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三節    補救教學之成效

一、補救教學模組

根據專家知識結構,並參考九年一貫數學領域能力指標分年細目(教育部,

2003)說明,編製補救教學內容腳本(如附錄二),並用Macromedia Flash MX 2004 製作電腦適性診斷測驗之電腦補救模組教學,一個概念製作一個動畫補救教學。

以下摘錄能力指標5n06-1 的動畫補救教學畫面:

圖4-16 能力指標 5n06-1 畫面一

圖4-17 能力指標 5n06-1 畫面二

圖4-18 能力指標 5n06-1 畫面三

圖4-19 能力指標 5n06-1 畫面四

圖4-20 能力指標 5n06-1 畫面五

圖4-21 能力指標 5n06-1 畫面六 二、電腦化補救教學結果

本實驗主要目的在於利用前、後測的結果,來檢驗「電腦化補救教學」是否 具有成效。如結果是正向的,則未來本系統將可以減少評量時間,改善學習成效。

本實驗共有7 個班級進行線上施測,有效樣本為 160 位學生,本研究採相依樣本 t 檢定,顯著水準(α 值)設定為0.05,對立假設為後測平均成績不等於前測平均 成績,進行雙尾檢定,得到如下結果:

表4-6 補救教學適性前測、後測成對樣本檢定表 t 檢定:成對母體平均數差異檢定

測驗 平均數 變異數 觀察值個數 自由度 t 統計 p 值(雙尾)

前測 80.23 191.03 160 159 後測 85.63 188.36 160 159

7.88 4.12°10-13

就前、後測成績進行成對樣本檢定來比較前、後測成績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結果顯示前、後測成績有顯著性差異,前測的平均分數為80.2 分,後測的平均分 數為85.6 分,可以很明顯看出經過電腦化補救教學後,學生的平均分數有很大的 進步。

接下來再將施測學生前測成績前27%當作高分組,前測成績後 27%當作低 分組,其餘為中分組,來比較高分組學生、中分組學生和低分組學生在前、後測 是否有顯著性差異,資料如表4-7、表 4-8、表 4-9 所示:

表4-7 高分組前、後測成績成對樣本檢定表

表4-8 中分組前、後測成績成對樣本檢定表

表4-9 低分組前、後測成績成對樣本檢定表 t 檢定:成對母體平均數差異檢定

測驗 平均數 變異數 觀察值個數 自由度 t 統計 p 值(雙尾)

前測 95.50 7.33 38 37

後測 96.24 21.38 38 37

1.00 0.32

t 檢定:成對母體平均數差異檢定

測驗 平均數 變異數 觀察值個數 自由度 t 統計 p 值(雙尾)

前測 81.79 28.83 86 85

後測 87.66 63.52 86 85

7.20 1.78°10-10

t 檢定:成對母體平均數差異檢定

測驗 平均數 變異數 觀察值個數 自由度 t 統計 p 值(雙尾)

前測 60.39 126.02 36 35

後測 69.58 281.68 36 35

4.63 4.89°10-5

高分組學生前測平均95.5 分,後測平均 96.2 分,由表 4-7 可以知道高分組 學生在前、後測成績並未達到顯著差異,原因是高分組前後測都已接近滿分;由 表4-8 可以知道中分組學生在前、後測成績達到顯著差異,中分組學生前測平均 81.8 分,後測平均 87.7 分,可以看出經過電腦化補救教學後,中分組學生的平均 分數有很大的進步。由表 4-9 可以知道低分組學生在前、後測成績達到顯著差異。

低分組學生前測平均60.4 分,後測平均 69.6 分,可以看出經過電腦化補救教學 後,低分組學生的平均分數有很大的進步。

因此不論就全體受試學生、中分組學生或是低分組學生,都可以看出經過電 腦化補救教學之後,學生成績有明顯的進步,這說明了電腦化補救教學確有顯著 功效,由此可知本系統已達到能力指標補救教學之預期目標。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