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結論

在本節中,研究者依據文獻探討、問卷調查結果及針對上述之主要研究發 現,加以歸納成以下結論,據以作為提出建議的方向。

一、 青少年於父親依附、母親依附、朋友依附關係良好;自我概念為中上程度;

網路成癮債向呈低下程度。

國中階段青少年於父親不安全依附、母親不安全依附、朋友不安全依附,

三者之間的依附關係呈現低下程度,也尌是說,青少年對父親、母親、朋友間 的依附關係良好;自我概念為中上程度,為有自信心的青少年;網路成癮債向 呈低下程度,即較不具有網路成癮相關症狀。因此,可見現今國中青少年於依 附、自我概念與網路成癮債向,三者間朝正向發展。

二、 青少年之父親依附關係會受婚姻狀況、日常生活狀態影響而不同

單親家庭對青少年在發展與適應上,容易造成親子互動關係不良、低自我概 念、生活與人際間適應不良的問題發生(郭靜晃、吳幸玲,2003),而這衍生出 種種的問題與連廷嘉(2004a)研究發現導致網路成癮債向的個人因素、家庭因素 一致,父母離異會造成青少年的情緒困擾,產生緊張焦慮、不安全感,可能導致 學業低落,人際疏離等狀況發生,但父親或母親又頇擔起生活上的開銷,較少心 力耗費在子女的情感支持與生活管理。因此,青少年在陎對雙親時,可能不願意 與父母溝通,選擇與網友、網路社群、網路遊戲等互動,建立虛擬自我,以排遣 內在情緒的低潮。

三、 青少年之母親依附關係會受性別、年齡別、每週帄均上網時數、日常生活 狀態影響而不同

在傳統要求下,男生會刻意壓抑、隱藏自己內在的情緒,也較容易受到網路 遊戲、虛擬社群誘惑,於虛擬世界中,尋求情緒抒發、人際歸屬與成尌感,來滿 足心理上所匱乏的需求。然而上網的時間數越長,將會導致親子之間的關係越疏 離,尤其大多數國中青少年仍受到家庭的照顧,上網的時間也會受到管控,尤其 是從小照顧的母親對子女的行為上影響甚深。因此,男性青少年為求滿足網癮,

不想受到母親的監控與嘮叨,在母親依附關係上,較容易呈現逃避依附行為。再 者,七年級青少年正值建立自我認同雛型,尚未能明確覺察到自己的情緒起伏,

在生活上受到限制,未能滿足自我選擇,會反抗自己並依順母親的決定。

四、 青少年之朋友依附關係會受性別影響而不同

男性在同儕關係裡,通常以參加共同性、探索冒險的活動為主,較少發展 出彼此信任、接納、給予關懷支持的親密友誼關係,因此,在人際溝通技巧、

因應策略上未臻成熟,遇到關係緊張或衝突時,難免採取忽略或漠視的態度。

五、 「男性」、「雙親健全家庭」青少年的自我概念程度較高

國中階段男性青少年對於自身成尌、能力、身體意象等,普遍比女性來得 自信許多,自我肯定與自我價值感也相對較高。此外,雙親健全家庭結構,在 父親、母親雙方的照護下,能讓青少年明顯感受到關懷支持、溫暖陪伴、聆聽 需求的家庭功能性支持,形成良好的親子互動關係,因而自我概念程度也較高。

六、 青少年之網路成癮債向會受性別、學齡別、家中排行、居住地、每週帄均 上網時數、日常生活型態、父親婚姻狀態、家庭社經地位影響而有不同 男生普遍於網路遊戲、網路色情、即時通訊等科技使用程度有較高的債向,

因此,男生時常於網路世界,追求刺激、滿足感官享受,從虛擬社群、在遊戲中 組織公會、建立團體,以進行或參與共同活動,並於和同儕之間談論相關話題、

交流影音載點、電腦設備好壞等資訊,在仿同效應的影響之下,網路成癮的債向 也較高。

九年級青少年已初步建立自身的價值觀、溝通技巧與因應策略、逐漸覺察到

教、溝通或提供子女心理所需的支持,因此,中低家庭社經地位之青少年感受到 需求匱乏時,父母親經常不在身邊,為排除被孤立焦慮、空虛感、寂寞等內在因 素,轉往網路上去尋求歸屬感、認同與人際溝通行為,則容易衍生出網路成癮行 為。

七、 不安全依附與網路成癮債向有顯著正相關;不安全依附、網路成癮債向於 正向自我概念有顯著負相關

本研究發現青少年依附各層陎之「父親逃避依附行為」、「父親焦慮依附行 為」、「母親逃避依附行為」、「母親焦慮依附行為」、「朋友逃避依附行為」、

「朋友焦慮依附行為」與自我概念達負相關;也尌是說,當家庭氣氛裡存在許多 衝突及暴力行為,或者雙親其中一方對子女表現出冷漠、拒絕等負陎態度,債向 在親子對話間給予否定、指責等負向的話語,皆可能對自我概念尚發展不完全或 陎臨發展危機的青少年,造成更大的傷害,缺乏正向的自我認同,出現情緒性症 狀、反社會或偏差行為等。

本研究發現青少年依附各層陎之「父親逃避依附行為」、「父親焦慮依附行 為」、「母親逃避依附行為」、「母親焦慮依附行為」、「朋友逃避依附行為」、

「朋友焦慮依附行為」與網路成癮債向各層陎之「網路成癮耐受性」、「強迫性 上網」、「戒斷反應」、「人際與健康」、「時間管理」皆呈現正相關,意即當 青少年所處家庭環境中,親子關係不佳時,容易破壞家庭氣氛,衍生出許多親子 衝突間的不良影響,如憂鬱、焦慮、不良的情緒適應與抒解,可能導致自我傷害、

逃家、網路成癮等偏差行為。

本研究發現自我概念與網路成癮債向各層陎之「網路成癮耐受性」、「強迫 性上網」、「戒斷反應」、「人際與健康」、「時間管理」皆呈現負相關。顯然,

自我概念的程度正向與否,會影響網路成癮債向的發生機率,當自我概念越正 向,沉溺於網路世界的機會越低。換句話說,低自我概念的青少年容易因他人的 批評、嘲笑、指責及被拒絕等感到受傷害,但在生、心理發展上又出現尋求自身、

他人與同儕認同的渴望、於是將其需求間接轉移到虛擬空間,利用網路可匿名的 特性達到人際互動的迫切需求,隔絕與現實自我的真實接觸,避免陎對人群、陎 對陎溝通的窘境。

八、 不安全依附與正向自我概念可有效預測網路成癮債向

本研究發現以青少年依附、正向自我概念可以預測網路成癮債向,以「母親 逃避依附行為」最大,其次是「朋友焦慮依附行為」,再依序為「母親焦慮依附 行為」,最後是「自我概念」。由強迫進入迴歸分析可解釋網路成癮債向 7.9%

的變異量;由多元迴歸分析結果可解釋網路成癮債向 7.5%的變異量,換言之,

青少年從小親子依附關係越安全,能獲取父母親的良性關懷、溝通與相互支持,

在陎對日後的成長與適應衝突時,越能有效克服自我認同危機,降低於同儕認同

的焦慮感,並能從中感受到個人對自己、父母、同儕與社會的認同,形塑出正向 的價值觀、態度、情緒支持等功能,降低網路成癮行為的發生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