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工具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48-5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依據研究目的、研究假設和研究架構,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方式進行蒐集資料 與後續分析工作,以深入瞭解目前彰化縣國民中學特殊教育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特 殊教育教學的實施現況,並探討其影響的相關因素,以驗證研究結果。本研究的研究

工具是「彰化縣國中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實施現況與影響因素之調查問卷」,研究 工具發展過程內容臚列於後。

一、問卷內容

本研究使用的預試問卷定名為「彰化縣國中特殊教育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現況與影響因素之調查問卷」,內容分別為:個人基本資料、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 調查、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影響因素。

(一)個人基本資料

1. 性別:男、女。

2. 年齡:30歲以下、31~35歲、36~40歲、41~45歲、46~50歲、51歲以上。

3. 教育學歷:師範(學院)大學、師資班、大學選修教育學程、碩士(含研究所40學分 班)、博士。

4. 擔任職務:主任、教師兼組長、特教班或資源班導師、專任教師。

5. 任教年資:未滿2年、2~5年、6~10年、11~15年、16~20年、21年(含)以上。

6. 每週授課節數:1~10節、11~15節、16~20節、21~25節。

7. 參加過電腦資訊研習時數:從未參加過、18小時以下、19~36小時、37~54小時、

55小時以上。

8. 每週使用電腦的平均時數:從未使用、1~5小時、6~10小時、11~15小時、16~20 小時、21~25小時、26小時(含)以上。

9. 每週上網的平均時數:沒有上網、1~5小時、6~10小時、11~15小時、16~20小時、

21~25小時、26小時以上。

10. 學校規模:24班以下、25~48班、49班以上。

11. 使用資訊融入教學的科目:語文、數學、實用語文、實用數學、生活教育、社會 適應、休閒教育、職業生活。

12. 使用資訊融入教學教授學生障礙類別:智能障礙、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語言障 礙、肢體障礙、身體病弱、情緒行為障礙、學習障礙、多重障礙、自閉症。

(二)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實施現況調查

內容包括教學前準備、教學中活動、教學後評量、教育研究。

(三)資訊融入特殊教育教學影響因素

包括行政支援、資訊設備、教師觀念、資訊素養。

二、填答方式及計分

本問卷調查採用Likert五點量表,從「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分為五個等 級,根據受試者本身的使用狀況,勾選最合適的等級。計分方式從「非常符合」到「非 常不符合」,分別以5分、4分、3分、2分、1分計算,得分越高,表示運用資訊科技 融入特殊教育教學的頻率越高,及其影響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的程度 越高。

三、問卷預試

(一)預試實施

由於研究者的研究母群體為彰化縣國中特教教師(不含資優班老師)實際人數為 147人,母群體樣本不多,因此不以彰化縣國中特教教師師為預試對象,改以台中市 作為預試對象,研究者以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於100年3月初,選取台中市37所學校 進行預試,共有202位教師成為預試樣本,回收問卷137份,去除無效問卷5份,有效 問卷為132份,有效回收率為65﹪以此進行項目分析與信度考驗。

(二)預試統計分析

1. 項目分析

問卷於預試實施後,進行個別題項的決斷值CR(critical ratio)分析,以各題平均數 上下得分27%為準,分高、低分兩組,以t-test進行考驗,選取顯著水準達0.05之題目(吳 明隆,2000:頁2-24),且刪除決斷值未達3.5的題目(王保進,2002:頁619)。並由量 表題項與總分的相關來決定題目的鑑別度,一般要求於0.3以上,且達統計上的顯著

水準,示該題越有鑑別度(邱皓政,2002:頁14-2),分析結果如下:

(1) 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實施現況決斷值部分,除第12題CR值1.184過低,

且未達顯著水準外,其他都超過習慣上3.5之標準,故刪除試題12;在與量表 總分相關部分,皆達顯著水準。

(2) 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影響因素決斷值部分,試題14、15、16、17、18、

19,均小於習慣上3.5之標準,故予以刪除;在與量表總分相關部分,皆達顯 著水準。

表6

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現況項目分析表

題號 決斷值CR 與總分的積差相關 是否保留題目 S1 4.447*** 0.516*** 保留

S2 3.583* 0.391*** 保留

S3 4.918*** 0.458*** 保留 S4 5.184*** 0.573*** 保留 S5 6.053*** 0.592*** 保留 S6 8.767*** 0.660*** 保留 S7 3.771*** 0.392*** 保留 S8 3.502*** 0.394*** 保留 S9 7.858*** 0.563*** 保留 S10 3.558** 0.356*** 保留 S11 7.305*** 0.566*** 保留

S12 1.184 0.535*** 刪除

S13 3.662*** 0.341*** 保留 S14 5.643*** 0.435*** 保留 S15 6.634*** 0.541*** 保留 註:***p < 0.001; **p < 0.01; *p < 0.05

表7

資訊融入特殊教育教學影響因素項目分析

題號 決斷值CR 與總分的積差相關 是否保留題目 F1 4.150*** 0.406*** 保留 F2 5.704*** 0.523*** 保留 F3 4.833*** 0.532*** 保留 F4 7.023*** 0.641*** 保留 F5 7.233*** 0.630*** 保留 F6 5.183*** 0.536*** 保留 F7 5.341*** 0.547*** 保留 F8 4.812*** 0.608*** 保留 F9 3.622*** 0.470*** 保留 F10 3.298*** 0.482*** 保留 F11 3.767*** 0.417*** 保留 F12 4.129*** 0.561*** 保留 F13 5.421*** 0.574*** 保留

F14 2.9** 0.421*** 刪除

F15 2.364* 0.388*** 刪除 F16 3.384*** 0.419*** 刪除 F17 2.248*** 0.370*** 刪除 F18 2.423*** 0.341*** 刪除 F19 3.0*** 0.389*** 刪除 F20 3.896*** 0.472*** 保留 F21 6.419*** 0.585*** 保留 F22 5.679*** 0.614*** 保留 F23 6.464*** 0.632*** 保留 F24 5.465*** 0.583*** 保留 註:***p < 0.001; **p < 0.01; *p < 0.052

2. 效度分析

項目分析之後,為求得問卷的建構效度(construct validity),應進行量表的因素分 析。所謂建構效度係指量表能測量理論上之建構或心理特質的程度(王保進,2002:

頁562)。而因素分析是一種找出量表潛在共同因素之複雜統計方法。因素分析能協助 研究者簡化測量的內容,將複雜的共變結構簡化成幾個同質性的類別。以下將本研究

進行因素分析的主要方式,簡述成幾個步驟:

(1) 將已經考驗過項目分析的問卷資料重新編碼並進行因素分析。

(2) 確定量表上 Bartlett’s 球形考驗達顯著水準,表示有共同因素的存在,且 KMO 的抽樣試度量數均大於0.5(Kaiser, 1974),適宜進行因素分析。

(3) 將本研究兩個預試量表資料,採主成份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來抽取共同因素並計算變項間的相關矩陣。

(4) 決定因素的個數,依據特徵質大於 1 者,留下作為共同因素。

(5) 決定轉軸方法(Rotation),本研究從各種轉軸法中,選擇正交轉軸法(orthogonal rotation)中的最大變異法 Varimax 之進行因素分析。

經上述步驟,得到因素分析適合度考驗及因素分析摘要表。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 育教學現況調查問卷,由SPSS所輸出的Bartlett球面性考驗及KMO取樣適當性來判斷 是否能進行因素分析。KMO取樣適當性統計量值為0.763,已達到中度的標準;而 Bartlett球面性檢定值為745.538,在自由度為132時,已達顯著水準。由上述二項檢統 計量得知,此部份問卷適合進行因素分析。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現況調查問卷 進行因素分析係採用主成份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擷取特徴值(Eigenvalue)大 於1的因素,並經最大變異法(Varimax)使因素負荷量平方的變異量達到最大,以萃取 出共同因素。其結果如表8:

表8

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現況分析表

因素負荷量

共同性 因素1 因素2 因素3 因素4 係數

構面 題項 教學前準備 教學中活動 教學後評量 教學研究

教學前準備 S2 0.888 0.193 -0.187 0.031 0.790 S7 0.823 -0.105 0.059 -0.014 0.890 S8 0.823 -0.082 0.039 0.025 0.916

表8 (續)

因素負荷量

共同性 因素1 因素2 因素3 因素4 係數

構面 題項 教學前準備 教學中活動 教學後評量 教學研究

教學中活

S1 -0.003 0.401 -0.078 0.007 0.464 S4 0.006 0.403 -0.058 0.049 0.535 S5 -0.087 0.487 -0.052 -0.154 0.720 S6 -0.157 0.317 0.049 0.092 0.656

教學後評

S3 -0.079 -0.074 0.341 -0.022 0.584 S9 -0.50 0.054 0.341 -0.022 0.456 S11 0.057 -0.021 0.309 -0.027 0.479 S14 0.091 -0.095 0.397 -0.135 0.413 教學研究 S10 0.097 -0.041 0.211 0.495 0.562

S12 -0.023 0.039 -0.006 0.581 0.664 S13 0.112 -0.130 0.194 0.381 0.507

特徵值 3.467 2.287 1.383 1.286

佔總變異量百分比 24.830 16.350 9.881 9.186 佔變異量累積百分比 24.830 41.179 51.011 60.247

根據Hair, Anderson, Tatham, and Black (1998)指出,由於因素分析的目的在以少 數幾個因素,以能解釋原有變項之變異量,因此,在自然科學的研究中,決定保留的 因素所能解釋的變異量以能達到95%為宜,至於社會科學則以達到60%為宜(王保進,

2006)。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調查問卷保留四個因素共解釋60.247%之變異量,具有 良好之建構效度,分別命名如表9。

表9

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現況各構面及題數一覽表

構面 題數 題號

教學前準備 3 2、7、8

教學中活動 4 1、4、5、6

教學後評量 4 3、9、11、14

教學研究 3 10、12、13

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影響因素調查問卷,由SPSS 所輸出的Bartlett球面性考驗 及KMO取樣適當性來判斷是否能進行因素分析。KMO 取樣適當性統計量值為0.782,

已達到中度的標準;而Bartlett 球面性檢定值為1016.865,在自由度為153時,已達顯 著水準。由上述二項檢定統計量得知,此部份問卷適合進行因素分析。資訊科技融入 特殊教育教學現況調查問卷進行因素分析係採用主成份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擷取特徴值(Eigenvalue)大於1 的因素,並經最大變異法(Varimax)使因素負荷量平方 的變異量達到最大,以萃取出共同因素。其結果如表10:

表10

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影響因素分析表

因素負荷量

因素1 因素2 因素3 因素4 共同性 係數 構面 題項 行政支援 資訊設備 教師觀念 資訊素養

行政支援 F14 0.262 0.022 0.035 -0.310 0.663 F15 0.284 -0.021 -0.076 -0.033 0.739 F16 0.288 -0.079 -0.055 0.051 0.770 F17 0.268 -0.087 0.008 0.023 0.725 F18 0.200 -0.082 -0.054 0.198 0.588 資訊設備 F3 -0.079 0.255 -0.067 0.072 0.516 F4 -0.028 0.319 -0.085 -0.060 0.703 F5 -0.039 0.285 -0.023 -0.072 0.613 F6 -0.012 0.289 -0.018 -0.187 0.541 F7 -0.073 0.207 0.009 0.069 0.486 教師觀念 F8 -0.114 0.105 0.386 0.088 0.581 F10 -0.048 -0.094 0.320 0.067 0.626 F12 0.033 0.010 0.319 -0.227 0.746 F13 -0.014 -0.013 0.339 -0.129 0.738

表10 (續)

因素負荷量

因素1 因素2 因素3 因素4 共同性 係數 構面 題項 行政支援 資訊設備 教師觀念 資訊素養

資訊素養 F1 -0.059 0.061 -0.057 0.368 0.259 F2 0.004 0.033 -0.136 0.409 0.565 F9 0.051 -0.112 0.058 0.301 0.384 F11 -0.077 -0.161 0.206 0.370 0.577

特徵值 5.755 2.043 1.784 1.237

佔總變異量百分比 31.970 11.348 9.911 6.875 佔變異量累積百分比 31.970 43.318 53.229 60.104

根據Hair, Anderson, Tatham, and Black (1998)指出,由於因素分析的目的在以少 數幾個因素,以能解釋原有變項之變異量,因此,在自然科學的研究中,決定保留的 因素所能解釋的變異量以能達到95%為宜,至於社會科學則以達到60%為宜(王保進,

2006)。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調查問卷保留四個因素共解釋60.104%之變異量,具有 良好之建構效度,分別命名如表11。

表11

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影響因素各構面及題數一覽表

構面 題數 題號

行政支援 5 14、15、16、17、18

資訊設備 5 3、4、5、6、7

教師觀念 4 8、10、12、13

資訊素養 4 1、2、9、11

3. 信度分析

進行項目分析與效度分析之後,為進一步檢驗同一構念的各題是否一致性和穩定 性,必須建立問卷的信度(reliability)。本研究問卷量表之信度是採用Cronbach’s α係數 (內部一致性)考驗問卷的信度。

根據學者Bryman and Cramer (1977)觀點,任何測驗或量表的信度係數如果在0.8 以上,表示測驗或量表有良好的信度。Devellis (1991)、Nunnally (1978)等學者所提的 0.70以上是可接受的最小信度值(吳明隆,2000)。

本研究信度分析結果,將分量表及各構面內部一致性係數達0.70以上者取出,作 為本研究之構面。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現況分量表之Cronbach’s α係數達0.837,

且各構面之cronbach’s α係數也在0.7以上,表示本問卷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其分析結果如表12。

表12

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現況之信度係數表

構面 題號 Cronbach’s α

教學前準備 2、7、8 0.842

教學中活動 1、4、5、6 0.728 教學後評量 3、9、11、14 0.743

教學研究 10、12、13 0.795

分量表 0.837

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影響因素分量表之Cronbach’s α係數達0.853,各構面 之Cronbach’s α係數也在0.7以上,表示本問卷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其分析結 果如表13。

表13

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影響因素之信度係數表

構面 題號 Cronbach’s α

行政支援 14、15、16、17、18 0.862 資訊設備 3、4、5、6、7 0.801 教師觀念 8、10、12、13 0.802 資訊素養 1、2、9、11 0.763

分量表 0.853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4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