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質性研究法

質性研究乃是研究者透過與研究對象的互動的過程中,對其行為和意義進行 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陳向明,2000)。在教育上質的研究通常稱為 自然探究,因其研究者對自然發生的事件感到興趣,從而進行觀察自然的行為,

並從中蒐集資料;有時亦稱作人種誌研究,以參與觀察法,蒐集情境中的資料,

是人類學家用來描述文化的方式(歐用生,1989)。也因質的研究,乃是以研究者 作為蒐集資料的之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中,運用採用多種蒐集資料的方法,進 行的社會生活之技術,採用參與觀察和深度訪談方法蒐集資料,輔以書面文件分 析運用,使用歸納法形成結論(黃政傑,1998)。

本研究主要以霧鹿國小參與傳統文化課程及受訓成為出國表演者的兩位學 生為主。並對曾擔任其班級導師及學校教師的訪談進行資料蒐集,並配合學校各 項活動參與觀察學生行為,蒐集學生參與活動的心得等文件分析來進行本研究。

第二節 敘說研究

生命本身就是故事,每個生命充滿著不同的故事,而人擁有說故事的能力;

敘說者對故事情節與角色有主導性,並推論出事件的因果關係,Sarbin(1986:9) 主張,敘事是「人類行動的組織原則」。

敘事研究,指任何使用或分析敘是素材的研究(Amia Lieblich,2008)。資料 係以故事(訪談或文獻探討中所採擷的生命故事)或其他方式(人類學者以敘事形 式寫下其觀察所得的實地札記,或是個人的信件)蒐集而得。

第三節 資料蒐集的方法 壹、 個別訪談法

「訪談」是一種研究性交談(陳向明,2003),目的在發現被訪談者的觀點,

是研究者透過口頭談話的方式從被研究者所蒐集的第一手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

訪談法一般分為三類:「非結構式訪談」、「半結構式訪談」、「結構式訪談」。

本研究採取半結構式訪談法,由研究者依據研究目的設計訪談主題及方向,擬定 訪談大綱,以談話、訪問之方式進行訪談;訪談內容採用開放式的問答方式,並 且鼓勵受訪者依自己的意見回答問題或延伸回答。

貳、 文件分析法

以質的研究來說,文件是一種觀察的工具,主要目的是檢驗和增強資料來源 的證據,如果發現文件資料、觀察或訪談的資料互相牴觸,研究者就需要進一步 探究(黃瑞琴,2005)。換句話說,要探究一個現象,研究者必須了解它的歷史、

社會及環境的脈絡。文件在研究進行中,必須有助於研究者了解歷史脈動,不僅 能和觀察、訪談的內容、資料相呼應或是補充,並要能有助於探索事件的順序、

時間背景、及爭議性的問題。

本研究蒐集布農族郡社群的歷史、文化資料,及霧鹿部落相關的歷史背景及 地理環境、文化脈絡,作為檢驗或增強其他資料來源的證據,了解學童對族群認 同的程度。

參、 現場觀察

觀察是人類認識周圍環境的最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從事研究的重要方法。觀 察不只是人的感覺器官直接感知事物的過程,也是人大腦積極思維的過程(陳向 明,2003)。

在研究期間採用觀察所獲得的資料,與訪談內容相應證。觀察的內容包括訪 談情境、訪談對象的反應、研究者與訪談對象之間的互動等;研究者在訪談結束

後之工作日誌為紀錄,以輔為文件分析之資料驗證;另一方面,研究者針對學童 參與活動表現的記錄及事件過後的表現,皆將觀察情形作為工作研究日誌。

第四節 研究參與者 壹、 受訪者

本研究主要以霧鹿國小曾參與傳統文化課程及受訓成為出國表演者的兩位 學生為主。研究對象是研究者擔任其導師班時的學生,觀察並記錄學生在校學習 傳統文化後的想法與成長,也訪問家長有關學生們成長後的想法。

研究者自 99 年 9 月開始,擔任學生的科任教師,直至 100 年 8 月擔任其導 師到 101 年 6 月,畢業後仍保持聯繫,這期間小俊與小晏的成長與變化,皆觀察 並記錄下來,再加上訪談受訪者,以了解孩子對自己的認同是否有增加。

貳、 參與者

本研究除上述受訪者,藉由與受訪者相處之間的歷程,研究者將自省自身的 生命經驗,並敘說自己的生命故事,以尋找對自我的認同。

第五節 事件時間序-我的生命能量樹

以大樹做為自我生命的代表,將其重要事件標註於上,讓其研究事件與時間 之間的關係,能夠更加清楚。

圖 1 生命能量樹 根:小學四年級,媽媽跟哥哥過世

根:小學六年級,阿母出現 莖: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

莖:懷孕,女兒出生

莖:讀研究所

莖:回到教職,帶學生出國表演 葉:未來,奉獻給需

要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