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國小學童基本資料問卷」、心理出版社之「國小兒童自我概念 量表」(吳裕益、侯雅齡,2000)、以及編修羅瑞玉(1997)之「國小學生利社 會行為量表」中的「日常利社會行為自陳量表」,為主要蒐集資料的研究工具。

其內容說明如下:

一、國小學童基本資料問卷

個人基本資料問卷主要為了獲得受試者的個人基本資料,以了解樣本的特 質,研究者根據研究之需要編製此基本問卷表,內容包括:性別、年級、父母 親的原生國籍,共三個項目。

(一)性別:分為男、女兩項。

(二)年級:分為五年級、六年級兩項。

(三)父母親原生國籍:分為台灣籍、非台灣籍兩項。

父親國籍分為台灣、不是台灣兩項,若為不是台灣,請填明國籍。母親國 籍分為台灣、不是台灣兩項,若為不是台灣,請填明國籍。以勾選父母原生國 籍方式的方式確定受試者是否為新移民子女。只要受試者的父母其中一方為台 灣籍,另一方非台灣籍,在本研究中界定為新移民子女。

二、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

(一)適用對象

本量表適用對象為四到六年級國小學童,可用於個別測驗與團體施測,在 此研究中採團體施測,施測時間約三十分鐘,若無法在時間內完成,可予以延 長施測時間。

(二)量表的內容

本研究的「自我概念量表」是採用吳裕益、侯雅齡(2000)所編之「國小 兒童自我概念量表」,本量表共分為五個分量表,包含家庭自我概念分量表、學 校自我概念分量表、外貌自我概念分量表、身體自我概念分量表、情緒自我概 念分量表:

表3-4-1 自我概念量表內容

分量表 定義

家庭自我概念 個體知覺自己與父母、家人以及兄弟姊妹間的相處和互動狀況。

學校自我概念 個體知覺自己在學校與老師、朋友、同學的關係。

外貌自我概念 個體對於自己體態、長相的知覺。

身體自我概念 個體對於自己在運動、身體狀況的知覺。

情緒自我概念 個體對於自己日常情緒狀態的知覺。

資料來源:(吳裕益、侯雅齡,2000,p29)。

(三)量表作答及記分方式

本量表是由受試者根據自己生活中實際的行為表現選擇作答。為避免受試 者習慣性反應作答,題目中以不規則穿插正、反向題目於各分量表中,在外貌 自我概念分量表中安排兩題意義相同,但分別以正、反向陳述,作為檢核題,

用以檢視受試者是否用心作答。

本量表填答方式採Likert 五點計分,正向題的計分方式為:選 1 者表示「完 全不符合」得1 分;選 2 者表示「大部分不符合」得 2 分;選 3 者表示「有些 符合」得3 分;選 4 者表示「大部分符合」得 4 分;圈選 5 者表示「完全符合」

得5 分。反向題的計分方式則相反,需反向記分。將五個分量表加總,總得分 愈高表示受試者自我概念愈佳;反之,則自我概念愈差。

(四)量表的信度與效度

1.信度

就內部一致性信度方面,本量表的各分量表內部一致性 Cronbach α 值分別 為.86、.83、.87、.86、.89,α 值介於.83 到.89 之間,而所有題目與總分之相關 皆達.45 以上,校正後的題目與總分相關全都高於.30,顯示各題與各分量表有 不錯的相關,本量表有良好的一致性。

在重測信度方面,本量表在間隔兩週後進行重測,其重測信度考驗中各分量 表的重測信度介於.76~.91 之間,顯示本量表的穩定性頗佳。

2.效度

(1)差異效度:本研究以性別、年級、父母婚姻狀況為自變項,自我概念 五個分層面為依變項,進行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發現男、女生的自我概 念分層面有差異存在(Λ=.905,p<.05),而年級在各分層面有顯著差異(Λ

=.983,p<.05),在不同父母婚姻狀況下的兒童在自我概念上達顯著水準(Λ

=.971,p<.05)。

(2)效標關聯效度:在效標關聯效度上,發現本量表的「家庭自我概念」

分量表與許維素在民國84 編製的「兒童家庭氣氛」有較高的相關;「學校自我 概念」分量表與許維素編製的「班級社交計量」的相關係數在.036 到.783 之間,

有較高的相關;「情緒自我概念」與民國84 年鄭翠娟編製的「焦慮量表」有高 的相關,相關係數在.227 到.680 之間;「身體自我概念」與郭為藩在民 76 年編 製的「自我態度量表」中的身體特質有較高的相關等,此可以證明本研究工具 有頗高的效度。

(3)建構效度:以驗證性因素分析來檢驗自我概念的建構效度,證明自我 概念是多向度、階層性的構念,此量表的建構效度極佳。

三、利社會行為自陳量表

本研究工具是修訂羅瑞玉(1997)之「國小學生利社會行為量表」中的「日 常利社會行為自陳量表」,進行因素分析後所編製而成。

(一)原問卷簡介

羅瑞玉的國小學生利社會行為調查表分為兩部份,一為日常利社會行為自 陳量表,另一為利社會行為紙筆情境測驗。本量表研究對象為三年級到六年級 兒童,藉由實際觀察、紀錄、開放試問卷及學生談話編製而成,適用國小中、

高年級學生。

其中日常利社會行為自陳量表,均為正向題,此問卷目的是希望藉此了解 利社會行為發展模式,將其結果作為提升利社會行為策略的參考。量表包含「關 照」、「合作」、「救助」三個分層面。在信度考驗方面,羅瑞玉經過項目分析,

Cronbach α 值為.95,顯示各題內部一致性佳,而日常利社會行為方面解釋量共 佔問卷總變異量的49%。在效度方面,採用教師評量學生利社會行為之效標關 聯效度,求取學生自陳量表與教師評量之積差相關,所得係數在.53 到.78 之間,

本問卷之效度尚為理想。

(二)填答及記分方式

本量表是受試者根據自己經驗勾選一個最符合的行為表現選擇作答。本量 表以Likert 五點量表編製而成,選項有「從不」、「很少」、「有時」、「經常」、「總 是」五種答案,全為正向題,勾選「從不」得1 分、「很少」得 2 分、「有時」

得3 分、「經常」得 4 分、「總是」得 5 分,將五個分量表加總,總得分愈高表 示受試者利社會行為表現愈佳;反之,則利社會行為愈差。

(三)預試量表分析

表3-4-2 利社會行為預試量表項目分析結果摘要表(續前頁)

表3-4-2 利社會行為預試量表項目分析結果摘要表(續前頁)

分析發現KMO 的值達.906,Bartlett 球形檢定值為 3114.054,已達顯著水準,

表示適合進行因素分析抽取因素之用,其結果如表3-4-3。

表3-4-3 KMO及Bartlett球形檢定表

Kaiser-Meyer-Olkin (KMO)取樣適切性量數。 .906 Bartlett 球形檢定 近似卡方分配 3114.054

表3-4-4 利社會行為量表之因素分析

表3-4-4 利社會行為量表之因素分析(續前頁)

表3-4-5 利社會行為量表內容

因素 因素命名 包含題數 定義 因素一 合作 13 個體能與他人共同完成工作

因素二 志願服務 11 個體能主動願意為他人付出自己的心力 因素三 分享 8 個體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資源

因素四 友愛 3 個體對他人表現出關懷愛護 因素五 救助 4 個體能主動協助需要幫助的他人

研究者分析得到的五個因素進行相關分析,其結果顯示每個因素與其他因素 間的相關皆大於.30,見表3-4-6。

表3-4-6 利社會行為各分量表與總量表之相關

總量表 合作 志願服務 分享 友愛 救助

總量表 1

合作 .92** 1

志願服務 .85** .68** 1

分享 .86** .76** .62** 1

友愛 .80** .74** .59** .70** 1

救助 .72** .60** .58** .53** .56** 1

** p<0.01

依據題目內容將五個因素重新命名,並將題目重新給予新編號,成為正式

表3-4-7 正式量表之因素分析及新題號(續前頁)

表3-4-8 各分量表信度分析表

分量表內涵 Cronbach α 係數

合作 .92

志願服務 .87

分享 .87

友愛 .69

救助 .68

全量表 .9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