊的合作

一個成功的活動要有創意的構思、細密的分工及強大的執行力,在學習歷程 中除了課堂上分組報告之外,能讓身處行管碩的同學展現互助合作機會莫過於每 一年的迎新送舊活動,過程中由一般組同學主導,看重本專班執行能力,起初由 本專班協助班費收款,後續擔任公關組負責老師邀請,其餘工作則體諒本專班課 業壓力,均由一般組同學規劃執行,最後再統合於活動當日呈現,期間,在服裝 及禮品設計部份,發覺一般組很有創意設計概念,另針對餐會場地選擇及禮品選 購,就是一般公務機構考量預算多寡、材質好壞及產地來源的翻版,深覺這次活 動就像是整個社會的縮影,迎新送舊組別分組名冊及活動照片如表 4-2 及圖 4-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4-2 迎新送舊組別分組名冊

M E P A 2 1 迎 新 送 舊 組 別 分 組 名 冊

組別 姓名

總召 梁書軒、吳佳儀、洪翎宜

主持人 一般組:吳佳儀、鄭鼎青;本專班:洪峻涵、高國銘 活動組 黃裕銘、劉賢庭

接待組 楊文玲,蔡善明,區迎軒、林容安、陳彥君、林玟妤、劉恩璇 美宣組 周思伶、楊雅鈞、林瑋庭、翁莉欣

器材組 黃國峰、莊克偉 總務組 許惠玲

公關組 本專班全體人員

機動組 劉康彥、黄玉明、施友淳 媒體組 陳德懿、陳羲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M E P A 2 1 迎 新 送 舊 活 動 照 片

一般組同學班服設計,以創意的設計將 本班特色納入其中。

一般組規劃完成入場背景看板設計,並 合作實施場地布置氣球灌充及擺放。

本專班及一般組搭配擔任主持人工作。 迎新送舊活動結束合影。

圖 4-4 迎新送舊活動照片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逼迫對於課程是會被取捨的,在學習效果上也會被打折扣,雖然懲處是為推動任 務完成的制約,但研究者認為以獎勵替代懲處會是更佳的選擇。

第二節 瞎子摸象的藍圖勾勒

民族誌訪談是一種特別的「語言事件」表達(Spradley, 1979),在蒐集資料 階段的會談目的為瞭解事件的脈絡和需求,而深度訪談則是在蒐集受訪者的主觀 感受、經驗和看法,本研究藉由居住地區遠近、婚姻狀況及軍種差異等不同樣本 實施訪談,主要探究專班學習歷程中有關家庭工作、就學動機、學習策略、成效、

認知及軍文交流的感受,並試圖讓受訪者以參與者的角度反觀政策執行的窒礙與 矛盾,嘗試提出策略建議,以利納入後續政策研討,訪談分析資料分類如圖 4-5:

圖 4-5 專班訪談分析資料分類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一、 人員編隊

(一)訪談樣本的分析

雖然取樣部分是採取居住地區(遠、中、近程)、婚姻(已婚、未婚)等兩 變項,然在性別部分將兩位少數女性同學納入,並將陸、海、空按比例均納入(陸:

雖然取樣部分是採取居住地區(遠、中、近程)、婚姻(已婚、未婚)等兩 變項,然在性別部分將兩位少數女性同學納入,並將陸、海、空按比例均納入(陸: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