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論文研究方法主要以質性研究及文獻分析法為標的,採用曾在巴拉圭中正 及中山兩僑校服務教學經驗、教學資料,擔任華文媒體記者及主管採訪報導的新 聞資訊及相關參考資料為輔,間以口述歷史、實地訪談、問卷等方式,進行撰述。

訪談主要分為三大部分:

(一) 針對中正及中山僑校在學或畢業僑生共計二十八位進行兩次訪談,第一次 十五位於2010 年 5 月進行,第二次十三位於 2013 年 6 月訪談。其中已返國就讀 大學目前正居住國內僑生及其家庭,以電話及邀約面談方式進行。其餘仍居住巴 拉圭正在就學華裔子弟,則以網路進行國際語音訪談及電子郵件往來。

(二) 自2011 年 6 月至 2012 年 5 月間,陸續以網路電話及電子信箱進行僑校行 政人員訪談。訪談對象包含:前中正學校校長、教務主任、國文及數學教師,中 山僑校校長、前任董事長、家長會會長及國文、數學教師等人。所得資料參照筆 者於兩僑校教學經驗及文理教育文獻,綜合整理進行研究。

(三) 自2011 年 10 月及 2012 年 5 月,透過中正學校教師協助,進行華裔家庭 與個別學生問卷調查,深入了解旅居巴拉圭華人生活與華裔子弟教育狀況。此問 卷分兩部分進行:「華裔家庭問卷」及「華裔學生個別問卷」。華裔家庭問卷以「僑 居生活」及「子女教育」兩大重點為訪談主題。華裔學生個別問卷則以「海外僑 居生活」、「華語文學習」、「數學學習」及「其他語言學習」為訪談主題。經寄出 十二份家庭問卷調查表,實際回函有效數為八份。三十六份學生個別問卷調查 表,實際回函有效數為三十二份。這類資料構成本論文重要研究依據。

本論文之研究過程分為以下七個步驟進行:

1. 擬定研究名稱及範圍 2. 確定研究目的

3. 提出研究問題 4. 蒐集相關文獻資料

5. 訪談移民家庭及華裔學生 6. 解釋分析與比較資料

7. 撰寫研究心得

第四節 文獻探討

本研究資料來源為:(一)中華民國駐巴拉圭共和國大使館文化參事處、中華 民國赴巴拉圭經貿投資訪問團報告書、經濟部投資業務處巴拉圭投資環境簡介、

僑委會、教育部等政府相關單位資料。(二)巴拉圭中正學校、巴拉圭中山僑校、

南美洲華語文推廣及教學中心、巴拉圭《傳薪日報》等巴國僑校、僑教及媒體相 關資料。(三)各圖書館與巴拉圭僑民生活相關圖書及論文。

與拉丁美洲相關書籍著述,如《拉丁美洲史稿上、下卷》有拉美華人移民史 專章;《簡明拉丁美洲百科全書》有巴拉圭政治、經濟、教育各方面基本資料,

對於拉丁美洲華僑之移民、經商及日常生活概況有初步之了解,並藉由其中探討 巴拉圭華僑近年移民與生活現況。

另外如:七毛所著《移民的另一面》、《前進中南美》;符兆祥著《咕咕哩哩:

我在巴拉圭》、《老中的故事.南美篇》,及旅巴二十餘年之華文作家朱夜5相關著 作,《拉丁美洲散記》、《朱夜小說選》、《朱夜自選集》等書,都是旅居南美、巴 拉圭多年的僑賢所作。雖然所著大多描寫生活瑣事,但是可以從早年移民過程看 出當時僑居生活與現今生活狀況兩者明顯的對比。這類南美文學作品中,作家朱 夜作品豐富,對1995 年前僑民生活研究可為參考。

雖然《拉丁美洲史稿上、下卷》書中闡述早期至1956 年止,從拉丁美洲遠 古為印地安人居住,至被西班牙、葡萄牙及美法西荷等國奴役與征服情形,論述 極為詳盡。不過在該書第二十八章對巴拉圭的描述,僅只限於歷史與政治層面,

對人民經濟、文化、教育與生活描述付諸闕如殊為可惜。

       

5 本名朱蔚君,1933〜1995。其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兼及散文。因生於戰亂,具有多層面生 活經驗,作品文字精鍊,風格特異。早期小說突顯人道主義色彩,反戰思想濃厚,有北方鄉土 氣息;後期則致力於長篇小說創作,《籲神錄》是其費盡六年心血的文學鉅作,以「文化大革命」

描述一場真實浩劫的背景與真相,兼具文學性及歷史性。此外,朱夜著有電影劇十餘部,電視 劇本七百餘集。曾獲青年文藝獎、全國十大優秀青年,中篇小說《雪地》獲中華文藝獎金委員 會獎助出版,1992 年被英國劍橋傳記中心「國際名人辭典」選為世界名人,1993 年美國傳記協 會「世界名人錄」選錄為傑出文學家。資料來源:國立台灣文學館,台灣作家作品目錄系統。

由於1995〜2007年旅居巴拉圭期間,曾任職當地華文報紙傳薪日報,於該時 期巴拉圭經濟社會現況有親身體驗與近距離觀察經驗,或可彌補本文資料不足。

譬如巴政府外債加劇,本金滾利以致政府負債累累入不敷出,軍人、教師等公務 人員薪水經常拖欠累月,水電石油等民生必需品常因人謀不臧而漲價,拖累民生 經濟。巴拉圭本無大型工業基礎,且與巴西分享世界第一水力發電廠,電價卻居 高不下。汽油完全仰賴進口,鄰近產油國委內瑞拉常因政治因素及企業暴利,汽 油瓦斯價格予取予求,操控所有產量價格,導致巴國汽油價格甚至高於台灣國內 價格。目前巴拉圭雖與台灣邦交仍存,但中國大陸大型經濟體的誘惑,促使在野 黨蠢蠢欲動,欲與中國大陸建交,此為經濟影響政治之現況。

有關巴拉圭經濟方面研究論文,如:裴兆璞(1998)文6中,可以了解巴拉圭 在南錐共同市場四個創始會員國中雖屈居弱勢,但在南錐共同市場的整合過程中 與各會員國間之互動關係,及其定位、「區域角色」的扮演、以至於如何達成高 層次的區域調和,循序漸進地朝向經濟整合程序邁進,著實對巴拉圭與其他會員 國的政治與經濟產生莫大之衝擊。1999 年輔仁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碩士黃文聰,

在其〈巴拉圭是我國廠商前進南方共同市場之跳板〉論文中,可以了解消費人口 達二億以上之南方共同市場,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經濟組織體,一旦在巴拉圭投資 或建立生產基地,將可能利用南方共同市場與其他南美國家、和歐盟及北美自由 貿易區之關係使得巴拉圭經濟有突破性的進展。

此外,從楊秀椀(2006)7論述中可了解巴拉圭將近百分之九十人民會講瓜拉 尼語,約有半數居民常同時使用兩種語言。自1992 年憲法制定西班牙語及瓜拉 尼語同時為巴拉圭官方語言起,可知西班牙語主要用於政府部門及商業界,而西 班牙語及瓜拉尼語均作為教學用語言。巴拉圭文化的主要特色在於它融合了瓜拉 尼和西班牙兩方面的傳統。在民俗、藝術和文學領域都反應出這種雙重的淵源。

但是目前巴拉圭除了開發傳統農牧業資源外,已漸漸融入各國經濟體甚至引入輕 工業,如1998 年來陸續培植的國內機車工業,企圖進入中南美各國市場,使得 西語與其他國際語言的學習已漸漸滲入瓜拉尼語的使用空間,使瓜拉尼語使用族 群退居西北方或廈古(Chaco)地區農牧業原發地範疇。城鄉之間經濟、文化明顯        

6 裴兆璞:〈巴拉圭在南錐共同市場角色之研究〉,台北市:政治大學外交所,1998 年。

7 楊秀椀:〈瓜拉尼語言和風俗習慣對巴拉圭日常生活之影響〉,台中市:靜宜大學西班牙語文 學系,2006 年。

的差距,也導致了傳統民族語言的差距。這是日漸明顯的趨勢,以該文研究的時 間範圍,未能探討未來顯見的衝擊。

陳妍秀(1995)對於兩國政治、外交、經濟之各大層面與兩國之間的關係,研 究頗為深入透徹。其中揭櫫之:「雙方之所以能維繫如此穩固的邦交,乃是因為

巴國的史托斯納爾總統(自1954 年至 1989 年間執政)和我國的蔣中正總統(自       1950 年至 1972 年間執政)皆屬民主時代的獨裁者角色。英雄相惜的友誼使得兩

國邦交一向穩固,史托斯納爾總統曾訪問台灣,對我國留下深刻的印象,返國後 仍十分重視與我國的邦交8。」。此處說法應是該文作者以個人主觀的角度,對兩 國歷史背景做此闡述。兩國元首是否皆為民主時代的獨裁者,功過裁定留給歷史 或世人作為批判,以個人而言亦不願作任何評論。或許軍人治國手段強烈不同於 一般文人當政,給人一種強硬激烈印象使然,但以皆為獨裁者角色論及惺惺相惜 的友誼並擴及兩國邦交,似乎有點牽強。

陳鈺淳(2006)在他的論文9中,曾經提及:「除了阿根廷外,在拉丁美洲國家 當中,台灣與巴拉圭也曾有正式的邦交關係。因此巴拉圭曾是台灣僑民移居拉丁 美洲的主要地點之一(僑委會,2001)。」其實中華民國與巴拉圭於 1957 年 7 月 8 日建交至今(2013)已達 56 年,可說是我國眾多邦交國中,除了巴拿馬共和國(1909 年與清廷建交)、薩爾瓦多共和國(1933 年建交)、多明尼加共和國(1940 年建交)、

宏都拉斯共和國(1941 年建交)、教廷(1942 年建交)、海地(1956 年建交)外,邦 誼長久又穩固的國家之一。

此外,巴拉圭與中華民國並非「曾經有過正式的邦交關係」,而是一直以來 未曾斷交過。以外交層面來說,自建交以來,最初由駐巴西大使兼駐巴拉圭,至 1962 年起改為專使。歷任大使為:李迪俊(1957~1963)、楊雲竹(1963~1967)、

王森(1967~1970)、胡世勳(1970~1974)、胡炘(1974~1978)、王孟顯(1979~

1983)、王昇(1983~1990)、郭宗清(1990~1993)、劉廷祖(1993~2001)10、顏秉璠

       

8 陳妍秀:〈中巴關係之形成背景〉,《中華民國與巴拉圭關係之研究(1957-1993)》,新北市:

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1995 年,頁 51。

9 陳鈺淳:《臺灣 1.5 代年輕回流移民之適應與認同》,台北市: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 所,2006 年,頁 18。

10 陳妍秀:〈中巴關係之形成背景〉,《中華民國與巴拉圭關係之研究(1957-1993)》,1995 年,

51。        

(2001~2004)、胡正堯(2005~2009)、黃聯昇(2009~2011)、劉德立(2011~迄今),

總計中巴兩國 56 年邦交已經歷了 13 位大使。

綜觀以上各項文獻,亦可瞭解有關巴拉圭華僑教育方面之研究,實付諸闕如 殊為可惜。此外,透過華文報紙記者身分,多次採訪各地僑校動態、中巴文教交

綜觀以上各項文獻,亦可瞭解有關巴拉圭華僑教育方面之研究,實付諸闕如 殊為可惜。此外,透過華文報紙記者身分,多次採訪各地僑校動態、中巴文教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