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雙收入家庭育兒的甜蜜與負荷

對於家有幼兒的父母親來講,擔任親職角色的感受是喜悅與壓力交雜的(陳 富美、利翠珊,2004)。近年來,正向心理學風氣盛行,開始強調提升家庭健康 生活品質的重要性,使得親職感受的重要性逐漸受到重視。

以下將分別針對育兒過程中甜蜜與負荷感受的相關定義、內涵,以及影響育 兒的甜蜜與負荷之因素。

一、 育兒的甜蜜與負荷之定義

國內對於「育兒的經驗」並無統一的名詞與用法。常見的詞彙中,探討正向 感 受 的 稱作 親 職喜 悅 (陳 若 琳 、李 青 松, 2001 )、 父 母角 色 滿意 ( parent satisfaction);負向的感受稱為親職壓力(parenting stress / parental stress)

(Abidin, 1990);而親職感受(林惠雅,2007)、育兒知覺(parenting perceptions)

(Floyd, Gilliom & Costign, 1998)以及養兒育女感受(陳富美,2012)則包 含正、負兩個方向的情緒感受在內。詳細定義如下:

1. 育兒的甜蜜

育兒的感覺是甜蜜的、正向的、有助益而且也非常值得的(陳富美,2012;

Barnett & Marshall, 1993)。當為人父母之後,不僅原本的夫妻生活出現變化,

更必須擔起新的角色責任;面對這些責任與變化,父母反應在親職上的感受其實 是正、負向兼具的(林惠雅,2007)。

除此之外,陳若琳與李青松(2001)從正向感受的角度來看,認為親職的「喜 悅感受」可以由子女與父母互動時所帶來的歡樂與滿足中獲得,而養兒育女的樂 趣亦可能成為父母親面對壓力時的支持力量來源。

由此可知,育兒的甜蜜感受即為父母在履行親職角色以及與孩子互動過程中 所知覺的正向感受,如快樂、喜悅、滿足與成就。

2. 育兒的負荷

即便父母認為孩子是美好的,育兒本身仍然還是一件具有壓力的工作,而面 對 父 母 角 色 時 產 生 的 不 良 反 應 則 稱 為 「 親 職 壓 力 」 (Widarsson, Engström, Rosenblad, Kerstis, Edlund & Lundberg , 2012)。也就是說,親職壓力指的是 父母親在扮演親職角色以及親子互動過程中所主觀感受到的親職困擾程度,如管 教孩子的行為、建立家庭生活常規等等(邱華慧,2009;洪佩綺,2006;陳密桃、

陳玲婉,2006;鍾燕宜、潘雨辰、陳右振、郭煌宗,2010;Dunning & Giallo, 2012)。 Abidin(1986)主張親職壓力為父母親在適應親職角色以及和子女互動時,受 到自己的人格特質、親子互動關係不良、子女特質以及家庭因素影響時產生的壓 力(引自 吳明玨,2005)。也就是說,這股「壓力」不僅和父母本身的行為以及 孩子的行為有很大的關係,並呈現彼此相互影響的動態歷程(劉百純、陳若琳,

2010;Abidin, 1992)。

在國內,羅國英(2000)提出親職壓力是一種角色壓力,指的是父母親對於 自己是否扮演好角色職責所產生的焦慮、困惑以及自責的感受,或者對於成果不 如預期所產生的沮喪、疲憊與無力的感受;而形成親職壓力的來源包含親職角色 負擔過重、親職能力不足、親子關係、子女的表現不如期望,同時個體的家庭壓 力、經濟壓力以及健康壓力皆可能影響個體的親職感受。

除此之外,也有學者回顧過去研究後提出更完整的詮釋,認為親職壓力是父 母親在履行親職角色時,受到個人背景因素(如個人特質、成長過程)、子女因 素(如氣質、年齡、健康狀況)、夫妻關係(如婚姻滿意度、共親職)以及外在 支持系統(如親友網絡、社會資源)等影響,進而產生焦慮、沮喪、自責等的壓 力感受(吳佳玲,2007)。

由此可知,育兒的負荷感受即為父母在履行親職角色以及與孩子互動過程中 所知覺的負向感受,如困擾、擔憂、沮喪與自責。

綜合上述文獻,育兒的經驗其實是多元且複雜的情緒感受過程,尤其在探討 為人父母的壓力與辛苦之外,子女為家長帶來的正面回饋與喜悅更是不容忽視(陳 若琳、李清松,2001)。

因此,本研究之「育兒的甜蜜與負荷」指的是在育兒的歷程中,父母所知覺 到的甜蜜與負荷感受,包含親職喜悅與親職壓力兩種情緒在內。其中,育兒的甜 蜜為父母在照顧養育子女的過程中所知覺的親職喜悅,例如滿足與成就等正向感 受;育兒的負荷則為父母在照顧養育子女的過程中所知覺的親職壓力,例如困擾 與擔憂等負向感受。

二、 育兒的甜蜜與負荷之內涵

綜觀國內外文獻,以育兒經驗中負荷與壓力等負向經驗為討論主題的相當 多,成果豐碩,也發展出許多架構完整的量表:然而,探究育兒經驗中甜蜜與喜 悅等正向經驗之研究數量則相對稀少。以下將分成育兒的甜蜜以及育兒的負荷探 討父母親在育兒的正、負向經驗中各自涵蓋了哪些內涵。

1. 育兒的甜蜜

Guidubaldi與Cleminshaw(1985)建構一套用以檢測父母親對於自身親職角 色 滿 意 程 度 之 「 父 母 角 色 滿 意 量 表 」 ( Guidubaldi- Cleminshaw Parent Satisfaction Scale)。該量表適用於所有年齡層子女的父母,包含五個構面,

依次為「配偶支持滿意」(spouse support)、「親子關係滿意」(child-parent relationship)、「親職表現滿意」(parent performance)、「家庭教養滿意」

(family discipline and control)、「整體角色滿意」(general satisfaction)。

在這之中,又以「親子關係滿意」與「整體角色滿意」兩面向較貼近本研究育兒 的甜蜜範疇,皆為探討父母親對於親職角色的正向感受,舉例問項分別如下:我 很滿意孩子與我的相處方式、我認為孩子是使我感到快樂的泉源。

另外,Barnett、Brenna與Marshall(1994)根據父母親值經驗過程中感受到的 品質程度編制親職角色品質量表。其中,探討正向親職角色品質感受的面向稱為

「父母酬賞」(parent-reward),共有21道題目,舉例問項:看見孩子的成熟與改 變使你感到欣慰。

反觀國內,陳若琳與李青松(2001)探討新北市地區育有幼兒之雙工作家庭 父母的親職喜悅與壓力研究中,透過父母親的敘述性意見報告以及焦點團體收集 關於親職的看法,並參考Abidin(1978)的親職壓力量表編成「親職壓力量表」。

該量表包含親職喜悅量表與親職壓力量表兩大部分,親職喜悅包含「親子親密依 附」、「孩子成長回饋」、「生活目標重心」、「家人關係增進」四個次面向。

各面向詳細說明如下:

a. 親子親密依附:包含與孩子的親密關係、孩子會表達對父母親的愛與關 心,以及感受到自己對孩子的重要性。

b. 孩子成長回饋:包含看見孩子的成長與進步,以及孩子會協助幫忙。

c. 生活目標重心:包含孩子讓父母親感到擁有生活重心與目標、覺得生命 完整,以及對未來充滿希望。

d. 家人關係增進:包含孩子讓父母感受到婚姻與家人關係增進、家庭的完 整感,以及家族生命與姓氏的延續。

林惠雅(2007)探討學齡前兒童父母的共親職與親職感受關係的研究,使用

「父母角色滿意程度」以及「父母整體幸福感受」檢視親職的正向感受,兩構面 之題目內容分別為「整體而言,您對您自己扮演一個父母的角色滿意嗎?」和「整 體而言,您感到幸福嗎?」

爾後,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六期二次的家庭問卷中,則是以「對您來說,

養育兒女的感覺是…」一題測量養兒育女的負擔與甜蜜感受程度。共有五個答項,

由1至5分別為「大多是負擔」、「負擔多一點、甜蜜少一點」、「一半甜蜜一半 負擔」、「甜蜜多一點、負擔少一點」、「大多是甜蜜」。當分數越高,表示甜 蜜感受越高,負擔程度越低(陳富美,2013)。

綜上所述,過去研究在探討育兒的正向感受時,多以「親子關係」與「擔任 親職角色」的滿意與喜悅程度來檢視父母親在育兒經驗中所知覺的甜蜜感受。其 中,更是涵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與依附、父母看見孩子成長與進步的喜悅,

以及促進家人關係和諧等概念在內。

2. 育兒的負荷

臨床心理學家Abidin(1978)率先提出親職壓力的概念,並發展出一套適用於0 到12歲兒童父母的親職壓力量表(Parenting Stress Index, PSI/LF),探討哪些 壓力因素可能會影響到親子關係的運作(Abidin, 1986; Abidin, 1990;Abidin, 1992;Loyd & Abidin,1985)。分成兒童領域(child domain)與父母領域(parent domain)兩部分,共有101道題目。父母領域指的是父母親履行親職角色時,受其 人格特質和情境因素影響產生的壓力感受,例如:父母在照顧孩子時缺乏勝任的 愉悅感,並對自己為人父母的能力沒有信心;兒童領域則為孩子擁有使感到父母 擔心、困擾的某些特質,或者是在親子互動中,父母的表現是否合乎自己期待的 壓力感受,例如:孩子對新事物或新環境的適應性差,使父母感到煩惱 (吳明玨,

2005;陳密桃、陳玲婉,2006;翁毓秀,2003)。

然而,由於該量表題數過多,填答太過費時、缺乏效率;遂,經過主要成分 因素分析,刪訂而成「短式親職壓力量表」(Parenting Stress Index / Short form, PSI/SF),共計36題(Abidin, 1990; Abidin,1995)。分別得到「親職愁苦」(parental distress)、「親子互動失調」(parent-child dysfunctional interaction)、

「難養育的小孩/困難兒童」(difficult child Characteristics)三個因素面向。

親職愁苦包括父母愁苦、角色束縛、社會孤立及夫妻關係不良等問題,例如:我 無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親子互動失調包括與子女互動的滿足、子女給父母的正 增強與依附關係,例如:叫孩子去做事情是很困難的;難養育的小孩包括兒童的 適應能力、需求、情緒、注意力分散及活動量等使父母感到孩子難以照顧的問題,

例如:很難去建立孩子的生活作息常規(任文香,1995;陳密桃、陳玲婉,2006)。

而該量表更是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廣為後續研究所使用(如:郭孟瑜、王翠鳳,

2006;Copeland & Harbaugh, 2005;Deater-Deckard & Scarr, 1996;Dunning &

Giallo, 2012;Respler-Herman, Mowder, Yasik & Shamah, 2012;Shreffler, Meadows & Davis, 2011;Warfield, 2005)。另外,Barnett等人(1994)編制 的親職角色品質量表,以「父母憂慮」(parent-concern)測量負向的親職角色品 質,舉例問項:和孩子之間有太多的衝突和爭執存在使我感到憂慮。

除此之外,亦有國內學者們發展本土化取向的測量工具,有助於瞭解台灣父 母的親職經驗與特質。

陳若琳與李青松(2001)在針對新北市地區雙工作家庭之幼兒父母親探討其

陳若琳與李青松(2001)在針對新北市地區雙工作家庭之幼兒父母親探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