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的方式蒐集所需的資料,其研究工具根據研究目的與參 考相關文獻後,本研究參考林宛萱(2013)所編製「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實施課程與 教學調整現況與困境問卷」,經原作者同意引用後,於教師背景變項部分針對本研 究之母群體稍作調整成為「臺東縣國小教師實施課程與教學調整的現況與困境」之 調查問卷,作為蒐集資料的研究工具。

一、問卷內容

本問卷根據研究架構,主要內容分為三大部分,分別為「教師背景變項」、「課 程與教學調整執行情形與困境」、「實施課程與教學調整之其他困境及因應方式」,

分述如下。

(一)教師背景變項:包含任教班級類型、任教職務、教學經歷、特殊教育專業 背景、是否參與課程與教學調整之相關研習、特殊需求學生之類型。

以下將教師背景變項之內涵稍加分述:

1、任教班級的類型:

⑴集中式特教班;⑵資源班;⑶巡迴輔導班;⑷特殊教育學校;⑸普通班。

2、本學期任教職務:

⑴正式教師;⑵代課/代理教師。

3、教學年資〈含普通班及特教年資〉

⑴特殊教育: 年 月;⑵普通教育: 年 月。

4、特殊教育專業背景〈最高學歷〉

⑴特殊教育學系〈組〉;⑵特殊教育碩、博士班;⑶特殊教育學程班;

⑷從未接受特殊教育訓練;⑸已修畢特教 3 學分或 54 小時特教研習課程 5、近一年內是否參與課程與教學調整相關研習

⑴未曾參與;⑵曾經參與,共 小時。

29

6、本學期任教班級有特殊需求學生之類型〈可複選〉:

⑴認知功能無缺損之學生,共 位;⑵認知功能輕微缺損之學生,共 位。

⑶認知功能嚴重缺損之學生,共 位;⑷其他障礙類型之學生,共 位。

(二)課程與教學調整執行情形與困境:課程與教學調整之向度包含學習內容(共 10 題)、學習歷程(共 11 題)、學習環境(共 8 題)及學習評量(共 15 題)四大向度 的調整,題目數共 44 題。題項分析如表 3-2。

(三)實施課程與教學調整之其他困境及因應方式:呈列課程與教學調整在學習 內容、學習歷程、學習環境及學習評量四大向度的之其他困境與因應方式

,並提供開放性欄位讓受試者填寫。

表 3-2

課程與教學調整問卷題項分析表

課程與教學調整向度 內涵 題數 題號

學習內容 評估特殊需求學生的身心特質和需求,並分 析與九年一貫能力指標之適配性,利用簡 化、減量、分解及替代進行調整。

10 1-10

學習歷程 1.改變課程組織或流程,如統整的主題教學 、改變教學順序、依學生能力分組、延長 教學時間、合作教學。

2.提供教學策略/方法,如改變教材呈現方 式、提供記憶策略。

11 11-21

學習環境 1.物理環境:如教室位置安排、動線規劃、

學習區或座位的安排、提供人資源或輔具。

2.心理環境:正向支持環境。

8 22-29

學習評量方式 1.學習歷程與成效評量:使用動態評量、檔 案評量、實作評量、生態評量與課程本位 評量聊解學生學習狀況。

2.評量形式:延長或縮短評量時間、答題方 式、評量內容呈現方式、提供輔具、個別 評量。

15 30-44

二、問卷填答方式與計分方式

(一)第一部份人口統計變項:由身心障礙特教教師填寫個人的個人基本資料。

(二)第二部分課程與教學調整執行情形與困境:

30

1.第一欄位:課程與教學調整執行情形:採李克特式(Likert type)量表 方式進行作答。「執行情形評定」為完全未執行(0%~25%)、少部分執行 (26%~50%)、大部分執行(51%~75%)、完全執行(76%~100%),其計分依序 為 1 分、2 分、3 分、4 分,皆為正向計分。

2.第二欄位:課程與教學調整困境:採李克特式(Likert type)量表方式 進行作答。「困境程度評定」為無困難(0%~25%)、少部分困難(26%~50%)、

大部分困難(51%~75%)、非常困難 (76%~100%),其計分依序為 1 分、2 分、3 分、4 分,皆為正向計分。

(三) 實施課程與教學調整之其他困境及因應方式:研究者提供選項讓受試者 勾選,並有開放性欄位讓受試者填寫。

三、信度

本研究工具採用林宛萱(2013)所編製之問卷,本研究問卷整體內部一致性α 信 度值為 .939,各向度內部一致性α 信度質介於 .821 至 .861,皆達顯著差異。在 困境程度中整體內部一致性α 信度值為 .946,各向度內部一致性 α 信度質介 於 .791 至 .897,也皆達顯著差異。所以本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四、效度

本問卷初稿形成時,曾敦請國內從事特殊需求學生課程與教學調整相關研究的 專家學者,與第一線任教特殊需求學生經驗豐富的特教教師,共計 7 位進行效度檢 驗,根據專家學者們對本問卷的內容與用詞提出專業建議與修正意見加以彙整,並 與其指導教授討論後編製而完成預試問卷。故本問卷具有良好的內容效度。

3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