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主要目的係應用層級分析法建構「無痕山林」環境教育內涵之評估指標。「無 痕山林」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行動,其目的是讓人與環境和平共存,人類享有環境提供的 資源,也期待環境資源能一直存續綿延(吳佳瑩、林軍佐,2009)。「無痕山林」目前已 是全球推行山林環境保育計畫或方案中最普遍的方式之一,不僅兼顧環境生態與生物保 育,還包含人類最重視的遊憩體驗品質。它的七大準則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戒律,而是一 種人們可以遵循的行為規範,隨著不同地區的特性,因地制宜以滿足在地需求。以下針 對層級分析法的五大步驟說明如下:

一、 問題界定

本研究係透過文獻回顧與各領域專家討論,包括政府部門、學術界、環境教育團體 組織及保育解說志工人員等,收集目前實施「無痕山林」的實務與經驗來界定本研究的 問題及分析目的,並確定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建構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無痕山林」環境 教育內涵,以降低遊憩者對環境的衝擊。

二、 建立層級架構

本研究首先以美國「戶外倫理無痕山林中心」所發展的「無痕山林七大準則」(The Leave No Trace Seven Principles)以及為都市近郊所發展的「都市近郊七大準則」(7 Principles for the Frontcountry)為基礎,並參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提出的「無痕 山林七大準則」及「無痕都市七要事」,透過文獻資料收集與田野調查,發展出壽山國 家自然公園「無痕山林」環境教育內涵之 AHP 評估架構,並歸納出次目標層的內容,

以及每一個次目標層適切的評估指標。

其次,本研究於 103 年 11 月~104 年 3 月期間將上述所發展的評估架構以問卷方式 發放給七名專家,以便針對評估架構及指標的妥適性予以建議,專家名單及基本資料分 析如表 3-1、3-2 所示。問卷的發放主要以電子郵件及電話聯絡方式先行徵詢專家的意願,

為了確保專家們充分了解此次研究的內容與方向,由研究者事先說明研究目的與問卷內

類別 專家名單 背景資料

表 3-3 評估架構問卷之專家意見彙整表

最後,綜合專家的建議,本研究針對其中一個次目標以及兩個評估指標進行修正,

修正結果如表 3-4 所示,並且針對有疑義的評估指標說明如下。

首先,依據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區域內禁止事項之第五點的規定「禁止燃放鞭炮、煙 火、焚燒物品及野外炊煮食物等行為」,部份專家針對「在規範的區域內炊煮」此評估 指標有疑義,認為法規已明確規範不能在野外炊煮食物,所以不能列出此評估指標。經 實際訪談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相關行政主管人員,得知目前的做法是採就地合法、

搭配志工認養的管理方式,並且加強安全措施,以預防災害發生。由於壽山的奉茶文化 已有 20 年之久,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才剛接管此區域的管理權,不會輕易與民眾 發生正面衝突,針對既有的行為,採取不追溯既往的態度,所以目前的做法是在原有的 奉茶區,重新規劃與建置硬體設施,統一規範管理雅座、盤榕及七蔓站三個區域,讓志 工們燒茶水供遊憩者飲用,並且備有各項消防設施,以預防災害的發生,同時與奉茶隊 志工建立認養契約,一次以一年為期,針對奉茶隊志工會定期進行環境與安全教育宣導,

讓志工們負責週邊環境清潔與安全的維護。另外,根據研究顯示,間接式管理較不會影 響遊憩者的遊憩體驗(侯錦雄、郭彰仁,1998),大部份的遊憩者不希望喜歡的遊憩活 動被停止或限制,因此,有鑑於壽山國家自然公園不同於台灣其他的國家公園,應該因 地制宜重新思考其在地特殊性及文化傳統,以達到雙贏的效果。

表 3-4 評估架構問卷之修正結果

階層 修改內容

次目標層 將「考量其他的(山林)使用者」修改為「考量其他的遊憩使用者」

評估指標 將「以縱隊方式行進(活動),避免偏離步道」修改為「以縱隊方式行進 或活動,避免偏離步道」

評估指標 將「保持良好的山林環境(使用)禮儀」修改為「保持良好的山林環境使 用禮儀」

本研究所建立的 AHP 層級架構共有三層,其中,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無痕山林」

環境教育內涵為目標層(goal),為達此目標共建立七大次目標層,此為標的層(objectives),

針對七大次目標層分別建立 2~4 項不等的評估指標,此為準則層(evaluation criteria),

共計 21 項。綜合專家的意見建構出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無痕山林」環境教育內涵之架 構圖,如圖 3-1 所示。

圖 3-1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無痕山林」環境教育內涵之架構圖

三、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無痕山林」環境教育內涵之準則說明

表 3-6 「事前充分的規劃與準備」評估指標釋義說明

表 3-9 所示。

7. 在「考量其他的遊憩使用者」次目標層中,共有 2 項評估指標,分別為「尊重其他 遊憩者的體驗品質」與「保持良好的山林環境使用禮儀」,其釋義說明如表 3-12 所 示。

表 3-12 「考量其他的遊憩使用者」評估指標釋義說明

評估指標 釋義說明

尊重其他遊憩者的體驗品質 在公共場所中避免大聲交談,如需使用手機、收音機 等電子用品時,應儘可能降低音量。

保持良好的山林環境使用禮儀 友善的問候、禮讓先行都是良好的環境禮儀,並與其 他使用者或團體維持合作互助的關係。

四、 問卷設計與調查

本研究針對研究目的進行 AHP 專家評估問卷設計,結合政府部門、學術界、環境 教育團體組織及保育解說志工人員等各領域專家代表,共同來評定各次目標層與評估指 標之相對權重值。

(一) 問卷結構

評估問卷共有六個部份,分別為「受訪專家基本資料」、「基本理念」、「層級分析表 問卷填寫說明」、「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無痕山林』環境教育內涵之架構圖」、「問卷內容 評估」及「其他建議」,內容說明如下:

1. 受訪專家基本資料

受訪專家的個人資料,包含:姓名、服務單位類別、服務單位、職稱、在此領域的 年資及教育程度,以作為專家問卷各領域分類整理。

2. 基本理念

告知受訪者研究背景與動機,讓受訪者了解此研究的目的。

3. 層級分析表問卷填寫說明

告知受訪專家填寫問卷的方式,了解如何勾選相對重要性程度,示範填寫步驟,以 利受訪者可以清楚了解專家問卷的填答方式,而不會產生無效問卷。

4.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無痕山林」環境教育內涵之架構圖

提供本研究 AHP 的整體架構圖,讓受訪專家可以清楚了解本研究的脈絡。

5. 問卷內容評估

讓受訪專家針對本研究的次目標層及評估準則進行相對重要性程度的勾選,並且列 出各次目標層及評估準則之釋義說明,以方便受訪專家可以了解各次目標層及評估準則 的詳細說明。

6. 其他建議

讓受訪專家的其他意見可以表達出來,使本研究更臻完備。

(二) 參與的專家對象

本研究以專家問卷作為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無痕山林」環境教育內涵之評估方式。

填寫問卷的對象包括政府部門、學術界、環境教育團體組織及保育解說志工人員等。政 府部門專家主要是國家自然公園管理機構負責「無痕山林」教育推廣之主管或承辦人;

學術界專家為觀光休閒及環境保護領域的教授或學者;環境教育團體組織專家為「無痕 山林」教育推廣的種子教師、環境教育師及環境保護教育相關之協會幹部或工作人員;

保育解說志工為推廣環境保護教育有關單位之保育解說志工服務人員。

在專家問卷人數選取方面,Saaty(1980)教授提出 AHP 的評估人數不宜過多,以小 規模的方式進行評估最為恰當,避免專家過多而影響結果的一致性。鄧振源(2012)也 指出,專家人員不宜太多,以 5~15 人最為適宜。本研究從每一個領域中各選取 3~5 位的專家填寫問卷,總共有 24 位專家參與 AHP 專家的問卷調查。

(三) 問卷蒐集方法

本研究專家問卷的蒐集方法主要以電子郵件及電話聯絡,先行徵詢受訪專家的意願。

另外,為了確保受訪專家了解此次研究的內容與方向,會於信件及電話中詳細說明研究 目的與問卷內容,並依據受訪專家填寫問卷的習慣與偏好,以寄發電子郵件或郵寄問卷 方式給予受訪專家填寫。專家問卷發放時間於 104 年 3 月至 104 年 4 月,總共寄發了 24 份專家問卷,共回收 24 份,回收率為 100%。

(四) 專家問卷填答方式說明

本問卷使用層級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將層級內的各個指標進行兩兩成對的比較,

以評估指標之間的相對重要性。本研究評估尺度各分為九個等級,分別為 1、2、3、4、

5、6、7、8、9 的衡量值,每一題左右二邊各有一個指標,所給予的衡量值愈高,代表

五、 層級一致性的檢定

本研究將使用 Expert Choice 應用軟體來分析「無痕山林」環境教育內涵在次目標層 與評估指標的相對權重值,該應用軟體是由 AHP 方法的創始人 Saaty 所發展,是以 AHP 為基礎之客觀的決策支援工具,可幫助決策者對事件做層級分析,進而在特定觀點下做 出早好的決策,透過成對比較,減少複雜的決策過程,並且可綜合比較結果(翁振益、

周瑛琪,2006)。

本研究共回收 24 份專家問卷,其中 4 份為無效問卷,20 份為有效問卷。以 Expert Choice 應用軟體進行「無痕山林」環境教育內涵在次目標層與評估指標的相對權重值分 析,並透過一致性指標 C.I.值(Consistency Index)檢定層級結構的整合性是否符合標準,

其中只有 15 份專家問卷通過一致性檢定,有效回收率為 62.5%,詳細的專家問卷統計

其中只有 15 份專家問卷通過一致性檢定,有效回收率為 62.5%,詳細的專家問卷統計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