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方法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1-49)

本研究在分析相關理論與研究文獻之後,決定研究的主題及研究方法,本章將針 對本研究之架構、研究假設、研究方法、問卷設計、分析方法及研究限制分別說明之。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一、研究架構

本研究為評估「新竹縣 99 年度生態性海岸社區再生整合計畫」中之海岸生態導 覽人員培訓課程之訓練成效,主要探討受訓學員參與培訓課程對訓練成效的看法。以 受訓學員個人屬性為研究變項,藉由問卷料查及統計分析,探討不同個人屬性對訓練 成效的差異性,並分析 Kirkpatrick 評估模式中之反應、學習、行為三層次間的相互影 響關係,本研究架構如圖 3-1 所示,箭頭方向代表影響的方向。

圖 3- 1 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假設

本研究根據相關文獻回顧、研究目的與研究架構擬定 6 項假設,各項假設詳述如 下:

1. 假設一(H1):不同受訓學員之個人屬性,對課程滿意度有所差異。

2. 假設二(H2):不同受訓學員之個人屬性,對個人學習成效有所差異。

3. 假設三(H3):不同受訓學員之個人屬性,對實際應用成效有所差異。

4. 假設四(H4):課程滿意度對個人學習成效有顯著的正相關且正向影響。

5. 假設五(H5):課程滿意度對實際應用成效有顯著的正相關且正向影響。

6. 假設六(H6):個人學習成效對實際應用成效有顯著的正相關且正向影響。

第二節 研究方法選擇

本研究所採用之研究方法有文獻回顧法、問卷調查法及深度訪談法等三種研究方 法進行資料收集。

一、文獻回顧法

本研究利用相關生態解說及 Kirkpatrick 評估模式之文獻收集,進行本研究之問卷 設計擬定及最適切之分析方法,以進行建立本研究的研究架構。

二、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部分,是調查受訓學員個人基本資料及評估受訓學員在反應層次之滿意 度、學習層次之學習成效及行為層次之應用成效,問卷設計是參考相關文獻並根據本 研究之目的擬定,問卷內容分為以下四大類:

1. 個人基本資料 2. 訓練滿意度 3. 個人學習成效 4. 實際應用成效

三、深度訪談法

本研究利用深度訪談法,調查受訓學員對於此次培訓課程所需要進行改進之部分,

訪談大綱使用半結構而開放的問題形式,讓受訓學員以個人所感覺培訓課程之不足部 分及需要改善之問題進行填答,收集受訓學員口語及非口語訊息,使訪談內容更充實,

同時呼應問卷調查法中之反應層次之滿意度調查,以對培訓課程進行有效之建議。

第三節 問卷設計

本研究問卷設計參考林竹楠(2004)、莊明憲(2007)、吳佳倫(2008)等人之研 究,利用 Kirkpatrick 訓練成效評估之三層次進行分類,並針對生態旅遊導覽解說員培 訓課程進行擬定,以了解生態解說學員受訓後之訓練成效,採用問卷調查作為資料蒐 集工具。問卷共分為三大類,第一大類為學員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教育程度、

職業、參與動機、參訓次數、解說次數及證照數量等 8 項;第二大類則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為反應層次:以受訓者本身對於課程滿意度的認知進行調查,提問之項目如 表 3-1;第二部分為學習層次:以受訓者本身受訓後個人對才能增進的認知進行調查,

提問之項目如表 3-2;第三部分為行為層次:以受訓者本身在受訓後對實際應用的成 效認知進行調查,提問之項目如表 3-3;第三大類則是以開放式讓受訓者填寫建議。

在衡量尺度上,除第一大類基本資料外及第三類開放式填寫建議,其餘部分均採 用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依「非常不滿(同)意」、「不滿(同)意」、「普通」、

「滿(同)意」、「非常滿(同)意」,區分為五個等級,分別給予 1、2、3、4、5 的 分數,所得分數越高代表越滿(同)意,並由研究對象依個人感受進行勾選。

表 3- 1 課程滿意度衡量變項

題號 衡量變項

1 對於課程內容及授課方式的感覺 2 對於培訓課程安排的時數感覺

3 對於培訓課程訓練的方式(如上課方式)感覺 4 對於授課器材設備感覺

5 行政人員的服務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3- 2 個人才能增進衡量變項

題號 衡量變項

1 參訓後,有助於對環境資源認識的提升 2 參訓後,有助於解說品質的提升

3 參訓後,有助於解說效率的提升 4 參訓後,有助於解說態度的改善 5 參訓後,有助於解說技巧的增進 6 參訓後,有助於專業素養的提升 7 參訓後,對相關產業產生興趣 8 參訓後,有助於提升社區認同感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3- 3 實際應用成效衡量變項

題號 衡量變項

1 參訓後,更加肯定解說服務的價值 2 參訓後,使您更願意接受新的挑戰 3 參訓後,更能應付不同的解說要求

4 參訓後,使您更願意參與促進地區再生之相關活動 5 參訓後,會再透過各種學習管道進修專業能力 6 參訓後,有能力可以考取其他相關證照

7 參訓後,使您更能發展個人潛能 8 參訓後,自我價值愈加提升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四節 分析方法

在量化資料結果分析方面,將回收之問卷先進行初步過濾與篩選有效之問卷,運 用 SPSS 12.0 統計軟體進行資料統計分析。本研究根據研究目需求,使用敘述性統計、

信度分析、t 檢定及變異數分析等統計分析方法進行資料分析,使用之方法詳述如下:

一、問卷調查資料分析方法

(一)敘述性統計

本研究利用敘述性統計分析方法將問卷資料之基本資料、課程滿意度、

個人學習成效及實際應用成效等,以帄均數、百分比、次數分配及標準差 等數據呈現,進而了解受訪學員之基本資料及變數分佈情況,並進行比較 分析。

(二)信度分析

利用Cronbach’s α 係數檢測問卷題目間的一致性及穩定性,「Cronbach’s α」係數之數值越大,代表各題目間的關聯性越大,一致性也越高。一般而 言,總量體表之信度應在 0.7 以上;各因素之內部一致性,則要高過 0.6 以 上(楊世瑩,2008),信度值在 0.6 以上,代表具有一致性及穩定性,在 0.8 以上則為高信度(林師模、陳苑欽,2006)。

(三)因素分析

本研究針對課程滿意度、個人學習成效及實際應用成效等三層次進行 因素分析,擷取各問項間之共同因素,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及特徵值大於 0.9 為標準擷取因素(楊世瑩,2008),並為各因素進行命名與解釋。

(四)t 檢定

不同個人屬性在各層次訓練評估的差異性,以個人屬性為自變數,若 自變數為二種變項,則以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並根據研究結果進一步利用 LSD 多重比較法,以瞭解各群組間的差異情形。

(五)變異數分析

不同個人屬性在各層次訓練評估的差異性,以個人屬性為自變數,若 自變數為三種變項以上,則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差異性檢定。變異數 分析之 P 值數越小,代表顯著差異越明顯,並根據研究結果進一步利用 LSD 多重比較法,以瞭解各群組間的差異情形。

(六)相關分析

本研究將利用相關分析法對課程滿意度、個人學習成效及實際應用成 效三層次間之影響進行比較分析,研究結果數值為正者,代表彼此間有正 向相關,數值越高代表層次間之正相關性也越高(楊世瑩,2008)。

二、訪談資料分析方法

本研究在深度訪談之研究對象選取,是以全程參與之受訓學員為研究對象。受訪 學員之編號將以“受訪編號,時間”表示,例如“受訪學員 1,2011.04”,表示在 2011 年 4 月對受訪學員 1 進行深度訪談。

三、分析方法操作流程

第五節 研究限制

一、問卷數的限制

因時間、人力及地域的考量,僅針對「新竹縣 99 年度生態性海岸社區再生整合 計畫」中之海岸生態導覽人員培訓課程之受訓學員作為本研究之調查對象,報名培訓 課程之人數有 55 人,但真正全程參與之學員人數為 31 人,故為追求實際訓練之成效,

本研究問卷僅發放予全程參與之受訓學員共 31 份,回收問卷數為 30 份。

二、評估層次的限制

本研究採用 Kirkpatrick 四層次評估模式為評估架構,在第四層結果評估部分,由 本研究於文獻回顧中之訓練成效評估整理所得之結論可知,因其評估困難且受限制於 許多因素影響,評估結果較不易取得,且得出之結果備受爭議性,因此本研究僅針對 其中反應、學習、行為等三層次進行評估研究,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1-4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