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工具

一、研究對象

由於研究者為現職的國中數學教師,故本研究之研究對象係以研究者任教 之國中四個七年級班級的一百零三位學生做為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兩班共 49 人及對照組兩班共 54 人。該校每個年級各有 12 個班普通班,每年新生入學時 皆採 S 型之方式常態編班,本研究四個班由研究者任教的一個班,及其它隨機 挑選的一個班組成實驗組,另兩個隨機挑選的班級組成對照組。

二、研究工具

為了能確實了解學生在學習線型函數前,及將斜率概念融入線型函數教學 後,概念及表徵變化的情形,本研究採用(1)紙筆測驗與(2)訪談兩種工具,來收 集所需要的資料,內容說明如下:

(一)紙筆測驗

1.研究者的紙筆測驗,是以 Sfard 的概念發展理論為依據,發展出「線型函數概 念成長前試題」及「線型函數概念成長後試題」兩份試題,另外並使用第三次 段考試題做為概念保留試題,分述如下:

(1)「線型函數概念成長前試題」:在學習線型函數單元前,先對兩組學生進行 測驗,內容以二元一次方程式及其圖形為主題,藉以了解學生學習線型函 數單元前,具有哪些先備知識。

(2)「線型函數概念成長後試題」:在實驗組習得實驗教材後的隔天,對兩組進 行測驗,主要是測驗學生在學習線型函數單元後的學習成效,並了解實驗 組學生解題時所選用的方法。

(3)「概念保留試題」:抽取第三次段考中「線型函數」的題目,做為概念保留 試題。藉以了解兩組學生在線型函數單元學習前後的概念變化及表徵轉換 情形。

2.本研究依據 Sfard 的理論,將前、後測、延後測試題根據「內化」、「壓縮」

5.在通過層次的的評估上,參考 Concepts in Secondary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表 3-6

表 3-7

前測各題目的測驗目標與層次對照表

題號 測驗目標 層次

1(1) 是否能由給定資訊(文字敘述),利用文字符號列出兩個變數間的加減法關係式 1 1(2) 是否能由給定資訊(文字敘述),利用文字符號列出兩個變數間的乘除法關係式 1 1(3) 是否能由給定資訊(文字敘述),利用文字符號列出兩個變數間的四則運算關係式 2 1(4) 是否能由給定資訊(文字敘述),利用文字符號列出兩個變數間的比較量關係式 2 1(5) 是否能由給定資訊(文字敘述),利用文字符號列出兩個變數間的面積關係式 1 2(1) 是否能寫出坐標平面上第一象限上的點所對應的坐標 1 2(2) 是否能寫出坐標平面上第二象限上的點所對應的坐標 1 2(3) 是否能寫出坐標平面上第三象限上的點所對應的坐標 1 2(4) 是否能寫出坐標平面上第四象限上的點所對應的坐標 1 2(5) 是否能寫出坐標平面上 x 軸上的點所對應的坐標 1 2(6) 是否能寫出坐標平面上 y 軸上的點所對應的坐標 1

3 是否能寫出二元一次方程式的任意五組解 1

4(1) 是否能在坐標平面上描繪形如 y = ax + b 的圖形 2 4(2) 是否能在坐標平面上描繪形如 y = b 的圖形 2

5 是否能理解直線方程式圖形上的點即為該方程式的解 1

6 是否能由圖形察覺自變數與應變數的對應關係 1

7 是否能由給定資訊(表列)尋求對應的圖形(x 值遞增,對應的 y 值遞減) 2 8 是否能由給定資訊(表列)尋求對應的圖形(x 值遞增,對應的 y 值遞增) 2 9 是否能由給定資訊(表列)尋求對應的圖形(x 值遞增,對應的 y 值不變) 2 10(1) 是否能透過文字的描述或圖形,找到兩變數的對應關係 3

10(2) 是否能透過圖形,找到兩變數的對應關係 3

註:1(1)代表第 1 題的第 1 小題。

表 3-8

表 3-9

後測各題目的測驗目標與層次對照表

題號 測驗目標 層次

1 是否能(利用 y 截距及斜率)在坐標平面上判別一次函數的圖形 1 2 是否能由 y=ax+b(的 a 值)判斷 x 的值增加 1,其對應的 y 值會如何變化 3 3 是否能由給定的函數符號及圖形(利用 y 截距及斜率)尋求對應的代數式 3

4(1) 是否能由給定的表列尋求對應的斜率 1

4(2) 是否能由給定的表列尋求對應的 y 截距 1

5 是否能判別一次函數斜率改變後的圖形變化 1

6(1) 是否能由給定的表列尋求對應的斜率 2

6(2) 是否能由給定的表列尋求對應的 y 截距 2

6(3) 是否能由給定的表列尋求對應的代數式 1

7(1) 是否能依據給定資訊(表列及圖形),判別所對應的函數值大小 1 7(2) 是否能依據給定資訊(表列及圖形),說明所對應的函數值大小 2

8 是否能依據一次函數 y 截距及斜率判斷其圖形 2

9 是否能依據給定資訊(圖形),推論所對應的函數值 2

10 是否能依據斜率判斷圖形 3

11(1) 是否能透過文字的描述或圖形並配合函數符號,找到所對應的函數值 2 11(2) 是否能透過文字的描述或圖形並配合函數符號,判別所對應的函數值大小 2 11(3) 是否能透過文字的描述或圖形並配合函數符號,推得所對應的函數值大小 3 12(1) 是否能透過圖形並配合函數符號,判別所對應的函數值大小 2 12(2) 是否能透過圖形並配合函數符號,推得所對應的函數值大小 3 12(3) 是否能透過圖形並配合函數符號,推得所對應的函數值大小 3

13 是否能依據給定資訊(文字敘述),判別所對應的函數值 2

註 1:1(1)代表第 1 題的第 1 小題。

表 3-10

表 3-11

延後測各題目的測驗目標與層次對照表

題號 測驗目標 層次

一 6 由兩變數的關係式判斷是否為函數關係 2

一 7 是否能由兩變數的關係判斷其函數類型 1

一 9 是否能依據一次函數 y 截距及斜率判斷其圖形 2

一 11 是否能依據給定資訊(圖形),推論所對應的函數值 2

一 12 是否能透過圖形並配合函數符號,推得所對應的函數值大小 3

二 1(2) 由文字敘述兩變數的對應關係判斷是否為函數關係 1

二 1(3) 由文字敘述兩變數的對應關係判斷是否為函數關係 1

二 1(4) 由表列兩變數的對應關係判斷是否為函數關係 2

二 4 是否能由給定資訊(文字敘述),利用文字符號列出兩個變數間四則運算關係式 2

二 6 是否能由函數值逆推定義域中的 x 值 2

二 7 是否能由給定的資訊(兩點坐標)求出對應的線型函數 1

二 8 是否能由兩函數的大小關係推得定義域中的 x 值的範圍 3

三 1(1) 是否能在坐標平面上描繪形如 y = b 的圖形 2

三 1(2) 是否能在坐標平面上描繪形如 y = ax + b 的圖形 2 三 1(3) 是否能找出兩線型函數(y = b 與 y = ax + b)的交點坐標 2 三 4(1) 是否能依據給定資訊(文字敘述),求出對應的一次函數 2 三 4(2) 是否能依據給定資訊(文字敘述),求出一次函數中所對應的函數值 2 三 4(3) 是否能依據給定資訊(文字敘述),由函數值逆推定義域中的 x 值 2

註:〝一〞為選擇題,故「一 6」代表選擇題第 6 題。〝二〞為填充題,故「二 8」代表填充題第 8 題。〝三〞為計算題,故「三 1(1)」代表計算題第 1 題第 1 小題。因本份試題為第三次段考試題中選取出之部份試題,故題號並未連續。

(二)訪談

為了彌補紙筆測驗靜態資料的不足,以及深入了解學生的想法與思 考過程,找出學生函數學習的錯誤類型,研究者從不同程度的學生中,

隨機抽樣出接受訪談的學生進行訪談工作,以便瞭解學生的實際想法,

前後測各 6 位學生接受訪談。因此所選取的資料僅能供作類似答案樣本 的參考資料,未必能代表全體受試者的想法。

訪談題目的選取主要是參考學生前、後測答題的情況,研究者針對 前、後測問卷上的題目進行提問,再根據學生的答案深入訪問,並且配 合錄音方式蒐集訪談資料來完成事後分析工作。在訪談的實施上,為了 避免研究者的介入造成訪談結果的偏差,研究者採取下列的原則來進行 訪談:

1. 避免提供線索或教學。給予受訪學生時間思考,並且展現出對於學生的 思考及回答,具有高度興趣。

2. 藉由重複說出受訪者的回答,再次確認受訪者的想法與解釋。

3. 避免某一類型的概念特別引起學生的注意。

4. 避免學生從提問的語氣或內容猜測到答錯而刻意修改回答。

5. 避免以研究者的角度,來解釋受訪學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