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與限制

一、 對於雙收入家庭的建議

1. 生育子女,享受最甜蜜的負荷

本研究發現,雙收入家庭父母在履行親職角色時,所感受的成就與快樂傾向 高甜蜜,所面臨的壓力傾向低負荷;可見,即便為人父母的歷程之中雖有著無可 避面的壓力存在,但是看著孩子的成長與進步,父母親在與孩子共同體驗生活的 過程中獲得的甜蜜元素更是無可取代,而整體的育兒品質甜蜜的感受還是多一些。

因此,鼓勵與建議即將或者考慮生育子女的雙收入家庭者別再猶豫,擁有孩 子,絕對是最甜蜜的負荷;本研究以情感層面來看,孩子的出現,雖然會對原先 的家庭生活帶來重大改變,但是為人父母的喜悅與滿足感受,遠勝過養育子女的 壓力與挑戰。

2. 學習自我調適與時間規劃,正視工作、家庭與親子的互動關係

本研究發現,每周工作時間超過 60 小時的雙收入家庭家長,知覺家庭對工作 之利的程度較低,育兒的甜蜜感受也較低。可見,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之下,長時 間處於工作狀態確實會擠壓到父母親投入在家庭生活中的程度,或者降低與家 人、子女相處的機會,導致知覺到家庭對工作所產生的正向幫助較為不足,對於 伴隨照顧養育子女而來的甜蜜感受也較稀少。

因此,建議雙收入家庭家長也試著學習自我調適,體認到工作、家庭以及親 子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而三者之間任兩方的維繫情況都可能會影響到另一方的 互動關係;同時也學習時間的規劃與管理,在有限的時間資源之下做出最佳的分 配方式,善用休假時間,規劃親子活動,以補足工作日缺乏的相處時光;又或者

利用每天接送子女上、放學的路途中,多與孩子聊天、相互表達關心之情,拉近 親子之間的親密關係,而這股親密、滿足的好心情也能同時被帶進工作場合之中,

維持工作時的良好情緒。

3. 轉換心境,以正向角度看待工作與家庭,提升育兒品質

本研究發現,雙收入家庭父母知覺工作與家庭互利,會影響其育兒感受;尤 其,當知覺工作與家庭互利程度越高時,育兒的甜蜜感受也越高。也就是說,越 是認為工作與家庭給予的幫助越多,父母親越能夠經驗工作、家庭、親子三者之 間的正向連結。而秉持著正向的思考態度與想法確實能夠使得父母親可以在維繫 工作、家庭、親子關係上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

因此,建議父母應重視個人心理層面的滿足,試著轉換心境,建立正面、積 極的價值信念,並以正向的思考邏輯連結工作與家庭兩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儘可 能地在工作與家庭兩個頻繁接觸的場域之中取得良好的平衡,在輕鬆看見工作與 家庭互相增利契機的同時,連帶也將這樣的正向感受溢出至與孩子相處的經驗之 上,以提升個人的育兒時的滿意與品質。

二、 對於家庭教育機構的建議

1. 提供正向思考的家庭教育方案,協助父母增能,提升育兒品質

過去,在探討工作與家庭議題時總是先提到兩者所帶來的衝突,也總是將問 題圍繞在探討造成衝突的因素以及因衝突而生的結果,或者是該怎麼教導父母親 們解決、減少衝突的情況發生,反而工作與家庭互利的存在。呼應至本研究發現,

其實雙收入家庭家長知覺工作與家庭互利的程度都高,而且知覺工作與家庭互利

程度越高的父母親們,獲得育兒的甜蜜感受也跟著越高。

因此,在進行相關家庭教育推廣的時候,家庭教育機構更應該以正向的角度 切入工作與家庭議題,設計相關的課程與教育方案,引導父母親們去思考、去察 覺與發現工作與家庭的正向連結,同時,更以工作、家庭、親職三者之間的緊密 互動作為前提,協助父母親增強其親職能力,進而提升育兒過程中的正向感受。

換句話說,家庭教育機構可以提供相關的家庭教育課程,透過學習與練習幫 助父母親増能,引發其知覺工作與家庭相互的正向影響,並且,更進一步針對不 同教養需求的父母親提供適切的因應策略,提升教養知能,使得父母親在維持工 作與家庭生活品質良好的同時,也能夠獲得更佳的育兒感受,例如:可以在進行 相關教育課程與推廣之前先找來知覺工作與家庭互利程度較高的家長,透過自身 經驗的分享,尋找增強工作與家庭相互影響的要素,設計出對應的課程方案提供 給需要協助的父母親。

除此之外,家庭教育機構亦可擔任父母親工作與家庭以及育兒經驗的交流的 管道,蒐集相關資訊並建立有效的資源脈絡,並組織親職成長團體,藉由彼此經 驗分享與交流,以增進父母親們在工作、家庭以及親子的正向經驗。

三、 研究限制以及對於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

1. 研究對象

受限於研究者經費與時間不足,本研究以滾雪球的方式尋找受試樣本,所以 容易導致樣本同質性較高的現象產生,例如本研究透過幼兒園園長進行滾雪球,

回收的受試樣本皆為就讀私立幼兒園孩童的家長。除此之外,若考量到選擇公、

私立幼兒園家長本身的屬性差異,也可能對於育兒的感受有所差異。因此,建議 未來研究可以同時將公、私立幼兒園孩童的家長納入研究對象之中,並探討兩者 在於知覺工作、家庭、親子之間的差異情形。

其次,本研究以立意取樣方式尋找受試樣本,並非隨機抽樣,所得之研究結 果不具代表性,無法推論至全國的雙收入家庭。因此,建議未來研究可以隨機抽 樣的方式作為取樣來源,或者是透過大型的資料庫,進行以次級資料分析,以擴 大研究對象,不僅增加樣本的異質性,所得之研究結果亦能推論至全國概況。

最後,由於本研究受試對象雖為雙收入家庭家長,但並未限定夫妻雙方需同 時作答,無法呈現詳細的家庭關係,建議未來研究可採以對偶分析方式進行,同 時調查父親與母親兩方對於工作與家庭互利、育兒甜蜜、育兒負荷之間的感受與 態度,進一步比較差異。

2. 研究工具

由於本研究「知覺工作與家庭互利」之測量工具為引用翻譯至國外量表,中 西方國家的文化、認知差異以及生活情境不同,可能導致部分題目無法確實反應 華人文化脈絡下工作與家庭的互動關係。例如:本問卷題目中工作與家庭兩者場 域的概念,便有部分受試者反應在區分上產生困擾,一名受試者便於問卷中提及 自行經營小吃店生意的他,家裡就是店裡,家人就是工作夥伴,每天開業既是在 家中也是在工作。這樣工作與家庭同時並行的現象,使得工作與家庭兩個場域的 劃分不像西方國家那樣清楚、分明。因此,建議未來研究能依據國內特有之文化 脈絡,發展出更適合的工作與家庭互利量表。

其次,本研究在工作與家庭互利量表的題目翻譯上,依照 Hanson 等人(2006)

原始設計,直接以相反方向敘述,例如工作對家庭之利面向中「工作生活開心,

提振了我回家後的精神」,在家庭對工作之利面向中即改成「家庭生活開心,提 振了我工作時的精神」。題目構造相近不僅容易混淆填答者作答,是否也因此使 得因素分析時未能如預期抽出「工作對家庭之利」以及「家庭對工作之利」的雙 向概念,一切將有待未來研究建構具本土化脈絡之測量工具時深入探討。

除此之外,本研究育兒的甜蜜與負荷量表,依照原始量表設計,育兒甜蜜分 量表以程度反應計分,育兒負荷分量表則以頻率反應計分,出現兩者雖為同一量 表但答項卻沒有一致的情況。尤其,在這之中,育兒負荷的題目設計多以實際事 件或者行為當作問項,例如「有了孩子後,我較少與朋友見面或應酬」,能夠清 楚瞭解父母親對於親職問題發生的頻率與困擾程度;反觀育兒甜蜜分量表,測量 育兒甜蜜的題目則多傾向於詢問填答者的育兒價值與態度,例如「孩子使我感受 到家庭的完整感」,相較之下比較缺乏實際行為層面的測量。使得甜蜜與負荷兩 者的感受來源並不一致,甜蜜為價值取向,負荷為經驗取向。因此,建議未來研 究在使用研究工具時能夠統一甜蜜與負荷的測量方式,或者針對實際事件或者行 為發展一套能夠同時測量甜蜜與負荷發生頻率的研究工具。

3. 研究變項

根據本研究發現雙收入家庭家長知覺工作與家庭互利無法有效解釋育兒負 荷,顯示工作與家庭互利可能不適合作為育兒負荷的預測因子,或者尚有其他更 重要的影響因素存在卻未被探討,因此,建議未來研究能再加入更能夠解釋育兒 負荷的變項,例如父母親的個人福祉、父母親的職業與工作特質等等……,找出 影響育兒負荷的關鍵原因。

除此之外,本研究僅探討基本人口變項對於知覺工作與家庭互利以及育兒的 甜蜜育負荷感受的影響。建議未來研究可以加入其他前因變項,例如家庭資源(家 人情感支持、代間勞務支持……)、工作資源(主管支持、彈性工時……),並深 入探討知覺工作與家庭互利是否對於育兒甜蜜具有調節的效用。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內政部統計處(2012)。內政部統計年報。取自 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

內政部統計處(2012)。內政部統計年報。取自 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