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將以問卷調查法取得所需之分析資料,包含父母問卷及青少年問 卷兩部分,父母問卷包含「個人基本資料」及「父母教養行為量表」,青少 年問卷包含「個人基本資料」、「教養行為歸因量表」、「青少年與父母溝通行 為量表」。以下將問卷之內容,分述如下:

壹、父母問卷

一、個人基本資料

此部分包含子女性別、子女出生年、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因需進行多 元迴歸,故將類別變項處理成虛擬變項,而教育程度則是依教育年數轉換,

轉換結果詳列於表3-4-1。

(一)子女性別

性別包括「男」與「女」。在資料編碼、進行迴歸分析時,將處理成虛 擬變項,分別編碼為「0」與「1」。

(二)子女出生年(民國)

以資料分析當年(民國 98 年)減去子女的民國出生年為其實際年齡。

(三)婚姻狀況

婚姻狀況包括「已婚有偶」、「配偶去世」、「離婚」、「分居」、「同居」、「單 身,從未結婚」、「其他」等,依序編碼為 1-7。研究進行迴歸分析時,將婚 姻狀況轉換為虛擬變項,將「配偶去世」、「離婚」、「分居」、「同居」、「單身,

從未結婚」編為「0」,「已婚有偶」編為「1」。

(四)教育程度

教育程度包括「無」、「自修/識字」、「小學」、「國(初)中」、「高中(職)」、

「五專」、「二專」、「三專」、「大學」、「碩士」、「博士」、「其他」等,依序編

碼為1-12。研究進行迴歸分析時,將教育程度換算成接受教育之年數。

表3-4-1 類別變項之轉換計分方式 類別變項名稱 轉換之計分方式

性別 處理成虛擬變項

女性=1 男性=0 婚姻狀況 處理成虛擬變項

已婚有偶=1

配偶去世、離婚、分居、同居、單身(從未結婚)=0 教育程度 轉換為接受教育之年數

無=0

自修/識字=3 小學=6

國(初)中=9 高中(職)=12 五專=14

二專=14 三專=15 大學=16 碩士=18 博士=20

二、父母教養行為量表 (一)量表內容

對於父母教養行為的測量,本研究參考修改葉光輝(Yeh, 2005)所編擬 之「父母教養類型量表」,此量表是依據Maccoby 與 Martin(1983)提出之 父母教養雙向度(回應與要求)模型所編製,原始量表共有48 題(葉光輝,

2000),其中葉光輝將「回應」再細分為三個面向,分別為:「情感」、「溝通」

與「理解」;而「要求」亦細分為:「控制」、「教導」與「期望」等三面向。

依此六向度的分析架構,可將父母教養類型區分為「民主權威」、「獨斷專

權」、「寬鬆溺愛」與「忽視冷漠」四類。陳富美(2007)的研究修改此量表 之主受用詞,使量表轉換成可由父母填寫之版本,並指出四類教養行為的內 涵為:

1. 民主權威:父母對於子女關懷體貼及溝通引導的行為。

2. 獨斷專權:父母對於子女命令、批評責罵,且忽略與子女的情感互 動與雙向溝通。

3. 寬鬆溺愛:父母無原則的同意子女的要求或行為,對於子女沒有應 有的期望,且幫子女做其可以自己做好的事。

4. 忽視冷漠:父母對於子女冷淡疏遠、缺乏要求引導,同時也未能理 解關心。

之後葉光輝(Yeh, 2005)將「父母教養類型量表」精簡為 24 題,並得 到內部一致性信度係數如下:「民主權威」.75、「獨斷專權」.80、「寬鬆溺愛」.50 與「忽視冷漠」.67。本研究參考陳富美(2007)的修改方式,修改精簡版 量表之主受用詞,使量表轉換成可由青少年父母填寫之版本。

(二)計分方式

量表依據行為的頻率計分,反應方式分為「總是如此」、「經常如此」、「有 時如此」、「偶爾如此」以及「從不如此」,分別給予 5、4、3、2、1 分。而

「民主權威」、「獨斷專權」、「寬鬆溺愛」與「忽視冷漠」等四類型父母教養 行為亦分別計分,故分數越高表示父母親越常對子女表現「民主權威」、「獨 斷專權」、「寬鬆溺愛」或「忽視冷漠」的教養行為。

(三)效度 1.專家效度

本研究以專家效度方式建立問卷的內容效度,邀請國內相關研究領域學 者五位,擔任專家委員,除針對問卷字句的通順流暢、意思表達,加以審查 量表之表面效度之外,並進一步審視各個題目所表達意涵在量表內的適切

性,以建立本量表之內容效度。

2.建構效度(驗證性因素分析)

本研究以預試樣本(父親194人,母親203人)為對象,以主成分分析法 抽取因素,配合最大變異法(Varimax)進行直交轉軸,探討各問項是否符 合葉光輝(Yeh, 2005)的分類,即24題分屬於四種不同的因素。結果顯示民 主權威及忽視冷漠問項的因素負荷量皆大於.3,父親部分的獨斷專權則有一 題因素負荷量小於.3,而寬鬆溺愛部分,有兩題問項不論在父親或母親部分 因素負荷量皆小於.3。整體而言,因素分析結果仍能符合葉光輝當初之分類

(表3-4-2)。

(四)信度

本研究以預試樣本(父親 194 人,母親 203 人)為對象,進行內部一致 性分析,求得Cronbach’s α 值父親部分為「民主權威」.74、「獨斷專權」.74、

「寬鬆溺愛」.50 與「忽視冷漠」.72;母親部分「民主權威」.78、「獨斷專 權」.74、「寬鬆溺愛」.49 與「忽視冷漠」.69。依吳明隆和涂金堂(2006)

的說法,因素層面的Cronbach α 係數最好在.70 以上,若在.60 以上則勉強可 接受。本研究以正式樣本(父親529 人,母親 576 人)為對象,再次進行內 部一致性分析,求得Cronbach’s α 值父親部分為「民主權威」.73、「獨斷專 權」.76、「寬鬆溺愛」.61 與「忽視冷漠」.71;母親部分「民主權威」.72、

「獨斷專權」.75、「寬鬆溺愛」.56 與「忽視冷漠」.70。雖母親部分的「寬 鬆溺愛」α 值未達.60,但為使本研究結果能與其他使用相同工具之研究做比 較和討論,且考量父親部分已達.60 以上,母親部分亦接近.60,故決定仍然 採用原始量表所有之題項,而僅就題目的字句做部分修改。

表3-4-2 父母教養行為量表各因素之因素負荷量

12、17、20題)其決斷值較低( 3≦ ),而其他的教養行為(除寬鬆溺愛的第

貳、青少年問卷

一、個人基本資料 包含性別與年齡。

(一)性別

國中生之性別包括「男」與「女」。在資料編碼、進行迴歸分析時,將 處理成虛擬變項,分別編碼為「0」與「1」。

(二)年齡

為國中生之出生年。進行資料分析時,以資料分析當年(民國 98 年)

減去個人的民國出生年為其實際年齡。

二、教養行為歸因量表 (一)量表內容

教養歸因的測量,本研究修改引用陳富美(2007)編製之「教養行為歸 因量表」,量表依誇獎稱讚、責罵處罰及陪伴活動等三種教養行為,以及兩 種施行情形(有、無),組合成六種教養情境,而每一情境有四個歸因選項;

經因素分析後,量表將子女對父母的教養歸因區分為「持平體諒」歸因與「情 緒忽視」歸因,「持平體諒」指子女傾向對父母的教養行為採取就事論事、

理解體諒的詮釋,而「情緒忽視」則表示子女傾向將父母的教養解讀為對自 己不重視或是父母本身情緒的問題。在陳富美(2007)的研究中,可得到內 部一致性信度係數在子女歸因父親教養行為的部分,分別為「持平體諒」.78 與「情緒忽視」.84,子女歸因母親教養行為則為.79 與.84。而透過專家的建 議,本研究將原始量表其中一題「爸爸/媽媽如果沒有責罵處罰我,我認為 的原因是—他/她不想管我了」改為「爸爸/媽媽如果沒有責罵處罰我,我認 為的原因是—他/她知道我會自己反省」,並且為了讓每個題組皆有四個選

項,增加了「爸爸/媽媽如果誇獎稱讚我,我認為的原因是—爸爸/媽媽關心 我」此題。

(二)計分方式

量表採用四點式量表計分,反應方式分為「完全同意」、「有些同意」、「有 些不同意」、「完全不同意」,分別給予4、3、2、1 分,分數越高表示青少年 子女越傾向該項歸因方式。

(三)效度 1.專家效度

本研究以專家效度方式建立問卷的內容效度,邀請國內相關研究領域學 者五位,擔任專家委員,除針對問卷字句的通順流暢、意思表達,加以審查 量表之表面效度之外,並進一步審視各個題目所表達意涵在量表內的適切 性,以建立本量表之內容效度。

2.建構效度(驗證性因素分析)

本研究以預試樣本235人為對象,以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素,配合最優 斜交法(Promax)進行斜交轉軸,探討各問項是否符合陳富美(2007)的分 類,即24題分屬於兩種不同的因素。結果顯示持平體諒題項的因素負荷量皆 大於.3,而情緒忽視題項的因素負荷量皆大於.4,因素分析結果符合陳富美 當初之分類(表3-4-4)。

(四)信度

本研究以預試樣本235人為對象,進行內部一致性分析,求得Cronbach’s α值子女對父親部分為「持平體諒」.79、「情緒忽視」.87;子女對母親部分

「持平體諒」.77、「情緒忽視」.86。另以正式樣本598人再次進行內部一致 性分析,得Cronbach’s α值子女對父親部分為「持平體諒」.76、「情緒忽 視」.85;子女對母親部分「持平體諒」.74、「情緒忽視」.84。

表3-4-4 教養行為歸因量表各因素之因素負荷量

表3-4-5教養行為歸因量表之項目分析

三、青少年與父母溝通行為量表 (一)量表內容

根據文獻指出,正向的親子溝通方式是開放、清楚、關心、接納、溫暖 且合作的,而負向親子溝通則是以充滿敵意、輕蔑、模糊、冷漠、防禦、批 評與拒絕的方式進行互動(Barnes & Olson, 1985, 1992; Foster & Robin, 1997;

Walsh, 1998)。本研究依據以上文獻所指之正負向溝通行為構念,自編「青 少年與父母溝通行為量表」,目的在檢測青少年對父母之親子溝通過程中,

青少年所表現出之正向與負向的訊息傳達行為之頻率。此量表包含兩溝通行 為面向,分別為「正向溝通行為」及「負向溝通行為」,而在正向溝通行為 面向中有四個組成構念是「開放清楚」、「關心溫暖」、「接納」、「合作」,至 於負向溝通行為,亦有四個組成構念為「敵意批評」、「輕蔑」、「防禦模糊」

及「冷漠拒絕」(表3-4-6)。題目編擬上,正向行為有15 題,分別為第 1、2、

4、7、9、11、13、14、18、20、22、24、25、28、29 題;負向行為有 15 題,分別為第 3、5、6、8、10、12、15、16、17、19、21、23、26、27、

30 題,量表總題數為 30 題。

表3-4-6 青少年與父母溝通行為量表之組成構念

溝通行為面向 組成構念 題數

正向

開放清楚 4

關心溫暖 5

接納 4

合作 2

負向

敵意批評 5

輕蔑 3

防禦模糊 4

冷漠拒絕 3

(二)計分方式

量表依據行為的頻率計分,反應方式分為「總是如此」、「經常如此」、「有 時如此」、「偶爾如此」以及「從不如此」,分別給予 5、4、3、2、1 分。文 獻 指 出 , 西 方 最 常 使 用 之 親 子 溝 通 測 量 工 具 , 如 Conflict Behavior

量表依據行為的頻率計分,反應方式分為「總是如此」、「經常如此」、「有 時如此」、「偶爾如此」以及「從不如此」,分別給予 5、4、3、2、1 分。文 獻 指 出 , 西 方 最 常 使 用 之 親 子 溝 通 測 量 工 具 , 如 Conflict Behav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