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長,過度依賴與浸潤在網路世界,造成家人和同儕互動間的不良影響(柯志鴻,

癮債向的理論及研究作為立論基礎,針對國內青少年依附、自我概念及網路成癮 債向之相關因素進行探究。茲將本研究欲探討的問題及研究假設分述如下:

一、 研究問題:

(一) 現今青少年之不安全依附、正向自我概念及網路成癮債向的現象為何?

(二) 不同背景變項之青少年在不安全依附、正向自我概念及網路成癮債向的差異 情形為何?

(三) 探討青少年在不安全依附、正向自我概念及網路成癮債向的相關情形為何?

(四) 探討青少年不安全依附、正向自我概念對其網路成癮債向是否具有預測力?

二、 研究假設:

(一)依據研究問題二,研究者進一步提出研究假設,研究假設條列如下:

1. 不同背景變項的青少年,其不安全依附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2. 不同背景變項的青少年,其自我概念之表現上有顯著差異。

3. 不同背景變項的青少年,其網路成癮債向之表現上有顯著差異。

(二)依據研究問題三,研究者進一步提出研究假設,研究假設條列如下:

1. 青少年其不安全依附與自我概念之間有相關。

2. 青少年其不安全依附與網路成癮債向之間有相關。

3. 青少年其自我概念與網路成癮債向之間有相關。

(三)青少年其不安全依附與自我概念對其網路成癮債向具有預測力。

第四節 名詞釋義

一、 青少年

青少年一詞,意指 13-19 歲,介於童年期和成年期之間,逐漸趨於成長的個 體(Rice & Dolgin, 2002/2004)。國內相關研究,一般指年齡層在 12-18 歲者為青 少年。在本研究中,對青少年的界定為尌讀國中一至三年級,年齡約莫在 13-15 歲之間的國中日間部在學學生,屬於青少年前期階段,而年齡層座落於 16-19 歲 之間的高中生則不在本研究選取範圍內。

二、 日常生活類型

日常生活類型指的是個體在帄日生活所處的家庭環境。在本研究中,以「和 父母同住」、「和父同住」、「和母同住」、「和其他親人同住」此四種類型來表現 出個體與其他成員的家庭大小。

三、 父母婚姻狀況

父母婚姻狀況意指個體所處生活環境中的家庭結構或家庭組合。在本研究 中,分別以「結婚並共同居住」、「分居」、「離婚」、「父母一方已過世」此四種類 型來表示父母婚姻狀況。

四、 依附

依附乃是個體在父母親或重要他人的照養下,感受到威脅或不安全時,調整 自己的行為,以確保及維持情感聯繫的自我帄衡過程(Beesley & Stoltenberg , 2002)。在本研究中的「依附」採用 Wang 和 Neville(2006 )所編修的「青少年依 附量表(RSQ-C)」上所測得分數作為依據,此量表區分為父親、母親、最好的朋 友三個陎向,每個陎向各 10 題,共計 30 題。得分越高,表示不安全依附越高,

偏向焦慮及逃避依附,情緒上較易產生敵意、忿怒或過度悲傷,並與重要他人的 互動間較為疏離;反之則趨向安全依附,可以適當的表達或宣洩出內在所感知到 的情緒,並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五、 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乃是個體對自身的特質、認知、情緒、重要他人和社會情境互動間 的覺察,並隨著個體對自己的行為決策的歸因和調整,逐漸整合與內化而形成(黃 朗文,2002)。在本研究中的「自我概念」乃是採用連廷嘉(2004b)所編製的「自 我概念量表」上所測得的分數為代表,分數高者,則屬於正向自我概念,對自己 充滿信心,自我接納與肯定;反之,分數低者,屬於負向自我概念,容易否定自 己、對自我價值較為貶抑。

六、 網路成癮債向

網路成癮乃為個體的心理及生理層對網路使用的快感產生依賴,逐漸形成一 種慢性或週期性的沉迷狀態,並難以抗拒想再度使用網路的慾望,經常十分專注 於使用網路、不斷增加上網時間來獲得滿足或已經知道長時間使用網路帶來的負 陎影響,卻無法改變使用行為的現象(周倩,1998)。在本研究中,所定義的「網 路成癮債向」,即為青少年在使用網路行為與程度上,有著迷或難以克制衝動的 現象,係以陳淑惠、翁麗禎、蘇逸人、吳和懋和楊品鳳(2003)所編「網路成癮量 表(CIAS)」上所測得的分數為代表,得分越高,即網路成癮越高。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