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據前述之結論,分別從家庭方面、學校方面、教育當局與後續研究方面 等四方面提出建議,作為教育以及後進研究者之三考,茲分述如下:

一、家長除了提供良好之家庭閱讀環境外,更須增加親子閱讀互動、提供閱讀活 動獎勵與進行購書借書活動的頻率。

研究發現,不同社經地位的家長,學童的家庭閱讀環境有顯著差異;不同社 經地位的家庭,學童大部分的閱讀行為有顯著差異;不同的家庭閱讀環境下,學 童的閱讀閱讀行為有顯著差異;原因在於,高社經地位的家庭,重視家庭閱讀環 境的營造,而且在優質的家庭閱讀環境下,學童就能養成閱讀行為。

此外,由本研究的問卷調查發現,在家庭閱讀環境中,親子閱讀互動、閱讀 活動獎勵與購書借書活動的頻率的層面,得分在普通程度,較其他層面得分為 低,顯示這三個層面仍有努力的空間。

因此建議家長應為孩童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外,其作法包括親子頻

繁的互動、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源、家人養成閱讀習慣、獎勵孩子在閱讀上的表現,

以及為孩子購書與借書等活動,除次之外,更應增加親子閱讀互動機會、增加閱 讀活動獎勵活動與提高購書借書活動的頻率,以提昇整體家庭閱讀環境品質。

二、家長應運用社會資源提高家中圖書之數量、種類與新穎性

從藏書量來看,在 PIRLS2011 研究報告指出家庭書籍 200 本以下的家庭,在 學生與家長問卷調查中,平均約為 83%(柯華葳、詹益綾,2013);顯見學校圖 書室之數量、種類,學校圖書室狀況皆優家庭圖書狀況。但是研究調查發現,彰 化縣五年級學童閱讀來源中,學校圖書室、班級圖書、家中圖書與校外圖書,這 四種來源的比例約為 20%-30%之間,顯見家庭圖書的閱頻率並不亞於學校圖書 室,而且家庭圖書具有立即性與閱讀的方便性,不但取閱方便,更可以增進親子 互動與增進感情,因此如何充實班級圖書的數量、種類與新穎度是相當重要的。

因此家庭應充分運用社會資源,改善家庭圖書藏書狀況,包括向社區圖書館借 書、鄰居、親友或社團公司之圖書交換贈閱、至書局購書等活動,以擴充書籍數 量、種類與新穎度。

三、學校除了提供一個良好的學校閱讀環境外,更應增進同儕閱讀互動之頻率 研究發現,不同的學校閱讀環境下,學童的閱讀行為大部分有顯著差異,原 因在於,閱讀環境較佳的學校,提供了學童豐富的學校與班級圖書資源、較佳的 圖書室設備、推動多樣的閱讀活動、教師推動閱讀方法以及的頻繁的同儕閱讀互 動,所以營造了較佳的閱讀環境,在利於閱讀行為的產生的環境下,影響了學生 部分的閱讀行為。

此外,由本研究的問卷調查發現,在學校閱讀環境中,同儕閱讀互動的層面,

得分在普通程度,較其他層面為低,顯示這個層面仍有努力的空間。

因此建議學校應為孩童提供一個良好的學校閱讀環境,其作法,包括提供一 個學童豐富的圖書室與班級圖書資源、完善的圖書室設備、不同的閱讀推動措 施、教師支持並進行各種推動閱讀措施、鼓勵同儕閱讀方面的互動等,除此之外,

更應鼓勵同儕間的閱讀互動活動,包括與同學互相分享感想與討論書籍內容、和 同學相約至圖書館看書借書等方式,這些作法,均能營造良好的學校閱讀環境。

四、學校應協助教師提高教室內圖書之數量、種類與新穎度

從藏書量來看,本研究正式樣本的學校圖書室,在 104 年 3 月平均藏書量為

24442 冊;在 PIRLS2006 研究報告指出班級藏書量平均為 126.46 本,兩相比較之 下,學校圖書室之數量、種類,學校圖書狀況皆優於教室圖書。但是研究調查發 現,彰化縣五年級學童閱讀來源中,學校圖書室、班級圖書、家中圖書與校外圖 書,這四種來源的比例約為 20%-30%之間,顯見班級圖書的閱頻率並不亞於學校 圖書室,而且班級圖書具有立即性與閱讀的方便性,如何充實班級圖書的數量、

種類與新穎度是相當重要的。

因此學校應活化學校圖書,充分利用學校圖書,其做法班級書箱巡迴、書籍 下鄉、非當期雜誌與報紙下班等方式;另外亦應積極尋找資源,改善班級圖書狀 況,包括愛的書庫申請、行動圖書車申請、書籍捐贈活動,此外教師亦應充分運 用學生家長,請家長提供若干書籍與雜誌,擴充書籍數量、種類與新穎度。

五、學校單位與公私立圖書館提供並且鼓勵廣泛閱讀各類書籍

研究顯示閱讀書籍的種類型越廣泛的學童,在閱讀理解能力越高。而且偏好 閱讀名人傳記與自然科學類書籍偏好高的學童在閱讀能力表現,比偏好其他書籍 類型學童高。所以學校單位與公私立圖書館在選購圖書時,各類圖書均應採購,

不宜偏重某一類型圖書,並積極鼓勵學童至圖書室借閱各類書籍。

六、教師應營造適合閱讀的班級環境,並每週定期帶領學童至圖書館借閱書籍 由研究結果可知班級閱讀環境的重要,因此教師應營造適合閱讀的班級環 境,做法包括採用各種推動閱讀方法、充實班級閱讀資源、增進同儕互動機會以 及教師持續支持與鼓勵的態度,除此之外教師必須每週定期帶領學童至圖書室借 閱書籍,以增加學童接觸書籍與閱讀書籍的機會。

七、教育當局應挹注較多圖書資源於小型學校

研究發現,不同的學校規模,學校閱讀環境大部分有顯著差異。探究其原因,

應是大型學校提供了學童豐富的圖書資源、完善圖書室設備,以及不同的閱讀推 動措施下,營造了較佳的學校閱讀環境,在利於閱讀行為產生的環境下,影響了 學生部分的閱讀行為,這些行為包括了閱讀數量、閱讀次數、閱讀時間與閱讀頻 率。

研究亦發現,學校閱讀環境與學童的閱讀閱讀行為大部分有顯著差異。探究 其原因,應是學校提供了良好的閱讀環境,自然影響了學童的閱讀行為,這些行 為包括學童會從多重管道取得書籍,提升閱讀數量、增加閱讀時間、擴大閱讀種

類、增加閱讀次數與提高借閱頻率。

綜合上列二項研究發現,建議教育當局,應當挹注充足之圖書室圖書資源與班級 圖書資源、建設完善圖書室設備;若受限於經費預算時,可居中牽線,代為尋找 民間合作單位,透過民間資源的贊助以及認養學校圖書室;此外當局亦應協助所 有學校應訓練與設置圖書與閱讀專業教師,以專責負責學校圖書業務與推動各項 閱讀活動外,並酌減專責教師授課節數,或是給予薪資補貼。

八、教育當局推動閱讀推廣法法制化

韓國自2003 年持續實施閱讀推廣法制化後,其成效卓著,因此教育當局應 學習韓國作法,制訂閱讀推廣法並予以法制化,其內容包括,提高晨讀時間與晨 讀頻率、積極改善學校與公立圖書館設施、發展閱讀素養的診斷性評價,以及結 合民間力量推廣閱讀。

九、未來研究方向

針對未來研究方向,本研究就研究對象、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等三方面加以 說明: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因時間與人力的限制,僅以彰化縣五年級學童作為研究對象,建議未 來,可研究彰化縣內不同年級的學童所處閱讀環境與其閱讀行為關係比較;或是 位處於城鄉學校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關係之比較。

(二)研究內容

在閱讀行為上,本研究調查了閱讀行為後,探討了閱讀環環境與閱讀數量、

閱讀環境與閱讀種類、背景環境與閱讀種類的關係,未來研究者在閱讀數量上,

考量加入書籍難易度因素,探討閱讀環境與閱讀數量的關係;另外在閱讀種類方 面,可加入閱讀理解能力、創造力與寫作能力等因素,探討這些因素與閱讀環境 之間的關係。

最後本研究進行了學校規模與閱讀行為、社經家庭與閱讀行為的研究,但是 學校規模與社經家庭之間相關性研究,另外若低社經家庭的學生,又居處偏鄉,

是否產生加乘效果,不利於學生的閱讀行為,亦可為未來研究者研究方向。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再以統計方式進行分析,題目為內容為結構性問

題,學童根據其自身所處閱讀環境及閱讀行為作答,答題過程可能會有認知上差 異,或是隱藏其內心想法,影響研究結果;建議未來研究除了問卷調查外,能夠 輔以質性研究方式下,能更瞭解學童所處閱讀環境與其閱讀行為關係。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台北:巨流。

林進財(2005)。班級經營。臺北市:五南。

李玉梅譯(2009),閱讀的力量:從研究中獲得的啟示。台北:心理。Stephen D.

Krashen 著(2004),The power of reading insights from the readings。

吳明隆(2009)。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分析實務。台北:五南。

吳和堂(2011)。教育論文與食用技巧。台北:高等教育。

周新富(2006)。家庭教育學----社會學取向。台北:五南。

許慧貞譯(2001),打造兒童閱讀環境。台北:小魯。Aidan Chamber 著(1991),

The Reading Environment and Tell Me。 陳奎憙(2007)。教育社會學。台北:三民。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6)。張氏心裡學辭典。台北:東華。

曾祥芹(1999)。閱讀學新論。北京:語文。

曾祥芹、韓雪屏(1992)。閱讀學原理。鄭州:大象。

二、期刊論文

何秀珍(1991)。台中市信義國小六年級學生閱讀課外讀物調查研究。獨立研究專 輯,5,95-114。

何琦瑜、錢欽昭(2009)。讀寫能力決定國家競爭力。親子天下,特刊 27 號,12-17。

何琦瑜、錢欽昭(2009)。讀寫能力決定國家競爭力。親子天下,特刊 27 號,12-1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