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發現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之穩定網絡,並與相關權責單位如社會處、強迫入學委員會、少年隊、觀護人等建立 高度互賴關係,輔以多元的利益團體共同投入,透過督導會報、強化輔導策略會議達 成垂直與水平的互動,使政策執行為一動態的反覆運作過程,直至中輟生穩定復學政 策執行終止。由此觀之,透過政策網絡的分析架構的確有助於吾人研究現代多元社會 的政策現象。

有鑑於此,政府應重新審視中輟問題之政策評估,對於家庭教育及功能的部分,

建立全盤性政策,從根本的預防做起,政策的效能與效率才會顯現。再者,中輟問題 的困難在於成因複雜,往往投入的資源與效益不成正比,因此不宜過度從數據來推論 執行成效。特別是對於問題嚴重的中輟生而言,如同病入膏肓之病人,投入再多資源 也是藥石罔效。由此觀之,凸顯出事前預防比事後治療更為關鍵,且並非沒有中輟問 題就不用關注或挹注資源,故所謂的「零中輟」應是吾人應跳脫的迷思。

貳、落實親職教育與強迫入學功能,引進市民社會參與

我國行政機關在規劃及執行政策方案時,常懷有立法從嚴、執法從寬的錯誤觀念

(吳定,2003)。例如目前訂有《少年事件處理法》、《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家庭教 育法》等對於忽視教養、未盡保護責任之家長須接受強制性親職教育,但因無實際罰 責、強制力或行政機關未落實,形同虛設。如同《強迫入學條例》賦予公部門處罰家 長的權力,但礙於罰鍰過輕、家長無力繳納及人力不足等因素,造成成效不彰。

建議中央應將相關權責與法條整併為一法規,透過法律規範家長保護照顧與教育 孩子的權利義務,訂定明確的罰責,對於未受適當教養之孩童應由政府公權力介入輔 導,或安置於社福機構。建議更進一步設立結合社區資源的福利機構、網絡,例如可 透過各校與社區店家結盟的「愛心商店」,將社區人力納入協助中輟生協尋、輔導,

引進市民社會參與的力量。

參、建置全縣高關懷及中輟學生資料庫,以利及早預防

新竹縣所屬國中、小皆已建立「中輟生復學輔導計畫」,訂定標準作業流程;對 於高關懷學生指標之建立與篩選亦達九成以上,建議將兩機制進行實質整合,建置全 縣高關懷及中輟學生資料庫,以利個案管理與掌握最新動態。

特別是資料庫的建立,有助於國中提早掌握可能中輟的國小學生,提早進行認 輔、提供多元課程或請學校社工關懷,給予預防性的輔導與社工服務。更進一步是由 教育部直接建立系統,不僅可掌握全國學生之就學狀況,更有助於行蹤不明學生之追 蹤。例如近年經濟不景氣,舉家遷離避債的個案突增,而已到外縣市就讀的學生在戶

籍地卻仍通報中輟,透過系統連結即可避免漏洞與資源浪費。

肆、增聘人力,設置住宿型中介教育設施

匯集會議紀錄、訪談資料,第一線執行者最迫切的需求是增聘相關人力。學校需 要專職之輔導人員或中輟輔導役男、學校社工因個案眾多應增聘人員,或協尋績效深 獲肯定的少年隊人力吃緊等,若能滿足政策執行的基本要件,相信有助於新竹縣復學 輔導政策效益之提升。

綜觀新竹縣之復學輔導政策以「預防」為主,是值得肯定之處,但相對而言「治 療」亦是不可或缺的環節。目前缺乏安置家庭失功能或嚴重適應不良中輟生的住宿型 中介教育設施,新竹縣應排除萬難設置「慈輝班」或與民間合作成立「合作式中途班」, 以減緩中輟生對同儕的影響與教育現場的壓力,建構新竹縣完整的復學輔導政策網 絡。

伍、提昇教師輔導知能,營造友善校園

依據教育部「三級輔導」的概念,針對不同的學生問題,協助學生及其家庭所面 臨之問題,藉由個案問題分級之機制規劃實行不同處遇措施,落實學生輔導工作之精 神。故全體教師負有對學生行為辨識與輔導之責任與能力,除透過研習增進相關能 力,亦應凝聚教師共識,形塑友善校園之氣氛,運用同理心予以關懷,利用正向管教 使其建立自信與正確價值觀,避免給予標籤。

陸、加強資訊休閒產業管理

社會變遷快速,電腦、網路的影響無遠弗屆,網咖等資訊休閒業應運而生,但常 見兒童及青少年流連忘返、沉迷其中,影響身心甚鉅且耽誤課業,甚至成為犯罪的溫 床。目前台北市、台北縣皆已對資訊休閒業訂出規範與罰則,如《台北縣資訊休閒業 管理自治條例》規定新設網咖須距學校四百公尺以上且全時段禁止未滿18 歲之人進 入消費。新竹縣亦應重視相關行業之管理,建立合理使用之規範,加強業者的督導查 核。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份

內政部統計處,2000,《國民中、小學中途輟學學生特性統計分析》,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戶政司,2009,〈附表、各縣市外籍與大陸配偶人數(09812)〉,《戶籍人口統 計月報》,網址:http://www.ris.gov.tw/ch4/static/m0sb09812.xls。

王麗雯,2001,《國民中學中輟生復學模式之分析研究-以中途學校與高關懷班為 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光旭,2005,〈政策網絡研究在公共行政領域中的核心地位與方法錯置〉,《政策研 究學報》,第五期,頁61-102。

王淑慧,2006,〈近十年國內中輟暨復學輔導相關論文之分析研究〉,《學生中輟防治 輔導經驗傳承研討會手冊暨論文集》。

丘昌泰,2000,《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市:巨流。

全國中輟學生復學輔導資源研究發展中心,2007,《期末成果報告》,教育部訓委會委 託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辦理,計畫執行期間為95年10月01日至96 年9月30日止。

李允傑、丘昌泰,1999,《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空大。

李允傑、丘昌泰,2003,《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元照。

李台京,2008,《台灣地方政府》,台北市:三民。

李台京,2009,〈新竹市眷村改建/都市更新的政策網絡(1998-2008)〉,《中華大 學第四屆地方政府與公共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行政院主計處,2004,〈國民中小學中途輟學學生概況〉,《國情統計通報》,網址:

http://www.stat.gov.tw/ct.asp?xItem=9007&ctNode=1831。

吳定、張潤書、陳德禹、賴維堯,2000,《行政學》第二冊,台北縣:空大。

吳芝儀,2000,《中輟學生的危機與轉機》,嘉義市:濤石文化。

吳定,2003,《政策管理》,台北市:聯經。

吳定,2005,《公共政策辭典》,台北市:五南。

何進財,2003,〈國民中小學中輟學生問題與輔導〉,《九十二年度全國中輟學生輔導 業務經驗夥伴學習研討會手冊》,頁23-37。

林水波、張世賢,1991,《公共政策》,台北市:五南。

林萬億、黃伶蕙,2002,〈學校社會工作〉,編入呂寶靜主編,《社會工作與台灣社 會》,台北:巨流圖書。

林勝義,2003,《學校社會工作服務》,台北市:學富。

林萬億、黃韻如,2004,《學校輔導團隊工作》,台北市:五南。

教育部,2003,《各國中途輟學學生現況與輔導措施》,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4,《不信春風喚不回 中輟學生輔導》,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7,《96 年度全國輔導中輟學生有功縣市、學校團隊及民間團體表揚典禮 手冊》。

教育部訓委會,2009,即時新聞:「看見希望 看見愛 教育部表揚輔導中輟學生有功 縣市、學校團隊及民間團體」。網址:

http://www.edu.tw/displ/news.aspx?news_sn=2831&pages=0。

柯美妦,1995,《偏遠地區國中學生中途輟學問題之探究-以六龜鄉六龜國中、寶來 國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文惠,1998,〈原住民中途輟學生問題探討-以新竹縣尖石鄉為例〉,《以愛化礙-

關懷中途輟學學生研討會》。

郭靜晃,2001,《中途輟學青少年之現況分析與輔導》,台北:洪葉文化。

陳昭華,2000,《高雄市國中中途輟學學生家庭之探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 究所碩士論文。

陳恆鈞,2001,〈團體分析邁向政策網絡模式的歷史進程〉,《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韋伯。

陳慈幸,2002,《青少年法治教育與犯罪預防》,台北:濤石出版社。

陳秀麗,2004,《我國國民中學中途輟學生處遇模式及其成效之研究》,國立暨南國 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陳坤昇,2005,《台東縣國中小學學生中輟問題因應措施分析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區 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玲,2008,《對中輟復學生實施多元適性課程歷程之研究-以山水國中慈輝分校 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翁慧圓,1995,〈從家庭系統理論探討國中少年中途輟學行為〉,《社區發展季刊》,

第73期,頁63-72。

唐惠珠,2003,《解決國中生輟學問題之行動研究:以花蓮縣秀林國中慈輝班為例》,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張人傑,1994,〈改進輟學研究需解決的問題〉,《教育研究雙月刊》,第37期,頁28-35。

張坤鄉,1998,《原住民國中生中途輟學相關因素與形成過程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怡如,1998,《影響國中生中途輟學問題之探討-以鳳山地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韻如,1999,〈尋回迷途羔羊-從社會工作觀點談中輟生問題〉,《訓育研究》,

第38卷,第2期,頁2-15。

黃韻如,2003,〈台灣學校結合社會工作實務推動模式之探討〉,《學生輔導月刊》,第 85期,頁82-87。

商家昌,1995,《中途輟學與青少年犯罪:以新竹少年監獄為例》,政治大學社會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鎮遠,2006,《高關懷學生安置措施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駕騂,1994,《國民中小學中途輟學學生復學輔導手冊》,台北:教育部。

彭懷真,1995,《發展中途輟學青少年福利服務支持網絡研究方案》,內政部委託之 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彭金鑾,2006,《教育服務役役男協助學校及地方政府處理學生中輟問題之探討-以 苗栗縣為例》,開南管理學院公共事務管理學系論文碩士論文。

喻傳崴,2003,《影響國民中學學生輟學相關因素之研究-以新竹縣/市國民中學為 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賀孝銘、林清文、李華璋、王文瑛、陳嘉雯,2006,〈中輟防治工作現況與前瞻〉,《學 生中輟防治輔導經驗傳承研討會手冊暨論文集》。

新竹縣政府,2007,〈壹、辨識篇〉,《新竹縣九十六學年度「友善校園-中輟防治資 源手冊」》,頁3-4。

新竹地方法院觀護人室,2007,《新竹縣九十六年第一季關懷中途輟學學生復學輔導 暨督導會報》會議手冊。

新竹縣政府行政處,2008,〈新竹縣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揭牌典禮〉,網址:

http://web.hsinchu.gov.tw/social/home.jsp?dataserno=200810260001&contlink=ap/g news_view.jsp&menudata=SocialMenu&serno=200702070018&mserno=200702070 016。

新竹地方法院觀護人室,2009,〈中輟與非行問題之探討-以少年觀護工作的實務角 度切入〉,《新竹縣九十八年度第二次強迫入學委員會議暨中途輟學防治督導會 報》會議手冊。

新竹縣政府,2009,《新竹縣九十八年度第二次強迫入學委員會議暨中途輟學防治督 導會報》會議手冊。

溫怡雯,2000,《台東縣原住民國中中輟復學生之歸因歷程研究》,台東師範學院教育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