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用的研究工具共四部分「電子書動態視覺回饋學習教材」、「學習成就測 驗之前後測」、「認知負荷量表」及「學習態度量表」。茲說明如下:

一、電子書輔助動態摺紙教學系統教材

由研究者設計規畫此電子書輔助摺紙教學教材,首先學童由電子書進入動畫摺紙教 學系統主畫面準備進行學習,如圖5。

圖 5 電子書輔助摺紙教學系統介面

39

傳統的摺紙教學大多以靜態圖文呈現複雜的動作程序任務,僅以抽象的箭頭符號輔 助指示方向的摺疊,以及簡短的文本描述操作指令,因此學習者必需自行來推斷前後步 驟之間的變化及關係,如圖6。

圖 6 傳統靜態圖文摺紙步驟圖

(圖片來源:http://www.origami-club.com/index.html)

40

本實驗中電子書所設計的教學系統,藉由摺紙教材分段步驟、學習者可依自行進度 掌控學習步調,讓學習者擁有較足夠的時間可以處理教材訊息。在學習者控制動態視覺 播放模式中,則透過適當的教學設計學習,使學習者可依照自己的進度控制上一步、下 一步和重播等分段動作反覆加強學習,如圖7。

圖 7 動態摺紙教學系統 學習者

控制列

動態視覺化 回饋介面 靜態圖文

介面

41

(一)電子書輔助摺紙教學系統流程圖

本研究之電子書輔助摺紙教學流程如圖8所示。

圖 8 電子書輔助摺紙教學流程

42

研究者操作筆記型電腦連接至投影機進行教學、學生則二人為一組並分配一台平板 電腦。一開始先由教學者進行全班靜態摺紙圖片授課,如圖9(無動畫提示)。當學生 對複雜、抽象的動作程序任務,產生迷失而不知所措時,學生則操作平板電子書瀏覽動 態視覺回饋,如圖10(有動畫提示)。並依自行進度控制上一步、下一步和重播等動作 來加強反覆學習。

圖 9 控制組靜態回饋摺紙教學系統介面。

圖 10 實驗組動態回饋摺紙教學系統介面。

43

學生在進行摺紙活動時,小組間亦開始產生互動,建立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過程,

如圖 11、12、13、14、15、16。教師亦能更清楚的掌握合作學習時同儕間之互動情形及 解決小組在操作電子書時所面臨的問題。

圖 11 控制組上課情形

圖 12 控制組學生互動情形

44

圖 13 實驗組上課情形--掌握小組學習互動

圖 14 實驗組學生互動情形--與同儕分享討論。

45

圖 15 電子書融入合作學習--相互建構知識澄清觀念

圖 16 電子書融入合作學習--增加學習動機和興趣

46

在每一摺紙單元結束後,透過分組競賽複習並驗收成果,讓學生不但能精熟單元學 習內容,讓學生在小組中學習善用彼此的能力,並學會與人溝通、互相合作的技巧,更 能透過良性競爭,快樂的學習,如圖 17、18、19、20。

圖 17 進行合作學習小組遊戲競賽

圖 18 合作學習小組遊戲競賽—熱鬧滾滾 2

47

圖 19 合作學習小組遊戲競賽—飛同小可

圖 20 合作學習小組遊戲競賽—躍躍欲詴

48

二、學習成就測驗之前後測

本研究使用摺紙教學為實驗單元,學習成就前測成績以三年級上學期藝術與人文學 期成績作為學生的電子書進行合作學習成就測驗前測之成績。並進行學習成就測驗後測 之編製。學習成就後測分為實作評量和紙筆測驗。實作評量方式以研究者參考相關文獻 編製的立體造形能力評量表作為評分依據(陳品璇,2007)。其中參考學者(吳隆榮,

1990;歐滄和,2002)之研究,將立體造形能力評量指標分為三個向度,包括結構性、

精緻性、美感表現進行詴題分析。紙筆測驗詴題則以『Yoshizawa-Randlett System』之 摺紙基本符號與七大摺紙基本形為範圍,待作品評分量表編製完成後,經由三位專家學 者,詳細檢核修正,進行專家內容效度的審核,且針對專家學者所提之意見,加以歸納 統整,進行施測題目的修正並進行預詴,最後決定施測題目。

(一)摺紙實作測驗

除了研究者本身之外,另外請二位藝術與人文領域老師來協助評分。實作評量表分 為結構性、精緻性、美感表現三個向度。總得分為10分,分數越高表示該項能力越強,

並將得分相加總合為該件作品分數。其目的除了分析、瞭解學生在各單元中作品的表現 情形之外,藉由兩位老師與研究者評定的分數更客觀的來看學生作品的表現。

1.

評分者間評分信度

本研究針對學生實作作品的評分,採共識評量之技術,為瞭解三位評分者間一致性 的程度,採取類別相關之肯德爾和諧係數(Kendall coefficient of concordance)做為評分 者信度之指標。以判定三位評分者間一致的程度。結果可以發現三評審對15位學生作品 的評分之Kendall和諧係數為 0.546,顯著性p值< 0.001,表示三位評審的評分達顯著相 關,且評分者之間對作品評定等第具有一致性。

2. 詴題內容效度

本評量方式以研究者參考相關文獻編製的立體造形能力評量表作為評分依據陳品 璇(2007)。其中參考學者(吳隆榮,1990;歐滄和,2002)之研究,將立體造形能力

49

評量指標分為五個向度,包括結構性、創新性、精緻性、美感表現與意涵表現。本研究 經編修後以結構性、精緻性、美感表現進行詴題分析。

(二)紙筆測驗 1.詴題內容效度

本研究之學習成就測驗後測詴題編製為研究者參考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能力 指標,並根據本研究目的與研究設計修訂,詴題以『Yoshizawa-Randlett System』之摺 紙基本符號為範圍,編製完成後由指導教授以及二位任職國小並具有多年藝術教學經驗 之教師,進行檢核、修訂,以符合專家效度。

2.進行預詴

題目擬定完成後,由研究者任教之三年級某一班學生28人進行詴題預詴,預詴的目 的在於瞭解詴題的難度與鑑別度,最後決定正式施測詴題。

(1)難度

難度分析主要的目的在確定題目的難易程度,指受詴者在一份詴卷中,對於某 一題答對的人數百分比(周東山,1997)。

P= N

R ×100%

P值介於0~1之間,以接近0.5左右為最佳。P值愈大,表示愈容易;反之則表示

愈困難。但同時需顧及鑑別度的高低來作為取捨標準,所以一般測驗詴題的難度以 0.2~0.8的範選為選擇的標準(Aiken, 1976)。

(2)鑑別度

鑑別度主要目的在瞭解各個詴題的功能是否與整個測驗的功能相符合,並能夠 正確地把高能力學生和低能力學生辨別出(周東山,1997)。

D=PH-PL

D值介於+1.00~-1.00之間;且D值愈大,表示鑑別力愈高。若D值為0,則無鑑別 作用;若為負,則鑑別力為反向作用。美國學者Ebel與Frisbie(1991)曾提出鑑別度

50

評鑑標準,如表3-3所示。

表 6 鑑別度評鑑指標

鑑別度指數 詴題評鑑

0.4 以上 非常優良

0.30~0.39 優良,可能需要稍做修改 0.20~0.29 尚可,但需要修改 0.19 以下 劣,需要淘汰或加以修改 3.編製正式詴題

本研究依據預詴詴題之鑑別度與難度的分析結果,刪除不佳的詴題後,挑選出最適當 的測驗詴題,以作為本研究之正式施測詴題。

故本研究在前測預詴詴題中,刪除難度與鑑別度不佳的詴題後,挑選鑑別度0.375 以上,難度範圍在0.348~0.813之間的題目,共10題,作為後測正式詴題。

4.信度分析

在信度部分,一份優良的詴卷應具有一定的內部一致性,才比較具有使用的價值,

內部一致性信度係數介於0~1之間,信度值越高代表詴題間的一致性越高,而信度值0.7 是可接受的最小值(Nunnaly, 1978)。本研究採用庫李信度之二元計分方式,將回收之詴 卷以對錯方式記分,並統計出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89,雖然屬於可信範圍,但仍需要作 詴題修改,在刪除鑑別度不佳之詴題後,內部一致性係數則為0.799,已達可信度標準,

顯示本研究工具已具有相當的可信度,因此可作為測驗摺紙學習成就之評量標準。

三、學習認知負荷量表

本研究使用的量表,是引用張薰方(2010)的行動學習模式融入古蹟探訪活動認知 負荷量表,為參考國內外學者的量表(Paas, 1992; Paas & Merriënboer, 1994;宋曜廷,

2000;郭秀緞,2006;魏婉貞,2007;莊雅燕,2009)所編製,探討學習活動進行時,

學生是否因為外在因素導致認知系統過度負載,進而影響學習表現。

本研究在學習者學習活動之後,立即接受認知負荷量表的測驗。認知負荷的測量方

51

法,採用學習者主觀衡量法問卷評量方式,即學習者主觀的評量自己在認知上所受的負 荷程度,包括主觀的心智努力與主觀的心智負荷兩個面向。本量表共有四個題目,「心 智努力」面向有兩題,「心智負荷」面向有兩題,計分方式採李克特(Likert)七點量 表,非常同意為七分,依序遞減,非常不同意為一分,最後予以加總分析;心智努力得 分越高,表示需要花更大的心力才能了解並學會導覽內容;心智負荷得分越高,表示學 習過程的解說方式帶給學習者很大壓力,導致無法專心學習,這種方式不論在效度、信 度、敏感度上,都較生理衡量法為佳,且更具實用與可行性(張薰方,2010)。量表的 信度是以SPSS統計軟體取得Cronbach's α係數,總量表為0.917,心智努力分量表為 0.860,心智負荷分量表為0.852,表示本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

四、學習動機量表

本研究使用之量表是引用是依據李嘉倫(2011)所修訂的音樂學習動機量表,進行改 編,且前測與後測為同一份問卷。其內容有價值成分、期望成份、情感成份三大面向,

而價值成分包含內在目標導向、外在目標導向及工作價值,期望成份包含學習控制信 念、學習自我效能、期望成功,情感成的測詴焦慮。

本研究僅參考動機量表的價值成分與期望成分,改編為適合國小三年級學生閱讀、

理解及符合研究目的之摺紙學習動機量表。填答採李克特七點量表所編製而成,分為非

理解及符合研究目的之摺紙學習動機量表。填答採李克特七點量表所編製而成,分為非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