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材料

第四節 第四節 研究材料 研究材料 研究材料 研究材料

壹 壹 壹

壹、 、 、 、功能性數學課程 功能性數學課程 功能性數學課程 功能性數學課程

一、編製依據

根據 Gast 和 Schuster(1993)提出「功能性課程內容」:選擇適合學習 者的年齡,教導立即有用的技能。使用生態環境來編輯一份對學生目 前、將來環境重要的社區技能,故教導學生符合自己年齡的技能。

Holowach(1997)提出「個別化重要技能模式 ICSM」課程,強調身心障 礙學生參與目前和未來居家、職業、一般社區與休閒的自然環境中重要 且適合實齡的活動所具備的技能(李淑貞譯,1997)。

本研究依據上述「功能性課程內容」及「個別化重要技能模式」的 理念,參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數學學習領域」(教 育部,2000b)中與「數與量」有關之能力指標,以及「特殊教育學校

(班)國民教育階段智能障礙類課程綱要」(教育部,1999)實用數學 領域中「數與量」之課程綱要如附錄六編擬而成。

研究者參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及特殊教育學校

(班)國民教育階段智能障礙類課程綱要編擬功能性數學課程目標,對 應目標如下說明:利用生活中常見食物及數字作一對一對應;利用1至9 的數字教導學生能把情境中與問題相關的數、量、形析出,並以數學語 言表現;教導學生容量比較對應容量相關的對比概念,例如:裝得多、

裝得少、滿了及目測比較,詳細資料參閱附錄六、附錄八。

此外,研究者參考生態分析方法編選教材內容,依照國小中重度智 能障礙學生所處家庭、學校、社區、休閒活動以及未來職場等環境中,

可能會出現與數量對應、容量的比較與分類堆疊等相關活動,再考量與 日常生活與學生本身的興趣相結合,設計以生活為中心之功能性數學教 材,共計兩個單元,各單元教案如附錄七。

本研究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模擬學生經驗不同真實的數學事件,這 些事件是一般情境中時常會出現;教學內容特色在於提供抽象概念更具 體的範例,但需要注意如果學生沒有先備知識、技巧,可能會有問題,

需要協助學生將電腦呈現事件類化到真實生活。

二、編製過程

參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數學學習領域」(教育 部,2000b),選擇學生在生活中,較常使用的「數與量」有關之能力 指標,由研究者自編兩個教學單元,「我會作早餐」、「我會招待客人」

為功能性數學學習課程的主要內容如附錄八。「我會作早餐」教學單元 以幫助學生數數、唱數、一對一對應、量的比較(太多、太少)、分類 及堆疊等技能學習。「我會招待客人」教學單元則以幫助學生數數、唱 數、一對一對應、量的比較(太多、太少)、分類及堆疊等技能學習。

三、課程內容

本研究所自編之教學單元,「我會作早餐」以培養學生如何正確使 用烤麵包機製作麵包與同學分享,課程中著重學生等待及分配食物等能 力,以貼近日常生活常用之技能來教導學生,期望能更適應生活。

「我會招待客人」單元教學,以家中或教室常有客人來訪,讓學生 學習如何招待客人等技能,從數一數有幾位客人,搬幾張椅子等等,學 生需不斷反覆練習,經過觀察模仿學習,達到單元的教學目標。本研究 編擬的功能性數學教材組織內容如下:

(一)單元一「我會做早餐」活動名稱及數學訓練項目:

1.分配土司:唱數、對應

2.分配盤子、杯子:唱數、對應 3.倒牛奶:認識容量(多與少)

4.分類物品:分辨物品 5.堆疊物品:組合能力

(二)單元二「我會招待客人」活動名稱及數學訓練項目:

1.有幾位客人、分配椅子:唱數、數數、對應 2.分配盤子、杯子:唱數、對應

3.倒果汁:認識容量(多與少)

4.分配布丁、湯匙:唱數、對應 5.分類物品:分辨物品

6.堆疊物品:組合能力 四、教學步驟

在教學階段中,對九位受試者進行「功能性數學學習課程」之教學,

每節教學時間為40分鐘,教學程序大致遵循「教學→練習→複習→形成 性評量」等步驟進行,教學單元活動設計如附錄七所示。

由於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較缺乏主動學習的能力,本研究採用教師 引導教學、監控課程作業和提供學生練習機會之直接教學法,作為本教 學實驗研究之教學法,以減少學生摸索、等待的時間。

每節上課之前,由教師先在互動式電子白板上作示範,單元內容皆 是與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相關的數學情境,藉以引起學生學習數學之興 趣與動機。

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單元活動設計的方式進行小步驟教學,教師清 楚講述數字對應、數量等相關之概念,每教完一個步驟,即給予學生充 分的練習機會,透過互動式電子白板輔助,可讓手指僵硬或無力的學生 在電子白板螢幕上任意移動圖片並隨時點選答案,教師可以監控其學習 表現、給予回饋。

由於數量相關概念具有連續性的特性,學生要先具備物品分類與數 數、唱數的能力後,才能學會簡單數字一對一對應與量的多少比較的能 力,進而理解常用數量之觀念。因此每節教學內容除了認識與練習新教 材外,也包含部分複習舊教材之教學活動。

五、教學時間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