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一節 研究方法

關於價值的調查可以透過觀察法、訪談法、投射法、傳記法、及問卷或量表 法(簡茂發、何榮桂、張景媛,民 87)等多種方法來蒐集資料。本研究採用訪談 法,由研究者提出問題引導,以蒐集受訪者的語言資料(黃瑞琴,民 91)。訪談 的目的係在發現存在於他人心中的觀點,因為我們無法直接觀察到其內心世界的 感受與想法,惟有從他人的描述之中,才能獲取真正的概念想法,而訪談則允許 我們進入他人的觀點(Patton, 1990/1995)。受訪者不必填寫答案,只需要與訪問 者面對面,並按照自己的方式用口頭描述來回答問題,就可以提供研究者所需的 資料。運用訪問法具有以下的優點:容易取得較完整的資料、較易深入瞭解問題 的核心、可以揭示明確的目標、可評鑑答案的真實性、可適用於特殊的對象、可 以控制環境、可以掌握問題的次序(王文科,民 90)。相較於問卷調查法,訪談 法還具有以下優點:具有彈性、拒訪率較低、可觀察非語文行為、易得到自發性 回答、能確定受訪者親自回答、可以探討較複雜問題(吳明清,民 80)。訪談法 雖然具有以上優點,但是也有以下的缺失:費用大、時間長、易有訪問偏差、受 訪者缺乏考察資料的機會、會帶給受訪者不便、缺乏隱密性、標準化程度較低、

訪問範圍受限而成為應用上的限制(吳明清,民 80)。訪談法由於費用大、時間 長,故難以進行大規模的取樣,本研究即因研究者時間及經費有限,僅以小樣本 之個人訪談方式蒐集研究所需的資料。

由於質性訪談資料之分析無法避免研究者個人對訪談內容的主觀詮釋,有影 響分析結果的客觀性的可能,研究者在訪談資料的分析上應盡力保持立場的中 立,並由有代表性的第三者對訪談記錄進行分析校正,以盡力維持本研究的信度 與效度。

第二節 研究對象的選取

任何研究均要有明確的對象,始能據以收集資料,所以確定研究對象乃是研 究設計的首要工作(吳明清,民 80),而選擇研究對象應該進行四個程序:一、

界定研究的母群體。二、選取研究樣本。三、決定樣本大小。四、避免取樣誤差。

進行這些程序時,除了考慮研究的預期效果外,還要考量研究的可行性,任何不 可行的決定都無法付諸行動。因此在選擇研究對象時,研究者必須考量自身時間 與經濟上的因素,在四個程序上盡量達到研究的需求。

本研究樣本的選取以台中縣、市國小教師抽樣,各約訪五所總共十所國民小 學,每所學校訪談級任教師及科任教師各一名,共計訪談二十名教師。取樣儘可 能包含臺中市市區、郊區、台中縣城鎮、鄉村之國小教師,取樣規劃如下表 3-1-1;

實際約訪學校資料詳如表 3-1-2:

表 3-1-1 約訪國小教師規劃表

教師別 台中市 台中縣

自然科任教師 5 5

級任教師 5 5

表 3-1-2 約訪學校一覽表

約訪學校 所在行政區域 學校規模 約訪日期 約訪教師 國小一 台中市西屯區 36 班 2005.03.11 T01、T02 國小二 台中市北屯區 31 班 2005.03.15 T03、T04 國小三 台中縣太平市 64 班 2005.03.17 T05、T06 國小四 台中縣潭子鄉 60 班 2005.03.18 T07、T08 國小五 台中市西區 68 班 2005.03.24 T09、T10 國小六 台中縣龍井鄉 33 班 2005.03.25 T11、T12 國小七 台中縣豐原市 39 班 2005.03.28 T13、T14 國小八 台中縣后里鄉 54 班 2005.03.31 T15、T16 國小九 台中市西屯區 66 班 2005.04.04 T17、T18 國小十 台中市北區 53 班 2005.04.07 T19、T2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蒐集資料的方式為訪談法,為使每次訪談有固定的項目,研究者自行 設計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記錄表(如附錄一),記錄表內容包括受訪者的基本背 景資料與依序呈現固定的訪談問題大綱,受訪者可以開放的形式答覆。訪談過程 中除了以數位錄音棒錄音外,並以紙筆輔助紀錄,有助蒐集到有效及完整的資 料,同時可以維持較好的訪談情境,以下為訪談問題大綱:

一、你認為哪些人是科學家?

二、你最熟悉的有哪些科學家?

三、你認為最重要的科學家是誰(限一人)?理由為何?

四、你認為也很重要的科學家是誰(不限人數)?理由為何?

五、教學中曾介紹過哪些科學家?在哪一科或領域教過?

六、如果選擇一名科學家向國小學童作介紹,你會選誰?為什麼?

第四節  研究步驟

本研究進行步驟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一、界定研究問題:

先選擇研究題目,然後閱覽相關文獻,在確定研究目的之後提出研究問題。

二、決定研究設計選擇:

決定研究對象、研究方法,設法控制研究誤差。

三、蒐集實徵資料:

在建立訪談大綱之後安排訪談進行錄音及隨筆記錄。

四、整理分析資料:

將錄音轉譯成逐字稿後分析資料,界定分析項目並由同儕交叉檢核資料加以 校正,配合紙筆記錄歸納出結論,過程中與指導教授討論後逐步撰寫研究論文。

第五節 研究資料的蒐集

一、事先建立訪談問題大綱

依據研究者所閱讀之文獻及初探研究所取得之資料,建立訪談問題大綱,確 定訪談問題必須要能解答本研究之研究問題。

二、訪談步驟

本研究之訪談採一對一進行,地點盡量選擇校園較不受干擾的地方,以使受 訪者能自由自在的、坦誠地抒發己見(王文科,民 90)。本研究採用半結構式訪 談法,研究者依據固定的訪談問題大綱依序向每位受訪者做相同的提問,提問的 字句在不改變提問原意的前提之下,得視受訪者狀況而做彈性的調整,以利研究 者取得更正確而豐富的訪談資料。

第六節 研究資料之處理與分析

一、資料處理

配合訪談進行中的紙筆記錄註明訪談的對象、時間、地點,將訪談錄音內容 轉錄成逐字稿。

二、資料分析

採用「分析歸納法」建立晤談分析表。對每筆逐字記錄稿以研究問題進行概 括分類,然後對相同問題的回答進行分析,歸納出性質相同的各類價值,最後提 出這些價值所涉及的層面、探討教師內在對科學家的另有想法、綜合分析所呈現 的結果,分析後盡可能將受訪教師們所呈現的觀點架構成一個分析表,以回應本 研究之研究問題。

第七節 研究者的角色

Yin(1994)對於從事質的研究者所應具備之基本技能,提出以下的看法:

一、善於提出好的問題,並能詮釋受訪者回答的內容。二、當一個客觀沒有偏見 的「傾聽者」,且不能被自我意識所束縛。三、必須具有自我調適與隨機應變的 能力,將危機視為轉機而非威脅。四、要能依研究的主題站穩自己的立場,隨時 掌握顯而易見的證據和資訊。五、不能有先入為主的想法,應該對矛盾的證據持 敏覺的反應。總之研究者應盡量維持一個客觀、有效的訪談者角色。

以下為針對研究者知識背景以及研究者角色的自我期許進行說明:

一、研究者的知識背景:

研究者大學就讀材料科學系,物理與化學基礎知識豐富,高中時對生物學很 有興趣,地球科學的課程也曾在高中修習過,因此具有全部自然科學的基本學 識。在國小任教前就讀台中師範學院進修推廣部國小師資四十學分班,對於教育 哲學、理論與實務都有修習與涉獵,在實際從事國小教職八年中曾擔任級任五年 與自然科任三年,目前就讀國立台中師範學院進修推廣部自然科學教育碩士學位 班,除了修習「教育研究法」、「獨立研究」等研究方法外,對於「科學史與科學 哲學」方面也因課程需要及個人興趣而有修讀。由於準備進行本研究的關係,研 究者自行對價值學相關理論進行修讀,因此對於國小教師、自然科學、科學家、

價值、價值觀、評價等概念都能有相當程度的掌握,對於訪談法的進行方式也能 清楚了解。

二、研究者的角色: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來設計研究的流程與訪談大 綱,並依研究者的知識背景為基礎進行深入訪談,資料蒐集完成之後,則開始資 料的整理、分析與歸納的工作。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除了擔任訪談者之外,同 時也負責現場錄音與訪談隨筆記錄。由於訪談過程與資料分析時,不可避免會受

到個人經驗、知識背景、認知差異以及訪談技術所影響,故研究者應隨時隨地充 實自我知能,並做好自我省察的工作。在進行訪談與資料分析時須維持理性客觀 的立場;面對不同的對象與回答時應以適當的語詞提出問題,避免涉入訪問者的 主觀見解,而以澄清對方的想法為主要態度。研究者曾在生命線擔任五年的線上 義工,對於在訪談中如何保持理性、客觀的態度,以及維持良好的對話情境,具 有相當的訓練與經驗。

對受訪者而言,研究者營造的良好互動能增進對彼此的信任,所以應事先告 知受訪者訪談目的、訪談並非教師評鑑的一部分、受訪者姓名與訪談內容不會對 外公佈等等,使其放鬆心情、更能順暢表達自己看法,有助於獲致豐富而真實的 資料。

第八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參考 Peräkylä(1997)及黃瑞琴(民 91)對質的研究之建議,研究者採取以 下的作法來提高本研究之信度與效度:

一、 研究設計與研究架構

(一)釐清研究對象選取的方式與原因。

(二)訪談大綱經由與指導教授反覆討論,以確立問題能達到研究之目的。

(三)詳列研究進行與訪談的實施步驟,包括徵得受訪者同意、建立和睦的 氣氛、選擇良好的訪談情境…等。

(四)在研究方法中詳細說明資料蒐集和資料整理分析的過程與方法。

(四)在研究方法中詳細說明資料蒐集和資料整理分析的過程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