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二節 研究建議

高齡化社會,再加上低生育率的少子化,慢慢的將會有更多的獨 居老人出現,國家需要針對人口快速老化所衍生的問題,積極的提出 因應對策,俾有效解決人口老化衍生之問題。本研究經由第一節之相 關實證分析結論,提出底下三項政策建議,並對未來研究老人相關議 題提出建議。

壹、政策建議

一、建立病歷資料庫等醫療網與社服機構連結

現代人慢性病越來越多,到了老化階段對於就醫也越頻繁,

而現行醫療院所病歷大多無法連結,雖可申請病歷至其他醫療院 所進行就醫,但因無法快速有效的連結病人病史,對於醫生診療 行為助益有限。故本研究建議政府建立病歷資料庫,整合國人病 歷,使國人在就醫時,醫療人員可以從整合資料庫,清楚了解病 史,正確判斷病源,有效治療疾病,使人口老化衍生的醫療問題 可以獲得解決。

另外,整合之資料庫亦應與社服機構進行連結,可以讓社服 機構在對老人提供各項服務時,透過資料庫的資料來源,正確了 解老年人目前的身體狀態,提供正確所需的照護資源。

二、建設長照村及養生村

我國目前所缺乏的,是對於老年人口的長期照護及休閒規 劃,在不可避免的老化現象來臨時,本研究建議將老年人口區分 為二大族群,並對之分別提供不同的服務。

對於需要長期照護的老年人,建議政府在東部地區取得廣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土地,以鄉鎮村為單位,建設長照村落,落實相關硬體設備,在 空氣好、環境優美的社區內,不要有公寓式的建築設計,改以平 面式,容易出入的空間為規劃藍圖,讓老年人在無心理負擔下,

接受政府社服人員的照護。

另外,在需要長照的老年人中,如有重症患者,更應有專業 醫護人員進駐,24 小時陪伴,以解決突發狀況,而這樣的醫護人 員養成,建議由就近的大學設立相關系所,培養人才,提升薪資,

專門提供照護,這樣的照護人力將不至匱乏。

而在身體尚屬健康可以自理之老年人,委託企業在東部地區 開發養生村,提供各項休閒活動、課程以及健身器材,讓老年人 除了運動之外,還可以進行社交活動,真正達到成功老化的目 的,進階至馬斯婁層級理論的最高層,靈性成長。

政府扮演對養生村品質負起監督角色,在這樣的開發下,相 信也可吸引其他企業進駐,如此將亦可解決東部地區長期以來城 鄉差距的問題。

三、健康中心業務歸屬於鄉鎮區公所社會課

長期以來健康中心總是歸屬於各衛生局下屬,除了政令宣導 及一般性醫療協助外,一直是被動式的提供服務,若能將其組織 歸屬於各鄉鎮區公所社會課之下,基於各村里幹事平日就有下鄉 里的訪查實案資源,可以立即有效的發現需要受輔的個案,由健 康中心馬上提供實質的社服協助,讓社服功能發揮至極致,也讓 老年人得到實質照護。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貳、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老化是人生必經的一段旅程,也是人生的最後階段,目前有 關人口老化相關研究領域,大多著重於研究如何因應老化現象,

或者是針對老化的標的族群進行各項相關議題的研究分析,唯在 走入老化年齡之前,應有的各項前置因應作為則似乎尚無人研 究。

30-40 歲也許仍是青壯年,尚無需考慮未來老化問題及需 求,但在 40 歲以後,對於未來即將步入的老年階段,這段過渡 期,如何提早規劃,藉以讓自然老化的生理機能及心理狀態都能 得到最適的因應途徑,應是值得研究的領域。筆者甚至認為,人 應當從一出生就由父母親協助安排這一定會到來的人生階段,無 法完成的話,至少要在個人成年時規劃未來的經濟、老化、醫療 等相關需求,如此除了可以解決個人問題,對於國家的財政社福 負擔也將有所助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參考文獻 壹、中文書目

方山(2000),<大陸生育政策與人口老化>,《中國大陸研究》, 43(7),頁 51-53。

天下雜誌(2010),《150 萬嬰兒的挑戰》,第 444 期雙週刊:104-105。

內政部(2010),《人口政策資料彙集》,臺北:內政部。

林彥妏(2007),<「生」與「不生」的矛盾:現代女性生育行為 之探究>,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大鈞(2004),<人口老化與人力運用>,臺北:行政院經濟 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9),<2010 年至 2060 年臺灣人口推 計>,臺北: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2),<中華民國 2012 年至 2060 年人 口推計簡報>,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呂寶靜、李佳儒與趙曉芳(2012),<活力老化社區服務模式建構 之研究-由社區照護關懷據點出發>,臺北:內政部。

吳定(2003),《公共政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吳明隆(2000),《SPSS 統計應用實務》,臺北:松崗電腦圖書有限 公司。

李佳儒,(2009),<日本因應少子女化社會對策對台灣之啟示

>,《社區發展季刊》,第 125 期,頁 256-271。

施妮婷(2007),<台灣地區老人代間支持與居住安排之研究>,

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第六屆碩士論文。

施振典、莊淑瓊與秦秀蘭(譯)(2012),《老人社會工作》,臺北:

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Ann McDonald, 2010)。

施能傑、吳明燁、劉麗雯、林芳如與陳璟明(2009),《老人福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相關服務計畫之評估》,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施舜耘(2008),<中國人口紅利消失的隱憂>,《經濟前瞻月 刊》,第 9 期,頁 56-59。

陳靜怡(2010),<台灣地區各縣市老人安養機構設立之影響因 素>,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第九屆碩士 論文。

陳燕禎(2011),《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臺北:雙葉書廊有限 公司。

郭祐誠、林佳慧(2012),<勞動市場條件對結婚率下降之影響

>,《人口學刊》,第 44 期,頁 89-117。

陳紅(2012),<北京發展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的必要性及途徑>,

《人口與經濟》,第 195 期,頁 82-87。

彭駕騂(1999),《老人學》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楊靜利、李大正與陳寬政(2004),<台灣結婚率與婚姻配對模式 之變遷-人口、家庭與國民健康政策回顧與展望>,臺灣人口 學會 2004 年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人口學會。

榮泰生(2006),《SPSS 與研究方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 限公司。

潘中道、胡龍騰譯(2010),《趼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 第二 版》,臺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鍾俊文(2005),<人口結構轉變對總體經濟的影響>,《貨幣觀 測與信用評等月刊》第 5 期,頁 74。

蕭輔山(2008),<中高齡者退休前教育需求、參與意願及參與 偏好之研究-以北部地區為例>,玄奘大學教育人力資源與 發展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貳、英文書目

Argyle Michael (2001), 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 New York: Routledge.

Fortuijn, J. D. M., M. V. D., Vurholt, V., Ferring, D., Quattrini, s., Hallberg, I.R.,Weber, G., Wenger, G. C.

(2006). The Activity Patterns of Older Adults :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Six European Countries.

Populations, Space and Place, 12(5),350-370.

Holloway, M.(2007) Negotiating Death in Contemporary Health and Social Care. Bristol : Policy Presss.

Hori, S. & Cusack, S.(2006),Third-age Education in Canada and Japan: Attitudes toward Aging and Participation in Learning, Educational Gerontology,32,463-481.

Peter, G. Peterson (1999),Gray Dawn:How the Coming Age Wave Will Transform America and the World,New York: Crown Publishing Group.

Ryff, C. D.(1989) Beyond Ponce de Leon and life

satisfaction :New Directions in Quest of Successful Aging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12(1),35-55.

Waldo C.Klein and Martin Bloom (1997), Successful Aging :Strategies for Healthy Living, New York:

Springer.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 老年人疾病的醫療期間總是比一般人較長 ---- □ □ □ □ □ 6. 人隨著年齡的漸長,記憶力會逐漸衰退 --- □ □ □ □ □ 7. 老年人總是無法從事耗體力的活動 --- □ □ □ □ □ 8. 老年人因為骨質疏鬆,跌倒容易骨折 --- □ □ □ □ □ 9. 行動不便造成活動量不足,健康狀態越來越不好

--- □ □ □ □ □ 10. 隨著年齡漸長,對無障礙環境的需求就越高 - □ □ □ □ □ 11. 老年人普遍不在職場工作,固定收入減少或沒有

--- □ □ □ □ □ 12. 老年人體力退化,工作選擇性較少 --- □ □ □ □ □ 13. 老年人經濟常常需仰賴家族成員供給 --- -- □ □ □ □ □ 14. 在沒有固定的退休俸下,會為錢擔心 --- □ □ □ □ □ 15. 若沒有事先完善的經濟規劃,老年人會無法維持生計 --- □ □ □ □ □ 16. 小家庭因成員少照護資源有限,造成獨居老人增加 --- □ □ □ □ □ 17. 安養機構不足,老年人無法得到充份配置照護 □ □ □ □ □ 18. 社工人力有限,無法長時間陪伴照護老年人 - □ □ □ □ □ 19. 都市人情冷漠,社區關懷沒有落實 --- □ □ □ □ □ 20. 外籍看護語言不通,無法真正照顧老年人 ---- □ □ □ □ □ 21. 老年人常常因為年紀大,對自己失去信心 ---- □ □ □ □ □ 22. 年紀漸長,朋友逐漸凋零,常常覺得孤單 ---- □ □ □ □ □ 23. 退休後的老年人,突然會覺得很空虛 --- □ □ □ □ □ 24. 老年人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會覺得越來越沒有價值

--- □ □ □ □ □ 25. 對於生理的老化,感覺十分無助 --- □ □ □ □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2. 政府應該提供老年人再就業諮詢及輔導 --- □ □ □ □ □ 13. 延長工作壽命有助於提升老年人必要的經濟安全保障

--- □ □ □ □ □ 14. 善用老年人力資源,可以提升國家競爭力 ---- □ □ □ □ □ 15. 就業機會的減少,是造成老年人犯罪的原因之一 --- □ □ □ □ □ 16. 由於人口老化社會來臨,使長期照護的需求度增加

--- □ □ □ □ □ 17. 長期照護可降低家庭照護的壓力 --- □ □ □ □ □ 18. 身心功能喪失的生活照護,可由長期照護來獲得解決

--- □ □ □ □ □ 19. 長期照護可以提供一致性的照護,降低老年人的焦慮 --- □ □ □ □ □ 20. 慢性病的增加,使得長期照護需求增加 --- □ □ □ □ □ 21. 我同意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 --- □ □ □ □ □ 22. 我認為老年人可以從服務別人,得到滿足感 - □ □ □ □ □ 23. 退休後的休閒生活規劃,可以讓生活更充實 - □ □ □ □ □ 24. 我認為退離職場後,與朋友的互動仍是重要的□ □ □ □ □ 25. 退休後,適當的休閒運動可以豐富心靈,有益身心健康

--- □ □ □ □ □

第三部分:個人背景變數

1. 性別:□男性 □女性 2. 年齡

□ 30 歲以下

□ 31-40 歲

□ 41-50 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51-60 歲

□ 61 歲以上 3. 教育程度

□ 國中

□ 高中職

□ 大學(大專院校)

□ 研究所 4. 居住狀況

□ 獨居

□ 夫妻同住

□ 與子女同住

□ 與其他親友同住

□ 其他 5. 年資

□ 5 年以下

□ 6-10 年

□ 11-15 年

□ 16-20 年

□ 21-25 年

□ 26-30 年

□ 31 年以上

非常感謝您的熱心協助,請您再確認是否已全數填列,謝謝您!

(問卷結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6.人隨著年齡的漸長,記憶力會逐漸衰退 --- □ □ □ □ □ 7.老年人總是無法從事耗體力的活動 --- □ □ □ □ □ 8.老年人因為骨質疏鬆,跌倒容易骨折 --- □ □ □ □ □

6.人隨著年齡的漸長,記憶力會逐漸衰退 --- □ □ □ □ □ 7.老年人總是無法從事耗體力的活動 --- □ □ □ □ □ 8.老年人因為骨質疏鬆,跌倒容易骨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