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重要性

依據 2009 年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報告指出,「菸癮」是全球性的 流行病,它造成了身體器官的傷害、疾病、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失去生 產力以及死亡等損失,吸菸更是致癌的主要原因,其中香菸含有至少 60 種已知致癌物,也證實所有癌症死亡中有 30%的的原因可歸咎於與 吸菸行為有關,其中吸菸與肺癌的關係已獲得研究證實,國內外最新 的醫學研究團隊也驗證香菸中的尼古丁成份會驅使乳癌細胞的增生 (Ho,2010;Linnoila,2010),其他如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胃癌、

膀胱癌也都與吸菸有直接且密切的關係。除了癌症之外,吸菸也與許 多慢性疾病有關,如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症 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朱翠燕、李素卿、林珊如與張宜華,2009),

在國外研究指出吸菸也與憂鬱症有密切的相關(Pratt,2010)。

菸害是當今一項重要的全球性議題且吸菸對人體所造成健康的危 害一直是個不爭的事實,但是目前吸菸人數仍然逐年增加。行政院衛 生署國民健康局 2008 年國中生吸菸行為調查研究發現:國中生吸菸盛 行率 2004 年 6.6%、2006 年 7.5%,2008 年 7.9%,且開始吸菸年齡從 2004 年的 12.5 歲降到 2008 年的 10 歲以下,行政院衛生署 2006 年調 查發現有 27.18%的國中生曾有吸菸的經驗(男生為 31.36%、女生為 21.96%),與 2004 年的 27.04%(男生為 31.49%、女生為 22.01%)相比有 小幅增加的情形,且二年的調查皆有三成五以上的吸菸者表示在 10 歲 之前即開始抽第一支菸(2004 年為 38.94%、2006 年 36.57%),綜觀以 上研究顯示,近年來國內國中生吸菸盛行率無明顯的下降,且開始吸 菸的年齡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高美英,2004;王理,2008;張齡尹、

李蘭、張新儀,2008)。

青少年吸菸者較同年齡不吸菸者有較高的致病率與死亡率。菸品 成份中的菸鹼(Nicotine),俗稱尼古丁,會造成高度的成癮或產生依 賴性,Johnson,Chen,Breslau,Hatsukami,Robbins,Saccone,Grucza, Richard,Bierut(2010)指出十三歲以前開始吸菸的青少年成年後持續 吸菸的可能性是十七歲或以後開始吸菸之青少年的兩倍,未滿十六歲 開始吸菸的青少年患尼古丁依賴症的比例要比二十歲以後才開始吸菸

的高一倍,這與日後成為癮君子之間亦有極大的關聯性。青少年時期 開始吸菸往往會將吸菸習慣延續到成人時期。心理學家認為吸菸是一 種習慣,且不斷練習而累積的行為。不管是成癮或習慣,菸在不知不 覺中會影響吸菸者的情緒、思考與學習,進而影響生活。

菸害防制法自 1997 年 9 月 19 日正式實施後,青少年吸菸率仍沒 有減少的趨勢,行政院衛生署 2010 年執行菸害防制成果報告中指出,

從 2005 年到 2009 年取締未滿十八歲的青少年吸菸人數逐年增加,分 別為 4,765 人、6,477 人、10,690 人、7,772 人及 8,617 人。行政院衛 生署國民健康局(2004)國中生吸菸行為調查顯示,男生與女生吸菸比 率分別為 31.49%和 22.01%,12 歲以下吸菸者有 10.32%、13 歲吸菸有 31.97%、14 歲吸菸有 32.21%,有近四成的吸菸者第一次開始吸菸是在 10 歲以前。

國中生吸菸大部分是處於嚐試階段,其行為受到心理、情緒、人 際關係、家庭和社會等眾多因素所影響,其中吸菸行為背後複雜程度 不是媒體廣告、衛生教育平面文宣、海報及威權管教所能克服的問題。

此階段的國中生正處於好奇與權威的反抗期,家庭結構不完整、父母 親婚姻改變、親子關係緊張、學業的挫敗及同儕壓力等問題無法得到 解決故容易在此時接觸菸品,國內外研究顯示大部分青少年開始吸菸

是在國中階段(洪女玉,2006;張齡尹、李蘭、張新儀,2008),然而 若在這個階段培養正確的態度和健康的行為,對於未來吸菸比率的降 低就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國中生吸菸一直是學校最為憂心與難處理的校園事件,要避免吸 菸行為的發生就要先釐清可能會影響吸菸的各項因素。本研究期盼可 以提供教育者及家長了解國中生吸菸行為的影響因素,作為適當的親 職教育介入或管理及行為輔導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討國中生背景因素(性別、年齡、年級、學業成績、

父母親教育程度及父母親婚姻狀況)、心理因素(自尊、吸菸態度及拒 菸自我效能)和社會環境因素(依附關係和吸菸角色楷模)分別與國中 生吸菸行為的關係,研究目的分述如下:

一、了解研究對象背景因素、心理因素、社會環境因素及吸菸行為之 現況。

二、探討研究對象背景因素與吸菸行為之關係。

三、探討研究對象心理因素與吸菸行為之關係。

四、探討研究對象社會環境因素與吸菸行為之關係。

五、探討研究對象背景因素、心理因素與社會環境因素對吸菸行為的 預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