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電腦補救教學的模式

目前國內常見的補救教學方式大部分為傳統整班的補救教學法、同儕教學 法、個別處方教學法(individually prescribed instruction)等,近年來由於電腦技術 突飛猛進,電腦輔助教學(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簡稱 CAI)也被用來作為提 供低成就學生之補救教學法之一。

CAI 是指運用電腦之交談式或互動式的功能來引介教材,以提供個別或個別 化之一種教學環境而言。國內學者饒達欽(1990)給 CAI 下了如此定義:藉由電腦 程式的規劃使得學習內容有序顯示,學習者並可隨機控制學習進度及內容的過 程,即稱之CAI。

一般而言,電腦輔助教學,大約有下列五種的表達型態(洪榮昭、劉明洲,

1996),每一種都有其特色,在編寫 CAI 的軟體時,可依實際需要,採單一種或 多種混合,讓此軟體更豐富。

一、自我學習或教導式

其作法為系統地將教學內容設計為可讀性的教材,直接或間接地搬進(設計程 式)電腦中,讓學生從中學習以達成教學目標。並且依照學生學習能力、程度的不 同,透過電腦的操作功能,對學生解釋不同知識的內涵,以增加學習的成效。其 基本元素乃對一觀念做說明,而後立即測驗其認知能力,藉此兩者有秩序的交 替,提供學習者進行學習。此外,為避免其抗拒學習的心態,在教材的編寫上亦 應有立即適當的反應。必須在學生學習時隨時提供線索,以引導或協助學習者解 決無法進行的步驟。

二、練習式

練習式通常使用在學生已接受過某單元課程,欲藉多次練習以熟悉該觀念或 技能的教學方式。亦即在電腦呈現一個問題,由學生提供答案,答對給予獎勵(正 增強),答錯則給予懲罰(負面增強),過程持續循環,直到精熟為止。就結構本身

言,練習法CAI 比較符合較低層次學習的需要,如信號及生字記憶的學習,就 是要透過反覆的刺激及練習,來加強學習效果的保留。練習式CAI 與教導式 CAI 的不同,在於前者著重於舊知識的增強,後者則重視新知識的傳授。

三、模擬式

此種CAI,乃在電腦呈現一個模擬真實社會的假想情境,由學生操弄該情境 中的某些變因,並觀察操弄的結果,以修正自己的行為,從而學習解決問題的能 力。其優點便是將抽象化的知識轉化成具體經驗的學習方式,更能獲致有效學 習。模擬式CAI 的功能是用來教導「操作性知識」,其與教導式 CAI 的不同,

乃在教導式CAI 乃強調「敘述性知識」,並著重觀念的獲得。

四、教學遊戲式

遊戲本身亦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模式,也最能引起學習者動機。遊戲式CAI 所 呈現的情境,通常跳脫真實世界,並且須與自己或他人競爭。然如果一昧尋求感 官的刺激,而忽略其教育目標,則不具教學意義了。

五、問題解決式

問題解決式CAI 是指學生利用已有的數據,在電腦求得所需的答案。在學 校課程的應用範圍,多為數學、理化等科目。學生於使用此CAI 時,通常必須 具撰寫電腦程式的邏輯概念,並對該問題的知識及變數已有深入的了解。

另外,隨著電腦科技的發展及程式語言使用之不同,CAI 也有不同的發展。

一、傳統電腦輔助教學

基於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強調反覆練習及回饋機制。將教材編序性的呈 現,讓使用者反覆練習,並對學習者的反應給予適當回饋。

二、智慧型電腦輔助教學

結合電腦科學、心理學、教育與訓練,在CAI 設計上涉及人性因素及自動 化作用,包含專家系統、自然語言的了解及機器人的因素。其目的乃應用人工智 慧的相關技術來發展高度個別化的教學軟體,讓CAI 具了解教學內容、教學對

象、何時教及如何教的智慧。

三、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

利用電腦將文字、圖片、動畫、聲音、影像等各種不同媒體整合成為教材內 容,來進行教學的工作。其目的乃在使學習者與教學系統間促成更佳的溝通。

四、網路化電腦輔助教學

將CAI 課程設計架設於網路上,利用網路多點連結方式及即時互動設計之 特性,建構出一個共同學習的社群,可以彌補上述CAI 中互動性不足之缺點,

因此乃為目前之趨勢。

由上可知,電腦可以給予學生立即性的正向回饋有助於加強學生的學習動 機,並且經由回饋可以提昇學生對於數學科的自我概念。所以,老師可以設計數 學遊戲或活動,並適時的提供低成就兒童自我概念上的輔導,以及利用多媒體的 電腦輔助教學設計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降低其對數學的恐懼感。

由此看來,目前國小補救教學因人力、時間、學生學習風格差異等因素,使 得補救教學的成效限制,正可以利用電腦輔助教學的優點來彌補目前學校補救教 學之不足。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