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進行的方法及程序如下:

一、實驗參加者之認知調查與簽署「實驗參加者須知及監護人同意書」

本研究以「桌球認知技能調查表」(附錄三)來篩選本研究的實驗參加者,

由技能調查表的資料中選取符合本研究的實驗參加者,並請簽署「實驗參加者須 知及監護人同意書」(附錄四)。

二、實驗說明

進行實驗前,研究者將告知實驗參加者整個實驗的操作流程,包括:試作次 數及休息的間隔、提供口語及影像回饋的型態及桌球正手發下旋球的得分目標等 有基本了解,在詳細說明後,若實驗參加者仍有不明瞭之處皆可提問,由研究者 詳細回答。實驗流程如圖3。

三、實驗流程

本研究的實驗參加者於練習獲得期前均需觀看「桌球教學影片-正手發下旋 球」,由影片中的動作演示者講授動作要領。每一位實驗參加者皆實施3天的動作 技能練習,每次練習試作次數為100次,第3天練習結束後10分鐘即進行桌球正手 發下旋球技能表現的測驗。相隔3天後,兩組再進行延遲保留與遷移測驗。實驗 過程如下:

(一)同質性檢驗 (homogeneousness test)

在獲得期之前,各組實驗參加者均先進行10次未提供KP的正手發下旋球測 驗,並將個人所得的落點得分值加以記錄,作為兩組起始能力是否為一致之依據。

(二)獲得期 (acquisition phase)

同質性考驗結束後休息3分鐘,研究者使用桌球正手發下旋球的教學影片,

對實驗參加者進行10分鐘影片教學與說明,即進行100次獲得期試作。除了非自 我控制對照組外,自我控制口語加影像回饋組每次試作後,皆會讓實驗參加者自 己決定是否該要求這次試作的回饋(影像與口語指導)。

(三)立即保留與遷移測驗 (immediate retention and transfer tests)

獲得期結束後10分鐘則進行立即保留與遷移測驗,測驗順序為先進行保留測 驗,測驗結束後5分鐘則進行遷移測驗。測驗過程中皆不提供KP。保留測驗與獲 得期的實驗工作相同;遷移測驗則將得分標靶換置於對面球桌的右邊角落,實驗 參加者站的位置換至球檯中線後方右側位置發球。為了避免初作表現降低效應 (warm-up decrement) (Schmidt & Lee, 2005) 只分析第4次到第23次的擊球(共計20 次)成績。測驗完畢後,隨即告知實驗參加者3天後的實驗時間,並要求實驗參 加者在這一段時間內,勿作任何練習。

(四)延遲保留與遷移測驗 (delayed retention and transfer tests)

立即保留與遷移測驗結束後第3天則進行延遲保留與遷移測驗,測驗的步驟 與程序與立即保留與遷移測驗過程一樣。

圖3 實驗流程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