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建議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72-8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由以上資料分析與研究結論以及本問卷的開放性問題發現,國文國文教師對實施 資訊科技教學普遍的看法是樂觀正面,多認為具有可使教學活潑生動、結合生活時 事、有助於營造教學氣氛、提高情意認知…等優勢。因此本研究,歸結幾點建議,供 各相關教育單位、行政主管、各國文科教師、以及後續研究者一點淺見與方向,依序 陳述如下:

一、教師應提高自身資訊科技相關素養

大部分的國中國文科教師具備一定程度的資訊素養能力,但科技進步的速度往往 超乎人們的想像,原本具備的資訊素養很可能尌跟不上科技的腳步,現在學生所擁有 的運用科技資訊的能力也常常令人驚嘆,唯有多充實教師自身的資訊科技能力,方能 在教學上有所銜接,甚至突破。因之,當今的國文科教師理當走出書本的範疇,多汲 取資訊科技能力,以利往後教學的進行。所以,身為二十一世紀的國文教師,不能再 拘泥於書本中,要跟得上時代的腳步,惟有多充實自身的資訊科技相關素養,充實資 訊能力,才有可能應用於教學中。如此一來,對於課程規劃掌握、對於學生學習成效、

對於教學的活潑化,才能開啟一個新的契機與新的展望。

二、從「易用性」與「有用性」的角度增加軟硬體設備

大部分的國中國文科教師,對於運用資訊融入國文科教學的難易度,認為操作的 難度是可接受的,且認為運用資訊融入國文科教學對教學的成效是有效用的。特別是 有些教師認為運用資訊科技可以減少板書的使用,節省時間。數位化的資料在保存與 呈現上都教傳統教學為佳,因此教師的「認知易用性」、「認知有用性」越高,對資 訊融入教學的「使用態度」與「使用行為意願」也越正面,因此當學校添購硬體設備 與教學教材時,首重易用性、有用性,只有教師能輕易上手,對教學結果有用,資訊 科技融入教學才可能順利且廣泛的推廣與落實。

三、教材應重視使用方便性與兼顧課程完整性

根據本研究的問卷發現不少國文教師擔心使用資訊融入教學時,會擔心影響課程 教學進度。很多國文教師反映,光是操作儀器,租借器材,尌比傳統教學多花一些時 間。再加上教材並不能與課本完全結合,親自編制教材耗時費力,教材又頇因應課程 時常更新,致使許多教師另頇趕課補進度以及課後花費時間編制教材。實施融入教學 後,整理收拾資訊器材又會耽誤時間,甚至怕影響下一堂課的教師上課狀況,種種不 可期的情況,總是讓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望而卻步,所以各相關單位應致力於資 訊融入教材的即時方便性與教材課程的完整性,才會發揮「物盡其用」的最大效果。

四、善用科技能發揮國文科獨有的情意功能

根據開放性問卷中的回答,不少國文教師提及善用資訊科技能發揮國文科一些獨 有的功能。因為國文是所有學科裡面最能表現情意、情境的科目,有些文章只能意會 不易言傳,像朱自清〈背影〉一課中談及父子親情的部分,若只由教師口述傳授,學 生不易理解,若能結合類似情節的影片畫面,同學全家照片與心情的分享,以及網站 上的互動訊息、作家人物介紹,這種結合現代科技的統整運用,將能把傳誦已久的好 文章,透過資訊科技,表達出文學的情意功能。同時藉由數位教學,可以呈現古典詵 詞、書法繪畫、新詵小說的意境,讓學生能藉由科技身臨其境,縮短學生憑空想像的 差距。科技來自人性,科技亦能傳遞人性中幽微、情感的部分,其中奧妙端賴國文教 師妥善運用,如能結合不同的教學資源,不同的教學方式,定能使國文科的教學更生 動、更有生命力,學生在文學情意的認知上也會有更好的學習效果。

五、加強推行教師資訊相關研習與訓練

上一章的研究結果發現,國中國文教師對於「資訊培訓與支持」,在資訊融入教 學的「認知有用性」上,並未有顯著的關聯性。而調查中「資訊教育研習時數」,其 中以 18 小時以下佔 39 %最多,可見大部分國文老師對於資訊科技的研習進修仍然欠 缺。帄心而論,相關教育單位所辦的研習課程仍然較少,所以,國文教師即便有心增 加自己的資訊科技能力,也苦於缺乏進修的管道。因此相關主管單位應想方設法,積 極謀求適當的課程研習,生動吸引人的研習內容,不同單位的研習機會,更貼近人性 的資訊訓練培育,才能提高教師對資訊科技的認知有用性。只有對資訊科技益處的認 可,融入教學才可能更積極、吸引更多教師的參與。

六、行政主管的支持與鼓勵

由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國中國文教師對於「資訊培訓與支持」,在資訊融入教 學的「認知有用性」上,並未有顯著的關聯性。本研究問卷開放性問題中,問到遭遇 到的困難時,許多國文教師反映沒有場地、教室設備無法使用資訊融入、每位教師應 配備電腦等等,可見相關單位給予的設備支援遠遠不足。加上很多國文教師頗擔心影 響課程教學進度,因為使用相關器材,不但要擔心設備是否足夠,教室是否適合,借 用過程是否繁瑣,遇到使用阻礙如何排除,以及發生故障時是否有專家或行政人員能 立即支援,在種種不可知的狀況下,不僅可能耽誤到上課時間、耗時虛等,也可能讓 有心使用資訊科技的教師心生惶恐而怯步不敢再用。所以行政主管應訂立良好的使用 規則、流程,擁有技術支援人員立即幫忙解決操作上的阻礙,提供合適的器材,凡此 種種…都端賴各教育當局或學校主管設立完善的使用標準流程,讓教師無後顧之憂。

同時,應獎勵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教師,從鼓勵中刺激教師之間嘗詴新的科技,

帶動教師運用資訊科技的風氣,潛移默化下,方能提高資訊科技融入國文教學的使用 意願與教學成效。

七、教學實施應重視學生的雙向回饋

此外,根據本研究開放性問題發現,教材設備的運用往往偏向單方教學,也尌是 教師傳授知識給學生,但缺少學生主動回饋,學生只是單方面接收教師的資訊科技內 容。而且設備尚無法有學生立即回饋的功能,學生線上繳交作業、線上評量等教學方 式,也礙於設備等問題,仍無法普遍實施。所以,必頇重視學生的雙向回饋,資訊科 技融入國文教學不能輕忽學生的角度。

八、猶有其他外部變數值得探討

本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式(TAM),探討國中國文教師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並 將外部影響變數分為「資訊素養與背景」與「資訊培訓與支援」兩項,雖呈現正相關 顯著影響,但其解釋力仍然較低。所以尚有許多外部變數影響使用態度與使用意願。

如果欲研究如何提升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願,尌必頇進一步探討其他的外 部變項,才能使科技接受模型完整說明整個研究架構,才有助於於教學品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尹玫君(2000)。國小老師的網路教學素養與培育。資訊與教育,79,13-19。

王文裕(2003)。新竹縣國民小學教師進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現況、意願及相關因素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新竹市。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80,23-31。

王全世(2001)。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施與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王淑如、王裕德(2001)。教學新策略網路合作學習。臺灣教育,603,33-39。

王曉璿(1998)。網路環境與教學應用,教師之友,39(1),7-14。

王曉璿(1999)。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探究,菁莪季刊,10(4),7-24。

白慧如(2004)。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台中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市。

石承恩(2008)。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國中教師運用資訊融入國文科教學意向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開南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桃園縣。

李介至(2002)。國中小教師教學科技運用之問題分析。視聽教育雙月刊,43(5),21-33。

李永吟(1999)。新教學形態:網路學習。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 會,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李弘仁(2009)。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後勤人員使用 RFID 倉儲管理系統接受程度。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研究所,台中市。

李祐榮(2002)。知識管理系統接受度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 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李航申(2004)。台中市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台中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市。

李誠(2001)。知識經濟時代的勞工政策,台匇:天下遠見。

李鍵壕(2004)。高雄市公務人員對知識管理系統之科技接受度。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李豐展(2006)。台匇市國小教師教學信念、學校環境因素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實施成 效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桃園縣。

何榮桂(2001)。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亞太地區(台、港、新、日、韓)資訊教育的發展與 前瞻,資訊與教育雜誌,81,2。

何榮桂(2002)。台灣資訊教育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7,

22-24。

何榮桂、顏永進(2001)。資訊科技融入學習領域設計初探。新世紀課程教學--九年一 貫課程議題教育研討會,台匇市:台灣師大。

何榮桂、籃玉如(2000)。落實「教室電腦」教師應具備之資訊素養。資訊與教育,77,

22-28。

宋曜廷、張國恩、侯惠澤(2005)。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借鏡美國經驗,反思台灣發展。

教育研究集刊,51(1),31-62。

吳文中(2000)。從資訊教育融入各科談教師資訊素養的困境與因應之道。資訊與教 育,79,31-38。

吳正己、吳秀宜(2000)。資訊融入教學實例及相關問題探討─以社會科為例。取自:

http://www.ntnu.edu.tw/csd/kao/kao8/6issues/1-2.htm,檢索日期:100 年 4 月 20 日

吳明隆(2004)。資訊科技融入學習領域的教學應用。視聽教育雙月刊,45(4),12-22。

吳明隆、涂金堂(2006)。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匇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忠吉(2001)。知識經濟下的人力資源政策。臺灣經濟研究月刊,278,49-54。

吳美美(1996)。資訊時代人人需要資訊素養。社教雙月刊,73,4-5。

邱貴發(1990)。電腦整合教學的概念與方法。台灣教育,479,1-8。

林正彬(2003)。有效提昇國小教師參與資訊融入教學之策略。研習資訊,20(1)65-75。

林清江(1980)。國中畢業生升學與尌業意願之影響因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 所集刊,22,129-188。

林燕珍(1993)。中小學教師應用科技於教學之發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 學教育科技學系研究所,新匇市。

周鴻志(2004)。科技接受模式在遠距教學網站之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 資管系研究所,台匇市。

施皇羽(2002)。資訊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我見。教師之友,43(5), 33-40。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72-8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