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路徑 3: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青少年,其網路成癮債向之差異情形。

依照全國之比例採取分層叢集抽樣,各區受詴對象學校如下說明:北區包含

表 3-2-2 九十七學年度分區母群全國國中學生人數及取樣之學生人數(續)

社經地位計算方式係採用林生傳(2000)修改自Hollingshead 所設計的「兩 因素社會地位指數」之區分法。此方法是將雙親職業類別和教育程度取較高的任 一方,即為職業等級指數與教育程度指數,並把「職業等級指數」乘以7、「教 育程度指數」乘以4,加權後將兩者相加總即可得到「社經地位指數總分」。本 研究將所得分數範疇在11-18之間歸屬為高社經地位;分數範疇在19-29為中高社 經地位;分數範疇在30-40則為中社經地位;分數範疇在41-51則為中低社經地位。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以問卷調查法來蒐集資料,透過全國國中學生樣本,了解目前青 少年之依附、自我概念與網路成癮債向的相關情形。本研究所使用之研究工具為

「個人基本資料」、Wang 和 Neville(2006)所編修「青少年依附量表(RSQ-C)」、

連廷嘉(2004b)所編「自我概念量表」及陳淑惠(2003)所編修之「網路成癮量表 (CIAS)」,共分四個部分,茲說明如下:

一般公務員;(四)助理專業人員、中級行政人員;(五)高級專業人員、高級 行政人員;(六) 其他。

九、 每週帄均上網時數: 分為:(一)0-10 小時;(二)11-20 小時;(三)

21-30 小時;(四)31-40 小時;(五)41 小時以上 三、 青少年依附量表

在青少年依附上的評定,採用 Wang 和 Neville(2006 )所編修的「青少年依 附量表(RSQ-C)」作為測量工具,其為 Likert 五點量表,取得依附關係中依附逃 避與依附焦慮兩個尺度,題項 1 到 6 題為依附逃避分量表,題項 7 到 10 題則為 依附焦慮分量表,分別測出在父親、母親和好朋友三個群體上的分數,總計共 30 題。量表計分方式,採 1 至 4 題反向計分,意即得分越高,表示受詴者不安 全依附程度越高;反之其不安全依附程度越低。各分量表信度係數分別在.81 到.90 之間,總量表 KR-21 係數為.85。

四、 自我概念量表

以連廷嘉(2004b)所編製的「自我概念量表」作為測量工具,其為 Likert 五 點量表,將自我概念分為正、負向特質兩種,總計共 10 題,採正向特質正向計 分,負向特質反向計分,意即得分越高,表示受詴者自我概念越正向;反之其較 自貶。量表內部一致性為.8965,間隔兩週後重測信度為.876。

五、 中文網路成癮量表

有關青少年網路成癮債向的測量工具,採用陳淑惠、翁麗禎、蘇逸人、吳和 懋和楊品鳳(2003)所編「網路成癮量表(CIAS)」,其為Likert 四點量表,又分為兩 個分量表,分別為「網路成癮核心症狀」與「網路成癮相關問題」,總計共26題,

得分越高,表示受詴者網路成癮債向越高。各因素量尺之內部一致性係數則介 於.78 與.90 之間,全量表之內部一致性係數為.94,兩週之重測信度為.83。

第四節 實施程序

本研究採取叢集抽樣方式取樣,範圍遍及全國各縣市,礙於研究者本身人力 及時間限制因素,無法親自赴各學校施測,因此委托專人施測或採用郵寄方式將 問卷寄發給各受詴學校。而在寄發之前先與各受詴學校輔導室聯繫,經取得同意 協助問卷調查工作之後,便以郵寄方式將問卷寄發到各受詴學校。為了提高問卷 回收率,每份郵件包含問卷、回郵信封、給予施測教師之禮卷。並央請該校之輔 導室負責人員於問卷收齊後寄回。

問卷於九十八年十二月中旬寄出,其中多數的學校都能於二週內寄回,對於未能 及時寄回者,則以電話聯繫,懇請該校負責人員能撥冗將問卷寄回,經過此一程 序,所進行施測之學校均能配合將問卷寄回。因此問卷於九十九年一月上旬時回 收完畢,共計發出問卷1246份,回收1194份,剔除作答不完整及無效問卷後,得

有效問卷為1010份,回收率為95.82%,可用率為84.58%。資料回收完畢後即以 SPSS 統計軟體輸入資料並進行統計分析,有關資料處理詳情如第五節所述。

第五節 資料處理

本研究在施測完畢並將問卷回收之後,先剔除無效問卷(作答不完整、未作 答者),將原始資料輸入電腦,以 SPSS for Windows 12.0 版統計軟體進行統計分 析,對各項研究假設進行考驗,統計方法如下:

一、以多變量變異數分析來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青少年在不安全依附行為上的 差異。

二、以多變量變異數分析來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青少年在自我概念上的差異。

三、以多變量異數分析來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青少年在網路成癮債向上的差異。

四、以積差相關探討青少年不安全依附和自我概念之間的相關情形。

五、以積差相關探討青少年不安全依附和網路成癮債向之間的相關情形。

六、以積差相關探討青少年自我概念和網路成癮債向之間的相關情形。

七、以多元迴歸探討青少年不安全依附、自我概念對其網路成癮債向是否有預測 效力。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