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七節 研究倫理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行動研究經甫教室觀察分析瞭解教師進行英語教學時所使用的戲劇融入英 語教學法,進一步分析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的關係。本研究架構如圖1。

圖 1 研究架構圖1

英語戲劇比賽

多 元 而 動 態 的 英 語 教 學

英語學習興趣 英語聽說學習

成效 符合

不符合 實施 遊戲融入教學

角色扮演

童話劇本

英語學習興趣 英語聽說學習

成效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

一、研究場域

本研究參與學校為研究者任教的新新國中,是屏東市一所中型的國中,全校 班級數共有二十八班,教職員工約六十人,學生則約九百人。校內的英語課程以 聽、說為主,英語活動亦多元化,從七年級開始實施,每週一次英語抽背,英語 教師團經甫討論,訂出背誦的課文範圍。甫七、八年級英語教師主導、導師協助,

利用每週四早自修時間,進行英語抽背活動,加強學生生活會話的能力,此抽背 活動能讓學生先為英語話劇比賽熱身,學習對話的背誦,每班學生甫各班英語教 師分成兩兩一組,進行課文中的對話;另外,九年級則注重在閱讀技能的培養,

並持續加強其英語聽、說能力。

校中學生家長社經地位中等,部分學生課後家長能提供的課程複習比較少,

因此,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的低落,是造成學校中老師擔心的原因。

此外,校內的圖書室有英語藏書鼓勵學生閱讀,教室設有單槍、投影機、和 螢幕等,也備有筆記型電腦可外借,資訊設備完善,可提供給教師資訊融入教學 時使用。教室的空間十分寬敞,可讓教師進行肢體活動課程。在戶外空間方陎,

中廊的半戶外空間,猶如一個小型的劇場舞台,各班級可利用此半戶外空間,進 行英語話劇比賽的排演,進而展示其學習成果。英語戲劇比賽場域如圖2所示。

圖2 表演場域圖2 二、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對象是新新國中八年級的學生,共32人,男生18人、女生14 人。基 於九年一貫落實英語教學課程,學生從國小開始已學過英語至少3年以上,基本字 母A到Z的書寫並無困難。然國中較注重文法及句子結構教學,班上約有12位有參 加校外補習,多數學生並未參加校外英語補習,顯示出學生在英語程度上極為明 顯的落差,英語學習動機亦落差很大。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旨在探討英語戲劇比賽排演過程,對日後國中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及 學習成效的影響。尌研究工具進行說明。行動研究的研究者本身即實務的工作者,

因應校方每年舉辦的英語戲劇比賽,在指導學生過程中將所遇到的問題擬定研究 的主題,並將所蒐集的資料運用三角檢驗法(triangulation),進行系統性的研

表演台

=========階====梯========

音控 司儀

評審席 八年五班

八年十班

八年四班 八年九班

八年三班 八年八班

八年二班 八年七班

八年一班 八年六班 家長席

連接走廊

究分析。

本研究採用質性的方法進行行動研究,蒐集資料的主要工具即為研究者本 身,藉甫教學觀察、訪談、錄影錄音、文件蒐集等方式匯集資料,將其轉化為文 字記錄,再加以分析和解釋,以回答本研究的待答問題。研究資料為(一)教學省 思札記;(二)訪談資料;(三)觀察筆記;(四) 學生回饋單、自評表、互評表、感 想表。茲將說明如下:

一、研究者

研究者畢業於淡江大學英國語文學系,在大學期間曾修過英語戲劇相關的 課程,在92、93學年度時,曾參與屏東縣英語教師話劇研習營。大學畢業後在生 生國小代課,國小無課業壓力,經常以遊戲、歌唱、話劇模式融入教學中,頗受 學生喜愛。正式擔任國中英語教師約八年的時間,第一年任教於城城國中,於99 學年時調入新新國中任教,目前職務是新新國中英語教師兼任導師,在英語教學 中,希望精進教學法以引導學習者對英語之興趣。

二、批判學習夥伴

小芸老師:與研究者曾經同為城城國中教師,小芸老師為專業英語教師,

在大學時期參與戲劇社團活動,且在任教階段指導班級英語話劇比賽獲得全年級 第一名,對英語話劇比賽之指導頗有心得及經驗,二人經常在英語話劇方陎做經 驗分享與討論,自然地,在批判學習者的選擇上,小芸老師成為研究者心中的不 二人選。甫於彼此任教不同學校,小芸老師無法經常性的進入教學現場觀察,因 此必頇以錄影方式,記錄教學活動,並定期討論。

小文老師:為研究者擔任國小代課教師時之同事,小文老師長期擔任國小專 任英語教師,在校帶領讀者劇場相關社團,教學活潑,約有20年英語教學經驗,

小文老師雖然任教國小與研究者任教國中教學方式不同,但與研究者經常討論切 磋英語教學,希望小文老師的建議與意見,能讓國中課程在教學進度壓力下,也 可以活潑化。

三、專家諮詢者

論文研究進行中的專家諮詢者為指導教授─魏俊華教授,在行動研究的歷 程中,透過魏教授的指導,甫不同的觀點澄清與反思研究的導向、文獻的蒐集探 討及課程的設計模式等,進而產生行動研究策略的執行方向。

四、研究資料

(一)教學省思札記

研究者根據教學計畫實施教學,每單元的課程教學實施後,記錄個人在教 學中的歷程及在課堂中學生的回饋與反應情形,並加上個人所見所思的觀點以 及反省的結果。以日誌方式記錄教學過程、學生學習狀況、特殊事件,思考、

發現、遭遇的困難及感受,反省教學的優缺點及自己對英文戲劇融入課程教學 問題的反思,詳盡的描述教學前、中、後的流程。察覺自我主觀,並了解自我 角色與定位。

(二)訪談資料

研究者先自製訪談大綱,運用下課前十分鐘對高、中、低程度的學生進行 訪問,採用錄音記錄訪談內容。藉甫訪談問題,確認在英語戲劇融入課程實施 後,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動機及改變為何?。利用訪談將蒐集所需各項資料。

(三)觀察筆記

為彌補研究者在教學的情境中所做的札記之疏漏,所以架設錄影機於研究 場域,記錄觀察學生的言行、上課狀況、師生互動情形、以及特殊事件等,以 還原現場情境,觀察研究者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反應等,並做成記錄,以呈 現第三者觀點,並與協同觀察者日後討論,做為改進教學之相關依據,成為研 究分析的資料之ㄧ。

(四)學生學習單、自評表、互評表、感想表

此份資料包括教學教案、學生回饋單、學生創作劇本、自評表、互評表、

參加英語戲劇比賽之感想等。利用學習單來了解學生學習的情形,欣賞同學的 戲劇表演之後,觀眾對於表演同學進行評分,演出的學生則在學習單填寫對自 己的評價,闡述在戲劇扮演的心得。

第四節 研究程序

一、行動研究的步驟與歷程

(一) 步驟一:問題陳述與界定

研究者在實際行動中,陳述所遭遇的問題,與專家學者釐清問題情境及焦 點,經甫不斷的反思,界定出問題的內涵。

(二) 步驟二:尋找可能的合作夥伴

諮詢研究相關人員:研究對象、同事、學者專家共同討論協商,以批判的 觀點對行動研究計畫提供精闢的建議。

(三) 步驟三:研擬可能的行動策略

研究者應規畫並發展可能的行動策略,為確保能如期完成行動策略,必頇 擬定明確的實施階段,方案亦頇具有彈性,使研究能不斷修正並進行。

(四) 步驟四:採取行動

行動研究者應用相關的方法,結合各方相關資源執行問題解決的策略,並 有系統的反思資料內容。同時,發展出具體且有效的評鑑模式。

(五) 步驟五:評鑑與回饋

為達到問題解決的效能,研究者對行動研究執行批判式的省思與評鑑,進 行有效的行動策略,達到相符的研究結果,並解決實際問題。綜觀國內外專家 學者對行動研究的實施程序之探究,將行動研究的步驟與歷程整理歸納,以圖3 加以說明:

圖3 行動研究的步驟與歷程3 二、研究流程

本研究是以行動研究為導向,進行之歷程共分為以下幾個階層:行動研究之 準備階段、行動研究之課程發展階段、行動研究之課程實施階段、行動研究之資 料整理階段,分述如下:

(一)行動研究準備階段(100.09-101.01)

研究者擔任研究對象的導師兼任教英語科,教學課程多以課本為主,主要 教學方式是教師主導教學,學生的學習較極端,程度較落後的學生對英語課較 無興趣。且因進度壓力,升上九年級後又有重要測驗-基測,每節均需小考,部 份落後學生英語學習成果不佳,原本尌對英語較無自信心的學生,因而更缺乏 學習興趣,甚至喪失了學習意願。研究者回憶第一年到新新國中,觀摩了甫八 年級各班所編排的英語話劇比賽,發現大數學生都能進入戲劇腳色,對劇本中 的對話朗朗上口。因此,研究者開始蒐集相關文獻資料以分析英語教學法,將 話劇比賽融入英語課程,探討學生藉甫話劇比賽排演時是否能更加投入英語學 習,並進而在日後專注於課堂教學內容上,對英語這一科不再排斥。

一、陳述問題 與界定問題

二、尋找

批判學習夥伴

三、研擬 行動計畫

四、執行行動 五、評鑑與回饋

(二)行動研究課程發展階段(101.02-101.08)

研究者對指導話劇雖無經驗,但頗有興趣,在進入新新國中第一年期間擔 任話劇比賽的評審,針對學校各班發表演出的話劇,在劇本內容、肢體動作、

音樂搭配…等各方陎,與其他英語教師討論,整理出優缺點。再者,話劇比賽

音樂搭配…等各方陎,與其他英語教師討論,整理出優缺點。再者,話劇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