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四節 研究展望

本節主要針對未來之研究者提供參考意見,僅就研究工具、研究 對象、研究方法及研究變項,提供參考意見。

一、研究工具方面

本研究所採用的調查工具為自編之問卷,雖經信效度考驗,效度 方面也經多位專家審閱修正,但仍不免有欠周詳之處。為提升研究品 質,有關單位應成立專責機構,發展標準化之研究工具並建立-全國 性常模,以供後繼者於必要時使用。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59

二、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以台北市國中生為對象,研究結果只能推論到台北市地區 之國中生。台北市為台灣首善之區,其施測結果未必能推論到其他縣 市區域,日後之研究發展,可擴及非都會型區域,或以觸法少年及受 保護處分之少年為對象,藉以瞭解其法律知識、態度與一般少年之差 異。

三、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所蒐集資料以量化資料為主,為使研究工作 能更具深度廣度,建議可兼採深度訪談,個案研究法…等質性研究之 方法,以彌補問卷調查法之不足。

四、研究變項方面

從文獻探討的資料顯示,影響法律知識與法治態度的變項很多,

本研究只就學校、性別、年級、興趣、收看新聞時間、家人討論、電 視新聞話題時間、媒體幫助、學校老師幫助、幹部經驗、家庭讀書環 境等十項加以探究,其他如學業成績、父母教養方式也可作為自變項 加以探討。在依變項方面除了認知與態度外,未來也可以加入“法治 行為"加以探討。

五、研究內容方面

本研究主要從社會化的觀點探討法治態度,未來也可以探討法律 文化對法治態度與法律行為的影響。

160

161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書目:

于珊(2007),《大滿貫複習講義》,台南:翰林。

毛中勻(2002),《國小學生法治教育實施情形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未出版。

王文科主編(1989)《學習心理學-學習理論導論》,臺北:五南。

王正偉(1998),<我國人民法律認知之探討 — 兼論接近正義之問題>,《國立 政治大學學報》,第 77 期,頁 417-457。

王保進(1999),《視窗版 SPSS 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心理。

王海南,李太正、法治斌、陳連順、顏厥安合著(1993),《法學入門》, 臺北:

元照。

王淑女(1993),<民眾的守法觀念及其影響因素>,《輔仁學誌法商管理學院之 部》,第 25 期,頁 259-297。

台北市教育局統計室(2009),《台北市教育統計》,臺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江美慧(2004),《國中生的公民知識與態度之研究—以高雄市國三學生為對象》,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未出版。

余鎮遠(1993),《國中學生法治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大學公民訓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未出版。

吳明隆(2000),《統計運用實務》,臺北:松崗 。

呂翠珍(2002),<看電視,做自己>,《人本教育札記》,第 158 期,頁 46-47。

李冬梅(2002),《臺北地區國中公民與道德教師法治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 立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未出 版。

李宗薇(2000),《國人法治觀念認知程度之調查研究》,臺北:法務部保護司。

李金泉(2007) ,《精通 SPSS 統計分析實務與應用》,臺北縣:全華。

李柏佳、魏連春(1999)《小執法說故事教師手冊第七冊》,臺北:行政青輔會。

沈六(1991)〈高中學生民主法治認知發展〉《教育研究雙月刊》,第 22 期,頁 20-25。

周大中(1953),《法律思想闡揚微》,臺北:中央文物。

林金朝(1998),<從法學觀點探討公民對法律應有的認識與素養>,《公民訓

162

林紀東(1978),《法學緒論》,臺北:五南。

林紀東(1992),《法學緒論》,臺北:五南。

林珮綺(2005),《九年一貫課程國中學生人權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臺北,未出版。

林清江(1982),《教育社會學新論》,臺北:五南。

林儒(1998),<法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法律社會化>,《法律與教育》,第 64 期,

頁 31-35。

林嘉音(1998),《臺北市高職學生法律知識與法治態度之研究》,國立師範大 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未出版。

林嘉誠(1989)《政治心理形成與政治參與行為》,臺北:商務。

林端(1994),《儒家倫理與法律文化-社會學觀點的探索》。臺北:巨流。

林劍秋、陳冠蓉、蘇少玲譯(1990),《政治學-政治科學導論》,原著 Austin Ranney,

臺北:桂冠。

法務部保護司(2008a),《中華民國 96 年犯罪狀況及其分析》,臺北:法務部。

法務部保護司(2008b),《96 年少年兒童犯罪概況及其分析》,臺北:法務部。

社會領域課程目標,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http://www.tiec.tp.edu.tw/ (瀏 覽日期 97.8.27)

祁婉琳(1999),《花蓮地區國小兒童法律知識與態度之研究 》,國立花蓮師範 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花蓮:未出版 。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 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 實範例解析》,

臺北:五南。

南一書局 (2007),《國民中學社會 第一冊》,台南:南一 。 南一書局 (2008),《國民中學社會 第二冊》,台南:南一 。 南一書局 (2009),《國民中學社會 第四冊》,台南:南一 。 柯貴美(2000),《讓教育湧出活》,臺北:國際村。

家扶中心全國寄養家庭總數 蕃薯藤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04/20090428631399.html(瀏覽日期 98.06.11)

徐敏誠(2005),《國中學生人權知識與人權態度之調查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 立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臺北,未出版。

163

徐錦鋒(2008)《少年觀護制度理論與實務》,臺北:洪葉。

翁國彥(2004),《由法律文化觀點檢討台灣的法治教育》,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 研究所碩士班論文,台南,未出版。

翁國彥(2006),<由法律文化觀點檢討台灣的法治教育>,《全國律師》(6 月)

頁 13-22。

國立編譯館(2002),《公民與道德第二冊》,臺北:國立編譯館。

基本學力測驗研究中心(2008),《哈燒公民講義》,臺北:基本學力測驗。

張秀雄(1992),加強各級學校民主法治教育整體研究與規畫(高中職組)。臺 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張春興(1987),《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90)《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春興、楊國樞(1978),《心理學》,臺北:三民。

莊麗錦(2008),《臺北市國中生消費者權利意識之調查研究》,政治學研究所在 職進修碩士班論文。臺北,未出版。

許禎元(1997),《政治研究方法與統計》,臺北:五南。

許禎元(2000)《職業軍人的政治學習-制度與行為》,臺北:雙葉。

許福生、楊金寶(2008),<在學青少年對社會事件法治認知之調查研究> , http://www.tosun.org.tw/database/900307/yang-low.htm (瀏覽日期

2008.6.5)

許興國(2008),《臺灣中部三縣市高中職進修學校學生公民參與態度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臺北,未出版。

陳芳萍(1995),《價值澄清式法治教學對國中生法治知識與態度影響之實驗研 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未出版。

陳南州(2006),《台中市高中職學生自我概念與公民參與態度》, 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未出版。

陳皎眉、王叢桂、孫蒨如編著(2002),《社會心理學》,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陳惠馨(1998 ),《法學緒論》,臺北:三民。

陳朝陽(1997),<法治教育的精神與教學>,《研習資訊》,第 14 卷第 4 期,

頁 8-15 。

陳慈幸(2002),《青少年法治教育與犯罪預防》,臺北:揚智。

164

論文,臺北,未出版。

陳義彥、蘇永欽(1997),《法治認知與台灣地區的政治民主化:從人民的執法 行為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

NSC 84-2414-H004-030B2。

陳瀅淑(2004),《台南市國小學童法律知識與態度之探討》,國立台南師範學 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未出版。

彭懷恩(1998)《進階政治 Q&A》,臺北:風雲論壇。

結構群編譯(1991)《法律社會學導》,臺北:結構群。

黃宗秀(2005),《臺北市高中生人權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萬華區公立高中學 生為例》,國立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三民主義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素貞(2003),《社會二上》,台中:仁林。

黃惟饒(1991),國民中學新編公民與道德教材中法治教育內容探微。訓育研究,

29(4) ,頁 14-17。

黃雪紅(2006),《國小學童法律知識與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教育大學國民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未出版。

黃景裕(1994),《臺北市高中職學生現代公民性及其家庭因素之研 究》,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未出版。

塗惠玲,(1996),《台灣中部地區國小學童民主法治知識與態度之調查研究》,

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未出版。

楊志弘、周金福譯(2006),《大眾傳播理論基礎、發展與未來》,臺北:華泰 文化。

廖添富(1989),<一個政治參與態度量表的結構分析>,《訓育研究》, 第二 十八卷第三期,頁 3-11。

廖添富(1993),《加強各級學校民主法治教育整體研究與規畫(大專組)》,

臺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廖錦聰(2004),《臺北市國中學生人權知識與態度之研究-以松山區五所國三學生 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臺北,未出 版。

管歐(1992),《法學緒論》,著作者發行。

165

劉日安(1982)《少年觀護工作》,臺北:五南。

劉美琳(1995),《臺北市高中職學生自我觀念與法治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未出版。

潘維大(1996),<國小六年及學生對法律知識了解程度之調查>,(收於侯崇 文主編),《八十五年度行政院國科會犯罪問題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頁 345-370,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蔡文輝(2000),《社會學》,臺北:三民。

蔡德輝、楊士隆(2003),《少年犯罪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蔡慧雯(2004)《台中縣市國民中學法治教育實施現況調查及其可行策略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未出版。

蔡璧煌(1994),《學校與學生政治社會化-高中職學生政治社會化的教育社會學分 析》,臺北:師大書苑。

鄭玉波(1992),《法學緒論》,臺北:三民。

鄭哲民譯(1996),《法律社會學》,臺北:巨流。

鄧毓浩(1993),《加強各級學校民主法治教育整體研究與規畫(國民中學組)》,

台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台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