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第二章 研究文獻回顧

本章共分三小節。第一節為商譽理論。第二節為交叉監督理論。第三節為資 訊獨占理論與套牢問題。

第一節 商譽理論

此部分的文獻為本篇研究論文的主軸,也是本論文研究的第一個假設所引用的 理論,我們由商譽理論去推論是否銀行往來關係有可能會影響公司發行債券的成 本,又或是其他公司發行債券時的特性。

根據 Diamond (1991)在文獻中指出公司對於銀行借款的需求,是因為公司向銀 行借款能降低資訊的不對稱,此為公司向銀行借款的銀行往來關係,透過跟銀行 借款建立商譽,能以更優惠的方式進入債券市場公開向大眾募集資金。

Yasuda (2005)在文獻中指出公司曾經與商業銀行進行貸款建立關係,未來公司 要發行公司債時,會依據公司與銀行的關係挑選承銷商,特別是對於首次公開發 行債券時更為顯著,而公司與銀行過去的關係是建立在向銀行借款,對於公司在 未來選擇發行公司債的承銷商最具有影響力。

近期的文獻中,Hale and Santos (2008)提出公司進入公開市場發行債券的時機 掌握上會有所差異,實證結果顯示,公司信用評等越好或是對外部資金有高度需 求會比較早進入公開債券市場,並且作者發現之前有發行私人債券或是向銀行借 款建立商譽的公司,都會加速進入公開債券市場。

第二節 交叉監督理論

在交叉監督理論中,指出公司存在銀行往來關係的情況下,能透過相同的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

融機構管理人來減少部分的交叉監督的成本,即公司與銀行若存在關係時可降低 發債成本。

Booth (1992)利用實證分析呈現公司向銀行借款的信用價差因為公司是否曾 在公開市場發行債券而不同,該作者認為公司在一段時間內,公司先發行債券隨 後向銀行借款,能減少部分重複的監督成本,而減少的成本反映公司向銀行借款 的信用價差會減少。作者指出有信用評等的債券會有比較低的殖利率,原因是債 券如果有信用評等,監督的成本則是由第三方信用評等機構負責,而銀行減少支 付監督成本,反應在公司發行債券的殖利率上,使發債的成本相對降低。

除此之外,在 Datta, Iskandar-Datta and Patel (1999)的研究結果中,明顯地指 出商譽的建立能有效降低公司相關融資的交叉監督成本,會反應在減少公司未來 發行債券的成本。降低交叉監督成本指的是當其中一種的債權人對公司進行有效 的監督能減少其他種類的債權人監督或是發債的成本,即公司在同時期先進行了 銀行借款融資而後進行債券融資,若是銀行借款的債權人能有效的監督公司,則 債權融資的債權人便可以降低因重複監督或相關的成本,所以公司在進行債券融 資時能降低其債券融資成本。

第三節 資訊獨占理論與套牢問題理論

與上一節站在不同的解釋角度,資訊獨占理論認為銀行會利用資訊獨占的優 勢,在公司的信用風險較高時,銀行在握有私有資訊的情況下方可利用與公司的 往來關係提高借款的成本,即提高信用價差。

在 Rajan (1992)與 Hale and Santos (2009)的文獻中提到相對有資訊的銀行能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

控制貸款公司之財務決策,且當該銀行是該公司唯一的融資管道時,公司必須將 投資的盈餘分享給該銀行,使銀行願意持續貸款給公司。而公司一旦向銀行借款,

銀行會透過監督公司而獲得私有資訊,同時套牢該公司,當公司一旦轉換融資的 工具,就會向市場釋放公司的財務狀況是很糟的訊號,所以銀行可以利用此資訊 獨占的優勢剝削公司,而未來公司欲發行債券融資,考量到可能給予市場上不好 的訊號,還是會讓先前融資給公司的銀行作為債券的承銷商,此時,銀行就可透 過資訊獨占的優勢提高債券融資的成本。

Santos and Winton (2008)指出銀行擁有欲貸款的公司之私人資訊,可以使銀行 能將公司套牢並且收取比較高的利息。當貸款公司的風險增加,銀行就可以增加 對公司的控制能力,銀行因為有可以利用的資訊,在市場處於衰退期時銀行可以 索取更高的利息;如果公司之前有在公開市場上發行債券,則公司所支付給銀行 借款的信用價差相對較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