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quasi-experimental method)之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國小三 年級摺紙教學課程為研究主題,將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組接受電子書進 行合作學習教學法,控制組則接受一般傳統合作學習教學,即未實施電子書進行合作學 習教學法,並藉由實施學習成就前後測進行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之學習成效的差異。本 研究在進行實驗前,實驗組與控制組均以三年級上學期藝術與人文學期成績為前測成 績,並以此成績作為共變項。接著實驗組以電子書進行合作學習之教學實驗,於教學實 驗結束後,實驗組與控制組均接受學習成就測驗之後測。以下為本實驗設計的研究變項 之間的關係架構圖,如圖4 所示。

36

圖 4 研究架構

(一) 自變項 1.教學法

實驗組進行電子書動態摺紙系統進行合作學習教學法,控制組則接受傳統靜態 摺紙圖片合作學習教學法,亦即未施以電子書教學。

2.學習成就分組

依研究對象在三年級上學期的總學期成績為分類標準,將實驗組學童分為高學 習成就、低學習成就二組;高學習成就之人數佔該組人數 50%,共 30 人;低學習 成就之人數佔該組人數 50%,共 30 人。

(二) 依變項

1.學習成就測驗之後測: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童在學習成就測驗後測之得分高低的情 形。

2.認知負荷量表:在電子書進行合作學習教學前後施測,而學習者在摺紙學習認知

37

負荷量表所得的分數。

3.摺紙學習態度量表:在電子書進行合作學習教學前後施測,而學習者在摺紙學習 態度量表所得的分數。

(三) 控制變項

1. 研究對象:本研究實驗教學對象為研究者任教國小普通班三年級學生 117 名,班 級為該年段二升三年級時採 S 型常態編班所產生。

2. 教學者:為了讓教學實驗能夠有效的進行,實驗組與控制組均由研究者擔任教 學,以避免因教學者不同而產生的差異。

3. 教學內容:本研究所設計之摺紙課程教材,係依據國小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設計 與製作能力指標,所自編而成。以動畫視覺回饋教學系統為教學策略並結合電子書 進行合作學習摺紙活動。

4. 教學時間:實驗教學活動預計八節課,共計 320 分鐘。

(四) 共變項

共變項為兩組學生在三年級上總學期成績作為學生的電子書進行合作學習成就測 驗前測,及對實驗組學童進行摺紙學習動機、認知負荷量表之前測。接著進行實驗處理,

實驗組以電子書進行合作學習教學法,控制組則為一般傳統教學,待實驗結束後,進行 學習成就測驗後測,及對實驗組學童進行國小學童摺紙學習動機及認知負荷量表之後 測。以下為實驗設計模式,如表 5 所示。

表 5 實驗設計模式

組別 前測 實驗處理 後測

實驗組 O1 X1 O3

控制組 O2 X2 O4

說明:

(一)實驗處理前,兩組學生均接受學習成就測驗前測(O1、O2 )。

38

(二)實驗組接受電子書進行合作學習教學法(X1)、控制組接受傳統教學法(X2)。 (三)實驗處理後,兩組學生均接受學習成就測驗後測(O3、O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