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工具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共分為四節,用以說明研究的進行:簡介研究對象以及所使用的各式量 表,並描述研究進行的流程,以及回收問卷後,資料分析的過程,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不限年齡,為全台各縣市家中有國小子女 的單親母親(包含同時有國小子女及非國小子女的單親母親)。問卷調查結束後,

共有151 位母親參與研究。排除身份不符合(非單親母親,無國小子女),以及 只填答了問卷中少數題項的受試者後,總計留下142 位單親母親。這些單親母親 的平均年齡為40.2 歲,國小子女以 9~10 歲占多數。

第二節 研究工具

此研究採用問卷測量法,使用的問卷包含:

壹、基本資料

包含受訪者年紀、教育程度、就業狀況、家庭月收入等,為了確定受試者為 育有國小子女的單親母親,基本資料中也調查受試者的婚姻狀況及孩子的性別與 年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9

貳、伴侶/親職同理心量表

Feshbach 和 Caskey (1985;轉引自 Feshbach, 1987) 於 1985 年發展了「伴 侶/親職同理心量表」(Parent/Partner Empathy Scale, PPES),此量表涵蓋的因素 與 Kilpatrick(2005)所提出的親職同理心模式相似,能顯現出同理心的情緒與 認知等成分。此量表是40 題的自陳式量表,用來評量親職或配偶/伴侶間對情緒 線索的區辨、角色取替技巧及情緒表達等能力。量表呈現的方式是李克特式四點 自陳量表。請受試者依據題項與自身的相符程度從1~4 中圈選,1~4 分別代表「從 來沒有」、「有時候」、「經常」、「總是」。受試者在各題項中圈選的數字總合即為 受試者的同理心分數,分數越高表示越具有同理心(Feshbach, 1989)。

「伴侶/親職同理心量表」經因素分析後獲得 4 個因素,分別為(一)認知

(cognitive):包含13 題與親職和伴侶的情緒區辨與角色取替有關的題項,(二)

情緒表達(affect expression):測量自己的情緒表達以及對他人情緒表達的態度,

共10 題,(三)配偶/伴侶的同理心(spouse/partner):包含 9 題以配偶/伴侶為對 象所描述的認知、情緒和一般同理心問題,(四)同理的苦惱(empathic distress):

測量個體在面對他人之苦惱或不舒服時的反應,共7 題。有一個題項不屬於任何 一因素,被保留來做為親職同理心和伴侶同理心間題項的平衡。除了因素分析 外,依據題項中所提及之同理對象的不同可將此量表分成「對伴侶/配偶之同理 心」(empathy toward partner)(Conbach’s α = .76) 與「對兒童之同理心」(empathy toward children)(Conbach’s α = .77)兩部分(Perez-Albeniz & De Paul, 2004)。

根據研究目的僅採用與親職同理心有關的「對兒童之同理心」部分,共 17 題。得到量表發展者 Dr. Feshbach 的同意後,請一位中、英語皆流利者將原始 的英文量表翻譯成中文,再請另外三位中、英語皆流利者將中文譯回英文,研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0

者根據三個翻譯版本與原版量表的差異去修正中文的題項。最後,請中、英語皆 流利者根據原版的英文題項再一次修訂中文題項,獲得此研究使用的中文版親子 同理心量表。此研究中獲得中文版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為Conbach’s α = .670 。

參、親職壓力量表

Abidin 在保持良好信、效度的前提下,於 1990 年將親職壓力量表(Parenting Stress Index/Long Form, PSI/LF)修正為短型親職壓力量表(Parenting Stress Index/Sort Form, PSI/SF)(Chronbach’s α= .95)(任文香,1995)。國內任文香

(1995)將 PSI/SF 翻譯成共 34 題的中文版本,以幼兒之母親為受試對象,獲得 Chronbach’s α=.93。而後洪榮正(2003)鑒於文化背景和研究對象的差異,根 據文獻探討以及訪談所得之結果,將此中文版的 PSI/SF 修改為適用於職業婦女 的親職壓力量表。修改後的量表共41 題,包含五個因素,分別為「孩子行為特 質」:孩子的情緒與行為特質、「母親角色挫折」:教養孩子的無力感與社會文化 對母親角色的影響、「親子互動失調」:親子互動不良帶來的負面感受、「社會孤 離感受」:母親角色帶來的限制,以及對社會支持和生活瑣事的感受、「子女學習 表現」:孩子的學習與適應狀況,以及對孩子的期望。各因素的Chronbach’s α 都 有達到 .7 以上,整體量表則達 .933,總因素解釋量為 50.37%。

由於洪榮正(2003)修訂的職業婦女親職壓力量表內容與多數單親母親需要 工作又要教養子女的狀況相符,且具有可接受的信、效度,故此研究修編洪榮正

(2003)的職業婦女親職壓力量表來測量單親母親親職壓力。因研究對象為單親 母親,刪除牽涉到配偶的題項,分別是原屬於「母親角色挫折」的「先生很少管 孩子,孩子的問題像全都變成我自己的事」、及原屬於「親子互動失調」的「我 沒想到孩子的出生使我夫妻出現了這麼多問題」,剩餘39 題:第 1~13 題屬「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1

子行為特質」、第14~23 題屬「母親角色挫折」、第24~29 題屬「親子互動失調」、

第 30~36 題屬「社會孤離感受」、第 37~39 題屬「子女學習表現」(親職壓力各 分量表題項詳見附錄一)。由於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究單親母親對其國小子女的 態度及壓力感受,故在指導語中請受試者針對其某一位國小子女回答問題。除了 第一題請受試者選擇孩子讓其心煩的事有幾件外,量表採用李克特式五點計分 法,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別給予1~5 分,得分越高,親職壓力 越大。本次研究獲得各分量表Conbach’s α 依次為= .836、.918、.841、.837、.832,

總量表的Conbach’s α 達 .952,具有可接受的內部一致性。

肆、親職壓力因應量表

以洪榮正(2003)根據文獻探討以及訪談職業婦女所得之結果,整理編製而 成的「職業婦女親職壓力因應量表」為基礎,刪去題項中提及配偶的部分,加以 修訂成針對單親家長設計的親職壓力因應策略問卷。「職業婦女親職壓力因應量 表」以六項主要親職壓力因應策略為主軸進行選題與編製,經過預試與因素分 析,結果也的確符合這六個主軸,分別為:「主動面對問題」、「尋求問題解決」、

「情緒認知調整」、「負面情緒反應」、「接納現實情境」與「逃避隱藏情緒」(親 職壓力因應量表各分量表題項詳見附錄二)。各因應策略的內部一致性係數分別 為 .83、.77、.75、.70、.64、.69,因素解釋量為 54.02%。總計 34 題,採用李克 特式五點自陳評量,從「從不如此」到「總是如此」分別給予 1、2、3、4、5 分。各因素上的平均得分即代表各類因應策略的使用經常性高低,平均分數越 高,表示越常使用該因應策略。

相較於其他親職壓力因應量表,此量表的因應策略分類較為詳盡,且符合因 應策略分類的核心概念,故選為研究工具。此研究獲得主動面對問題分量表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2

Conbach’s α= .848,尋求問題解決分量表的 Conbach’s α= .800,情緒認知調整 分量表的Conbach’s α= .550,負面情緒反應分量表的 Conbach’s α= .735,接納 現實情境和逃避隱藏情緒分量表的Conbach’s α 依次為 .751、.759,皆具有可接 受的信度。

伍、親子衝突策略量表

本研究使用「親子衝突策略量表」(Parent-Child Conflict Tactics Scales, CTS-PC)(Straus, Hamby, Finkelhor, Moore, & Runyan, 1998)來測量母親對兒童 的虐待潛在可能性。此量表修訂自早期的衝突策略量表(Conflict Tactics Scales, CTS)。CTS 用來測量包含親子關係在內的各種家庭成員之間的衝突解決策略,

可用來測量家庭成員間的不當對待。CTS-PC 則專門針對親子關係間的互動修 改,量表中提及的管教方式由社會工作者所接獲的案例中統整而來(Straus et al., 1998)。與其他量表不同,此量表是測量父母親特定的身體和心理攻擊行為,而 不論孩子是否有受傷,且相較於間接的測量,直接利用個人的日常管教行為作為 施虐潛在可能性的指標,能獲得比其他量表更具體的結果(Straus et. al, 1998)。

此量表也被證實可以用來區辨心理虐待和生理虐待的有無(Straus & Hamby, 1997)。

受試者填答此量表的方式是回憶過去一年內使用各種管教方式的次數,利用 實際發生的次數請受試者勾選,可避免每個人對「偶爾」、「經常」等頻率的描述 詞有不同的認知而造成誤差(Straus et. al, 1998)。受試者的選擇總共有 8 點,0

~7 分別為發生次數:從未發生過、1 次、2 次、3~5 次、6~10 次、11~20 次、

20 次以上、過去一年沒有,但以前曾經發生過。計分方式以各別的中位數來計 分,0~2 次仍分別計為 0、1、2,3~5 次的中位數為 4,故計為 4 分,依此類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3

受試者圈選4 時,表示過去一年裡發生此管教方式的次數是 6~10 次,則計為其 中位數8,圈選 5,表示發生次數為 11~20 次,計為 15,圈選 6,表示 20 次以 上,計為25。統計過去一年管教方式使用的情形時,若受試者圈選 7(過去一年 沒有,但以前曾經發生過)則計為0,統計曾經發生率時,圈選 1~7 者皆計為 1,

藉此表示曾經發生過(Straus, 2001)。

量表分為主要量表和補充量表,主要量表中的衝突因應策略分為非暴力管 教(Nonviolent discipline)、心理攻擊(Psychological aggression)和身體攻擊

(Physical assault) (Straus & Hamby, 1997),補充量表(supplemental questions)

則包含一周間的管教方式(weekly discipline)、忽略(neglect)、性虐待(sexual maltreatment)。僅測量過去一周間之使用頻率的管教方式是指不適和用來回憶過 去一年間發生頻率的某些經常使用的管教方式。本研究使用劉奕蘭和趙小玲

(2005)所翻譯的版本,依據研究目的,只用主量表為施測工具。在她們的研究 中,請孩子回憶家長的行為來進行填寫,獲得的因素分析結果和原始量表稍有出 入(見附錄三),原始量表以管教類別做為因素,此中文版本則以嚴重程度來歸 類,各因素分別為:非暴力管教、輕度攻擊、中度攻擊、嚴重身體攻擊,各分量 表的Conbach’s α 依次為 .58、.72、.65、.78。

由於中文版本的分類僅來自於問卷的因素分析結果,各因素背後的意涵不明 確,故本研究雖使用劉奕蘭和趙小玲(2005)的中文版本量表,因素分類方式則 維持原始CTS-PC 英文版本的分類法,也因此中文版中新增的第 22 題「罰跪」

不會納入結果描述與統計分析中。本研究共回收139 份親子衝突策略量表,而各 分量表之Conbach’s α 從非暴力管教、心理攻擊、輕度攻擊、嚴重攻擊到非常嚴 重攻擊依次為 .671、.693、.770、.809、.66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