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步驟

一、建置能力指標 5n01~5n07 專家知識結構

依教育部(2003)所訂的九年一貫數學領域五年級數與量能力指標,參考相 關文獻資料,並根據知識結構編製原則,分析能力指標內所包含的學習概念,原 則上每一概念可用一題測驗題來決定學生概念之有無,並訂出各相關概念間在學 生學習上的上下位次序關係,建立知識結構草案。之後,邀請有編製電腦化適性 診斷測驗經驗的國小教師(附錄三),根據知識結構檢核表,建立五年級數與量能 力指標的專家知識結構圖。五年級數與量有19 個能力指標,本研究只採用前 7 個指標5n01~5n07,共分析出 27 個概念,其他能力指標由本研究團隊另兩位成員 負責分析研究,並與其他兩位成員共五位合力完成五年級所有能力指標之研究。

二、編製紙筆測驗及進行施測

建立專家知識結構後,依此結構編製紙筆測驗之試題。根據命題程序,每一 個節點編製兩題副本試題,並邀請上述國小教師,根據電腦化適性診斷測驗之命 題檢核表檢核試題,本研究有7 個指標,27 個概念,共計 54 題試題。能力指標 試題化後,將試題編製成試卷,以進行紙筆診斷測驗。本測驗結合五位共同以五 年級數學科能力指標的研究者,將數學領域五年級全部的能力指標試題,編製成 18 份試卷,每份試卷為 23 或 24 題,請九十三學年度六年級學生進行測驗,受試 者需在二個月內全部施測完。

三、建立電腦適性測驗及補救教學系統

將紙筆診斷測驗的結果利用順序理論(OT)找出每一個能力指標內相關概 念的上下位關係及利用多點記分試題順序結構理論透過Matlab 分析軟體,找出各 個能力指標間的上下位結構,完成學生知識結構以作為電腦適性化測驗系統之選 題策略依據。

依紙筆測驗資料分析結果,檢討與適度修改試題,並將試題輸入電腦適性測 驗之題庫中,再依專家知識結構與紙筆測驗結果,由研究者自編九年一貫數學領 域數與量能力指標的補救教學教材腳本與動畫,利用FLASH MX 2004 編製各概 念之電腦適性補救教學模組。結合學生知識結構、試題及補救教學模組,完成建 置五年級數學領域數與量能力指標的電腦化適性診斷測驗及補救教學系統。

四、施行電腦適性診斷測驗(前測)

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利用「電腦適性化測驗系統」(郭伯臣、何政翰,2004),

將紙筆診斷測驗轉換成線上診斷測驗之後,來探討是否可以用最短的時間測出學 生的能力,將進行下列實驗來檢驗,每個實驗將抽樣7 個班級,作為實驗對象,

詳細步驟說明如下:

實驗步驟:

(一)、系統使用說明(10 分鐘)

(二)、線上診斷測驗(30 分鐘)

為達到此一目的,步驟二的電腦測驗其試題呈現次序,首先會依照適性測驗 施測流程,進行施測,當每位學生作答完畢後,再將原紙筆測驗中未於前述適性 測驗中出現之試題進行施測,亦即所有學生將會作答原紙筆測驗中所有試題,如 此方可計算其適性診斷測驗結果之成功預測率,獲得電腦化、適性化後真正能節 省試題數。

五、施行補救教學及進行電腦適性診斷測驗(後測)

為達成研究目的,以電腦適性補救教學模組進行實驗補救教學的實驗,根據 學生前測電腦分析的錯誤概念進行補救教學,補救教學完再一次進行電腦化適性 測驗,以證明補救教學是有效的。詳細步驟說明如下:

實驗步驟:

(一)、電腦補救教學(20 分鐘)

(二)、電腦適性化測驗(30 分鐘)

本實驗主要目的在於利用前後測的結果,來檢驗「線上適性補救教學」是否 具有成效。如結果是正向的,則未來本系統使用者將可以減少評量時間,改善學 習成效。

六、分析能力指標的學習成效

為達成目的,利用電腦適性化測驗系統結果,分析學生在各能力指標之通過率,

以評估國小五年級學童在數與量能力指標方面的學習成效。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