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建議

壹、給教育行政單位的建議 一、落實融合教育的配套措施

因為自閉症伴隨中低智能不足學生的特教需求量大,會有大量抽離課程或入 班支援或外加特殊需求課程的多重排課需求,建議於鑑定安置會議決定中低智能 功能度自閉症學生的適性安置時,一併考量其所需特教服務的配套措施,考量增 加助理員時數或支援教師等人力資源,避免入學後所需特教服務受到個管老師排 課時數限制與其他特教學生的特教服務無法兼顧的兩難情形,無法達到適性與精 緻的教學。

二、支持入班支援的特教課程模式:

研究中提到全面的特教服務除了安排到資源班的課程教學外,特教老師應走 進普通班教室,增進與普通教育教師的合作關係,將特殊教育與相關服務帶入普 通班級中,建議行政主管機關應支持特教教師入班支援的特教服務模式,給予特

97

教教師更多以學生需求安排的入班支援課程節數,並調降課程教學的特教服務比 例。

四、增加現場老師班級經營與親師溝通的深化研習

研究中提到親師間無法建立共識是自閉症學生學校適應的困境,不管是針對 特教教師或普通教師,教育者不只是傳授知識,面對多元複雜的社會趨勢與對教 師角色轉變的現今環境,所有教師們如何因應班級多元分子的組成與家長的高期 待要求,如何進行有效的班級經營與親師溝通的確是重要的認知,建議建育主管 單位可以舉辦以個案討論增進互動的深化研習,以精進老師的班級經營與親師溝 通技巧。

貳、給學校行政的建議 一、提供具體支持

研究中提到穩定的班級秩序能讓級任教師更有餘力關照自閉症學生,因此建 議學校行政若班級內有大量特教服務需求的自閉症學生,能減少級任教師的行政 工作,讓教師更有時間整頓班級秩序,以提供自閉症學生穩定的學習環境與更從 容的師生互動模式。

參、給普通教師的建議

一、以正確理念面對特教學生

研究中提到教師的接納是提供正向支持環境的第一步,建議普通班老師面對 班上自閉症學生的困難與需求時,能正向轉念為是自己學習成長與專業增能的機 會,以正向接納的態度面對與處理,幫助自閉症學生的班級適應與其他同儕的社 會互動。

二、透過與特教教師合作建立正向支持的環境

除了特教教師要主動與普通教師透過緊密聯繫建立合作模式,建議普通教師

98

也要以正向開放心態與特教教師合作,願意讓特教教師入班進行觀察與支援,一 起討論自閉症學生在班級的適應狀況並形成策略互相支援,營造正向支持的環 境。

肆、給家長的建議

一、考量孩子現階段最主要的需求

研究指出融合教育是家長期待的安置方式,建議家長在替孩子選擇就學安置 班級型態時,確實評估孩子的能力,理性分析不同安置場所的利弊得失,釐清與 面對孩子現階段的主要需求,為孩子選擇最適合的安置方式。

二、正向看待學校要求,啟動良好親師合作模式

研究指出良好的親師合作是幫助學生學校適應的有利條件,學校老師的立場 與家長的立場本來就有相異點,家長在面對學校老師提供的建議或要求時,體諒 老師須同時考量全班學生需求與孩子個別性需求,建議先以正向的心態面對,透 過行動配合老師執行協助事項,啟動親師間良好的合作模式。

伍、給特教教師的建議 一、加強與普通教師的合作

研究指出特教教師要主動與普通教師透過緊密聯繫建立合作模式,改變以往 只在資源班進行課程教學的模式,特教教師需要多進入普通班學習場域,瞭解普 通班的學習生態與學生的學習適應狀況,提供入班支援課程並改善自閉症學生在 班上的學習參與與社會互動表現。

二、跨越班級型態的合作

研究結果顯示連結資源班與特教班合作的特教服務能滿足學生不同向度的 需求,建議特教教師不侷限於教學班型,不管任教於集中式特教班或資源班,特 教教師間應打破學生安置班型的限制,視學生的需求開啟課程上的合作機制,提

99

供學生更多元適性的特教課程。

三、安排特教課程應考量原班學習狀況

研究結果顯示適性的特教課程是協助學生學校適應的有利條件,建議特教教 教師在安排特教課程時,應整體考量學生所需課程需求與在原班各領域的學習狀 況,謹慎考量排課方式與抽離的課程領域,抽離原班課程以學習狀況不佳者為優 先考量,不建議抽離在原班表現良好能展現優勢或能增進社會互動的課程。

五、提早準備與緊密溝通

研究指出提早準備與緊密聯繫能幫助自閉症學生的學校適應,建議特教教師 應秉持學生一開學特教服務即到位的理念,在暑假期間即與普通班老師、家長聯 繫並瞭解家長對學生的期待,讓家長了解在普通班的基本能力並提早為孩子安排 練習,提早啟動三方的溝通與合作,事先規劃入班的協助計畫以減少開學不熟悉 帶來的紊亂表現,讓學生在環境準備好的狀態下接受特教服務與學習生活。

陸、給未來研究者的建議 一、研究方法的建議

建議未來研究者可以嘗試以個案研究的方式了解伴隨中低功能自閉症學生 的學校適應狀況,以得到更完整的訊息與現行融合教育的現象。

二、研究對象的建議

建議未來研究者可以增加普通班同儕、其他科任老師與相關行政人員為研究 參與者,以得到對自閉症伴隨中低智能不足學生學校適應更全面的資料。

100

10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華沛(1990)。台北市國小自閉症兒童教育安置現況調查及其學校生活適應相關 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南凱、吳岱穎、鄒國蘇、黃宜靜、郭冠良、吳逸帆、陳建志(2013)。淺談自閉 症類群障礙。北市醫學雜誌,10(3),173-181。

江筱如(2013)。態度決定高度-國小普通班教師實施融合教育之評析。台灣教育 評論月刊,2(6),164-169。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2013 年 9 月 2 日)。

宋維村編著(2000)。特殊兒童輔導手冊(六):自閉症學生輔導手冊。臺北市: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宋維村(2002)。自閉症的教育。台東特教簡訊,15,5-9。

邱上真(2001)。普通班教師對特殊需求學生之因應措施、所面對之困境以及所需 之支持系統。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1,1-26。

邱湘瑩(2012)。臺北市國小普通班導師融合教育觀點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臺中市。

李文玲(2009)。國民小學普通班中高年級低功能自閉症學生支持系統建構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杏津(2010)。融合教育中腦性麻痺學生就讀國小普通班之學校適應-家長、普 通班老師、資源班老師的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臺中市。

吳武典(1997)。國中偏差行為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探討。教育心理學學報,29,

25-50。

吳寶鳳(2010)。國民小學融合教育支援服務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 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102

吳新華(1996)。兒童適應問題。台北:五南。

吳筱蒨(2004)。探討自閉症兒童在融合班的學習經驗—以三個就讀竹師實小融合 班的自閉症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吳慶銓(2005)。自閉症兒童就讀國小普通班支援系統建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淑美(1998)。學前融合班教學理念篇。臺北市:心理。

吳幸祝(2002)。國小級任教師對自閉症學生就讀普通班意見之調查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吳中益(2015)。國民小學實施亞斯伯格症學童融合教育的情形、困境與解決策略 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珮瑀、吳佳慧、蕭高明(2013)。博士媽媽向前走-女性多重角色與進修博士的 困境與進路。應用心理研究,57,31-75。

林寶貴(2002)。語言障礙與矯治(第二版)。台北市:五南。

林盈沛(2011)。台北市國民小學新移民家庭身心障礙學生學校適應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怡慧(2006)。高中職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珮如(2011)。特殊教育並不特殊:從特殊教育的特殊性談融合教育之現況與未 來。特殊教育季刊 ,120,11-18。

林坤燦(2008) 。融合教育普通班特殊教育服務方案。花蓮縣:國立東華大學。

周珊如(2009)。國小一年級特殊需求兒童學校適應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施清嵐(2003)。台北市高職特教班自閉症學生學校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洪儷瑜(2001)。英國的融合教育。臺北:學富文化。

103

洪雪玲(2002)。國小普通班融合教師對其教學生態環境滿意度與融合教育態度關 係之調查研究-以台中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胡致芬(1988)。國小一年級自閉症兒童學校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公 司。

徐慕蓮(1987)。個人及家庭因素影響國小新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徐宗國譯(1997)。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徐宗國譯(1997)。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