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後記

離開學生時代十多年了,當我重拾書本再度踏進這個校園中,心中的雀躍與 不安,真是不知該如何形容。雀躍的是,可以和幾位熟識的老朋友,再一起重溫 當年分組討論、校園散步、一起為了考試而互相督促的情景,而不安的是,以接 近中年的身分,跟一群年輕、有創意的老師們成為同學一起學習,是否會因為自 己過時的思想、略顯遲鈍的反應,而與他們造成隔閡,在課堂報告時,成為他人 眼中的笑柄?然而就在我踏進研究所班級的第一天開始,這熟悉的校園,亦師亦 友的老師們,友善熱情的同學們,讓我的不安與焦慮慢慢的消除了,隨之而來的,

則是一連串充實而緊湊的課程。

在幼稚園任教近十八年來,對於獨生子女的身分,及他們與同儕互動的模 式,一直有著很濃厚的興趣,也因此,我在研究所入學時的研究計畫,就是以獨 生子女為主角,即便正式進入研究所撰寫論文時,與同學、同事及指導教授經過 一番討論之後,還是不改初衷,「我就是想要知道他們跟別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由於教學現場中,時常有獨生子女與同儕互動時,較讓人爭議的場景出現,因此 剛開始,我自己心裡對於獨生子女也擁有一般人所存有的刻板印象,常常心裡會 想:「他們怎麼都這麼霸道無理、不會分享、不會輪流?為什麼玩的時候,大家 都要聽他的?」也因此,在自己婚後生下一子時,即便先生覺得生一個孩子就足 夠了,我還是堅持要讓孩子有個伴,因而生下第二個孩子,在我認為,唯有在這 樣健全的家庭環境下,孩子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然而,這兩年撰寫論文的期間,透過不斷的觀察、訪談、蒐集許許多多的獨 生子女文件檔案、請家長填寫兒童氣質量表及父母教養態度量表之後,在分析的 過程中,我發現並非所有的獨生子女,都如我原先的刻板印象一樣,其實這些獨 生子女表現出來的行為,跟父母親的教養態度有很大的關係,這就跟一般非獨生 子女一樣,父母教養態度正確,則孩子自然有好的表現;反之,父母過度寵溺孩 子或是對孩子冷漠、不關心,孩子在團體中的表現,一樣會成為老師及同學眼中

的頭痛人物。

現在我的研究告一段落,在我心裡對於獨生子女的刻板印象也消除了,我不 再像以前一樣,看到小孩頑皮、霸道或表現不好,就會去查閱孩子的基本資料,

看他是不是獨生子女,而是會去探討,這個孩子父母平日對他的教養態度與教養 方式、家庭背景如何等等,對於獨生子女能以一顆平常的心、接納的心來對待他 們,我想這是我做完這個研究之後,最大的收穫,也希望大家能跟我一樣,以一 顆平常心來對待每個孩子,相信這對我往後的教學生涯,會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內政部戶政司(2008)。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重要人口指標。2008 年12 月7 日,

取自 http://www.ris.gov.tw/version96/stpeqr00.html

方金鳳(2004)。自由遊戲時間同儕互動策略之研究-以一個幼稚園大班為例。

屏東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王先棠(2004)。台灣城市成年獨生子女:親子互動、人際關係、婚育觀念。

國 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深度採訪報導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柏壽(1986)。幼兒同儕關係之研究。嘉義師專學報,16,1-20。

王珮玲(1995)。幼兒發展與輔導。台北。心理。

王珮玲(1998)。幼兒發展評量與輔導。台北。心理。

王皓(2008)。孩子寵壞送小皇帝學校管教。民視新聞網。2009 年 1 月 3 日取 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208/11/1atpc.html。

王裕如(1999)。不安的太陽——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心理探索。2009 年 1 月 3 日取自 http://www.chinesetheology.com/FaithNTimesR/UnpeacefulSun.htm 王靜珠(2008)。幼兒社會行為的輔導。幼教資訊,215,2-7。

王鍾和(2001)。獨生子女的教養。學生輔導,74,1-6。

田村正晨(2000)。我家有個獨生子。臺北市。國際村。

石培欣(1999)。國民中學學生家庭環境、同儕國民中學學生家庭環境、同儕 關係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 版。高雄。

余思靜(1999)。我的孩子會是一位EQ的孩子嗎?三歲孩子在情緒調節策略發展 與未來社會能力和同儕關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研究計畫成 果報告。NSC89-2413-H-001。

吳春鳳(2005)。一個班級幼教師營造同儕友愛情境之歷程。國立新竹師範學 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吳凱琳(2000)。幼兒遊戲。臺北縣。啟英。

吳瑞巧(2006)。比較國小學童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社會化結果之差異。國 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麗雲(2000)。衝突情境中的師生互動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呂翠夏(譯)(1994)。Charles A. Smith 著。兒童的社會發展。(Promoting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台北市。桂冠。

李佩元(1996)。學齡前兒童氣質與同儕互動、人際問題解決策略關係之研究。

文化大學生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宗文(2003)。城鄉幼兒母親教養形態及其相關變相之比較研究。台東大學 教育學報,14(下),174-193。

李英瑄(2002)。衝突情境中的幼兒社會互動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李韋姍(2005)。成年前期獨生子女的自我信念、人際信念與家庭信念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玉芳(2008)。父親教養態度與幼兒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幼 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肖富群(2008)。國內獨生子女的社會交往能力研究綜述。青年探索,2008(4),

57-60。

谷瑞勉(2008)。幼稚園班級經營:反省性教師的思考與行動。台北:心理。

谷瑞勉(譯)(2001)。教室中的維高斯基:仲介的讀寫教學與評量(Vygotsky in the classroom:mediated literacy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台北市。心理。

林志成(2008,12 月 1 日)。公立中小學老師請育嬰假仍有年假。中國時報。

2008 年 12 月 7 日,取自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201/57/1addc.html

林佳薇(2008)。母親教養態度改變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兒童發展碩士 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佩瑤(2003)。幼兒生活經驗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 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翠湄(譯)(1995)。D. R. Shaffer 著。社會與人格發展。(Soci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台北:心理。

邱志鵬(2001)。臺灣幼兒教育百科辭典。臺北市 : 五南。

金熙善(2005)。中國一胎化政策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北。

洪巧(2006)。國小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社交技巧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 大學教育學系親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洪信安(2001)。海峽兩岸小學獨生子女人格特質與父母管教方式的比較 。 國立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南。

洪蘭(譯)(2000)。Judith Rich Harris 著。教養的迷思。(The Nurture Assumption) 台北市。商周。

風笑天(2002)。中國獨生子女研究:回顧與前瞻。江海學刊,5。2006 年 8 月9 日。取自 http//www.usc.cuhk.edu.hk/wk_wzdetails.asp?id=3871

唐育瑜(2000)。同理心團體訓練對父母離異兒童人際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松(2005 年 12 月 07 日)。9000 萬獨生子女:垮掉的一代?現代教育報。

2009 年 1 月 31 日取自 http://www.women.org.cn/allnews/04/373.html 徐澄清(1992)。因材施教—從出生的第一天開始。台北市。健康。

徐澄清(2009)。因材施教—氣質與兒童發展。台北市。健康。

袁儷綺(2002)。獨生學童性別、年級與其依附關係、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以台南市為例。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南。

高玉如(2008,8 月 22 日)。育兒津貼 民營員工看得到、吃不到?雅虎奇摩。

2008 年 12 月 7 日,取自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822/35/14m8l.html

張怡貞(1998)。國小學童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同儕關係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張春興(1995)。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91)。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素滋(2010)。原漢幼兒父親教養之研究~以台東縣為例。國立台東大學幼兒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張耿義(2006)。父母的人格特質、教養方式與其體罰態度、體罰傾向關係之 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鐿霏(2005)。幼兒在園所自由活動時間與同儕互動時幽默表現之研究。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怡珮(2003)。國小學童父母教養方式、完美主義傾向與成就動機之相關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小燕(2004)。成年前期在學獨生子女生活經驗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做質的研究。台北市。洪葉文化。

陳如葳(2000)。獨生子女氣質、父母教養方式與其分享行為相關之研究。中 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秀紋(2008)。兒童氣質、父母親教養態度與入學準備度關係之探討。朝陽 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宜瑩(2006)。角落情境中幼兒合作遊戲歷程的混齡與同齡互動。國立臺北 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忠傑(2000)。混齡編班中受歡迎與被拒絕幼兒社會行為及同儕互動之研究。

私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怡君(2006)。幼兒園中受忽視與受爭議幼兒的社會能力探討。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玲、李化樹(2007)。獨生子女同輩群體交往缺失引發的德育思考。現代教

陳玲、李化樹(2007)。獨生子女同輩群體交往缺失引發的德育思考。現代教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