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步驟

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包括身體活動量表、認知環境 因素及個人背景因素,進行預試作業過程係由我國北、中、南、東部,

及外島為對象,採電腦輔助電話訪問系統 (CATI)進行分層比例隨機抽樣,

以獲得民眾的動態交通行為狀況。研究者就研究架構,取出欲研究之相 關變項,以下分項說明各量表:

以步行及騎自行車之動態交通行為

根據 IPAQ Research Committee(2005)的「國際身體活動量表-數 據處理與分析指南 (Guidelines for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指出,現今存在多種測量身 體活動量的工具,卻沒有一種正規的方法與共識去定義及描述基於自陳 式報告之人口調查的身體活動量,因而使用不一致的計分方式,導致各 國間困難於資料分析及比較差異性。而 IPAQ問卷量表再測信度之組內相 關係數值為0.7-0.8,效標效度之相關係數為0.3,增進調查身體活動量的 可比性及良好的信效度,提供全面性身體活動種類、強度等分類之整理,

並被多國視為標準化工具,被廣泛使用 (Bauman et al., 2009; Craig et al., 2003);此外,國內之「國際身體活動量表-臺灣中文長版 (IPAQ - Taiwanese long-form)」(劉影梅,2006)與英文版本的內容效度指標分數 達98%以上,再測信度為0.78,效標效度為0.31-0.41,均與世界各國相似。

因此本研究調查將使用第二部分「交通上的身體活動」的題項,此為國 際間測量動態交通行為最主要的研究工具 (Cerin et al., 2013; Duncan et al., 2010; Parra et al., 2011; Reis, Hino, Parra, Hallal, & Brownson, 2013; Van

36

Dyck et al., 2012),並被認為適合使用於大規模的電話訪問調查 (Parra et al., 2011; Reis et al., 2013)。交通上的身體活動量共有4個題項,請受試者 回憶過去7天從事以步行或騎自行車為交通方式的身體活動、步行及騎自 行車的時間;計算身體活動量公式為「步行與騎自行車之天數×(小時×

60分鐘+分鐘)」。

(二)認知環境變項

國際身體活動量之環境量表 (IPAQ-Environmental module)為測量認 知環境的主要工具,是國際間(包含日本、瑞典、美國)常用的工具之 一 (Inoue et al., 2009; Sallis et al., 2009);此量表的中文化過程是依據國際 間翻譯及回翻完成步驟,經過多次的書面審查及專家會議,測量結果證 明我國問卷內容具備良好的信效度(劉影梅,2004)。總共有11個題項,

量表內容包括環境的幾個面向:

1. 基礎設施 (infrastructure):人行道的設置 (presence of sidewalks)、自 行車道的設置 (presence of bike lines)、道路的連結性 (connectivity of street)、目的地的多寡 (presence of destination )。計分方式採李克特量 表 (Likert scale)之4點量表法,分別以1-4分計分,得分越高,表示鄰 近環境基處設施越好。

2. 易達性 (accessibility):商店的易達性 (access to shops)、大眾運輸的 易達性 (access to public transportation)、休閒設施的易達性 (access to recreational facilities)。計分方式採李克特量表之4點量表法,分別以1-4 分計分,得分越高,表示鄰近環境易達性越佳。

3. 治安與交通安全 (crime and traffic safety):夜間治安 (crime safety at night)、交通安全 (traffic safety)、騎自行車的交通安全 (traffic safety

37

for bicyclists)。計分方式採李克特量表之4點量表法,分別以1-4分計 分,得分越高,表示治安與交通安全越差。

4. 其他:住宅密度 (residential density)、社會環境 (seeing people being active),周遭景觀 (aesthetics)。計分方式採李克特量表之4點量表法,

分別以1-4分計分,得分越高,表示鄰近環境住宅密度越高、社會環境 越充足、周遭景觀越佳。

(三)個人背景變項

本研究也將調查幾項重要的個人背景變項,共 10 題,包括性別、年 齡、居住縣市、教育程度、工作狀態、婚姻狀態、居住狀態、身體質量 指數(身高、體重)、自行車的擁有等。

二、 研究步驟

本研究的研究步驟共可分為六個部分,以下為將來實行的研究流程

(圖 三-2):

圖 三-2 研究步驟

38

(一) 前置作業:蒐集國內外與身體活動相關的文獻,統整後決定以步 行及騎自行車之動態交通行為、認知環境因素及受訪者基本資料 設計成問卷。

(二) 擬定問卷:根據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工具,擬訂出「臺灣成年人交 通相關身體活動量之環境因素調查」之結構式問卷,針對問卷內 容施行前測,以確認問卷的信度及進行修正。

(三) 訪員訓練:本研究挑選有經驗的電訪員,告知本研究之目的與步 驟後,進行至少8小時的訓練。

(四) 問卷施測:進行正式電話訪問,訪問的同時也進行督導及監控。

(五) 資料檢核:回收所有問卷,並作建檔、編碼、譯碼的工作,包括 輸入資料及除錯等動作,以完成資料的建構。

(六) 資料統整與分析:與老師討論,刪減欲進行分析的變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