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八節 研究步驟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之架構是根據身心學之理論基礎,彙編一套身心動作教育課程,以改 善國小學童操作電腦時「不自覺聳肩」之情形,研究之架構圖,列於圖3-1。

圖3-1 研究架構圖 身心學理論

身心動作教育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

身心動作精熟練習 國小學童

改善操作電腦時

「不自覺聳肩」的情形

第二節 研究對象

第三節 研究時間和地點

一、時間

課程實施自九十六年十一月五日起至九十七年一月十一日止,為期十週。課 程實施利用導師任課時間,每週二、五上課,10週共二十次,配合國小一節課的 時間,實施每次四十分鐘的身心動作教育課程。

二、地點

在屏東縣Y國民小學長20公尺,寬12公尺的地下室。避開柱子後,在長12公尺、

寬10公尺的地板上,鋪上邊長1公尺的正方形泡棉軟墊,作為實施身心動作課程場 地。

第四節 研究工具

基於研究需要,為取得受試者於課程實施前、中、後及課程結束三週後,學 童使用電腦「不自覺聳肩」角度、學童對身心動作課程操作之感受,作為課程改 進及結果討論的資料來源,設計使用下列之研究工具:聳肩角度量角器、感受回 饋表、教學日誌、觀察員檢核表及錄影設備,以利收集相關之資料進行分析。

一、聳肩角度測量工具

本研究進行學童操作電腦聳肩角度之測量,先拍攝學童操作電腦照片,進行 聳肩角度之檢測。因學童肩峰與頸部基準點之角度,有些照片之差異小,未達一 度。但是一般市面量角器之最小單位值為一度,故無法測量至小數第一位,所以 製作可量至小數點第一位之量角器,如圖3-2。為降低量角器的誤差值,及因測量 員檢測習慣性,造成測量值產生過大的誤差,編制量角工具檢測圖,每五度繪一 個角,共繪制九個角,再將九個角變更圖號位置,共三張檢測圖,如附錄三,由 測量員進行角度檢測,記錄於量角器檢測紀錄表,如附錄四,再進行描述性統計 分析,結果列於表3-2。

同一角度,測量員使用同一量角器測量,三次測量結果也無法完全相同,所 以測量誤差值之發生為無可避免之事實,只能經由多次練習及檢測結果,訂出容 許之測量角度誤差範圍,避免人為因素影響實驗結果。由表3-2發現,測量員個人 測量角度最大差異值為0.3度,三位測量員測量角度平均值之誤差值最大值為0.2 度。準此,本研究測量員進行學童電腦操作尖峰至頸部基準點角度測量時,測量 員間量出角度之最大角度與最小角度相差0.3度時,定為容許誤差範圍。

由表3-2發現,前三次角度平均值與三次平均值誤差值縮小至0.2度,代表越 多次測量之平均值誤差值越小,也就是越接近準確值,故本研究學童電腦操作時

聳肩角度,採三位測量員測量後之平均值。測量員將測量的聳肩角度記錄於聳肩 紀錄表,若測量員間測量角度差異值超出容許誤差範圍0.3度,則須重測,直到三 人差異值在容許誤差範圍內,再進行統計分析,以減少測量角度產生過大誤差值,

以增進實驗之信效度。

圖3-2 測量聳肩角度量角器

表3-2 三位檢測員檢測資料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回饋表於每次課程學習後填寫,總計二十次。

四、 教學日誌

研究者於每次課程教學後,將課程的教學過程與教學心得加以記錄,藉以提 供研究者反思,作為安排課程與改進之參考依據,如附錄七。

五、 課程操作觀察員檢核表

觀察員針對課程原理原則、課程設計安排、引導語的使用、情境控制、學員 反應、師生互動、學員互動、教具使用、時間管理,審核是否符合身心動作教育 課程之所需,並適時提供教學者改進之意見,如附錄八。

六、 錄影、拍照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之錄影設備為SONY HDR-SR5,具備錄影及拍照功能、40G硬碟 儲存資料容量、600萬畫數可使拍攝照片更具清晰度,畫面規格16:9 之HID攝影 機。

第五節 課程規劃與實施

以身心學的基本概論為基礎,根據身心動作教育的理論及課程內容,彙編本 研究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整套課程動作擷取自台東大學劉美珠教授身心動作課程 的授課內容。彙編身心動作教育課程主要架構,參照第二章文獻資料,分析不自 覺聳肩的相關原因,再由第二章第二節身心動作教育的身體觀出發確立課程理 念、目標及教學策略。

一、分析不自覺聳肩的相關原因

參照第二章第二節文獻資料,研究者從身心動作教育的角度,分析國小學童 使用電腦時不自覺聳肩的不良姿勢的成因:(一)不了解身體結構;(二)身體 覺察能力不足;(三)身體肌肉過於用力而繃緊;(四)不良的身體姿勢。

二、課程彙編的理念

本研究依據第二章第二節身心學文獻資料,針對國小學童「不自覺聳肩」的 發生原因,編排一系列的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期望透過該課程的學習,以「身體 再教育」的理論觀點,達到下列幾項目的:(一)身體結構的認識;(二)身體 覺察的改善;(三)自我放鬆的學習;(四)身體使用的改變。

三、課程彙編的目的

本研究之課程內容以身心動作教育為理論基礎,身體解剖學為輔,設計一連 串概念認知與活動操作的學習課程,其主要目的有:(一) 認識身體的結構;(二)

提高身體的覺察能力,尤其是肩部的體察;(三)配合呼吸練習身體的放鬆;(四)

運用意念的配合,進而學習全身性的調整活動。以達到隨時修正身體不正確姿勢,

合理使用身體的目的。

四、課程之教學策略

本研究對於改善學童使用電腦「不自覺聳肩」提出的策略有四點:(一)認 識身體結構;(二)覺察能力的喚醒;(三)放鬆技巧的學習;(四)身體使用 的改變。茲分述之如下:

(一)認識身體結構

絕大部分的人並不了解與自己朝夕相處的身體,對於身體結構更存在著不正 確的觀念,因此錯誤使用身體,造成身體的傷害,將是無法避免。因此認識身體 結構,了解動作的正確性,才能合理的使用身體,避免不良姿勢的發生。所以認 識身體的結構,是本研究的第一個策略。

(二)覺察能力的喚醒

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隨時隨地察覺自己身體操作和身體姿勢的狀態,將是 正確使用身體的第一步。自我覺察能力的開發,可讓自己更清楚自己身體內在每 一部位細微的變化,更可以讓自己不再出現盲動和無意識的行為。因此,身心學 各學派技巧皆以自我身體覺察為學習的重要基礎,也就是身體的覺察能力越敏 銳,就越容易察覺到肢體每個動作的訊息,對於自我身體的瞭解與掌控將有莫大 的幫助。因此利用身心動作課程學習喚醒身體的覺察能力,為本研究所提出之第 二個策略。

(三)放鬆技巧的學習

呼吸是意識和潛意識的橋樑,調節呼吸即在調整身心,專注在呼吸上,可放 鬆身體與心靈,減輕焦慮與壓力,激發潛能與學習能力(林季福,2004)。期望 達到身體放鬆的目的,除了透過呼吸練習可間接達成,身心教育的各個學派,亦 發展出許多不同的技法,可依照人、事、時、地、物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放鬆技

法,針對個人身體的需求,實施不同的動作操作,隨時隨地亦適時適地,讓自己 的身心狀況,保持在最佳的放鬆狀態。身體一放鬆,不僅壓力能得到宣洩,疲勞 不易累積,且能增進身體內在的察覺能力,避免肌肉呈現緊張的情形,造成身體 結構不平衡。因此,本研究所要實施的第三個策略就是放鬆技巧的學習。

(四)身體使用的改變

每一個身體便是一個小宇宙,在看不到的身體內部,分分秒秒都在不停的變 動,其目的要讓整個身體不斷維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只是此一狀態並不一定符 合健康身體正確架構的平衡,而是大部分會出現病態的平衡,而此病態平衡若不 改善,未來將對身體的傷害埋下導火線。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正說明人體奧妙 之處,當身體一個部位失衡,其他部位就會跟著調整,以產生新的平衡,最後整 個身體將失去原有健康平衡架構。所以正確的使用身體,保持良好的身體姿勢,

避免過度或不當的身體使用,是延長身體使用效能,遠離疼痛或疾病的要素之一。

因此,研究者將不良姿勢的矯正列為本研究實施第四個策略。

五、課程架構

本研究之課程以改善學童使用電腦不自覺聳肩的不良姿勢而設計,依據身心 動作教育課程目的及教學策略,彙編身心動作課程。課程實施須達成認識身體的 結構、提高身體的覺察能力、身體的放鬆及正確的使用身體的目的,彙編課程架 構及教學活動,如圖3-3。

40

圖 3-3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架構圖 學童使用電腦不自覺聳肩原因

身體的不良姿勢

身體結構的認識

身體覺察的改善

自我放鬆的學習

身體使用的改變

側彎伸展、肩臂推撐 下背伸展、側身屈抱 近端運動、引領回眸 屈膝深蹲、倒掛尾閭 圓背伸展、鎖骨擺動 頭部繞環

丹田呼吸

身體歸零、身體彩繪 肌肉過於用力緊繃

認識肩膀地圖 彙編身心動作教育課程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的理念

不了解身體結構

身體覺察能力不足

六、課程內容分析

表3-3 課程內容分析表(續)

表3-4 身心動作課程實施進度表

表3-4 身心動作課程實施進度表(續)

八、動作實施要領

本研究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於改善不自覺聳肩所彙編之課程內涵,動作名稱 與實施步驟要領說明如下:

(一)丹田呼吸

動作要領:吸氣時利用腹腔膨脹變大,橫隔膜下降,胸腔體積變大,內部壓 力變小,外面空氣自然吸入體內。吐氣時腹腔內縮變小,橫隔膜上昇,胸腔體積 變小,內部壓力變大,將空氣自然呼出體外,如圖3-4;呼氣時要細而長,吐到沒 氣時,微微憋氣,肛門、陰道口微微緊繃;然後突然放鬆讓腹部自然擴大,讓空

動作要領:吸氣時利用腹腔膨脹變大,橫隔膜下降,胸腔體積變大,內部壓 力變小,外面空氣自然吸入體內。吐氣時腹腔內縮變小,橫隔膜上昇,胸腔體積 變小,內部壓力變大,將空氣自然呼出體外,如圖3-4;呼氣時要細而長,吐到沒 氣時,微微憋氣,肛門、陰道口微微緊繃;然後突然放鬆讓腹部自然擴大,讓空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