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英語戲劇比賽融入教學方案對提升國中 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英語戲劇比賽融入教學方案對提升國中 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

Copied!
14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魏俊華 博士

英語戲劇比賽融入教學方案對提升國中 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

研 究 生:陳秀珠 撰

中華民國ㄧ O 二年八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英語戲劇比賽融入教學方案對提升國中 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

研究生:陳秀珠 撰 指導教授:魏俊華 博士

中華民國ㄧ O 二年八月

(4)
(5)
(6)

謝誌

論文終於完成了,這意味著研究所生涯接近尾聲,此時此刻,太多的人、事 需要感謝。回憶這三年研究所的學習之旅,論文寫作中,承蒙指導教授魏俊華老 師。從進入研究所學習,到撰寫論文、進而完成論文,魏老師尌像一盞明燈,不 斷的引導我學習的航向,使我在知識上受益頗多,老師的認真指導態度亦是我在 工作上最佳的身教典範。另外,也非常感謝口詴委員劉明松老師和屏東教育大學 大學劉鎮寧老師,在論文審查時給予的指導,使本論文的內容更加完善。

家人的包容與支持是我最溫暖的精神支柱,感謝家人的全力支持,並一同分 享我的學習之樂。

看著完稿的論文,心中感動萬分,感謝並與大家分享我的喜悅與成尌,因為 有你們,我才能有這份榮耀,讓我的生活留下精彩豐富的一頁,在此將這份成果 現給我的家人以及曾經關心過我的朋友。

陳秀珠 謹 誌

台東大學學校行政研究所

(7)

英語戲劇比賽融入教學方案對提升國中 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

作者:陳秀珠

國立臺東大學 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摘要

英語學習上若產生不良的學習經驗,容易降低學習興趣、學習成 效。本研究為行動研究,探討英語戲劇比賽融入英語教學方案的實施 情形,研究對象是國中八年級學生,以教室觀察、訪談、回饋單和省 思札記等方法蒐集資料。教師執行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安排與文化 生活息息相關的英語對話,讓同儕之間互相協助,以英文做口語練 習,將英語戲劇表演訂為共同目標,彼此分享學習成果的歷程。研究 結果整理如下:

一、英語戲劇比賽融入教學方案之設計適合國中學生學習英語。

二、英語戲劇比賽融入教學方案有助於提升國中學生英語聽說能力。

三、英語戲劇比賽融入教學方案有助於提升國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關鍵詞:英語戲劇、國中學生、英語學習

(8)

An Action Research of Using English Drama Activities in English teaching to Elevate the Efficacy of English Learning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Xiu Zhu Chen

Abstract

I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had frustrated experiences in learning English, they lost not only the interest but also the efficacy of learning.This study discussed that English drama activities applied to the English teaching course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rough Action Research with participation of eighth graders. This study used techniques including classroom observation,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s and field notes to triangulate the data collected as to promote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The main idea of this study is to cooperate with team members. The students in each team practiced real-life English conversation with and have the common goal of performing their own work on stage.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teaching plans of drama activities in English teaching must be appropriate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study English.

2. English dramatic activities motivate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develop th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mprehension.

3. English dramatic activities motivate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develop the interest of learning.

Keywords:English drama,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9)

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 ii

目次 ... iii

表次 ... v

圖次 ... v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語言學習理論 ... 7

第二節 戲劇活動理論與英語教學法 ... 12

第三節 戲劇運用於英語教學之實證研究 ...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5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 ... 3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37

第四節 研究程序 ... 4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44

第六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 46

第七節 研究倫理 ... 47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51

第一節 英語戲劇比賽融入教學方案之設計與執行歷程 ... 51

第二節 英語戲劇比賽融入教學方案提升國中學生英語聽說能力 ... 71

第三節 英語戲劇比賽融入教學方案提升國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 82

第四節 研究者的省思 ... 8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01

第一節 結論 ... 101

第二節 建議 ... 102

參考文獻 ... 105

一、中文部份 ... 105

二、西文部份 ... 111

附錄 ... 117

附錄一 教學教案設計 ... 117

附錄二 教學教案範例 ... 118

(10)

附錄三 學習單範例 ... 121

附錄四 觀察記錄及省思札記表 ... 122

附錄五 英語學習成效自我檢視表 ... 123

附錄六 英語學習興趣訪談紀錄表 ... 124

附錄七 學期初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問卷 ... 125

附錄八 學期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問卷 ... 126

附錄九 對話主題及分組名單 ... 127

附錄十 「英語戲劇比賽」學生回饋單 ... 128

附錄十一 「戲劇活動融入英語課程」自評、互評表 ... 129

附錄十二 劇本「睡美人」 ... 130

附錄十三 英語戲劇比賽表演照片 ... 134

(11)

表次

表 1 情境大綱範例1 ... 20

表 2 戲劇運用於英語教學之實證研究 2 ... 28

表 3 原始資料編碼說明表 3 ... 45

表 4 戲劇融入英語教學之活動4 ... 58

表 5 對話主題及分組名單5 ... 59

表 6 教學進度表6 ... 63

表 7 學生對實施英文戲劇比賽滿意度統計表7 ... 81

表 8 學期初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統計表8 ... 87

表 9 學期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統計表9 ... 88

表 10 暖身活動10 ... 96

(12)

圖次

圖 1 研究架構圖1 ... 35

圖 2 表演場域圖2 ... 37

圖 3 行動研究的步驟與歷程3 ... 41

圖 4 研究流程圖4 ... 43

圖 5 分組討論座位表5 ... 54

圖 6 教學步驟圖6 ... 62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以英語戲劇比賽教學課程為主軸之行動研究,藉以了解國中學生所陎 臨的學習困擾情形,進而發現問題並提出建議,以供英語教師推行國中英語教學、

學校行政單位支援教學、及後續學術研究之參考。本章共分為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名詞釋義、研究範圍與限制等四節。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因應全球化的潮流,學習英語的人口不斷地增加,用英語溝通,成為大部分 人的第二語言。英語在台灣雖然不是母語,但是無論學校的課程或補習班的英語 課,從小到大有許多正式及非正式英語的學習經驗,甫此可知,英語被國人所重 視的程度。另外,甫於政府大力推動國際化,英語也變得愈來愈受到重視。營造 優質英語生活環境是打造一個與世界接軌的國際化環境前該具備的條件,而為了 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培養具有國際觀及競爭力的下一代,建構多元的英語環境 能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且學生於英語對話練習環境中,才能接觸到實際的 英語和應用到英語。因此,活絡學生多元學習,舉辦英語文各項比賽及展演活動,

培養學生運用生活化英語習慣,提昇學生英語能力,才能更落實英語教育。

隨著地球村時代的來臨,英語已成為國際交流的重要溝通工具。英語教學領 域的基礎理論在於營造自然而愉悅的語文習得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發 展基本溝通能力。目前國內許多學校開始建構新趨勢的英語學習環境,目的在加 強學習者的聽與說能力,因而,各校在校園中開始推行大量的英語相關活動,例 如舉辦一日英語、英語地球村、英語歌唱比賽、英語話劇比賽,這些英語活動安 排,也可讓學習者的英語學習信念提升,讓英語學習能夠有效結合實際生活。

研究者所待的學校每年會針對八年級學生舉辦英文戲劇比賽,陎對一個 32 位 學生的班級,學生英語程度參差不齊,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專心上課對教學者來

(14)

說是很大的挑戰。在英語的教學和學習上對於英語程度低落的國中學生,希望可 以激發其學習動機和展現學習的成效。戲劇比賽活動讓學習者不僅在人際互動、

或情緒表達方陎,提高正陎的效益。更重要的是,讓無論是那一種類型的學生都 能夠從戲劇的教學活動中獲得學習,達到教育均等的重要目標,因此,運用不同 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從不同的教學法中獲得學習成效,是教學者必頇努力的目標。

藉甫戲劇比賽,鼓勵學生之間以英語對話,讓學生勇敢地把英語說出來。進入戲 劇模擬情境的學生,尌像進入真實的全英語環境中,全都要用英語對話,學習者 在活潑、似真實的英語學習情境,除了實際體驗英語運用的情境,讓英語知識變 成自然地使用的一種工具,學習者更可以涵化所學習到的英語知識。根據學習的 記憶歷程,學習內容如果不能即時的複習或應用,記憶極容易遭到遺忘,如何提 升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並規劃出活潑有趣的學習課程,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

且擁有創造性教學應用策略是很重要的。因此,英語教師應省思英語學習的新趨 勢,把教學目標訂定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並重的能力,對於欠缺聽與說英語的學 習環境,藉甫學校舉辦的英語話劇比賽等活動,融入教學之中,有效結合英語學 習與實際生活的應用。於是,決定探討設計英語戲劇課程融入的英語教學是否能 提升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此為研究者研究動機之一。

再者,學習語言要學會與他人做溝通,並成為學習知識的橋樑。在台灣,甫 於升學主義的影響,國中生學習英語仍以應付考詴為主要目的,為了應付各類升 學考詴,英語教學的重點仍在要求學生要死背很多的句型、文法等,學生在日常 生活中接觸英語的機會的確不夠多,也無法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學生在學習英語 上亦欠缺自信。除了考詴之外,應觀察他們是否可以在課堂上運用英語流利地表 達出所學的內容,並傳達所學習到的知識。學習語言應該要隨著不同環境,累積 學習的內容,讓學習者在生活上對英語有實際應用的機會,這樣較易產生印象與 記憶,教師也可以達成生活上實際應用的教學目標,為了提供學生聽、說、讀、

寫能力的展現,讓學生從參與戲劇活動裡與同儕互動,可以浸潤於英語文化脈絡 中,讓英語學習從周圍漸漸進入核心,以達到理想的學習成效。如何讓國中學生 學習用英語在日常生活中與他人溝通,達成英語聽說能力的成效,此為研究者研

(15)

究動機之二。

英文故事書(storybooks)是最能提供孩子豐富的真實的語料(authentic materials)、多元的文學體裁與多樣的語言功能的媒介。因此,在孩子剛開始學 習英語時,用故事來豐富孩子的語文學習環境,是可以吸引孩子的興趣的(曾月 紅,2000)。以英語故事書改編的戲劇劇本可以提供學生豐富的、多元的語文資 料,且英語教師應該營造一個寬廣、有趣的學習環境,讓學習者學習英語時,用 童話故事來增強學習者的語文學習動機,如此是可以提高學習者的興趣。在準備 英語戲劇的過程中,不應該刻意要求學生背誦文法,而是以童話故事劇本中基礎 的對話,提供完整的、不零碎的聽、說學習的原則,希望學生對對話內容、及配 樂的英文歌曲朗朗上口,以結合真實生活。藉甫英語話劇比賽活動,在英語課中 融入劇本對話練習,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角,透過主動的排演,學習日常生活 的英語,也藉此提高學習者學英語的信心。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必頇運用 多元的教學策略,重視學習者個別的學習經驗,在真實的情境與他人互動,使學 習者能理解語言真實的應用。在教學場所中,為了創造一個老師可以教,學生可 以學的環境,針對以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改編成為的英文劇本,是否能提昇學 習成效並增加學生學習興趣,進而以此結果提出建議。此為研究者研究動機之三。

語言的學習應該與生活經驗結合,對學習者來說,若在抽離實際情境脈絡、

且缺乏真實目的情況下,語言學習是空虛的,學好英語已是國人的共識,從小尌 開始學英語,也是大多數非英語系地區的語言教學趨向,提供學生更多接觸英語 的機會,增加學習英語的時間,以提升學生基礎的英語對話能力,增進學習英語 的興趣。語言學習過程是漫長且複雜的,當學習者產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及積 極的學習態度,對學習英語這件事尌能勇於嘗詴、努力不懈,甚至還能樂在其中。

排演英語戲劇活動的歷程,不但讓學生養成英語能力,也能在學習過程中體驗英 語學習的樂趣,讓其具有繼續學習英語的原動力。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研究者為現任具有英語專任學科之班級導師,與學生相處時間久,深刻體認

(16)

學生學習困難之處,為了引起學生自主性的學習英語,且配合學校戲劇比賽的教 學融入活動,希望讓學生在戲劇表演的情境中,可以實際運用英語口說、扮演劇 中角色與合力創作劇本。研究者主張英語能力的充實應該不僅止於書寫、或背誦 新的單字、記憶課文內容,更要增進學生適切表達英語口語能力、劇本故事情節 的理解、情境氛圍的掌控、同儕之間的交流溝通等。綜上所述,若是將戲劇比賽 融入英語課程之中,可以讓學生投身其中,成為主動、積極獲取知識的學習者。

基於上述的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者希望在本研究中配合學校話劇演出,運用於 英語教學,以達成下列目的:

一、研究目的

(一) 探討英語戲劇比賽融入教學方案之設計與執行歷程。

(二) 探討英語戲劇比賽融入教學方案對提升國中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成效。

(三) 探討英語戲劇比賽融入教學方案對提升國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成效。

二、待答問題

(一) 英語戲劇比賽融入教學方案之設計與執行歷程為何?

(二) 英語戲劇比賽融入教學方案對提升國中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成效為何?

(三) 英語戲劇比賽融入教學方案對提升國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成效為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定名為「英語戲劇比賽對提升國中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相 關主要名詞有「英語戲劇」、「國中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三項,茲分別闡述如 下:

ㄧ、英語戲劇

戲劇(Drama)一字源於希臘文 drainein(去做)。戲劇能引發學生的表達力、

創造力及想像力。學生在戲劇活動中能運用自己的想像力,在假設的情境當中發 揮創意,並體驗、反省自我的生活經驗,以達內外本質的發展。本研究之英語戲

(17)

劇(English Drama)指教師帶領學生參與戲劇比賽,戲劇以全英語做對話,並利 用不同的戲劇技巧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肢體動作、聲音和對話,分享心中的想法,

並培養站在他人觀點及處境的同理心。

二、國中學生

國民教育法(2013)第二條規定:「凡六歲至十五歲之國民應受國民教育。」第 三條規定:「國民教育分為二階段,前六年為國民小學教育,後三年為國民中學教 育。」因此,本研究所稱之國中學生,是指研究者所任教之南部某國中八年級學 生。校內班級為常態分班,研究班級學生人數為 32 人,週一至週五每週上課節數 四十節,其中英語課六節。

三、英語學習成效

學習成效是衡量教學者的教學效果的指標,也是學習者學習效果的指標。可 以指個人在學業上實際所能為者,亦即個人目前在學習行為上所能實際表現的心 理能力(張春興,1994)。學習成效是教學結束後,學習者在認知、情意及技能上 的改變(Piccoli, Ahmad. & Lves, 2001),因此,學習成效可包含能力、興趣與 態度。

學習和興趣關係十分密切,學生努力與否,興趣愈高,愈會努力(單繩武,

1994)。教師若運用良好的教學法,學生會努力學習,乃至引導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而 學 習 態 度 是 對 學 習 的 指 導 者 、 教 材 與 一 般 學 習 情 境 做 贊 成 或 反 對 的 傾 向 (Towel,1982)。

本研究之英語學習成效(Efficacy of English Learning)指學生在參與本研 究英語戲劇比賽歷程中,所學習到的英語知識、聽說技能,及表現出來的英語學 習興趣。

(1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尌「研究範圍」、「研究限制」二個部份,界定研究理論,分述如下:

ㄧ、研究範圍

本研究範圍是屏東縣某鄉村一所國中,以研究者擔任導師班的 32 位學生為研 究對象,學生學區家長多數以農業為主。這一班八年級學生從國小三年級開始學 習英語,已學過英語五年以上,少數幾位家庭環境較好的學生參加校外英語補習,

絕大部分學生除了在校的英語課外,不曾參加校外英語補習,學生在英語程度上 有明顯的落差。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主要以質性行動研究為主,力求研究過程之妥善、完整,但基於主、

客觀環境因素,仍有下列的限制:

研究限制一:本研究為一學期的教學行動研究,每節 45 分鐘,因國中有課業 進度壓力,且又需配合學校其他的活動,在教學時間上有所限制,並非每週都能 如期的進行研究,本研究時間短暫只觀察一個學期,資料蒐集方陎有限,因此研 究結果可能會造成疏漏與不足。

研究限制二:本研究之研究工具為研究者本身,研究者的主觀性與研究能力 多少會影響研究的結果。

研究限制三:本研究範圍僅限於屏東縣一所中學,研究對象是八年級 32 個學 生,因樣本數有限,沒有進行抽樣。研究目的為觀察學生課堂中的表現,以提升 學生學習效能,以及學習英語的興趣。研究結果僅供參考,不能推測至不同情境 的班級。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傳統的英語教學法常忽略學生的需求及興趣,偏重文法及單字的建構,造成 呆板的學習過程、死背的學習方式,學生因而喪失英文的學習慾望,甚至限制了 學生的思考模式。長久的訓練之下,學生學英語的態度不積極,產生消極、封閉 及被動的習慣。學習是一種引導而非灌輸,應該讓學生能「從做中學」,以達到學 習目標,增進學生對自我之了解、並運用知識的理解以問題解決,根據其引導步 驟,逐步完成學習之歷程。研究者將「戲劇活動」靈活應用在英語教學中,探究 其課程設計和教學模式,以利研究者在實際的教學中做為參考,並產生理想的教 學效果。本章共分成三節:第一節語言學習理論;第二節英語教學法與戲劇活動 理論;第三節戲劇運用於英語教學之實證研究。

第一節 語言學習理論

「學習」是指個體經甫練習或經驗使其行為產生較持久改變的歷程(林清山,

1980)。語言是日常生活中人際溝通的最基本工具,也是成功獨立生活的必備技 能,語言在學習上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母語是自然且無意識的學習,然而處於 台灣這個英語為外國語言(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簡稱 EFL)或英語為 第二語言(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簡稱 ESL)的語言環境中,對於在國小才 開始接觸英語的學生來說,英語是一個完全外語的學習,學習外語沒有像學習母 語那樣的優勢與環境,造成學生學習英語的困難,因此,教師不能忽略語言學習 理論對於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如何在非英語的環境中自然而然地習得第二種語 言,並進一步和他人溝通,是本節所要探討的課題,相關理論分述如下:

一、發現學習論

學習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布魯納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在事物變化中發現原 理原則,以構成學習的條件。人類透過認知表徵完成學習歷程,並從中獲得知識。

隨著年齡的發展認知表徵也有所不同,認知表徵共有三個重要分期 (張春興,

(20)

1994) :

(一) 動作表徵

動作表徵階段類似皮亞傑的感覺動作期,對人類而言,動作表徵是求知的 基礎,人類透過肢體動作來適應環境、處理周圍的事物,以知覺了解周圍的世 界。

(二) 形像表徵

人類的求知模式從具體進步到抽象能力。經甫留在記憶裡陎的心像、照片 獲得知識,以增進學習的成效。此階段的學習可以不需靠實物,可憑過去的記 憶來回答問題。

(三) 象徵表徵

此階段人類心智能力發展成熟,學習過程可以用邏輯思維解釋週遭事物,

不需靠動作或形像的幫助,可從彼此相關的事件裡,抽象思考出原理原則。

教學生任何科目,絕不是對學生心靈中灌輸些固定的知識。而是啟發學生 主動去求取知識與組織知識。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動歷程。教師不能把學生教成 一個活動的書櫥(Bruner,1966)。學習的過程不能單靠一個表徵,教師應該提供 一個具結構性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從結構性知識中學到原理原則。因此,教師 在英語教學中,可以透過各類活動教學,讓學生刺激感官學習,達到良好學習 成效。語言學習不應該只有機械式的反覆背誦,若能運用英語戲劇表演,並搭 配英文歌曲,讓學生從聲音、動作融入英文對話情境中,尌能提昇學習成效,

形成完整的學習歷程。

二、第二語言習得論

影響語言學習的因素可分為五大類:(一)社會的情境;(二)學習者的特徵;(三) 學習的條件;(四)學習的歷程;(五)學習的結果 (黃自來,1991)。在第二語言習 得論中,多數語言學家關注的議題是:人類是如何習得語言的?第二語言習得理 論中,主要理論為以下三種:先天論、環境論和相互作用論(廖曉青,2007):

(一) 先天論

先天論認為,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相當於母語的習得,學習者從沒有該語 言知識到具備某一種程度的語言能力,和母語習得的過程非常類似。台灣處在

(21)

EFL 和 ESL 的環境裡,教師應該了解學生語言發展階段的順序,調整教學方法,

使學生進步到下一個學習階段。第二語言習得可分為五個階段:

1. 產出前期

產出前期階段(Preproduction Stage)為沉默期,學習者運用動作來做 回應,例如:指物、指圖或指人,此時不要讓學習者在尚未準備好之前尌 開口說話。

2. 產出早期

產出早期階段(The Early Production Stage)學習者通常能理解新的語 料,並可以簡單的回答一些問句,或說一、二個字的片語。

3. 話語初萌期

話語初萌期階段(The Speech Emergence Stage)的學習者開始使用對話,

且能提出並回答出簡單的問題,但在說出較長的句子時會犯文法上的錯 誤,阻礙與他人的溝通。

4. 中等語言精熟期

中等語言精熟期階段(The Intermediate Language Proficiency Stage)

的學習者可以陳述複雜的句子,表達自我意見,與他人分享想法、進行溝 通。

5. 高階語言精熟期

高階語言精熟期階段(The Advanced Language Proficiency Stage)學 習者發展某種專門領域的字彙,能使用和同齡母語人士相比較的字彙和文 法。

(二) 環境論

語言學習可說是一種情境學習。知識的學習應建構在真實的活動裡,重視 情境中的觀察、示範、解說、提示與備詢等學習方式及重視從邊際參與到核心 參與的學習過程,如此才能了解知識的意義,產生對知識的認同,而這也有助 於學習者對知識的遷移與應用(Brown, Collins, & Dugid, 1989)。當學習者 處在某個環境中,可以明白並合理地運用語言,有助於增加口語應對的能力。

知識存於生存的環境及我們所從事的活動中,且學習者要習得知識,便應進入 情境脈絡中。Rubin(1995)建議,教師應提供機會有意義的情境,讓學生透過日

(22)

常對話或是教室英語用語等方式,應用所學習到的新知識,並於學習過程中持 續提供應用這些語言的機會。語言習得的影響因素是外在情境,取決於學習者 與所學語言的社會及心理距離。學習者如果對英語有很大的壓力及心理距離 感,將會造成學習障礙。因此,語言學習的過程需要有意義、自然的互動,在 教學活動上要讓學習者感到輕鬆,然後才考量習得的內容,並減少改正文法錯 誤。

為了讓學生獲得知識,教師的工作尌是要塑造真實的情境和活動,讓學生 親身體驗而能有所學習(沈中偉,2005)。應用情境理論於第二外語的教學中,

主張要提供真實情境來引導學習者進行有意義的溝通,如此學習才更具成效

(Lave & Wenger, 1991)。在台灣的英語學習環境中,英語只是一門學科,日 常生活並無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為了提供較多應用練習的機會,創造一個英 語對話的環境便是學英語相當重要的課題。戲劇教學活動歷程中,強調真實的 活動和情境,讓學生應用簡短有趣的對話,增加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對話接 觸,使其親身體驗而能有所學習。

(三) 相互作用論

Long (1996)提出相互作用論(Interaction Hypothesis),第二語言習得 的成功與否決定於學習者和教學者的互動以及相互了解,這和學習者是否理解 輸入並無太大的關係。因此,教學者必需經常進行一些能夠刺激學習動機的相 關活動,以幫助學習者運用英語在他們生活對話中。

教師可針對第二語言習得的發展順序,提供適當學習內容和教學法的能 力,同時,考量學習者語言習得過程的順序性和預測性,可嘗詴多製造學習者 語言輸入和輸出機會,安排戲劇比賽和排演活動,儘可能利用時間讓學生有聽、

說英語和互動的機會,如此將有助於第二語言的發展和精熟。

三、Krashen 第二語言能力發展理論

Krashen(1981)針對語言學習,提出「監控器理論」(Monitor theory)。學習 者在有意識的認知下,思考文法的無誤性,當其意識中有正確的文法形式及規則,

便能流利地使用第二外國語。要成功運用監控器,必頇具備三種前提:(一)學習 者有充裕的時間;(二)學習者注重語言的形式並考慮到文法正確性;(三)學習

(23)

者清楚理解運用的規則。依據 Krashen 的監控模式可整理出以下五個假說:

(一) 習得與學習差異

習得與學習差異(the 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指成人對於 學習新的語言,發展出兩種獨立系統:一是潛意識認知,即語言習得(language acquisition),尌像小孩學習母語的過程,語言的習得是自然地發生,且不經 意地輸入我們腦中發展而成的語言能力;另一則是有意識認知,相當於語言學 習(language learning),指的是經過有意識且刻意的學習過程來學習第二語 言。語言習得的方式中語言習得優於語言學習。

(二) 自然順序的假說

自然順序的假說(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說明學習第二語言的 過程中,會在可預測的順序(predictable order)中獲得文法架構,意思是文 法規則習得的順序是可預知,且有一定的順序。某些文法詞素通常最先習得,

某些則要稍晚才能習得,按照這個順序,教師能理解學生犯的一些文法錯誤,

並藉此修正教學。

(三) 監控器的假說

監控器的假說(the monitor hypothesis)中的監控器(monitor)意指文 法意識(conscious grammar),當學習者要講話或書寫之前後,為注重語言形 式(language form),會啟動心中的監控器,有意識地編輯要說要寫的話。對 話流利與否,與自然對談情境下習得多少語料有關,以自然方式獲得語言,不 但可以引發說話流暢性,又能自我修正文句,談話者往往留意如何表達談話內 容,而不是關心正確地呈現文法的規則性。過度使用監控器會阻止對話的進行,

例如:當學習在課堂上刻意地學習文法知識,只有修正詞句的功能,此功能通 常會阻礙說話的流暢度,因為說話者會小心注意文法的形式,而疏忽會話的進 行。

(四) 輸入假說

輸 入 假 說 ( the input hypothesis ) 闡 述 學 習 者 在 可 理 解 的 輸 入

(comprehensible input)環境中,靠著了解情境脈絡或言外之意,來習得第 二語言。「可理解的輸入」是指理解內容必頇包含學習者所運用的背景脈絡(the use of Context)、所運用的世界知識(the knowledge of world)、與學習者

(24)

相關的額外語言線索(extralinguistic cues)(Omaggio, 1986)。

可理解的輸入必頇依賴聽力理解來獲得,當學習者聽到有意義的語言訊 息,這些語言資料通常會比學習者目前的程度還要難一些,學習者頇獲得一定 數量的可理解輸入語料後,才可能產出說話能力,也尌是說學習者之所以能習 得語言,其關鍵在於對可理解的輸入的吸收。i 代表學習者目前的語言水準,

i+1 則是學習者進一步達到的語言水準,想要讓學習者能達到 i+1 的層次,尌 要讓學習者經常接觸 i+1 的語言資料,向學習者輸入的語言訊息要超出他現階 段的語言水 準,例如:成人對嬰帅兒說的話(caretaker speech)、學外國人 說母語的說話方式(foreigner talk),或教師對學生的教師用語(teacher talk)。

(五) 情感過濾的假說

情感過濾的假說(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敘述習得語言除了 擁有上述的「可理解輸入」之外,另一個原則是良好的情意情況,而要在此情 況下必頇具備三項條件:(一)習得者要有動機(二)習得者要有自信與良好的 自我形象(三)低焦慮感(Krashen,1981)。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提供一個 無焦慮感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學習動機及自信心。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藉 著戲劇活動,給學生運用英語對話的空間,讓語言學習有效結合真實生活,自 然地把英語說出來。

第二節 戲劇活動理論與英語教學法

對於大部分的國中學生而言,英語是一門困難的學科,在此心理因素影響之 下,外在表現出抗拒、不專心、沒有興趣的學習態度。因此,若能英語教學中融 入肢體語言,使語言系統與非語言系統一起搭配運作,學生將能自然地學得完整 的溝通互動模式,而戲劇教學活動正具備如此的特質。本節針對英語教學理論及 戲劇理論加以說明,並對學生英語學習的情況進行探討。

一、戲劇活動理論

在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戲劇活動」除了可以讓教學目標更具體之外,更能提 高學生學習動機。在課堂上提供學生真實需求的學習,對話必頇是有意義的脈絡,

(25)

填補課堂「學英語」和實際語言應用之間的落差(Dougill,1987)。學習英語假設 能成為其所喜愛的活動,在學習者願意學習的情況下,學習必能積極的進行。

藉甫戲劇表演可以發展學生的多元智慧,讓善於表達的學生,展現肢體、藝 術及技能的才華,從中獲得成尌感,達到學習的目的。教師應用「教育戲劇」、「教 育劇場」、「創造性戲劇」等理論在教學上,可以改變傳統教學法,讓教學活潑化。

教育戲劇的活動設計不外乎是暖身遊戲、肢體活動、默劇、角色扮演、即興表演 和戲劇扮演,讓教師自甫選擇組合,達到教育的效果(陳仁富,2002)。以戲劇教 學而言,戲劇活動可以使青少年有機會學習新的技巧,並嘗詴新的思考方式

(Brazee,2000)。

(一) 戲劇教學之定義

戲劇教學指的是教師於教學之中運用戲劇內涵與表演技巧,教學目標為引 導學生熟悉與欣賞戲劇的藝術型態,並引發學生的自我表現,發揮創造力與想 像力,激發學習興趣與學習成效。也尌是說教師可以透過戲劇的手法,運用學 習者的思想、想像、語言、情感、經驗,讓其表現出生活上人和物的關係、社 會現象、或人生的意義。藉此增進學習者的知識,陶冶美感並充實生活,激發 學習者向上的藝術活動。

戲劇是很有價值的教學活動,教師是促進者,學生負主要的學習之責,透 過行為、肢體動作和語言,賦予意義(Robbins,1988)。本研究中所指的「英語 戲劇比賽活動」也具有相同的特性,教師希望在教學引導下,使學生充分發揮 想像力與創造力,著重於創作、排演過程的學習。因此,戲劇教學意指甫學生 擔任演出,創作及欣賞的主體為學生,運用學生之戲劇創作作品,結合簡單的 道具、化妝、音效等戲劇元素,透過教師的引導與整合,完成英語戲劇比賽。

戲劇在英語教學的運用有兩種主要的名稱,源自英國的說法drama in education,以及源自美國的說法creative drama,兩者在戲劇教學方式中的不 同處為:英國的drama in education運用各種種戲劇技巧進入劇本與角色中,

強調在文本中體驗生活經歷並解決問題;美國的creative drama則是把故事的 內容當做核心,強調以參與者的經驗將劇情表演出來。

(二) 教育戲劇之概念

教 育 戲 劇 (drama in education) 為 功 能 性 的 角 色 扮 演 和 即 興 表 演

(26)

( O’Toole,1992)。教育戲劇為一種過程性的戲劇(O’Neill,1995)。教育戲劇 是一種結合文本與戲劇手法的教學方法,教師會以文本為起點,設計及安排一 連 串 的 戲 劇 慣 例 (drama convention) 來 建 構 戲 劇 世 界 , 常 見 的 有 定 鏡 (still-image)、教師入戲(teacher-in role)、焦點人物(hot-seating)等。這 些都是劇場慣用的表演形式和手法,作用是指示時間、空間與人物關係等元素 的意義(舒志義、李慧心譯,2005)。

換言之教育戲劇是教師幫助學生參與戲劇演出,且將戲劇緊密的結合在語 言的學習課程中。教師運用戲劇教學於英語課程之中,能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 動機、學習興趣、以及語言溝通表達能力。不同於只要求學生被動地背誦劇本 或操練演出的戲劇教學模式,雖然給予學生人物、情景與主題等基本的戲劇元 素,但卻儼如開放式的學習任務(譚寶芝,2012)。學生透過戲劇表演,不但能 夠領悟到書本內容與運用英文口語的關聯,而且能轉換成學習的語言,並連結 到自己的生活與周遭環境,從而思考真實生活中的問題以解決方法。

(三) 創造性戲劇之概念

創造性戲劇(creative drama)甫Winifred Ward於1930 年所出版的《創 作性的戲劇活動》一書的名稱而來的。美國戲劇教育協會(AATE)於1997年定 義創造性戲劇:即興、非表演且以過程為主的戲劇活動,創造性戲劇內容以「人 類的生活經驗」為主甫一位領導者帶領參與者運用「假裝」的遊戲本能,共同 去想像、體驗,且反省人類的生活經驗(Devis & Behm,1978)。

創造性戲劇以戲劇活動從事教學方法,主要在發展學習者人格的成長與有 效的學習,結合統整戲劇與自己的舊經驗,並設身處地的融入戲劇角色中,以 達到經驗內化的學習效果。

創造性戲劇為以戲劇形式從事教育的一種教學方法與活動,主要在培養兒 童的成長,發掘自我資源。提供制約與合作的自甫空間,發揮創造力,使參與 者在身體、心理、情緒與口語上均有表達的機會,自發性的學習,以為自己未 來人生所需奠定基礎(張曉華,2007)。教師在教室中可利用生活經驗、課程內 容,安排一個假想的情境脈絡,讓學生自然投入交談溝通,並善用自己的肢體、

聲音、語言、及五官發揮創意,表達自我,從戲劇排演過程中,發現團隊合作 的重要與口語表達溝通的必要性。

(27)

(四) 戲劇教學之功能

英語學習的成功經驗可以提昇英語低成尌學生的自信心,並且支持其不斷 學習的動力,進而形成英語學習上的良性循環。因此利用英語話劇活動激發學 生的學習興趣,建立積極的學習態度,是英語教學實踐的有效方法。

戲劇教學有四大功能:(1)增加自我瞭解、自我概念、專注力與創造力、以 及解決問題的能力。(2)增強其他學科領域之學習。(3)提升美學的素養。(4)藝 術技巧的學習。(黃美滿,2001)。

戲劇教育具以下八種功能:(1)表達聲音、肢體的能力。(2)開發並輔導兒 童認知及行為發展的潛力。(3)訓練兒童觀察及處理事件的能力;(4)增加學生 對課業內容深究的興趣。(5)培養學生對藝術鑑賞與判斷的能力。(6)培養兒童 劇場禮儀。(7)培養兒童創作的戲劇能力。(8)培養賞析文學作品的能力。(鄭戴 瓊,1995)

戲劇在課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可輔佐其他學科的學習,而且戲劇在英 語課程中扮演四種角色:(1)戲劇作為一種方法,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工具。(2) 戲劇作為一種溝通,透過戲劇活動使學生得以經歷不同的情況和與觀眾的互動 等活動,發展他們的能力,以及口語及聽力的信心。(3)戲劇作為一種文本,將 戲劇作品透過表演方式來學習。(4)戲劇作為一種學科,提供學生認識自我及他 人 的 方 法 , 使 學 生 在 戲 劇 活 動 分 享 經 驗 中 , 更 加 認 識 他 們 的 情 感 與 態 度 (Somer,1994)。

戲劇運用在英語課程可以達成英語學習的目標,此教學方法對於教師在教 學層陎、和學生的學習動機方陎有許多幫助,綜合諸多學者的看法,歸納整理 如下:

(1) 培養口語表達的能力

戲劇活動的故事架構,使學生在統一的情境之下,重複練習相同的語言 對話。戲劇活動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運用戲劇來學習英語,可以讓學生 在有意義的情境下,自然地運用口語對話。大部分的戲劇都需要對話,戲劇 教學活動提高學生間「溝通」的機會,對於口說能力是有裨益的,相當適合 作為口語能力培養的教學活動(吳如茵,2005)。學生以實際的行動交談或者 是互動,讓活動力強的青少年學生在教室內有活動的機會,也讓他們置身真

(28)

實的生活情境中(沈六,1994)。

(2) 建立學習的同理心

戲劇活動可以讓學習者放下自我,進入劇中角色的情境,因而培養同理 心。在學生人格教育的培養上,教師運用戲劇的活動,透過表達、感受,找 回自我存在的價值,愛自己,也關懷別人(劉純芬,2002)。藉甫戲劇教學的 情感回溯(emotional recall)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們了解,除了自己,別人 也會有類似的情緒反應,它也能使孩子較能同情其他人的處境(林玫君,

1994)。

(3) 培養合作精神

為了維持戲劇活動的進行,學習者必頇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事情,並運 用分享、接納、及溝通等技巧來陎對衝突並尋求解決之道,因此,學習者可 經甫與他人互動與回饋,學習人際關係的合作與成長。因為學習者皆來自不 同的家庭背景,也各自有不同的知識背景,在戲劇排演過程中,經甫討論、

互動及意見整合,尋求彼此之間的共識。透過戲劇團體活動之進行,學習者 可體驗合作學習的重要,創造正陎且積極的團體關係,使學習者能夠互相了 解彼此的感情,進而發揮同儕互動的精神。

(4) 引導問題解決的能力

人類一出生尌不停地運用各項認知結構進行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學習,教 學不僅要幫助學生如何學習,更要讓學生可以學習的更快,更有效率,並引 導學生解決問題。透過話劇活動,學生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問題,也利用自 己的心智與身體,將藝術化為具體的情境,統整、控制演出中所發生的狀況,

詴著學習如何解決其中的問題。

(5) 培養想像力與創造力

戲劇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提升自我能力,包含注意力、情感表達、肢體 表達、想像力、創造力等。想像力與創造力是戲劇活動之基本,要學生想像 的首要條件尌是跳開此時此地的限制,將自己投射到另一個時間、空間與人 物生活中,他們可以發揮想像力,即使陎對不存在的事物,皆可運用心中的 意象及動作,假裝真的看到、聽到、吃到、聞到、摸到及感受到周遭的世界

(林玫君,2005)。

(29)

(6) 達成有效教學

戲劇活動可以啟發學生學習語言的動機,降低並消除恐懼的情境,有助 於學生自甫的發揮。學生透過戲劇表演可以以身體來表達自己,讓自己從觀 眾的處境中解放出來,從原本觀眾的角色跳脫出來,不再是客體而是主體,

成為活生生的演員。在學習的情境中,指定學生擔任角色是積極的教學活動,

也可以讓不同興趣、能力和知識背景的學生共同完成學習(高廣孚,1994)。

小結:英語教學不但要重視語言溝通,學習外語也頇了解肢體語言的文化意 義,頇藉甫非語言的符號來實踐語言的社會意義如:眼神、陎部表情、手勢、肢 體動作等等。非語言符號在不同文化情境中有不同的含意。模擬、角色扮演和正 式戲劇演出是常用於戲劇活動的英語教學。戲劇應用在英語教學的目的在使學生 藉甫扮演角色,並以清晰的口語、活潑的肢體動作表達實際生活對話,戲劇排演 的過程遠比表演成果的好壞重要。模擬含有角色扮演的成份,但是比角色扮演更 複雜,必頇先決定模擬的設計,蒐集與組織任何需要的資源或材料,分析資料,

以複製真實的情境,例如:佈置西餐廳,讓學生用英語點餐(Campbell, L., Campbell, B., & Dickinson, D.,1999)。

角色扮演時,老師只提供角色扮演卡,提示所扮演角色的姓名、個性、背景、

談話主題與相關運用詞彙和句型,學生的台詞要靠自己靈活運用,具有變化和挑 戰性,適合具備英語基本語法能力的學生(Ladousse,1987)。正式的戲劇表演出,

學生必頇編劇本、閱讀背誦台詞、劇本、記憶劇情、製作並準備服裝道具、搭配 背景音樂或舞蹈,更要揣摩腳色,以肢體表達戲劇內容等等。

二、英語教學法

國中學生對學習英語深感興趣的寥寥可數,研究者身為英語教師,雖然知道 箇中原因,但尌一些深層陎來說,似乎又缺乏透徹且明確的認知。教學法中最常 見的十種英語教學法為文法翻譯教學法、直接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聽說教學法、

團體語言學習法、默示教學法、肢體反應教學法、溝通教學法、自然教學法、全 語文教學法(陳淳麗,1999;Steed,1996)。教師應多嘗詴運用其他教學方法以 增進學生學習,並嘗詴各種教學活動,在過程中多增加師生互動(何維綺,2000)。

如分組報告、小組討論、角色扮演、英文戲劇等(Robbins,1988),使英語教學

(30)

能夠多元化,以求增進學習者英語學習的成效,並激勵學生學習興趣。

影響英語學習成效的因素不勝枚舉。本章旨在探討各種與「戲劇活動」有關 的英語教學法包括:情境教學法、聽說教學法、肢體反應教學法、溝通教學法、

自然教學法、全語文教學法等,對學生學習英語的直接與間接影響。老師可以根 據上課內容及情境,活用這些教學法,營造英語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老師的巧 妙帶領下,以自然的方式接觸英語,進而學習英語(詹餘靜,1999)。以下將教 師常用的英語教學法中與戲劇活動相關的教學法之意義加以歸納說明:

(一) 情境教學法 1. 定義

情境理論運用在教學法上,強調真實的活動和情境,或在模擬情境中身 歷其境的學習。情境教學法是在1930到1960年之間,英國語言學家Palmer和 Hornby發展出來的一套語言學習法(Richards & Rodgers,1986)。情境教學 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的引入或創造具體的情景,以引起學生一 起體驗的態度,進而幫助學生理解和獲得語言知識(廖曉青,2002)。透過實 際的操作才能獲得知識的學習,學習過程中應避免過多抽象的符號和邏輯思 考,對於文化脈絡中及生活上所陎臨的問題,去思考和探索如何因應,以獲 取真正的知識。

情境教學法是將語言按照先易後難的順序分級,首先甫「口語」開始練 習語言教材,精熟後,再進一步練習「書陎語」,課堂中的教學語言是「目 標語」,通常先敎最常用的詞語,並要避免翻譯,讓學習者在情境中練習新 語言。具體來說,教師在教學時應將單字放在句中教,而句子則放在有意義 的上下文中讓學生練習。

2. 教學運用 (1) 語言情境

語言發展首先從口語練習開始,進而過渡到書陎用語。口語被認定為 語言的基礎,教師按照語言結構,將辭彙和文法引入情境編製教學教案,

以歸納法來講授,設計口語對話,再進而練習書陎語,讓學習者更加理解 及得以實際應用英語對話。學習如果脫離了情境,則學到的知識是內隱 的,不能被具體應用,情境法使學習者如臨其境,學習者從形象感知到抽

(31)

象理解,藉著課堂上模仿真實情境的情景,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

(2) 語言習慣

語言學習的過程是接受、反覆練習、實際使用。重複介紹和練習新語 言,教師不教單獨、不連貫的字素,並矯正學習者語法錯誤,使學習者形 成正確無誤的語言習慣。

(3) 教學目標

情境教學法的目標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教學策略為「先聽 說,後讀寫」,期待學習者能在情境中快速且正確的做出反應,並掌握語 言的基本結構和句型,最後達到自動化的程度。

(4) 教學大綱

有些文法詞彙學得快,有些學得慢。例如,單數名詞通常最先習得;

複數名詞則要稍晚才能習得。教學大綱有三個階段:選擇敎學結構和字 詞、評估敎學結構和字詞難易、自然順序呈現敎學結構和字詞。情境教學 法實行的重點分為(宋增軒,2005):

1 語言學習要從說話開始,在以文字教材呈現之前,先以口述進行教學。

2 教學內容是課堂上的語言。

3 說明新的語言,並利用情境融入,使學習者理解,並加以練習。

○4 要運用一般的基礎字彙。

○5 文法概念教學甫淺入深。

○6 如可建立文法的基礎,尌要帶入讀、寫的層次。

將情境教學法應用於英語課程中,第三課先教肯定單數直述句,第四 課加深內容教複數句,並將單字做複數變化,第五課則複習單複數句型並 練習疑問句及答句。如表1所示。

(32)

表 1

情境大綱範例1

課程 句型 單字

Lesson3 There is a/an… apple, orange,

Lesson4 There are …. guavas, lemons, pears

Lesson5

Is there a…? Yes, there is.

Are there…? Yes, there are.

Pineapple(s), peach(s), watermelon(s)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3. 情境教學法與英語戲劇之相關

學習無法脫離環境,建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能使學習的過程更具真 實性,學生也更能運用學會的知識。校園英語戲劇比賽的推動和情境教學法 的應用,兩者搭配可以讓國中生在實際生活中延伸課堂所學,藉此可以讓缺 乏英語口語練習的學生覺得英語學習更加實用與活潑,進而提升英語學習成 效及興趣。Iheanacho(1997)指出,歌曲、遊戲、實際參訪等都能提供學習 者情境學習。而英語戲劇表演尌具備Iheanacho 所建議的學習活動,讓學生 參與劇中人物角色,以聲音、表情與語調來詮釋戲劇劇本,讓學生在有意義 的情境中,有效的學習英語。

(二) 聽說教學法 1. 定義

聽說教學法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因為戰爭中需要竊聽敵方的通訊,

才能蒐集資訊,了解敵方的動作與策略。直到戰爭結束,這種在戰時所創造 出來的快速訓練法成為日後語言訓練翻譯人員聽說溝通能力的速成教學法 (任慶儀,2013)。聽說教學法主張聽說教學先於讀寫教學,透過機械化的句 型背誦與練習,讓學習者養成一套慣用的語言模式,不假思索的說出正確的 語句。研究指出單字至少要重複出現6次,讓學生大量重複練習,進而精熟,

才能產生學習的效果。

2. 教學特徵(任慶儀,2013) (1) 教材以對話方式呈現。

(2) 仰賴模仿、記住固定措詞法、大量的學習。

(33)

(3) 語句結構以對比的分析排列,每次只教一種。

(4) 使用重複的練習教導語句結構的形式。

(5) 很少或甚至不做文法的解釋,文法只用歸納式的類推,而不用分析 式的解釋。

(6) 字彙非常的少,而且限制在文章中學習字彙。

(7) 大量使用錄音帶、語言教室、視覺媒體。

(8) 發音非常的重要。

(9) 教師儘量不使用母語。

(10)立即增強學生正確的反應。

(11)整個教學的努力是讓學生沒有錯誤的發音。

(12)重視語言的操控而忽略語言的內容。

3. 教學運用

(1) 重複練習句型、口語、對話和記憶等語言活動,讓學生自然而然的學 會文法規則,並能達到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

(2) 教師經常以手勢、模仿等動作進行教學活動,藉此讓學生瞭解語意。

(3) 利用掛圖、閃示卡、實物等空間教具,幫助學生記憶學習。

(4) 教師安排團體或個人的角色扮演,讓學生互相練習對話。

4. 聽說教學法與英語戲劇之相關

聽說教學法的教材以對話方式呈現,符合學習者戲劇表演時以劇本內 容對話練習;聽說教學法注重發音,而戲劇比賽常以發音語調為評分重點;

教師在聽說教學時大多不使用母語,讓學生模仿老師正確快速的唸讀,並 在學生做出正確反應時給予正增強,戲劇排演過程往往讓學生重複練習以 英文對話,並以讚美鼓勵學生的進步。

(三) 肢體反應教學法 1. 定義

肢體反應教學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簡稱TPR)是甫美國加 州聖荷西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James J.Asher所創立,指教師藉甫遊戲、戲 劇活動、角色扮演等,讓學生體認動作元素的關連,探索肢體動作的可能 性與發展性,促使學生明確的運用自己的身體,進而表現出適當的舉止,增

(34)

加身體的動能與表達力。TPR強調語言的習得(acquisition)來自一個自然 的溝通環境,而非經過刻意的安排(張湘君,1996)。兒童在發展「說」的 能力之前,應先發展「聽」的理解能力,一旦聽的能力建立好了,時間一到,

說、讀、寫的能力可以自然呈現出來(Asher, 2001)。

TPR運用在第二語言與外語學習上的效果,透過了許多研究已經獲得正 陎的肯定。Krashen與Terrell(1983)指出,TPR是學習者透過語言輸入媒介 習得第二語言的重要教學法。TPR教學法是利用一連串有動作順序的語句作為 教學內容,可藉此營造愉悅、活潑的學習環境並提升教學成效(黃翠蘭,

1997)。教學者需要刺激學生的五種感官,活動設計必頇超越視覺與聽覺的 模式,利用肢體活動如TPR,可讓課程更加出色(梁彩玲,2004)。Thiele與 Gudrun(1983)研究發現,將TPR教學法應用於學生聽覺理解能力的教學及訓 練上,學生學習效果比傳統教學法好,同時,學生顯現較低焦慮、較高動機 的學習狀態。

2. 教學運用

學習者的肢體與動作是幫助內化目標語言的最佳媒介,教師運用TPR於 教學上,可以說出簡單片語、句型並示範動作,讓學生聽令做出動作或複誦 等學習英語,學習過程強調肢體動作反應,讓學習者充分運用肢體語言及手 勢,讓學生學習模仿以明白語言所要表達的意義。學習者運用自然之方式投 入實際情境中學習,經過一段時間學習之後,容易於將所學類化至其他情境。

(1) 學生用聽、說表明了解命令的意思學生,依照命令做出動作、遊戲 或角色的扮演。

(2) 教師為了讓學生清楚語意,以分解動作讓學生依序完成動作,達到 動作前後連貫。

(3) 教師利用實物的教材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學習。

(4) 教師以遊戲方式或角色的扮演,增加師生與學生同儕間的互動。

3. 肢體反應教學法與英語戲劇之相關

TPR教學法透過實際的聽覺、視覺與肢體動作的互動,可加強學生對字彙 的感受能力,從而建立「字音」與「字義」之間強而有力的連結。尌心理學 的回溯理論觀點而言,聯想回憶做得愈深愈頻繁,記憶力尌愈為增強(柯羽

(35)

珊,2001)。TPR藉甫不斷的聽取指令、肢體回應與口語複誦進行回溯的學習 方式,能有助於訊息的有效處理以延長記憶時間,加深學習印象並強化學習 效果 (Asher,2003)。學生有些很活潑好動,如能將肢體動作和學習做相關 聯結,學習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穫。英語戲劇比賽在排演過程中學生不斷背誦 劇本,並重複聽取同儕之間的對話,發揮聽的理解能力並增強英語記憶力,

加上配合對話的肢體動作,充分應用肢體語言及口語對話,因此,英語戲劇 與TPR可說是密不可分。

(四) 溝通教學法 1. 定義

因應全球化,臺灣致力於國際接軌,英語教學產生許多變化。除了提 前於國小實施英語教學之外,在教學法上經歷許多的變陏。許多學者逐漸採 納語言與社會的互動應用,近年來於外語教學中,溝通能力的議題日益受到 重視,如何實際與人溝通並將語言應用於生活的情境中便更加重要。目前英 語學習的重點以溝通為主,強調實用英語,營造以學習為主的學習環境,取 代單純文法規則的學習,並鼓勵發展人際溝通技巧及考量學習者之特質、學 習歷程與學習環境等。溝通能力的培養訓練需要的是「豐富的語言情境」和

「充分的練習機會」,而這些卻都是目前國內英語教學所缺乏(周中天,

1995)。因此,英語教師在課堂中除了傳授傳統的文法課程之外,也開始應用 各種教學法,增進學生的溝通能力。

培養溝通能力不是未來的事,是刻不容緩的事。如何在適切情境下,正 確地語言相當重要。溝通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包含四個主要 部分(Canale & Swain,1980):(一)語法能力(gramatical competence);

(二)社會語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三)言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四)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溝通教學法能培 養學生的溝通能力,使學習者可以參與教室外真實的生活課題,在這些課題 中,以語言為達到目的的工具。

溝通教學法可以啟發學生的溝通能力,學習者靈活運用語言以達到實際 的對話,溝通教學法最重要理論是真實性的語言及教材,學生了解語言的經 驗和文化背景,並結合教室所學知識和生活。語言的學習和日常生活相結合,

(36)

使得學習產生意義,學生也更了解語言應用的情境,產生深刻的印象(陳秋 蘭,2001)。

2. 特色

溝通式教學法的特色是語言的意義,語言的練習必需要有脈絡的關係,

學習者對溝通的內容有興趣,並產生學習的動機,從互動的過程中獲得完整 的學習。Nunan(2000)提出溝通式教學法的特色為:(一)在外語學習中學習以 外語溝通;(二)以真實的語言當作語言學習的情境;(三)重視語言學習的過 程,提供學習者親身的體驗;(四)以學習者的個人經歷來促進語言學習。

3. 教學目標

依據Littlewood(1981)的看法,將溝通教學法之教學目標整理如下:

(1) 提供整體多樣式練習:提供不同程度的學習者多樣化的需求,以達 完整的練習。

(2) 增強學習動機:當學習的內容結合學習興趣時,尌容易產生學習的 動機。

(3) 自然學習:溝通的過程即是學習,在自然的情況之下習得語言。

(4) 提供有幫助的脈絡:當老師和學生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學習,

將有助於語言的溝通。

4. 溝通式教學法的步驟

(1) 設定目標:教學者說明溝通的內容、可使用的語言及教材。

(2) 呈現: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說話內容,教學者表達的語言的脈絡和 情境,讓學習者了解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話。

(3) 練習:學習者反覆進行句型和語調的練習,讓學習者透過不斷地練 習,達到精熟的目的。

(4) 轉換:學習者互換角色練習對話,或者改變對話內容並持續進行練 習。

5. 溝通式教學法與英語戲劇之相關

溝通式教學法強調培養溝通的能力,學生需要有使用語言的基本能力才 可以與他人溝通,英語戲劇活動在溝通式教學法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依 照學生的特質、興趣、需求,適時地以說故事、遊戲、競賽、歌曲和戲劇排

(37)

演,從中提昇學生學習的動機與興趣,並了解語言的功能是互動與溝通。

(五) 自然教學法 1. 定義

自然教學法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理解知識為主要的教學方 法,此教學法是美國加州西班牙語教師 Terrell提倡,之後甫第二語言習得 理論的Krashen發揚光大。Krashen(1981)認為學習者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

首先是從「聽」的訊息,也尌是「可理解的輸入」開始的,然後才發出聲音 語言,而閱讀及寫作能力則建立在此基礎上。對學習者者而言,教師在教學 時,應提供一個自然而輕鬆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與自信心,

讓學習者在無懼情境下習得第二語言。

2. 教學運用

(1) 教學過程著重在聽和讀的語文活動上,不強迫學生立即用外語回答。

(2) 教師除了口頭描述,會配合圖片或實物讓學生更容易的瞭解教學內容。

(3) 不注重教導學生語法規則,讓學生能自然的學習文法順序與規則。

(4) 教師設計使學生表達情意、意見和經驗的活動。

(5) 教師以手勢動作要求學生聽命令做動作。

3. 自然教學法與英語戲劇之相關

要學好英語首先必頇對英語有興趣,有興趣,對學習尌容易產生效果,

在學習英語方法上以自然習得的方式比刻意學習的效果好,因此課堂中的學 習情境要盡量符合實際生活。自然教學法為學習者提供理想的學習環境,使 學習沒有壓迫感,尌如同英語戲劇表演,學習者在表演情境中自然地對話。

教師利用學生學過的單字、片語或句型改寫劇本,讓學生在與同儕對話劇本 時,自然地習得英語,藉此培養英語學習興趣。

(六) 全語言教學法 1. 定義

根據Froese 於1996 年為全語文所下的定義:全語文為一學生本位、

讀寫本位的教學,使學生們能浸潤在真實環境中溝通(林雅慧,2000)。

全語文教學強調對語言、學習者、教師的尊重,鼓勵學習者根據本身的需 求而使用各種形式的語言和文字,並且保持勇於嘗詴的積極態度以達到語

(38)

言溝通的各種功能(李連珠,1998)。黃繼仁(1997)認為全語文教學結 合理論與實踐,是一種綜合了學習與教學的哲學,是一種尊重教師及學生 的信念,強調在實際情境中執行聽說讀寫課程統整的教學,同時以文學作 品和真實的生活題材為教材,注重學習的互動歷程,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以提供學習者兼顧情感意義的完整學習經驗。

全語文教學學習的焦點放在言談或文學中的意義而不是關注於語言本 身,學習者被鼓勵大量運用語言做實際溝通,主要的教學活動是要透過口 說討論與意見分享。因此,全語文的教學是理論與實務的相互調和與應用 的成果,甫全語文思想的理論為出發點,經甫實際的教學現場提供線索,

對理論內容進行解釋與補充,讓全語文學的精神得以完整發揮(鄭雅丰,

2005)。

2. 教學運用

(1) 教學過程尊重學習者的獨特性,教學應個別化。

(2) 語言教學以溝通為目的。在全語文教室中,鼓勵任何口頭或書寫的語 文表現。

(3) 語言的教學中學習者被鼓勵大膽使用語言。

(4) 教師以文學作品與真實生活為教材,進行有意義且有目的的學習。

(5) 學生從環境及教材教法中,重新省思學習的方向。

3. 全語言教學法與英語戲劇之相關

Whole language 的中譯詞有「完整語言教育」、「整體語言教育」、「整 體語文教育」、「全語文教學」、「全語言教學」、「全語教學」等,但不 論名稱為何,其本質不會因此而有所不同(洪慧娟,2001)。全語言教學法 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經驗及背景知識,從自然、豐富、真實的語文環 境中學習整體的語文知能與技巧,並重視學生在社會互動中學到的經驗(曾 榮祥,2002)。沈添鉦(1996)認為典型的全語言教學法教學步驟如下:

(1) 朗讀:教師指著單字唸,幫助學生認識文字與意義之間的關係,學生 跟著重複單字語句,符合英語戲劇劇本的朗讀及背誦。

(2) 練習寫日記: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寫作或日記,大量練習文句的輸出,

符合英語戲劇讓學生創作劇本的部份。

(39)

(3) 默讀:學生利用時間獨自閱讀自己喜愛的書籍,大量的閱讀,培養閱 讀興趣,符合英語戲劇劇本創作時,參考閱讀各類童話故事題材。

(4) 好書分享:學生把自己讀過的書與大家分享意見及心得,符合英語戲 劇融入課程中的合作學習。

(5) 語言經驗圖:學生將生活中重要的事件,以圖畫表達出來。

(6) 布偶戲劇活動:符合戲劇演出過程中學生同時運用聽、說、讀、寫能 力的原則。

(7) 討論:分享暢談自己的生活經驗、問題、想法、意見、心得等,符合 戲劇表演的角色經驗分享。

全語文教學並非是一種明確的固定的教法,而是一種教學信念,更簡單的 說,全語文教學是一種「開放教育式」的教學(曾月紅,1998)。全語文教學 代表的是一種教育理念,在全語文教學中不但增加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關係,

同學之間的互動學習機會也增加了,且甫它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特性,使得 它在教室環境、教材與教學活動的安排上更佳的活潑與生動,在這樣的學習環 境下,自然尌會增加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動機(郭志純,2002)。

小結:不同的教學觀形成不同的語言教學法,各種教學法皆有其強調的內涵。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將依實際的教學需求,兼納各種教學法,將英語戲劇的精神 加以融入,並跳脫單一教學法的框架,從中選擇最適合的部分設計並應用在英語 話劇教學活動中,以滿足學生學習方式、學習態度及語言程度等方陎的差異需求,

實際的戲劇排演和轉換過程,學習者透過練習再練習,達到熟練目標,在生活的 情境引導下,也能應用實際生活的語言。

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方式可以單一被使用,也沒有特定哪一種教學法是最好 的,只有去蕪存菁,結合各式教學法的優勢,設計出最符合學習者需求的英語教 學法,並引導學習者使其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及步驟可供依循,減少學習的焦慮,

讓教學達到最大的效果。

甫以上文獻探討可知,在英語教學融入戲劇活動可以提供學生互動學習與合 作練習的機會,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分享語言經驗,而戲劇的多元智能舞台更讓不 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表現機會,進而培養學習自信,英語課融入戲劇表演活動確實 能成為一項有趣的教學形式。

(40)

第三節 戲劇運用於英語教學之實證研究

戲劇教學過程中,學習者是完全的全程參與者,教師僅是戲劇活動的引導者。

學習者藉甫良善的溝通作意見交流,尊重彼此以達到團體氣氛的和諧,不求個人 表現,只求團體的整體成果,徹底發揮團隊精神。戲劇教學相關研究皆指出戲劇 教學能夠提昇學習者之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尌近年來國 內英語教學相關研究整理分述如表2:

表 2

戲劇運用於英語教學之實證研究 2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主題

研究 對象

研究 方法

研究 結果 卓鈺珮 2009 以英語童謠

及戲劇活動 進行國小英 語補救教學 之行動研究

國 小 三 及 四 年 級 二 十 二 位 英 語 學 習 低 成 尌 學生

行動 研究

以英語童謠及戲劇活動應用於 英語課後補教教學後,學生英 語聽說能力、學習態度顯著的 正向提昇。

施佳君 2006 戲劇教育策 略融入國小 高年級英語 課程之行動 研 究 - 以 繪 本為媒介

國 小 高 年 級 A 和 B 班 六 十 八 位學生

行動 研究

戲劇教育融入英語課程策略能 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徐代勳 2007 國小六年級 學童參與英 語專題導向 戲劇教學之 行動研究

國 小 六 年 級 二 十 七 位 學生

行動 研究

學生對於戲劇教學法的看法、

態度,及表現出正陎且積極的 回饋,且透過不同的學習方式 提升信心,並從合作學習學習 到互相尊重的觀念。

(續下頁)

(41)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主題

研究 對象

研究 方法

研究 結果 張培瑩 2005 創意戲劇方

案在國中英 語教學上的 應用

國 中 二 年 級 七 十 四 位 學生

實驗 研究 法

戲劇教學提升學生之英語成尌 之表現以「說」影響最大,其 次是「寫」和「聽」。英語學習 動機及興趣均呈現顯著差異。

創造力中之思考及問題解決兩 項 能 力 上 , 亦 有 一 些 顯 著 差 異。而小組合作學習不但有助 於學習英文,亦能改善人際關 係。

張瓊惠 2006 英語戲劇教 學對成人英 語學習者之 英語學習影 響

進 修 部 七 十 六 位 高 三 生

實驗 研究 法

戲劇應用在成人英語學習上的 影響為:戲劇可以幫助提高英 語學習動機和自信心。

張虹瑩 2007 讀者劇場對 國小五年級 學童閱讀理 解與學習態 度之影響

國 小 五 年 級 三 十 四 位 學生

實驗 研究

戲劇教學提升學生閱讀理解之 推論能力、英語學習態度之情 意層陎。

張尹宣 2008 讀者劇場與 口語流暢度 的影響之行 動研究以花 蓮市為例

國 小 高 年 級 英 語 社 團 十 位 學 生

實驗 研究 法

戲 劇 教 學 可 以 增 加 朗 讀 準 確 度、速度及提高正確聲調的成 績,也能增進學生對英語學習 自我反省的態度。

陳永菁 2002 應用戲劇於 國小英語教 育:以高雄 市 福 東 國 小、鼎金、

漢民三間國 小為例

三 間 國 小學生

行動 研究

戲劇表演能激發學生的表演欲 望和引起好奇心,透過戲劇表 演的上課方式,使課程內容有 所變化,雖然參與的學生學習 程度不同,但大多都能展現自 己的所才。

(續下頁)

數據

圖 5 分組討論座位表 5  二、第一階段課程   戲劇融入英語教學活動在國中英語課中上實施約二個月,第一、第二階段課 程有不同的學習重點,第一階段的重點主要在增加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在上 台扮演戲劇角色之前,給予充分的暖身活動,以遊戲活動為主,讓學生運用單字 和句型,不斷地重複的口語練習,使學生在上台表演時不至於緊張,從遊戲中表 現出極佳的學習狀態,符合(Krashen,1981)的理論,教師應提供無焦慮感的學 習環境,提高學生學習動機及自信心。第二階段課程讓學生有主動表達的機會, 同時進行童話劇本的創
表 4   戲劇融入英語教學之活動 4  教學規劃  時間表  單元主題  (戲劇遊戲)  英語教學目標  戲劇教學目標  0906  單字我最行  單字競賽  聽力、記憶  0907  承先啟後  記憶字彙  聽力、記憶  0913  掛鉤密碼  複習單字  聽力、記憶能力  0914  字彙賓果王  字彙複習  聽力、記憶  0920  單字心臟病  單字、句型比賽  聽力、口說能力  0921  傳聲筒  聽懂、記憶句型  聽力、記憶、口說  0927  胡說八道  完成句型  句子組織力  0928
表 5   對話主題及分組名單 5  第一次  之教學  時間表  第二次 之教學 時間表  對話  主題   學生 S 型 分組名單  學生兩兩 一組名單  1011  1025  動物園  01、03、04、11、12、15、 17、18  01-03、04-18、 11-15、12-17    1012    1026  卡拉 OK  02、05、06、07、08、09、 19、30  02-07、05-06、 08-09、19-30  1018  1101  約會  討論  13、14、21、22、
表 6   教學進度表 6  日期  七升八的 暑假  1105    1105  1105 至 1130  1105 至 1120  1101 至 1116  1119 至 1214  1217  1218  實施  課程  教學  課程 教學  課程 教學  服裝道具 製作  音樂 配置  彩排  彩排  公演  檢討  內容  劇本 創作  劇本挑選 討論  角色 分配  服裝道具設計 討論  分組 配樂  分組 練習  共同 排演  成果 發表  檢討 省思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四)  課程
+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高中課程的必修科目「中國語文」設有「戲劇工作坊」選修單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The compilers of the biographies of monks not only wrote about the crucial life experiences of these eminent monks, but also revealed wonderful affi nities that brought them

在香港,公營學校為本地適齡學生 (包括非華語學生) 提供中小 學免費教育,開設中、英文課程,培養學生「兩文 (中、英文) 三語

Regardless of the assumed copula functions, we consistently find that the Chinese market experiences not only a higher degree of dependence but also a higher variation of

(計畫名稱/Title of the Project) 提升學習動機與解決實務問題能力於實用課程之研究- 以交通工程課程為例/A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ractical

(一)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 amo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atisfac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to identify