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與研究需要,以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研究工具包 括「董氏憂鬱量表(大專版)」、「人際親密量表」之「支持、鼓勵、安慰」分量表、

「求助態度量表」,以及填答指導語和基本資料調查表。由於本研究與另一研究者 之研究變項有共同交集,故加入另一研究工具「家族互動量表」,並將上述各量表 合併後命名為「大學生家庭互動、人際關係、心情狀況與對諮商看法問卷」(詳如 附錄二),以進行研究。

本研究之研究工具分別為林家興等人(2008)依據理論和實務經驗,且以大 學生為對象所編製之「董氏憂鬱量表(大專版)」、吳元蓉(2005)根據杜仲傑(1990)

所編製的「親密人際關係量表」修訂而成的「人際親密量表」分量表,其中的「支 持、鼓勵、安慰量表」,以及王嘉琪(2010)翻譯之「求助態度量表」,各量表皆 徵得原作者同意後使用(研究工具使用同意書請參閱附錄一)。

本研究工具的信、效度考驗標準依據 Murphy 與 Davidshofer(王文中、陳承德 譯,2009)建議:測驗工具信度在 .70 左右為尚可接受信度; .75– .85 之間為不 錯的信度; .90 以上被視為是高信度。效度部分則依據各項效度考驗結果決定測 量工具之構念符合度和有效性。茲就各研究工具之內容、計分方式,以及信效度 分析分別說明如下:

一、 董氏憂鬱量表(大專版)

國、內外對於憂鬱測量的量表相當多,研究對象亦廣泛,包含兒童、青少年 及一般成人,然以大學生為對象所編製之量表較為少見。林家興等人(2008)針 對大學生憂鬱的篩檢和預防,並參考憂鬱症診斷、分類,以及大學生憂鬱的特性 和測量方式後,編製了「董氏憂鬱量表(大專版)」,以作為大學生憂鬱程度檢測 工具。「董氏憂鬱量表(大專版)」已被多項不同領域的研究廣泛使用,並被確認 良好的信、效度。以下將對本量表進一步說明。

(一)量表內容

林家興等人(2008)編製之「董氏憂鬱量表(大專版)」,是考慮大學生憂鬱 的特異性,考量大學生心理特質後所編製以作為教育宣導與臨床應用的測量工具,

其量表包含四種因素,分別為認知、情緒、行為與人際,量表分類結構來自於專 家評定、項目分析以及因素分析,其中認知方面為明顯的無助、無望、無能、無 價值感、悲觀、自責、罪惡感、出現死亡意念、自殺念頭以及思想緩慢等;情緒 方面為明顯的沮喪、悲傷、憂鬱、情緒低落等;行為方面為話少、音調低、速度 慢、動作少且緩慢、有時出現激躁行為,自殺行為亦為症狀之一;人際方面則是 在人際關係中出現困擾,整體而言本量表所測量的是憂鬱程度的評估;在自殺意 念評估部分,以量表第三題「我最近有自殺的念頭」為評估題;其中加入人際因 素層面即為大學生與其他族群不同之處,表示大學生較少以身體症狀,而以人際 表現、認知與情緒偏差的憂鬱症狀表現為主。有關「董氏憂鬱量表(大專版)」的 各分量表說明如表 3-3-1。

表 3-3-1 董氏憂鬱量表(大專版)各分量表因素說明

項。計分時,從「沒有或極少」(每週 1 天以下)到 「常常或總是」(每週 5~7 天)

依序給 0~3 分。全量表屬正向計分,總分越高表示受試者的憂鬱程度越高。

(三)信效度分析

林家興等人(2008) 編製之「董氏憂鬱量表(大專版)」全量表 Cronbach α 係 數為 .95,「認知因素」、「行為因素」、「情緒因素」及「人際因素」四個分量表的 Cronbach α 係數分別為 .89、 .84、 .88 及 .83,顯示信度良好;以 137 名大學生 為對象得到兩週後的再測信度全量表為 .84,分量表的再測信度介於 .72 至 .80 之 間,亦屬高度相關,表示穩定性良好。而本研究以 892 為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 內部一致性分析,各分量表Cronbach α 係數為 .82 至 .91,全量表 Cronbach α 係 數為 .95,由此可看出量表的信度水準極佳。

效度部分,全量表編製的過程中透過 33 位大專院校有憂鬱症個案輔導經驗之 專任輔導老師和 4 位董氏基金會心理健康促進諮詢委員針對量表內涵修訂,使全 量表具有一定的專家效度;而量表經因素分析後可得「認知」、「行為」、「情緒」

及「人際」四個因素,四個因素累積的可解釋變異量為 57.39%,可見有足夠的建 構效度;以效標關聯效度來看,林家興等人(2008)以罹患憂鬱症,且持續在精 神科就醫之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效標關聯效度研究。以具有良好信、效度的

「貝克憂鬱量表」(BDI-II)為效標,考驗新編量表的效度,計算受試者在「貝克 憂鬱量表」得分與新編「董氏憂鬱量表」得分之相關,結果發現本量表總分與「貝 克憂鬱量表」分數的相關為 .89,各分量表與「貝克憂鬱量表」的相關係數則介於 . 72 至 .94 之間,顯示本量表具有良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目前此量表已被廣泛應用,

且都有不錯的信、效度表現(江嘉偉,2008;劉婉如,2010;陳思妤,2011;陳 彥璋,2013;林侑儒,2010;張本聖、林侑儒,2011;陳芬憶,2013;黃宜貞,

2010;吳玫瑩,2015),更顯示此量表對於大學生各領域研究的可應用性。

整體而言,全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題項內容以及類別適合大學生族群,

且符合憂鬱症診斷,並已在多項領域研究中被廣泛應用。人際分量表不但更貼近

大學生的憂鬱特性,也符合本研究想了解的方向,故此量表是十分適切的測量工 具。

二、 社會支持量表

由於學者對社會支持的構念並不相同,所編製之量表內涵也各異,研究者參 考相關文獻後,認為吳元蓉(2005)的「人際親密量表」中的分量表「支持、鼓 勵與安慰」分量表所包含的向度、定義以及題項內容皆與本研究欲探討的方向相 契合,故取得原編製者同意後使用之。以下分別就分量表的內涵、信效度,以及 計分等方面加以說明。

(一)
量表內容

吳元蓉(2005)根據杜仲傑(1990)編製的「親密人際關係量表」修訂成「人 際親密量表」,用以測量大學生的人際親密情形。「親密人際關係量表」是探索大 學生人際關係中的親密成分,包含愛情、友情和親情。吳元蓉參照「親密人際關 係量表」內容,再依據目前大學生人際互動情況設計題目,進而編製成「人際親 密量表」,「人際親密量表」經因素分析後抽取出五個因素,包含「尊重、體諒、

了解」、「支持、鼓勵、安慰」、「關係的親近與重要性」、「自我表露」、「非口語的 表達」五個層面。

其中,「支持、鼓勵、安慰」內涵為「在情感上獲得支持、鼓勵與安慰,並從 他人得到資源的提供」,此內涵符合本研究對社會支持的內涵定義,本研究所指的 社會支持是當個人遭遇無法滿足需求的困難時,知覺到社交團體中的他人(個人 主觀認定的重要他人)給予情感上的支持、鼓勵和安慰,以及訊息和資源的提供,

使其得到幫助,並能適應環境和維持心理健康。其題項內容亦符合上述提到的含 義。故本研究取用「支持、鼓勵、安慰」分量表的得分作為社會支持變項的依據,

以作為研究工具。有關「支持、鼓勵、安慰」的內涵、題號與題數說明如表 3-3-2。

表 3-3-2 「支持、鼓勵、安慰量表」內涵、題號與題數

目所陳述內容是否符合親密層面歸類之適當性後進行量表的修訂,表示由此可知 量表具有良好的專家效度,而經由因素分析發現,五向度共可解釋全量表58%變異 量。

三、 求助心理治療態度量表

求助心理治療態度量表是由Fischer與Turner(1970)編製之「求助心理專業態 度量表」(ATSPPH)發展而來。原量表共有29題,Fischer與Farina(1995)發現將 題目縮減至10題,亦與原量表呈現高相關(r = .87),即將ATSPPH縮減為10題,並 留下「心理治療幫助的必要性」以及「對心理專業人員的信任度」兩個構念,以

「趨近(正向)」和「迴避(負向)」為記分方向,發展成為「求助態度量表」。本 研究使用王嘉琪(2010)翻譯此量表所修訂並且針對社會文化調整後的版本,相 關說明如下。

(一)量表內容

王嘉琪(2010)將求助態度量表進行預試,透過因素分析後得到 3 個因素,

分別為,「正向諮商態度」,「負向諮商態度」,以及「自行解決態度」,其中「自行 解決態度」與原版構念有差別,王嘉琪(2010)推論可能是文化因素的差異所致,

在臺灣,自行解決是表示自行使用諮商以外方式解決問題,而負向諮商態度是對 諮商本身感到消極,兩者是不一樣的意涵。三個因素累積可解釋的總變異量為 61.97%。三個因素的意涵和題號分別說明見表 3-3-3。

表 3-3-3 「求助態度量表」各層面內涵、題號與題數

因素 內涵 題號

正向諮商態度 遇到困擾時,願意尋求諮商協助 第 1、3、5、6、

7 題

負向諮商態度 認為諮商無效,無法解決自己問題 第 2、8、10 題

自行解決態度 遇到困擾不需要尋求專業協助,可以自行解決 第 4、9 題

全量表 個人尋求心理專業輔導的整體性態度傾向 第 1-10 題

(二)量表型式與計分

全量表共計 10 題,為四點量表,計分為 0~3 分,依序分別是 0 分為不同意、

1 分為有點不同意、2 分為有點同意,以及 3 分為同意。其中第 2、4、8、9、10 題型為反向題,為測量整體諮商求助態度,需要反向計分。以此方式記分後之求 助態度量表總分越高,表示受試者對求助心理諮商態度越高。

由於本研究欲探討性別在諮商求助態度各層面向上的差異,以及憂鬱和社會 支持與諮商求助態度各層面之間的相關,為求分析與解釋上更加清楚,在探討個 別分量表時,原先由反向題組成的「負向諮商態度」(第 2、8、10 題)和「自行 解決態度」(第 4、9 題),將以不反向計分的方式進行統計分析處理,亦即當負向 諮商態度分量表分數較高,代表受試者對求助心理諮商抱持著越負面的態度,認 為諮商無效;而自行解決態度分量表分數越高,則代表受試者在遇到問題時越傾 向自我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