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三節 研究工具

在教育研究的方法上,大致上可分為「質的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與「量的研究」(quantitative ersearch)兩種方法。而兩種研究方法的差別,是 在於呈現資料的方式不同;質的研究是以文字敘述來呈現資料,而量的研究 係以數字來表示統計的結果(王文科、王智弘,2002)。本研究使用調查研究 法中問卷調查法,屬於教育研究方法之「量的研究」。利用問卷蒐集研究對 象有數量屬性的資料,經由資料處理與分析之後,提出研究結論,藉以解答 研究問題或假設的方法。調查研究的最主要目的,是在探討現象的當時情 況,以做為解決問題,改進現況,並計畫未來的根據。利用問卷來做為資料 蒐集的方法,其主要原因為方便和經濟(郭生玉,2005)。

本研究針對 100 學年度工科技藝競賽之參賽選手及指導老師做為研究 對象,並以郵寄方式發放問卷做調查。為提升問卷之回收率,一段時間後會 以電話或郵件催覆方式,必要時親臨現場發放。親臨現場發放問卷可以確保 填答者確是受試本人以及避免填答者誤解問卷之問題,故決定使用問卷調查 來做為研究工具。

使用問卷調查法的優點為:(1)經濟方便。(2)受試者可以在自己方便的 時間回答問題。(3)沒有訪問者的偏差。(4)標準化的刺激。(5)較具保密性。

(6)具有廣佈性。而問卷調查法的缺點為:(1)收回率很低。(2)缺乏彈性。(3) 無法控制回答問題的次序。(4)無法控制填答時的情境。(5)許多問題可能沒 有填答,尤其是較敏感性的問題。(6)填答寄回的時間無法控制(郭生玉,

2005)。

壹、研究工具的發展

「概念構圖」早在二十多年前於美國即普遍的應用於各個不同層級的教 育領域及學科,如醫學教育、生物科學、社會學、心理學和特殊教育等 (Novak,2003)。最普遍的應用即在於科學教學方向的研究,且具增進學習的 功效(林宜利,2002)。在應用形式上,通常以圓圈或方框將概念框起,進而

由概念(concept)、連結線段(linking)及連接詞(linking word)而組成所謂之概念 構圖。Novak認為幾乎所有概念的意義,都是經由命題的方式而獲得(曾俊 遠,2008)。概念構圖是將概念利用圖形的方式來表示知識觀念,顯示各概 念之間如何被連結,進而幫助學習者瞭解知識內容的一種方式。概念構圖可 分為蜘 蛛網狀 式概 念圖(Spider Concept Map)、階 段式 概念圖(Hierarchy Concept Map)、流程圖式概念圖(Flowchart Concept Map)、系統式概念圖 (System Concept Map)等四類(林克威,2008)。

陳憲章(2002)研究指出,不論哪一類型之概念圖皆具有下列之特性:

(一)階層結構

概念圖具有階層性,頂端為總括之高層概念,低層概念被統合於高 層概念之下,由兩個或多個連結語,連結概念形成命題,命題沿著關係 方向的箭頭,協助概念聯結的發展。

(二)漸次分化

當學習者辨別概念的學習歷程和思考建構的認知,再透過概念和命 題階層清楚的判斷後,概念圖中呈現出知識領域垂直擴增的漸次分化,

以及交叉連結的水平分化。

(三)整合一致

概念構圖的過程,構圖者會考慮概念間的關係,做縱向及橫向的聯 結整合。因此可以利用概念圖中語言連結的性質來評估統整性,產生更 多更新的理解。

貳、問卷概念圖

根據林宜利(2002)對概念構圖的相關研究中指出,概念構圖的應用範圍 廣泛,包括科學教育的研究、增進記憶的研究、閱讀理解學習的研究、閱讀 與寫作技巧的研究、輔助寫作的研究上。由此可知,概念構圖在各學者長久 以來的應用下,已成為普遍的一種研究工具。

本研究即配合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希望透過概念構圖的理論再搭配文 獻之探討來發展出「問卷概念圖」,最後依據此問卷概念圖經由專家會議,

最後發展設計出符合本研究主題之問卷。故先經由蒐集國內外選手訓練略策 之相關資料或問卷,並依此為基礎架構,發展出問卷概念圖,如圖3-3所示。

圖 3-3 問卷概念圖

參、問卷編製

本問卷之編製,係參考相關之文獻探討再配合國內學者邱年鴻(2004)機 械群技藝競賽選手訓練力式訓練概況調查問卷、蔡武光(2011)工科技藝競賽 選手知覺指導教師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調查問卷及李靜沂(2010)指導教師執 行度自我評估問卷等之問卷內容,最後依據本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修改編 製而成問卷初稿。

本問卷初稿經由五位專家學者共同審查及修正內容,找出適合國內動力 機械職群訓練策略之問卷,藉此統整出汽車修護職種參賽選手之訓練策略。

學科訓練方式 術科訓練方式 文獻

選手競賽成績 表現

學科訓練策略 術科訓練策略

選手專業能力 訓練策略

本問卷係以參賽選手及指導老師,在不考慮參賽選手本身之個人特質狀況 下,針對訓練方式及相關背景變項,最後發展出「選手專業能力訓練策略(指 導老師)」(附錄一)及「選手專業能力訓練策略(參賽選手)」(附錄二)兩份正 式問卷。

正式問卷分為基本資料及問卷內容兩部分,分別說明如下:

一、基本資料

(一)指導老師背景變項

(1)學校屬性:分為公立及私立兩類。

(2)學校辦學類別:分為高職、高職兼辦綜合高中、高中兼辦職業 類科、綜合高中等四類。

(3)年齡:分為 20 歲以上~未滿 30 歲、30 歲以上~未滿 40 歲、40 歲以上~未滿 50 歲、50 歲以上等四類。

(4)擔任指導老師年資:分為未滿 3 年、3 年~未滿 6 年、6 年~未 滿 9 年、9 年以上等四類。

(5)曾指導選手獲得之最佳成績:分為金手獎、優勝、未獲獎等三 類。

(二)參賽選手背景變項

(1)遴選選手的時間:分為高一上學期、高一下學期、高二上學期、

高二下學期、高三上學期等五類。

(2)遴選選手的方式:分為由任課教師共同推薦、採全年級比賽方 式、先選出幾位選手集訓後,再於賽前幾個月辦比賽,依成績 決定之、其他等四類。

(3)訓練選手的時間:分為未滿 3 個月、3 個月以上~未滿 6 個月、

6 個月以上~未滿 1 年、1 年以上等四類。

(4)訓練選手的方式:分為定期輪流(例如,每 2 或 3 年)由一位訓 練教師為主要負責,再配合其他教師共同訓練、每年皆為同一

位訓練教師為主要負責,再配合其他教師共同訓練、從頭到尾 皆由一位專屬訓練教師負責、其他等四類。

(5)平均每天接受訓練時數:分為未滿 3 小時、3 小時以上~未滿 5 小時、5 小時以上~未滿 7 小時、7 小時以上等四類。

二、問卷內容

本調查問卷主要目的是想瞭解「選手專業能力訓練策略」對汽車 修護職種之參賽選手在競賽成績的影響程度。本問卷以 Likert 五點量 表來計分,將填答項目分成「總是如此」到「從未如此」五個等級,

計分方式為:「總是如此」5 分;「經常如此」4 分;「偶爾如此」3 分;

「很少如此」2 分;「從未如此」1 分。問卷編制包含「認知策略」、「技 能策略」、「情意策略」、「環境激勵策略」及「答題策略」等五大構面,

將問卷內容之構面、題號及題數整理,如表 3-2 所示。

表 3-2

問卷內容構面、題號及題數

構面 題號 題數

一、認知策略 1~4 4

二、技能策略 5~16 12

三、情意策略 17~20 4

四、環境激勵策略 21~25 5

五、答題策略 26~33 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