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課程與教學調整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課程與教學調整之相關研究

本節整理出近年來有關課程與教學調整相關研究共 11 篇,從研究方法、研究對 象、介入方式或課程、研究結果四個項目整理成表 2-1。

從研究方法來看,課程與教學調整多採用行動研究(蔣明珊,2002;秦麗花顏瑩 玫,2004;鈕文英,2005;黃敏玲,2008;李芷榕,2010)與調查研究(孫扶志,2006;

陳美如,2009;吳德邦、馬秀蘭、洪榮照、林怡秀,2009;林宛萱,2013) 。另外,

林坤燦、郭又方(2004)則採用試探性研究,先設計出方案設計藉由介入後之觀察 分析,最後探討其方案的成效;蒐集的相關文獻中唯一採用訪談研究法者就屬賴瑜 薰 (2009)。

從研究對象來看,採用行動研究(蔣明珊,2002;秦麗花、顏瑩玫,2004;鈕 文英,2005;黃敏玲,2008;李芷榕,2010)的皆針對有國中小普通班教師、資源班 教師、學前融合班教師、特殊需求學生、一般學生;而採用問卷調查法則分為資源 班教師(陳美如,2009;吳德邦、馬秀蘭、洪榮照、林怡秀,2009;林宛萱,2013) 和普通班教師(蔣明珊,2002;孫扶志,2006;李芷榕,2010)以及學前融合班班教 師或幼兒(黃敏玲,2008;賴瑜薰,2009) 。

從介入方法或課程來看,國小則採用國語和數學兩門學科介入(林坤燦、郭又 方,2004;鈕文英,2005)。另外,蔣明珊(2002)則僅以國語科介入;而針對數學 科單一科目介入(陳美如,2009;吳德邦、馬秀蘭、洪榮照、林怡秀,2009)

;李芷榕(2010)則是針對英語科介入的;而針對課程調整的有(秦麗花顏瑩玫,2004;

賴瑜薰,2009;林宛萱,2013);其他如:幼小銜接、社會互動(黃敏玲,2008;孫 扶志,2006)。

從研究結果方面來看採用行動研究的研究結果在課程與教學調整過後,特殊需 求學生在學業學習上皆有正面的效果,而對一般學生也有助益,在親師方面也肯定

20

方案的效果(蔣明珊,2002;林坤燦、郭又方,2004;秦麗花、顏瑩玫,2004;鈕文 英,2005;黃敏玲,2008;李芷榕,2010)。方案的擬定也對教師有幫助,讓教師有 較明確的依循方向(林坤燦、郭又方,2004);而採用問卷調查普通班和資源班教師 認為課程與教學調整是重要的,但所實施的程度或具備的能力皆低於認知重要程度 評定(蔣明珊,2002;陳美如,2009;吳德邦、馬秀蘭、洪榮照、林怡秀,2009 ; 李芷榕,2010)。其他如:幼小銜接、社會互動經課程與教學調整後,皆有助於學前 幼兒的學習效益(黃敏玲,2008;孫扶志,2006)。

表 2-1

21

22

23

綜合上述,國內課程與教學調整相關研究多數採取行動研究與問卷調查,從行 動研究的結果來看,課程與教學調整對於特殊需求學生和一般學生皆有正向的效 果,然而,從問卷調查可以發現普通班教師與資源班教師在實施課程與教學調整的 執行程度皆低於重要程度的確認。可以瞭解課程與教學調整對於特殊需求學生是有 幫助的,從研究中可以發現多數普通班教師對於課程與教學調整的作法,需要普通 班教師與提供特教服務之老師以專業團隊共同合作方式,才能有效實施課程與教學 調整。

綜合本章文獻探討,特教教師在學校具有直接服務與間接服務的角色,而課程 與教學調整是身心障礙特教教師的專業知能,以提供普通班教師諮詢或在職教育,

並且也實際依特殊需求學生狀況進行課程與教學調整。課程與教學調整之向度包含 學習內容、學習歷程、學習環境及學習評量四大向度的調整。為了解普通班教師與 特教教師在實施課程與教學調整之現況與困境,得知國小階段有少數篇章的行動研 究或問卷調查研究,所以研究者以從事教師專業知能的角度切入,想探究國小教師 對特殊需求學生實施課程育教學調整的現況與困境及因應方式。

24

2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