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主要為探討學齡前獨生子女及其父母教養方式與同儕互動的關係。在 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說明本研究的背景與動機;第二節敘述研究目的與問題;

第三節對本研究之重要名詞加以釐清,第四節說明研究範圍與限制,以下將分述 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研究背景

隨著工商業時代的來臨,以及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人們對於生活的要求 產生了極大的變化,從基本生活上的滿足,進而轉變成對於高品質生活的追求。

在這種情況之下,使得家庭的結構與功能逐漸產生了變化,由傳統農業社會的大 家庭型態,慢慢轉變成以三代同堂為主的折衷家庭,再逐漸走向以婚姻為基礎所 構成的核心家庭,農業社會中的家族觀念日漸淡薄,婦女地位的提高,使得職業 婦女的數量日漸增多,女性在結婚後也可以擁有自己的事業,而不再是以家庭為 生活的整個重心,傳統上女性結婚後相夫教子及三從四德這些美德也漸漸的被淡 化了,養兒防老、傳宗接代等觀念,也不如以往重視。生活在這現代社會的父母,

大部分都需外出工作,無法全心的照顧幼兒,使得照顧幼兒的工作逐漸的被學校 及社會福利機構取而代之。隨著孩子的出生,一旦家中多了一個成員,不僅生活

負擔加重了許多,接連而來的養育及教育孩子的問題、沉重的育兒費用,讓許多 的父母開始擔心會養不起孩子。越來越多的家庭,因經濟的因素或整個大環境的 條件等等,對於生育子女的意願非常低,很多人結婚後,不生小孩或是只生一位 子女的比例已經明顯的偏高,在這個情形之下,獨生子女的情形越來越多。

在全球面臨這少子化時代的來臨之時,台灣也無法逃過。根據內政部主計處 的統計,目前台灣地區的已婚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由1950 年的 5 人降低到 2005 年的1.18 人,再到 2007 年的 1.1 人,且目前仍在持續下降之中,是全球先進國 家中少子化現象最快的國家之一(資料來源:2008 內政部戶政司)。為鼓勵生 育,教育部擬修改「教師請假規則」,老師請完育嬰假後復職並兼行政職務,當 年可繼續享有年休假,並按比例使用 國民旅遊卡消費額度(林志成,2008)。而 勞委會則宣布將提案修正「就業保險法」,以就業保險 基金來給付留職停薪 育嬰 津貼。具體內容為勞工子女滿3 歲前,父母可輪流請領留職停薪津貼(高玉如,

2008),可見政府對於少子化的問題已經越來越重視。

人口成長趨緩,家庭人口高齡化、少子化的趨勢漸趨明顯。少子化的現象,

造成了社會上出現更多的獨生子女的家庭。由於這一代的獨生子女,未來面對家 庭及整個社會的責任更重,然而各界對於獨生子女的教養、照顧、生活能力及人 際互動關係紛紛提出質疑,使得獨生子女的研究成為目前社會相當重視的一個議 題。

二、研究動機

中國大陸自1980 年推行「一胎化家庭計畫政策」以來,獨生子女的人數日 漸增多,而中國大陸自 1980 到 2001 年共發表了有關獨生子女問題的論文多達 305 篇(風笑天,2002)。從中文電子期刊服務(CEPS)搜尋系統可以發現,2000 年至2008 年有關獨生子女的期刊約有 69 筆,均為中國大陸的研究者所撰寫。在 中共一胎化政策下成長的大陸第一代獨生子女,目前正以每年數以百萬人計的規 模逐漸步入生兒育女的生命周期,在他們也即將為人父、為人母的同時,許多研

究者對於他們在教育獨生子女的方式上,感到非常的好奇。在家中他們是父母的 唯一,無數個唯一合起來就是社會上的一大片。經濟浪潮的氣息撲鼻而來,未來 的競爭將會空前的激烈,唯一的孩子只能贏不能輸。為了孩子的”成功”,一部分 的父母甚至準備放棄自己,以換得孩子的成功(王裕如,1999)。經過 30 年的努 力,中國人口增長的速度得到有效地控制,全國育齡婦女的總和生育水準已經在 1.5 上下。獨生子女人數已超過 1 億人,佔總人口的 8%左右,而由獨生子女加父 母組成的獨生子女家庭也成為城市中最基本的家庭模式。然而,獨生子女早期教 育存在的「五大障礙」:性格、心理、智育、環境及生活自理能力,卻影響著獨 生子女成長(彭希哲,2008)。

對於獨生子女,2000 年以前台灣這方面的研究相當少,2000 年後這方面的 研究有急速增多的趨勢,但大部分都是碩博士論文發表,從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 網搜尋,在2000 年到 2008 年,大約可以找到 16 篇相關論文,一般正式且針對 台灣的期刊論文研究和國家大型研究,目前幾乎沒有,然而隨著少子化時代的來 臨,獨生子女的人數日漸增多,在家裡,他們缺乏與同齡孩子互動的機會,在步 入幼稚園團體生活時,常會造成同儕或是老師的一些困擾,因此在台灣,有關獨 生子女的研究確實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研究者在幼稚園裡工作將近十八年了,深深感受到在家裡是獨生子女的孩 子,在幼稚園裡與孩子們相處時,常有一些不適應的情形產生,例如:比較霸道、

搶玩具、不會與人分享、不會輪流、時常哭鬧等等,尤其在近幾年來,班上的小 霸王人數越來越多,動不動便以大哭、甩玩具或是跑得遠遠的表達他的抗議與不 滿,每天都必須處理幼生因人際互動所產生的爭執問題。在與這些孩子的家長溝 通之後,發現這些孩子有許多都是獨生子或是獨生女,是父母心中的寶貝,而在 教養過程中,父母竭盡所能的給他許多物質享受,也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他身 上,對他更是百般呵護、照顧得無微不至。曾經有家長告訴我:『小宇是我們家 的獨子,他即使都不用做事,將來我們家的三棟房子也都是他的,吃都吃不完。』

聽起來,似乎這孩子得到了全天下的幸福。然而因為在家裡沒有其他的玩伴,所

有的東西都是他的,也因此,到了幼稚園之後,不知如何和同儕分享與輪流。

另外一個例子:曾經是研究者班上的小朋友小妤和小倫,有一天小倫在學 習區活動時,不小心用他的手去打到小妤,第二天,小妤的媽媽氣沖沖的來找小 倫理論:『你為什麼打小妤的心臟?你不要以為你爸爸是老師我就怕你,你爸爸 電話幾號,我馬上要找他,現在就要…』。小倫已經嚇得哭出來了,不知如何是 好,在老師們的安撫下,小妤媽媽繼續罵小倫,老師只好打電話給小倫的爸爸,

小倫的爸爸也跟小妤的媽媽道歉,然而,電話中,小妤的媽媽繼續罵著小倫的爸 爸:『小孩子的家庭教育很重要,你在家裡這樣放任,小孩子在學校就只會欺負 別人,你家小孩是獨生子很寶貝,我家小孩也是獨生女,她更是我家的寶貝…』。

其實小倫只是手不小心去揮到小妤,然而就因為小妤說小倫打到她心臟,為了維 護自己的寶貝女兒,小妤的媽媽不顧一切的對著小朋友及家長大聲吼叫。

還有一個例子:小凡是家裡的嬌嬌女,爸媽都是高社經地位的醫師,然而 媽媽為了小孩,暫停醫師看診的工作,整天顧著這個小孩,怕有任何的閃失。學 校有校外教學活動,她都會跟著,否則就不讓孩子參加,平常也會對老師耳提面 命:『我們小凡不可以曬太陽、我們小凡走路走太久腳會酸、我們小凡…,一直 到現在小學四年級了,小凡還是每天由爸爸媽媽牽到教室親自交給老師,他們才 放心回家…』。

歷經這幾個例子,讓我內心產生了許多的疑問,難道獨生子女真的跟一般 孩子不一樣嗎?或是這些只是個案?即使不是獨生子女亦是如此?他們在家過 慣了獨享及予取予求的方式,到了幼稚園與同儕互動時,又會出現怎樣的情況 呢?同樣的,這些獨生子女的父母,都是第一次生養子女,在他們教養自己唯一 的孩子之時,會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這一連串的疑問,更加深了我想要探究獨 生子女與同儕互動關係的動機。

隨著少子化時代的來臨,每個家庭裡只擁有一個孩子的情況,似乎已經慢 慢的成為社會的趨勢,這些孩子在家裡由於沒有同輩,家裡所有的玩具都是他 的,沒有人會跟他搶,所以不需要輪流,也不需要分享,在受到父母、祖父母及

外祖父母的疼愛之後,這些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孩子,在進入幼稚園階段與同儕 互動時,常以自我為中心,不知如何分享與輪流,所以爭執與衝突的事件不斷的 發生,往往成為老師及其他孩子眼中的頭痛人物,也因此更顯得這個研究議題的 重要性。

綜合以上所述,研究者希望透過探討學齡前獨生子女與同儕互動的關係之 研究結果,能對教學上有具體的貢獻,並可作為教育行政機關、教師、家長以及 未來研究者的參考,讓我們可以共同來協助這一些獨生子女,畢竟在未來的社 會,我們在班上所要面對的獨生子女的孩子可能會越來越多。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