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建議

一、聲旁表音教材、教法的編製與發展

在教學方法上,從本研究來看,強調聲旁表音覺識概念的學習 策略確對於識字困難的學童產生顯著的幫助,而且每天只要 3 至 5 分鐘的介入時間,透過有趣的多媒體學習教材設計,讓學童產生動 機持續學習,就能夠看見顯著的變化效果。因此,建議未來在教學 上,只要能夠持續運用聲旁表音覺識的概念教學,採取集中式、有 趣的學習方式,對於識字困難的學童應能產生極大的助益。

二、可推廣運用本研究之多媒體教材於國小中年級低識字量學童 從本研究的聲旁表音多媒體教學輔助軟體的介入成效來看,的 確有效提升學童識字能力和聲旁表音覺識能力,因此對於國小教師 而言,多了一項補救教學的輔助工具;而且此軟體的介入時間並不 需要太長,依據本研究前述研究結果,每次 3~5 分鐘、一週進行三 次,採分散式學習持續八週以上,可以在識字能力和聲旁表音能力 上有顯著提升作用。建議可將本教材推廣運用於低識字量學童的補 救教學上,讓教師可以多一份具有實證理論基礎的教學輔助教材。

93

貳、對未來研究上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國小中年級低識字量學童,由於聲旁表音覺識能 力的發展為一連續性的歷程,建議可針對不同年級與教育階段之學 生,探討聲旁表音多媒體教學輔助軟體的介入成效。

另外,本研究的實驗組包含低識字量學童及經台北市鑑定為正 式學習障礙、亞型為讀寫障礙的學童,但是因為樣本數不足無法進 行組內的比較,了解低識字量學童與學習障礙學童的進步幅度,建 議未來研究可以針對此二部份學童進行比較,進一步分析介入成效 是否有差異。

二、研究設計方面

本研究透過識字量評估測驗的測驗篩選出足夠的研究對象之後

(四十位國小中年級低識字量學童),便隨機將學童分成實驗組與 控制組,未注意實驗組的各項測驗分數均略低於控制組,雖然經過 t 檢定的考驗之後二組在篩選測驗及聲旁表音測驗並未達到顯著差異,

但是未來研究建議應根據學童在篩選測驗的分數上進行評估再做分 組,如此一來實驗組學童與控制組學童的各項測驗分數應可以較為 一致。

三、研究變項

本研究為探討聲旁表音多媒體教學輔助軟體的介入能否學童的 識字量、識字流暢度、及聲旁表音覺識能力,然而識字包含許多不 同成份,例如:聲韻覺識、構詞覺識,由於本軟體的回饋系統設計 有針對每個學童的錯別字再加上造詞,並會出現讀音,建議未來研 究亦可加入其他有關識字成份的變項,以了解本軟體介入對於其他 相關識字成份的成效。

94

四、研究工具

本研究工具僅選用識字量評估測驗、常見字流暢性測驗、聲旁 表音測驗,但是還有許多其他工具能了解學童的識字能力與聲韻覺 識能力,諸如:聲韻覺識測驗、基本讀寫字綜合測驗等,因此建議 未來研究亦可廣泛採用其他測驗工具。

五、不同識字理論基礎的多媒體教材學習效果研究

本教材是運用聲旁表音的概念為基礎的學習輔助教材,建議未 來可以不同的識字理論為基礎做介入,例如以形旁表義的概念為基 礎的學習輔助教材,以比較是否也可以有同樣的學習效果。

六、研究時間方面

由於本研究實驗組學童的介入時間僅八週,雖然在識字量評估 測驗與聲旁表音測驗已達到統計上的交互作用,常見字流暢性的正 確性測驗分數雖未達到統計上的交互作用,但是實驗組學童的進步 幅度仍高於控制組學童,顯示實驗組學童在識字能力的進步幅度上 明顯大於控制組學童。在識字量流暢度的部份二組學童則未達統計 上的顯著差異,由前述實驗結果來看,實驗組學童的常見字流暢性 測驗的正確性與流暢性測驗之進步幅度大於控制組學童,但並未達 到統計上的交互作用,或許介入時間再延長,進步幅度可以更大。

因此建議未來研究可以考慮追踨設計,進一步了介入對低識字量學 童的影響。

95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方金雅(1997)。國小學生一般字彙知識與認字能力之相關研究。國教學 報,9,211-249。

王平坤(2011)。澎湖縣新移民與非新移民子女的文化資本、閱讀動機與 閱讀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明泉、林育毅(2007)。國小階段識字教學成效之後設分析-以單一受 試實驗研究法為例。東臺灣特殊教育學報,9,9-28。

王瀚(2014)移民與非新移民子女社經地位、文化資本與家庭氣氛之貫 時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瓊珠(2012)。台灣中文字詞教學研究之文獻回顧與展望。教育心理學 報,44(2),253-272。

王瓊珠、洪儷瑜、陳秀芬(2007)。低識字能力學童識字量發展之研究-馬太效應之可能表現。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2(3),1-16。

江坤鋕(2006)。「新台灣之子」面對的教育問題與學校輔導策略。研習 資訊,23(3),101-105。

收割季節【智慧型手機 APP 軟體】。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語言所大腦與 語言實驗室。

杜晉秀(2004)。字族文教學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童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李光福(2004)。識字兒歌。臺北市:小魯文化。

李佳穎(2000)。論漢字唸名的形音轉換機制:認知實驗與功能性腦造影 之整合研究(已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李佳穎(2009)。中文識字的認知與神經基礎。基礎教育學報,18(2),

63-85。

李俊仁(2010)。大腦、認知與閱讀。臺北市:信誼。

96

李俊仁(2010)。聲韻覺識與閱讀發展。載於柯華葳(主編),中文閱讀 障礙(43-62 頁)。臺北市:心理。

李孟峰(2010)。國小學童對於中文字形音義結構之認知與發展(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盈臻(2012)。部件識字教學對國小讀寫困難學童讀寫學習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呂玫娜(2011)。國小五年級家長文化資本與兒童閱讀文化之相關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何秋蓮(2007)。國中生家庭社經地位、文化資本、教育期望對其學業成 就影響之研究-以臺南縣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何彩瑜(2010)。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社經背景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台中縣豐原市葫蘆墩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新竹市。

吳忠蔡(2010)。基隆市國小五年級學童家庭社經地位、師生互動與國語 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 隆市。

吳慧聆(2004)。字族文識字策略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童識字學習成效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吳錦惠(2006)。新臺灣之子的課程改革之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9(2),

117-133。

吳宜貞、黃秀霜(2004)。由中文造字原則探討學童認字發展。教育心理 學報,36 (1),12-25。

余姿幸(2012)。從眼動證據探究閱聽中文形聲字之音形映照(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于仙、吳慧珉(2013)。學童學習本位之學校效能整合型研究子計畫四

「性別、閱讀習慣與學習策略對學童學習與學校效能影響之研究」。

97

國家教育研究院(編號:NAER-101-24-C-1-03-06-1-16),未出版。

林函璇(2014)。出身背景、文化資本對國中生學業成就之影響-以臺東 縣國二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林軒志(2009)。雲林縣沿海四鄉鎮國小學童教育不利因素之探究-教師 觀點的省思(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林堤塘(2006)。綜合基本字帶字與部件識字教學法對閱讀困難學童識字 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林寶貴(2008)。聽覺障礙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林寶貴、李真賢(1987)。聽覺障礙學童國語文能力之研究。教育學院學 報,12,1-27。

邱珮瑜(2006)。字族文識字策略對國小識字困難兒童識字學習成效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柳雅梅、黃秀霜(2007)。平衡閱讀教學對國小學童英文閱讀能力及閱讀 動機之影響。師大學報:教育類,52(1),133-157。

柯華葳(2010)。閱讀成分與閱讀發展。載於柯華葳(主編),中文閱讀障 礙(25-42 頁)。臺北市:心理。

柯華葳、李俊仁(1996)。國小低年級學童語音覺識能力與認字能力的發 展:一個縱貫的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學報,7(1),49-66。

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2008)。台灣四年級學童閱讀素養 PIRLS2006 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

NSC 96-MOE-S-008-002)。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 所。

胡志偉、顏乃欣(1995)。辨識中文字的心理歷程。載於曾進興(主編), 語言病理學基礎第一卷(25-42 頁)。臺北市:心理。

洪蘭(譯)(2012)。大腦與閱讀(原作者:Stanislas Dehaene)。臺北市:

信誼。

洪儷瑜(1996)。學習障礙者教育。臺北市:心理。

98

洪儷瑜(1999)。識字困難學童之診斷與補救教學個案報告。臺北市: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洪儷瑜(2012)。由補救教學到三層級學習支援。教育研究月刊,221,

13-24。

洪儷瑜、王瓊珠(2010a)。閱讀障礙概論。載於柯華葳(主編),中文閱 讀障礙(1-23 頁)。臺北市:心理。

洪儷瑜、王瓊珠(2010b)。識字能力的評量。載於柯華葳(主編),中文 閱讀障礙(147-165 頁)。臺北市:心理。

洪儷瑜、方金雅、陳慶順(2007)。部首表義測驗使用手冊。臺北市:教 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洪儷瑜、張郁雯、陳秀芬、李瑩玓、陳慶順(2003)。基本讀寫字綜合測

洪儷瑜、張郁雯、陳秀芬、李瑩玓、陳慶順(2003)。基本讀寫字綜合測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