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針對研究目的與問題,主要採取文獻探討法(Document Review)、深 度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參與觀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進行研究。

質性研究方法從一些限度內的個別事物上產生大量而豐富的資料,進而在資 料集結中,強調整理出資料價值,以了解主題事物的情境(context)與意義

(meaning)作為研究取向的基本概念。質性研究呈現以文字敘述表示的事實,

對於所產生的描述性資料研究分析。質性研究所強調的情境和意義,實則源自於 現象學、符號互動論、文化研究及人種方法論等的觀點,可知質性研究強調了解 的重要性,預期研究結果儘可能與真實的世界距離拉近(王文科,1990)。

一、文獻探討法

質性研究者在開始進行研究時,很少依循著一個先前的理論,然而,當準備 進行正式的密集分析時,即應熟悉和研究有關的文獻和理論架構,他人的研究可 能提供豐富的觀念和主張,可用來刺激和引發分析資料的概念。如果別人的觀念 架構適合自己的資料,不要害怕借用這些觀念,並在自己的研究中擴展這些觀 念,但是如果不適合,就不使用(黃瑞琴,1991)。

因此本研究所取用的文獻及資料,除了蒐集國內外學者專家有關本研究之專 書論著,也包括各項相關報章、雜誌、期刊、研究論文及組織簡介、會議紀錄等,

經分析整理後,作各項推論印證。文獻資料之蒐集、分析難免有資料不足、不完 整、及若干情境差異等缺憾,因此本研究將實地訪談,並將訪談結果進行整理分 析,以輔助文獻資料不足之處。

二、深度訪談法

(一)意義

深度訪談為質性研究重要的蒐集資料的方法之一,透過研究者與受訪對象的 訪談,了解內在的心理過程。在資料蒐集的過程中,以訪談的方式盡量去接近研 究對象的觀點與想法。透過深度訪談蒐集特定的爭論問題或事件的訊息,旨在發 現被訪問者的觀點,也是安排事件發生、刺激資料流動的手段(歐用生,1989)。

而透過深度訪談,是希望能藉此發現隱藏其中的重要因素,而這些因素並不是用 表面的觀察,或統計數量的比對所能獲得的,其深度與意涵絕非傳統問卷調查所 能夠相互比擬的。

(二)方法

深度訪談和傳統正式問卷面談最大的不同,乃在於深度訪談以一種「非直接」

的方式進行。比較不注意依據設計問題的內容逐字逐句來訪談,反而較注意依臨 場情境而改變問題。深度訪談是對於聯結其他方式來了解人們行動所賦予意義的 最好方法。

深度訪談亦即留給受訪者較大的空間,有時研究者會鼓勵受訪者依照自己的 方式來表達,於是受訪者不一定不知道研究者所想要了解的問題,而研究者也不 知道受訪者所要表達的是什麼,而是在訪談之後進行內容謄錄與資料分析。所以 深度訪談是一種介於無結構及結構化之間的半結構性設計。

(三)過程

本研究針對有關高雄市立美術館導覽工作特性對志工工作滿足與組織參與

方面之問題,分別訪問美術館相關工作之館員與導覽志工,作深度訪談,希望從 中了解到被訪問者的觀點,因為在他們的表達內容中,意義就在裡頭,故而常能 發現一些新的現象與徵候,如此對於所要探討的主題將更有幫助。

深度訪談以訪問為主,但也不是完全忽略「觀察」所可能得到的印象,如攤 開雙手表示無可奈何,點點頭表示肯定。這類無聲的語言與符號(symbol),在 過程中均應特別留心。有時候,它們所代表的意義,比一般語言文字還要深層。

故本研究除了紀錄受訪者的談話內容外,另外也將對話之互動情況,以及受訪者 肢體動作等的絃外之音紀錄下來。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方法之深度訪談法中的「訪 談指引法」(the interview guide approach),由於訪談係事先決定好主題,故不若

「非正式對話式訪談」之鬆散。且在訪談進行期間,研究者基於訪談情境之考量,

可自行決定問題順序及用字遣詞,甚至亦可臨場提出更進一步的問題,使訪談內 容更具關連性及自然性,以避免「標準化開放式訪談」流於僵化之缺失。

三、參與觀察法

參與觀察法幾乎適用於大部份有關於人類存在的研究案,經由參與觀察法,

我們可以對事件中的人、物、時間、地點、過程、以及事件發生的原因來進行描 述。參與觀察法特別適用探索性研究、敘述性研究以及一般性研究(Jorgensen, 1989)。

因此使用參與觀察法的研究者須參與研究案的生活情境,並在其中進行觀察 的過程。因為日常生活的世界便是人類存在的平凡、普通、典型、例行或自然的 環境,而參與者的角色以進行溫和而謙遜的觀察方法,將研究者對研究情境的干 擾或入侵情形減到最低。

以參與觀察法進行的研究,對現象進行廣泛及徹底的描述。參與觀察法鼓勵 研究者由現實情境及環境中的生活經驗著手,深入參與真正的研究環境,確切定 義並修飾所要研究的問題。參與觀察法強調「發現的邏輯」,以識別並定義所要 研究的問題、概念、及蒐集和評估證據的適當方法。再根據研究者能夠發現和觀

察的事項,對研究對象進行修飾與重新定義。所以參與觀察法也鼓勵研究者提供 延伸性的屬性描述來說明人類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行為及言語,以定義其概念

(Jorgensen, 1989)。

第二節 研究架構、研究流程與問卷設計

一、研究架構

本文分為五章:

第一章、緒論:包括研究背景、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名詞解釋。

第二章、文獻探討:包括志願服務、博物館導覽制度、工作特性、工作滿意度、、

非營利組織管理策略、組織參與等。

第三章、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為質性研究,採用文獻探討法(Document Review)、 深度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參與觀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進行之。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分析:包含高雄市立美術館導覽志工基本資料分析、高雄市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