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進行質性研究時,研究者要將豐富、龐雜的的文字資料進行系統性的處理與 分析,再針對研究目的逐漸形成結論。研究者以半結構式訪談大綱做為資料蒐集 的方式,取得第一手資料後轉錄成逐字稿並參考質性研究學者提出之方法進行資 料分析,以下說明研究者資料蒐集與分析的過程。。

壹、訪談

質性研究是研究者透過有目的的對話呈現研究參與者對某一主題之想法、感 受與經驗,透過這樣的歷程,研究者得以了解研究參與者的內心世界與觀點,而 本研究透過家長與學校教師等不同角色的主觀經驗陳述,以了解自閉症學生接受 融合教育之適應狀況、進步情形、遭遇困境與解決策略等訊息,進而分析不同角 色對於融合教育的觀點。研究者考量到研究參與者的隱私保護與為獲得更真實資 料,故以一對一訪談來蒐集研究資料,配合研究參與者的時間並以其意願為第一 考量,選擇安靜舒適的環境進行一小時到一個半小時左右的訪談;訪談過程中研 究者秉持包容、溫暖、尊重的積極聆聽態度,讓研究參與者可以安心的發言、完 整表達意見,每次訪談時均在研究參與者同意下進行錄音,並在每一次訪談結束 後立刻進行逐字稿的謄寫,在最有印象的狀態下呈現第一手資料的完整性與真實 性。九次的訪談時間如下表所示。

36

表 3- 5

研究參與者訪談時間一覽表 研究參與者

代稱

參與研究者 代碼

日期 地點 時間

A 生特教教師 ART 1050414 教室 1 小時 7 分鐘 B 生家長 BP 1050415 咖啡廳 43 分鐘

A 生家長 AP 1050512 教室 1 小時 56 分鐘 C 生家長 CP 1050526 咖啡廳 1 小時 13 分鐘 B 生級任教師 BT 1050601 教室 1 小時 6 分鐘 C 生級任教師 CT 1050602 教室 1 小時 8 分鐘 C 生特教教師 CRT 1050603 教室 47 分鐘

A 生級任教師 AT 1050606 教室 1 小時 28 分鐘 B 生特教教師 BRT 1050625 咖啡廳 1 小時 38 分鐘

貳、資料整理

本研究的研究參與者為三位學生的家長、普通班級任教師、資源班特教教師 共九人,每個研究參與者都有其獨特的經驗與見解,除了每次的訪談內容外,訪 談時的記錄、研究者的省思手札、訪談後的逐字稿等都是珍貴的資料來源,研究 者在訪談結束後將內容打成逐字稿,因為在閱讀逐字稿時,研究者發現不管是研 究者或參與研究者都容易出現口語化的贅詞,影響閱讀的流暢性,因此對逐字稿 進行標準化的編輯,刪掉無意義的語助詞或贅詞,但保留能更深刻傳遞參與研究 者心情的語助詞(鈕文英,2014),因此將逐字稿原始檔整理成資料檔,資料檔 對話內容均無出現中三位學生與九位研究參與者的姓名與相關背景訊息,校名以

○○國小稱呼,教師姓氏直接刪除以導師與資源班老師為稱呼,並以匿名稱呼三 位學生,A 生匿名為亮亮,B 生匿名為樂樂,C 生匿名為安安。

為了之後能方便找尋需要使用的研究內容,會針對資料檔進行編碼,研究者 使用的方式是對研究參與者與訪談對話序進行編碼,說明如下表 3-6。

37

表 3-6 資料編號說明

資料編號舉例 意義說明

AP-1 A 生亮亮的家長第 1 個對話序的談話內容 AT-5 A 生亮亮的級任教師第 5 個對話序的談話內容 ART-10 A 生亮亮的特教教師第 10 個對話序的談話內容 BP-15 B 生樂樂的家長第 15 個對話序的談話內容 BT-20 B 生樂樂的級任教師第 15 個對話序的談話內容 BRT-25 B 生樂樂的特教教師第 15 個對話序的談話內容 CP-30 C 生安安的家長第 15 個對話序的談話內容 CT-35 B 生安安的級任教師第 15 個對話序的談話內容 CRT-40 B 生安安的特教教師第 15 個對話序的談話內容

參、資料分析

陳向明(2003)指出資料整理與分析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Bordan 和 Biklen(2007)指出質性研究中分析資料的方法有兩種,一為持續比較法,一為 分析歸納法(引自鈕文英,2014);研究者與指導教授討論後採取持續比較法來 進行資料的編碼與分析。「持續比較法」是始於閱讀和註解資料以單位化話題,

而後統整話題以形成類別,接著連結類別以形成主題;持續比較法分析資料的過 程主要有三階段:單位化話題、形成類別、建構主題(鈕文英,2014)。

一、單位化主題

研究者透過反覆閱讀資料發現話題(或稱為概念),再依照話題的完整性分 成有意義的小單位,亦即找出有意義的單位話題並進行具體且完整的註解(鈕文 英,2014)。我仔細閱讀由逐字稿轉成的資料檔,標記出重要的句子,並給予話 題單位的命名與編碼。

38

二、形成類別

研究者將單位化後的話題進行統整及分類,而後形成類別。因為本研究有九 位研究參與者,所以進行跨參與研究者的的分類(鈕文英,2014)。

三、建構主題

最後研究者再聯結類別間的關係尋找共同的主題,進行主題命名時研究者盡 量做到具體、能涵括類別以及不和類別的命名重疊(鈕文英,201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