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發現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

公共政策的政策網絡分析架構具有描述與解釋的功能。本研究以新竹縣93至97 學年的國中中輟復學輔導政策為例,能夠說明主題的內涵與互動關係。其次,政策執 行可說是政策運作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中輟生復學輔導政策雖由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由上而下規劃領導,縣市政府教育處及國中、國小,如果不能有效的執行與落實,則 整個政策的目標將告落空。在政策持續不斷運作的過程中,須確定專責單位、配置與 連結必要資源,並且建立組織間垂直與水平的互賴關係,以增進政策效益與促使標的 人口的順服。第四章分析影響政策執行的因素,並統整歸納出新竹縣復學輔導的政策 執行結果與政策關係網絡之後,本研究獲得的研究發現歸納如下:

壹、新竹縣中輟問題的成因複雜

學生輟學的問題,不單只為教育問題,其背後更隱含了家庭、社會、經濟、同儕 等複雜因素,也造成中輟問題之因果關係歸納困難。本研究根據統計數字與訪談資料 歸納出家庭、區域、族群等三大原因。分述如下:

一、種因於家庭,顯現於學校,惡化於社會

雖近年來教育部中輟通報網中「個人因素」是中輟的主要因素,其中又以「生活 作息不正常」為最主要因素,歸咎問題根源還是在於「家庭因素」。學生因為缺乏父 母照顧、管教不當、夫妻失和等原因皆有關聯,甚至雙薪家庭父母忙碌無暇與孩子相 處,無法察覺孩子的改變;到學校後又因對課業無興趣、無法面對國中較艱難的課程 或升學壓力,此時便容易受同儕或社會上的誘惑而輟學。

再者,單親家庭與原住民的輟學問題較嚴重,同樣根源於家庭失功能,因為經濟 壓力忙於生計,而忽略孩子的教養,也缺乏親子的互動。特別是國中學生正值「狂飆

期」,更讓家長無力管教。總而言之,中輟生的核心問題是在於家庭。

二、地域

在都市地區(例如:竹北市)因誘惑及打工機會較多,若家庭功能不佳則學生容 易中輟。一般鄉級地區則因家長社經地位較低,忙於工作或缺乏對孩子教育的方法而 導致輟學。五峰鄉、尖石鄉則因屬於原住民部落,原本較高的中輟率因政府、民間資 源不斷挹注,加上父母工作舉家外移等因素,反而原鄉的原住民中輟生降低,轉移到 鄰近的竹東地區。

另外,實務經驗顯示新豐、湖口、北埔與峨眉地區之新移民家庭,產生之中輟個 案有增加趨勢,如何協助此類弱勢家庭或外籍配偶,社會處下之「外籍配偶家庭服務 中心」及教育處下之「家庭教育中心」皆應加強政策作為與資源的連結。

三、族群

新竹縣原住民中輟生比例偏高,較之全國平均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對於在經 濟、文化各層面屬於弱勢的原住民,應落實社會正義協助基本之生存與教育權。

基於上述三大成因,歸納出新竹縣中輟生的一般現象,提供相關行政單位制定 因應措施,以期降低高中輟率:

1、行蹤不明中輟生比例偏高。

2、國中、國小中輟生的比例,國中約佔八成,但近年國小有增加趨勢。

3、中輟生性別比例倒轉,女生漸高於男生。

4、單親家庭輟學學生佔中輟生比例有逐年升高趨勢。

5、原住民中輟生佔中輟生比例偏高。

6、中輟因素主要為個人因素,其次為家庭因素。

7、少年虞犯事件中,近五成為逃學、逃家。

貳、新竹縣政府重視中輟生復學輔導政策

從經費預算、制定法規、建立篩選高關懷學生指標並訂定標準作業流程、廣設資 源式中途班及藉由跨局處之督導會報連結資源等做法,可以發現新竹縣之施政已由事

後補救提升為事前的預防。此觀念之進步為新竹縣改善中輟問題最關鍵之能力,反映 至中輟率、尚輟率逐年降低,復學率穩定成長。

此外,主管機關透過權威與資源分配的權力,促使政策之實踐。若次月尚輟人數 增加則須召開中輟強化策略輔導會議,及時督導並協助學校解決難題,也將相關績效 列入校長年度考績之依據,確保政策之落實。而中央教育部亦透過年度地方政府統合 視導進行政策之訪視考核,促進友善校園方案之執行成效。相關發現如下:

一、新竹縣的復學率大幅提升,顯現政策執行之綜效

新竹縣的中輟生復學率於96學年開始大幅躍進,超過全國平均值,代表地方政府 在政策規劃上方向正確,且執行過程透過督導訪視維持輸出品質,將友善校園各方案 執行的效益,匯集成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

二、中輟率與尚輟率雖然在93年開始逐年降低,但是仍然高於同時段全國平均數值 新竹縣的中輟率與尚輟率統計如同全國趨勢逐年降低,顯示教育部的政策規劃 與縣政府的政策執行皆有助於改善中輟問題,但相關數據仍高於同時段全國平均值。

因此,新竹縣教育處及學校仍應積極關注、持續投入資源,謀求精進之道。

參、新竹縣執行友善校園-關懷中輟生之政策執行

一、關懷中輟生之經費為最大宗,顯示地方政府之重視,但仰賴中央補助

96至98年友善校園之總預算中,關懷中輟生之經費比例分別為42.25%、50.05%、

53.97%,顯示中輟輔導在教育當局的重視程度。但經費來源高度依賴教育部之補助 款,以96年為例佔89.1%、97年佔68.4%、98年佔69%,近年自籌比例提高是因為新 竹地檢署補助兩百萬的緩起訴處分金,供縣府辦理社區生活營。

二、增聘學校社工投入協尋輔導

新竹縣政府教育處自94年成立學校社工中心,從3名社工增聘至目前7名社工,透 過專業助人的學校社工來關懷中輟學生,並擔任資源引入及網絡連結的角色。

三、設立心理諮商中心、家庭教育中心

縣政府近年在博愛、竹東、忠孝3所國中,竹北、新埔、竹東與新樂4所國小設立

分區諮商中心,提供專業心理諮商資源,預防及加強輔導嚴重行為偏差及適應困難學 生。對於因家庭因素或忙於工作,使得少年未獲適當照顧而有中輟之虞,或家長在親 子教育上無法施力者,透過家庭教育中心「最需要關懷家庭輔導網絡」由志工給予家 長支持與輔導。

四、廣設資源式中途班

透過有別於傳統的多元課程,以實做或體驗教育等方式,提高學生學習動機,並 從中獲取成功經驗,藉此約束學生在校行為並吸引學生到校上課,降低在外遊蕩受誘 惑的機會,目前各校設立的目的皆以預防中輟為主,有利於留住中輟學生。

新竹縣從93年的6所增加至98年13所,在當年公立國中當中有43.3%的學校辦 理,至99年更增加至15所國中,等於全縣有一半的國中設有此多元課程,其數量與比 例高居全國第一。

五、缺乏穩定及充足之人力

政策資源充足與否,會直接影響機關間的溝通和執行,以及直接影響執行人員願 不願意認真去執行政策。在新竹縣各單位普遍的反應是在人力資源的缺乏,學校缺乏 專職的輔導人員、少年隊外勤人力不足、學校社工人數有限且個案過多,再加上學校 社工是藉由2688專案以代課教師聘用,在一年一聘之狀況下人力流動對於需長時間建 立的輔導關係不利。而績效深受肯定之中輟輔導役男亦因政策轉變與役期縮短等因 素,員額大幅縮減,使學校之政策執行能力更受考驗。因此,在穩定的政策網絡下,

若能編制相關之專業人員,減少因人員流動而政策中斷的影響,將更能彰顯政策執行 之效益。

肆、政策網絡是一實用的分析架構,呈現新竹縣中輟生復學輔 導政策網絡之穩定與互賴關係

新竹縣之復學輔導政策網絡以教育系統為核心,形成教育部訓委會與地方政府的 垂直關係;地方政府由教育處指揮轄下中輟資源中心、學校社工中心、心理諮商中心、

家庭教育中心與縣內國中、小學,建構出參與成員、資源分配和權責分工皆相當明確

之穩定網絡,並與相關權責單位如社會處、強迫入學委員會、少年隊、觀護人等建立 高度互賴關係,輔以多元的利益團體共同投入,透過督導會報、強化輔導策略會議達 成垂直與水平的互動,使政策執行為一動態的反覆運作過程,直至中輟生穩定復學政 策執行終止。由此觀之,透過政策網絡的分析架構的確有助於吾人研究現代多元社會 的政策現象。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