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一、訪談大綱

紮根理論學者 Charmaz(2001)認為,採取深度訪談對紮根理論研究而言非 常有用,可以呈現個體經驗,而研究者必須在傾聽研究參與者的故事與探問之間 取得平衡(林本炫,2003;林淑君,2011)。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並 參考文獻探討的結果,分別設計青少年版、同儕版、教師版、主任版之半結構訪 談大綱(如附錄十~十三)作為訪談的焦點,亦以開放、彈性的態度傾聽研究參 與者的經驗,且在實際訪談的過程中,依據訪談對象的狀態、訪談情境脈絡,適

時調整訪談問題之陳述與提問,而非僵化地依循訪談大綱發問。對青少年與同儕 訪談,也會注意更口語化的表達。

(一)青少年版訪談大綱

以青少年之知覺觀點為主,瞭解三個部分:(1)焦慮或憂鬱情緒困境經驗:

請研究參與者以生命線的形式來表示情緒困境經驗,以情緒經驗為主軸,以瞭解 青少年在情緒困境經驗中的高低點感受、相關的個人與環境脈絡及經驗歷程。(2)

個人與校園資產內涵:瞭解在情緒困境歷程中對青少年正向發展有益之個人與校 園資產內容,及其對青少年正向發展之幫助情形與歷程經驗。如發生了什麼事情 或哪些人對你的情緒好轉有幫助?他們身上具有哪些特質、或對你做了什麼事 情?如何影響的?在過程中你為自己做過最好的事情是什麼?有哪些人或事情 發生,讓你的情緒又跌落嗎?又如何走過來?(3)青少年正向發展結果情形:

瞭解個人與校園資產對遭遇情緒困境青少年之正向發展的結果與特徵。如走過這 一段路,覺得自己有變化嗎?從哪些部分體驗到改變的?這些結果與特徵具有何 種意義?

(二)同儕版訪談大綱

主要包含二個部分:(1)個人與校園資產內涵之瞭解:瞭解同儕如何協助受 訪青少年走過情緒困境?如做了些什麼或發生了什麼事對受訪青少年的情緒好 轉有幫助?其中的正向人際經驗如何?同儕身上具有什麼獨特特質?曾經遭遇 之困難是什麼?如何克服?在同儕眼中該受訪青少年是否具有獨特的內在優 勢?(2)青少年正向發展結果情形:如這一路走來,覺得受訪青少年有變化嗎?

從哪些部分體驗到青少年的改變?這些結果與特徵具有何種意義?

(三)老師版訪談大綱

針對老師與輔導老師進行訪談,訪談內容主要包含二個部分:(1)個人與校 園資產內涵之瞭解:如老師如何協助青少年走過情緒困境?做了些什麼或發生了 什麼事幫助青少年走過情緒困境?其中的正向人際經驗如何?老師身上具有什 麼獨特特質?過程中,曾經遭遇之困難是什麼?如何克服?在老師眼中該受訪青 少年是否具有獨特的內在優勢?(2)青少年正向發展結果情形:如這一路走來,

覺得受訪青少年有變化嗎?從哪些部分體驗到青少年的改變?這些結果與特徵 具有何種意義?

(四)主任版訪談大綱

主要瞭解校園組織體制與行政運作面向之校園資產內涵,包括二個部分:(1)

學校希望被建立的結果價值是什麼?學校最重視的核心價值或信念是什麼?特 別對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期望是什麼?(2)如何做可以建立前述的價值與期望?

如學校如何連結工作人員的凝聚與共識?透過哪些政策、機制、管道、活動幫助 學生獲得成長?曾經遭遇的困難是什麼?如何克服?

二、情緒經驗概況表

本研究之青少年研究參與者,主要先由學校輔導老師自過去輔導經驗中回想 並推薦適合之青少年。在邀請青少年受訪的過程中,會請輔導老師先參考並勾選

「情緒經驗概況表(輔導處推薦版)」(如附錄七)中的選項,以順利幫助篩選與 推薦符合研究目的之青少年參與者。且為避免主觀認定所帶來的偏誤情形,在輔 導老師邀請青少年參與研究時,也會請青少年依據「情緒經驗概況表」(青少年 版)的選項,勾選符合當時遭遇情緒困境時之情緒描述。

「情緒經驗概況表」內容主要包括(1)憂鬱情緒經驗的描述(2)焦慮情緒 經驗的描述(3)其他基本資料、情緒復原、家庭風險及幫助走過情緒困境之自 我特質與外在人物等資料之瞭解。在憂鬱情緒經驗描述部分,因考量本研究參與 對象並不是以典型的焦慮症或憂鬱症的臨床個案為樣本,故採用董氏基金會

(2002)所編製之「青少年憂鬱情緒自我檢視表」之 20 個憂鬱情緒描述句,作 為憂鬱情緒描述選項。青少年憂鬱情緒自我檢視表係目前國內普遍通用的青少年 憂鬱情緒檢核表,經心理、測驗與精神科專家學者修訂(黃國彥、張本聖、吳佑 佑、葉雅馨、詹佳真),適合憂鬱情緒尚未嚴重已達憂鬱症診斷之情形,用來初 步檢核青少年的憂鬱情緒。青少年在 20 個憂鬱情緒描述中有 5 項以下者為低憂 鬱情緒者、有 6~11 項者為中程度憂鬱情緒者、有 12 項以上則為高度憂鬱情緒 者。研究者經電話詢問董氏基金會,因本量表係在網路公開使用之量表,因此獲 同意使用。

在焦慮情緒經驗的描述部分,因國內並沒有如前述「青少年憂鬱情緒自我檢 視表」被普遍通用且具專家認定又親和(不具診斷屬性色彩)的焦慮量表可供使

用,因此採用貝克兒童及青少年量表(陳學志、洪儷瑜、卓淑玲,2008)之焦慮 分量表之描述作為青少年焦慮情緒描述的選項。貝克兒童及青少年量表能幫助擴 大對兒童青少年負向情感的評估,適合用來評估兒童及青少年的自我概念、焦 慮、憂鬱、憤怒及違規行為的經驗。在徵詢中國行為科學社獲得焦慮分量表的研 究使用同意時,因該社考量研究者已備心測知識與訓練背景,且量表使用份數少 的情況下,故同意研究使用,但仍希望以購買正式量表施測之方式下使用較佳。

因此,本研究在「情緒經驗概況表」下附訂一份「貝克兒童青少年量表」(已翻 至焦慮分量表頁),請輔導老師與青少年就焦慮分量表的描述圈選出符合的句 子。本研究按「青少年憂鬱情緒自我檢視表」之方式,將青少年在 20 個焦慮情 緒描述中有 5 項以下者列為低焦慮情緒者、有 6~11 項者為中程度焦慮情緒者、

有 12 項以上為高程度焦慮情緒者。本研究在「青少年憂鬱情緒自我檢視表」、「貝 克兒童青少年量表—焦慮分量表」之使用目的不在於作為研究參與青少年的篩選 決斷之標準,主要在幫助輔以瞭解研究參與青少年在憂鬱與焦慮情緒經驗的概 況,也能避免主觀認定的偏誤。此外,家庭風險概況係依據內政部各縣市社會局 的高風險家庭指標(內政部,2007),作為瞭解青少年家庭風險概況之參考。

三、研究者

研究者為女性,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曾修習諮商專業與實習 課程,具 15 年諮商實務經驗,具有諮商心理師證照與台灣諮商心理學會之心理 諮商督導資格,諮商理論與方法主要以經驗取向和完形諮商取向為主。曾擔任大 學諮商中心專任輔導老師、兼任心理師與督導,並於社福機構、私人諮商所從事 諮商與督導工作。近 7 年則一直擔任國中駐校心理師的諮商與國中輔導處專業討 論督導之工作,因發現大學生案主困擾往往是青少年期問題持續發展的結果,而 思考諮商工作若能向下延伸到青少年階段,應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對於青少年工 作漸具有高的興趣與使命。在質性研究方面的專業訓練,研究者曾修習質性研 究、高等質性研究、諮商心理學獨立研究等課程,並曾進行有關督導歷程之質性 研究發表於 TSSCI 專業期刊論文,亦曾參加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之研討會,

以增加對質性研究哲學範典與方法學之掌握。

四、協同資料分析者

本研究邀請二位協同資料分析者,以協助研究者減少資料分析過程中的個人 主觀偏見。其中一位具教育心理與輔導博士學位,女性,曾修習諮商、督導與質 性研究相關課程,除多年諮商實務經驗外,近 6 年亦一直擔任駐校心理師工作,

曾進行多篇駐校心理師系統合作之質性研究。另外一位為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亦曾修習諮商、督導與質性研究相關課程,在高中擔任輔導老師,

具諮商心理師證照,具有熟悉及豐富和青少年工作之經驗。此外,為能幫助拓展 研究者在研究結果之各類別概念與概念間關係架構之統整理解,在資料分析的後 期,邀請一位同儕審視者幫助以諮商輔導專業者之綜觀角度進行審視,並討論、

澄清分析結果之架構。此同儕審查者,具教育心理與輔導博士學位,女性,具諮 商心理師證照,除多年諮商實務經驗外,亦擔任督導者與諮商知能訓練者,並持 續進行多篇質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