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一、 雙收入家庭知覺工作與家庭互利

1. 雙收入家庭家長知覺工作與家庭互利,雙向都高,傾向高互利

本研究發現雙收入家庭家長受試者知覺工作對家庭之利以及家庭對工作之利 程度顯著高於理論中點,接近高互利的狀況;工作對家庭之利以及家庭對工作之 利更呈高度正相關。

除此之外,知覺工作與家庭互利除了「工作-家庭」雙向的互動關係外,亦包 含情緒、行為與價值三種不同層面;其中,在工作對家庭之利方面,情緒與價值 層面的助益較能對家庭生活有正向影響,在家庭對工作之利方面,情緒與價值層 面的助益同樣發揮了較多正向的影響作用。

由研究發現可知,雙收入家庭家長受試者普遍能夠知覺工作與家庭相互的正 向助益,且知覺工作對家庭之利越高,知覺家庭對工作之利也越高,尤其像「情 緒反應、價值態度」在工作與家庭之間的溢出效應明顯多於「行為表現」的轉移。

2. 大專院校畢業的雙收入家庭家長,知覺工作對家庭之利程度顯著高於國中及 以下教育程度的家長

本研究發現,個人背景中,只有「教育程度」對於知覺工作對家庭之利有明 顯的關聯。擁有大學、專科學院教育程度的雙收入家庭家長知覺工作對家庭之間 的正向助益情況高於國中、國小教育程度的父母。

由研究發現可知,大專院校畢業的雙收入家庭家長知覺較高的工作對家庭之 利,認為從工作中習得的價值信念、技能正向影響家庭生活的情況較多,而工作 中展現愉悅的情緒狀態也更能夠感染至家庭生活之中。

3. 每周工作 60 小時以上的雙收入家庭家長,知覺家庭對工作之利程度明顯低 於每周工作 40 至 49 小時的家長

本研究發現,平均每周工作 60 小時以上的雙收入家庭家長,知覺家庭對工作 的正向助益情況低於平均每周工作 40 至 49 小時的父母。

由研究發現可知,長期處於長時間工作狀態的雙收入家庭家長知覺較低的家 庭對工作之利,並且越不認為家庭中所培養的價值信念、技能能夠運用至工作領 域當中,也越不認為家庭中的愉悅氣氛能夠延續至工作的情緒上。

二、 雙收入家庭育兒的甜蜜與負荷

1. 雙收入家庭家長之育兒的甜蜜與負荷感受傾向高甜蜜、低負荷

本研究發現雙收入家庭家長受試者的育兒甜蜜感受顯著高於理論中點,接近 高甜蜜的狀況,而育兒負荷感受顯著低於理論中點,接近偶爾負荷的狀況;育兒 甜蜜與育兒負荷則呈現顯著負相關。

由研究發現可知,當雙收入家庭家長受試者的育兒甜蜜感受越高時,育兒的 負荷感受越低。除此之外,雙收入家庭家長受試者普遍認為在照顧、養育子女的 過程中確實帶來許多喜悅、成就與滿足感受,尤其當看見孩子的成長與回饋的時 候,以及親子關係增進並展現出親密的依附關係。另一方面,雙收入家庭家長受 試者也普遍認為與子女相處時所面臨的問題困擾程度並不高,但面對來自外界環 境的擔憂以及教養子女的壓力時,仍能會使得父母親們感受到較大的負荷感受。

2. 國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雙收入家庭家長,育兒的甜蜜感受最低

本研究發現,教育程度為國中及以下的雙收入家庭家長在育兒的甜蜜感受顯 著低於高中職、大專院校以及研究所以上的教育程度的父母。

由研究發現可知,教育程度低(國中及以下)的雙收入家庭家長對於育兒的

正向感受較低,同時也越不容易察覺育兒過程中的樂趣,以及與子女互動時所帶 來的正向回饋與喜悅。

3. 每周工作 60 小時以上的雙收入家庭家長,育兒的甜密感受顯著低於每周工 作 40 至 49 小時的家長

本研究發現,平均每周工作時間 60 小時以上的雙收入家庭家長在育兒的甜蜜 感受上顯著低於平均每周工作 40 至 49 小時的父母。

由研究發現可知,長期處於長時間工作狀態的雙收入家庭家長在扣除工作之 餘的時間後,能夠用來照顧、陪伴子女的時間不如平均每周固定工作 40 至 49 小 時的家長來的多,因此,使得其對於育兒的甜蜜感受也較低。

三、 知覺工作與家庭互利對育兒的甜蜜與負荷之影響

1. 當雙收入家庭家長知覺工作與家庭互利越高,育兒的甜蜜感受越高

本研究發現,當雙收入家庭家長知覺工作與家庭之間的互利程度越高,對於 育兒的甜蜜感受也越高,也更能夠看見孩子的成長與回饋,親子關係也較為緊 密、相依附,並且更享受於為人父母的喜悅與樂趣。

反之,若雙收入家庭家長知覺工作與家庭之間的互利程度越低,對於育兒的 甜蜜感受也越低,同樣的,也越無法享受為人父母的喜悅與樂趣,更無法從孩 子的成長與回饋中獲得滿足與成就感。

2. 知覺工作與家庭互利沒有辦法有效預測雙收入家庭家長的育兒負荷感受 本研究發現,雙收入家庭家長知覺工作與家庭之間的互利程度並不能有效解 釋育兒的負荷蜜感受。也就是說,知覺工作與家庭互利並非影響育兒負荷的主 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