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架構與方法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引用林水波、張世賢教授的影響政策執行因素,從政策問題特質、政策本 身所具條件與外在條件三個變項進行探討,藉此了解新竹縣政府執行中輟復學輔導政 策的執行、互動與困境。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次級資料分析與訪談進行研究,

茲將研究方法說明如下。

壹、次級資料分析法

研究者於研究過程中將文獻分成兩大部分探討,一為檢視國內外對於中輟的定 義、中輟的成因與影響,並進行次級資料分析了解我國及新竹縣的中輟概況。二為蒐 集新竹縣教育處與中輟業務相關之組織章程、會議手冊、會議記錄、工作計畫、成果 手冊與訪視資料等相關資訊,作為瞭解、分析教育處中輟業務之政策注意或作為與不 作為之依據,使文獻探討得以更深入主題,並藉此獲得政策關係網絡之初步架構。

貳、深度訪談法

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透過三個面向分析各方案執行成果,為有效了解各方案執 行概況及優缺點,針對執行各項方案的教育系統相關人員進行深度訪談,以瞭解復學 輔導政策運作、問題以及相關政策執行後,問題解決程度、標的團體順服程度等深入 性的資料。研究者依據文獻探討分析結果與公共政策理論,設計訪談大綱,針對政策 問題的特質、政策本身所具的條件與政策本身以外的條件,去深入了解中輟預防、追 蹤協尋、復學輔導、行政督導等四大策略及其互動關係實施訪談,訪談大綱如下:

一、政策問題的特質

1.中輟學生之背景與特質?

2.有效可行的復學輔導策略及執行之困境?

3.對未來中輟生復學輔導政策之建議?

二、政策本身的條件

1.中輟生復學輔導之經費、人力等資源?

2.參與資源式中途班(或社區生活營)之學生標準?

3.資源式中途班(或社區生活營)課程特色與效益?

三、政策以外的條件

1.與教育處所轄之中輟資源中心、家庭教育中心、學校社工、心諮中心等組織之 溝通與整合?

2.與強迫入學委員會的溝通與整合?

3.與少年隊或觀護人之溝通與整合?

4.與中輟輔導替代役男之溝通與整合?

5.與民間團體或其他單位之溝通與整合?

訪談對象依照檢視表2-15 歸納出席相關會議的單位、頻率,與圖 2-13 之政策 關係網絡簡圖,做為立意抽樣基礎。從負責第一線執行的教育系統中,選出教育處、

學校及學校社工等共11 位訪談對象。教育處以中輟業務承辦人為代表,學校代表從 鄉、鎮、市層級各選1 校之輔導主任為訪談對象。3 所學校皆設有資源式中途班,且 96 至 98 年皆分配有中輟輔導役男,其中 1 所為中輟資源中心學校,故抽樣應有其代 表性。學校社工部分則以全縣6 名社工與 1 名社工督導為訪談對象,皆以錄音方式記 錄訪談內容,並將錄音內容以文字呈現,以訪談逐字稿(附錄二)作為本研究之分析 工具。訪談受訪對象編碼列表如下:

表3-1 受訪對象編碼

序號 編碼 受訪者背景 訪談方式 訪談時間 1 A 教育處中輟業務承辦人 面訪 99.04.08 2 B 某國中輔導主任 面訪 99.04.16 3 C 某國中輔導主任 面訪 99.04.22 4 D 某國中輔導主任 電訪 99.04.23

5 E 學校社工 面訪 99.04.22 6 F 學校社工 面訪 99.04.22 7 G 學校社工 面訪 99.04.22 8 H 學校社工 面訪 99.04.22 9 I 學校社工 面訪 99.04.22 10 J 學校社工 面訪 99.04.22 11 K 學校社工督導 面訪 99.04.22

參、研究限制

一、調查範圍的限制

由於本研究之受訪對象以教育單位之政策執行者為主,採立意抽樣選取樣本,受 限於時間並未針對政策標的人口-中輟生及政策網絡中的利益團體與相關政府部門 進行訪問調查,雖然試圖以半結構式訪談的方式進行,藉以獲得更深入的資料,但在 資料內容的呈現部分,仍限於此11位受訪者所屬部門、機關或個人之意見,仍舊無法 因此將研究結論推論至所有母體,即所有中輟生、相關機構與政府部門之意見。

再加上受限於時間,且業務單位繁忙或自認無代表性而婉拒受訪,對於政策網絡 中很重要的家庭教育中心、少年隊及觀護人部分無法取得深入之意見;此外,受限於 人力亦無法針對眾多的利益團體進行訪談,是本研究之缺憾。

二、訪談對象的限制

由於本研究係以實地訪談作為研究方法,其訪談品質與內容會因受訪者的人格特 質、配合程度、主觀意識、業務機密、甚至訪談時的心情、時間及周遭環境等因素的 干擾,以致訪談的答覆內容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進而左右研究結果的效度。

三、研究方法的限制

因本研究採質化研究中之深度訪談法,此研究方法無法針對訪談內容中之影響因 素進行強弱度分析,故無法得知在不同的網絡中是否都出現相同程度的需求與影響及 網絡間的互賴程度。

不論質化取向或個案研究均有其限制所在,本研究所據以彙整的觀察、訪談、分

析、發現及結論等各面向,在既有的限制條件下,僅係就「點」的立場提出粗略的看 法。更為深入的「點」與「面」的聯結,期盼後續研究者再接再厲,提供更加具有廣 度以及深度之研究,歸納、評估教育當局與學校、利益團體的資源互賴或代理人關係,

亦可透過標的人口的順服程度來衡量政策效益。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